曾經贛州的「中國第一神童」寧鉑,現在怎麼樣了?

2021-02-13 安遠人

寧鉑,中科大78級(首屆)少年班學生

本文圖源自紅星新聞微信公眾號

1968年出生,江西贛州人,人稱「第一神童」。

1978年,10歲的他因一封給當年國務院副總理的舉薦信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和時任副總理方毅對弈連贏兩局而家喻戶曉。

1982年,畢業留教。

2002年,去五臺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失敗。

2003年,在南昌出家為僧,在江西一所佛寺擔任該寺佛教學院的講師。

現已還俗,研究佛教,做心理諮詢。

1978年,中科大招收了88個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童」,組成首屆「少年班」。當年家喻戶曉的是寧鉑,連如今的百度總裁張亞勤也在那時受寧鉑影響進入少年班。

他備受爭議,但此後又不接受媒體採訪,被稱為少年班最有名也最神秘的人。

寧鉑

一封信成了少年班「神童」

但少年班不都是「神童」

1977年,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科院院長方毅寫了10頁長信,推薦天才寧鉑。寧鉑是倪霖朋友寧恩漸的兒子,據報導,寧鉑2歲半可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數數到100,4歲識400字,5歲上學,6歲開始學習中醫和使用中草藥,8歲下圍棋讀《水滸傳》,9歲可作詩。方毅向中國科技大學推薦:「如屬實,應破格收入大學學習。」

當時,中科大兩位老師到贛州八中考察寧鉑,考了數學,最後決定錄取,並為此成立中科大少年班。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同年方毅副總理接見寧鉑,與其對弈,寧鉑連贏兩局,寧鉑和副總理下圍棋的照片在當時家喻戶曉。

當年,少年寧鉑和方毅副總理下棋

1978年3月,寧鉑、謝彥波等21個少年大學生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學習,同年又有67個少年大學生進入同一班級學習,其中包括張亞勤。他當年讀到關於寧鉑的報導後激動得夜不能寐,連跳幾級,6個月後和寧鉑成為同學。

儘管當年外界從不缺少對少年班的讚譽,中科大內部則平靜很多。中科大78級校友王瑩(化名)告訴紅星新聞:「少年班同學其實和我們普通班的差不多。自理能力較弱,配有生活老師,但分班之後也和我們一起住,相處融洽。」

少年班第一年學習基礎知識,第二年憑興趣選擇專業。王瑩記得他們無線電系轉來幾個少年班的同學,其中包括張亞勤, 「我們和少年班同學的學習成績不相上下,他們成績也沒有很突出,沒有外界說得『神』。」

當年,寧鉑(左)和朋友王在

「我怎麼不能做普通人?」

他選擇了出家,之後「消失」

一年過去,寧鉑告訴班主任汪惠迪,「科大的系沒有我喜歡的」,汪惠迪請示將寧鉑調去南京大學學天文,收到學校回復「既來之,則安之。」於是,他留在中科大學習理論物理,據當年南方周末報導,「他的成績很一般,很多科目不及格,表現出的性格也很怪。」

「但寧鉑真的很聰明。」王瑩對紅星新聞回憶道,「我們女生從來都是老師上課寫什麼就記什麼,寧鉑從來不記筆記,只聽,下課後他的複述和老師差不多,記憶力真強。他給我們演示公式推導,一行行,跟『錄影』一樣。」作為寧鉑的朋友,王瑩對寧鉑的態度表示理解,「理論物理這學科太理論化了,和現實接觸不多,他不感興趣、不願意學也很正常吧。」

王瑩的先生王在和寧鉑是好友。「那時,寧鉑在門外喊一聲他,他就跑出去,丟下我一人寫作業,他倆在外面聊天都聊幾個小時。」

寧鉑經常向王在抱怨自己的過度曝光,常常說自己為名聲所累,「為什麼不能做一個普通人?後悔讀少年班。」他私下曾這樣告訴王在。除此之外,他對外界要求依然順從。

王在帶著寧鉑在籃球場滑旱冰、在逍遙津公園亂逛、在合肥城攝影,「特別愛玩,笑得特別開心。」有次王瑩和王在去黃山遊玩,「寧鉑一定要跟著,我倆的合影都是寧鉑拍的。」黃山上有背包寄存處,按時收費,走出去好遠,寧鉑發現少給對方2塊錢,執意回去補上。

1982年,寧鉑畢業留教,傳奇還在繼續,媒體稱其為「最年輕的大學老師」。同年他報考研究生,但隨即放棄考試。1983年第二次報考,他完成了體檢,然後放棄。

1984年,他已經領取了準考證,但是在走進考場的前一刻又退縮了。學校的一位老師抓住了他,逼他去考,他聲稱,再逼的話他就逃跑。後來他對別人解釋,他是想證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樣才是真正的神童。

據當年南方周末報導,寧鉑的同學認為他只是恐懼失敗,「極度自尊又極度自卑」,校友張樹新評價寧鉑。

寧鉑(左)喜歡遙控玩具

結婚之後,寧鉑練習氣功,吃素,和妻子的教育觀念衝突明顯。此前的報導稱,寧鉑堅決反對對兒子的過度教育,但妻子認為他矯枉過正,認為培養兒子成為「神童」沒什麼不好。

1993年,因為與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門,四處遊蕩了半個多月。這之後兩年間,他一度下海,最遠跑到了海南。

2002年,寧鉑前往五臺山出家,很快被校方找回。第二年,他離開中科大。隨後,寧鉑「消失」。2005年南方周末的報導稱,寧鉑和妻子已經離婚。

2011年,近照

佛學院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寧鉑確實在此講學,「現在是春假,居士外出,但不知行蹤。」

他已經遠離媒體十餘年,也沒有參加過大規模的同學聚會,依然厭惡曝光,他在給紅星新聞記者回復的簡訊裡寫道:「現在不是『考古挖掘』的時候。」

「有緣見面就聊聊,採訪的事情就免了。試想,如果有一個人來採訪你,希望用幾句話把你的人生總結出來,你能做到嗎?」

回覆中,他使用繁體字。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我學佛是為了解決我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困擾。從1987年開始就深受這些困擾,為此我花了6年時間來尋找答案。」

寧鉑給紅星新聞記者的簡訊回復

寧鉑稱自己這十年來研究佛教,也從事心理諮詢,並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考了心理諮詢師證,現在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現在)還不錯,可以做自己心甘情願做的事情。

▍內容來源:紅星新聞

相關焦點

  • 中科大少年班同學寧鉑:曾經的第一神童 後竟遁入空門
    25年後,寧鉑卻遁入空門。 今年是中科大40周歲。 40年前是1978年,那時整個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都在談論一個叫寧鉑的神童,「那是一個寧鉑的時代」。 而很多年後的中科大校史館內,寧鉑的照片僅被簡單標註為「少年班同學」。
  • 中科大少年班出家「第一神童」寧鉑:現已還俗做心理諮詢
    從1978年的3月9日,來自全國範圍內的首批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算起,直到現在,少年班的選拔從未中斷,整個社會對於少年班的討論也從未中斷。2005年,《南方周末》一篇名為《26年前最耀眼的少年班神童今歸何處》的文章,曾披露了第一屆少年班中曾經被廣泛宣傳的「神童「的當時狀態。
  • 「第一神童」寧鉑出家為僧是悲劇嗎?
    13歲的寧鉑視點聚焦:他叫寧鉑,是中國大學少年班的「第一人」,非常聰明伶俐,又很聽話。中國人心中一個完美兒童的種種要素,他都有了。1978年3月來到中國科技大學,開始在第一期少年班學習。也成了記者們追逐的對象。
  • 40年前,那個PK副總理,因其設立科大少年班的第一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來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42年前,一位少年和副總理下棋的照片,曾經轟動全國。2歲會背數十首詩詞,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藥,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國學經典,9歲開藥方、吟詩作對,13歲聞達於天下……那個年代,知識分子上山下鄉,年幼的寧鉑也跟隨父母遠赴偏遠的山村。和很多喜歡摸魚捉蝦的孩子不同,寧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鍾愛書籍。
  •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上世紀的3位天才神童你們知道嗎,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曹植、王勃等古代有名的神童,當然在現在進步的文明社會,神童也是不少的。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直到現在,整個社會對少年班的討論仍未中斷,但每每提起這三位「神童」的命運軌跡,都格外引人深思…前排左一為寧鉑圖片來源:科學網「那是寧鉑和謝彥波的時代」1978年,全中國電視、報紙和雜誌鋪天蓋地的報導,都聚焦於一位名叫「寧鉑」的少年。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年 出家「第一神童」寧鉑現還俗做心理諮詢
    40年過去了那些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2018年3月5日,年僅22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連續發表兩文關於石墨烯超導重大研究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梳理曹原人生時,他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經歷被媒體一再提及;「神童」「天才」的評價又一次見諸報端;中科大少年班也再一次回歸大眾的視野。
  • 中國一代神童寧鉑的隕落
    這其中,就包括曾經被譽為第一神童的寧鉑。雖然原因不同,最終二人卻殊途同歸,「泯然眾人矣」。寧鉑少年天才寧鉑出生於十年浩劫那個動蕩年代。從小沒有上過幼兒園。即便如此,他卻還是天賦異於常人。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天賦?
  • 中國「第一神童」寧鉑:13歲考入中科大,37歲出家當了和尚
    他的名字叫寧鉑,是全中國公認的「第一神童」。1965年,寧鉑出生在江西省贛州市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從小就表現出了,跟普通孩子不一樣的聰慧,兩歲半會背30多首毛 主 席詩詞。四歲會寫四百多個漢字,五歲就提前進入小學。由於喜歡翻閱各種書籍,九歲時就能開藥方、下圍棋、吟詩作對。
  • 那些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少年班」的天才神童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1977年,江西冶金學院的教師倪霖給時任副總理的方毅寫了一封信,長達10頁的內容只為了推薦江西贛州一名13歲的天才兒童,寧鉑。 倪霖在信上表示寧鉑的天賦真不一般,沒上過幼兒園就能2歲背詩,5歲自主閱讀,看個中醫書就能開藥方,看個圍棋書就能跟人對弈,沒人對他進行過系統性教育,他卻能夠通過自己對書本的理解,在很多方面碾壓大部分同齡人。
  • 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幾十年後,寧鉑出家為僧,謝彥波和普林斯頓導師鬧翻,幹政患上精神疾病,一個「神童」時代自此落下帷幕。40年的風雲變幻中,少年班不乏人才輩出的學生,超過70%的校友活躍在全球經濟、IT、金融和製造領域。直到現在,整個社會對少年班的討論仍未中斷,但每每提起這三位「神童」的命運軌跡,都格外引人深思……
  • 【3.9】那些「少年班」的神童們
    中國的教育經過十年動亂已經滿目瘡痍,如何能在儘快的時間內恢復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李政道當年的那個提議,又擺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案頭。恰在此時,方毅副總理收到了倪霖的那封來信。當初的設想,終於開始轉換為行動。很快,兩位中科大的老師就來到了寧鉑就讀的贛州八中,找到了當時已經跳級讀到高二的寧鉑,當場進行數學考試。一起考試的還有另外三名「神童」。
  • 再見寧鉑
    按:寧鉑(1965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當時曾被譽為「第一神童」,2003年出家為僧。
  • 首屆少年班中的三大「神童」:從輝煌到落幕,「神童教育」錯了嗎
    而在這21人組成的天才班級中,有3個人可以稱得上天才中的天才,「神童」之名實至名歸。本以為會成為科學史上的舉足輕重的人物,可誰知,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三大「神童」:一個出家為僧;一個精神出問題;還有一個和導師鬧翻。曾經輝煌的天才,無聲地宣告了「自己的時代」的落幕。「神童教育」真的有問題嗎?
  • "傷仲永":中國第一神童為何拋妻棄子,出家為僧?
    他能背下圓周率小數點後的200位,可以準確說出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首都,背出澳大利亞和美國任一總理或總統的名字和上任年份。 年僅8歲的他被專家鑑定為是1%的高智商人群,毫無壓力碾壓剩下的99%的人。新聞裡也提到了他成為了門薩俱樂部的會員,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門薩俱樂部是做什麼的。
  • 80年代,中國人盡皆知的三大「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在80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輝煌了一時,可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澹。 寧鉑:全中國第一個被公認的天才神童,13歲就獲準破格進入大學讀書,是全中國第一個被公認的天才神童,但寧鉑最後卻選擇出家修行。
  • 少年班裡的那些神童現況如何?專家:並非都是神童,也有人掛科
    1978年3月9日,中科大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少年班,這第一批就讀於少年班的少年天才一共有21位,這21個孩子年齡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這些孩子有的記憶力超群,有的棋藝出色。自他們開始一直到現在,中科大的少年班已經創辦了42年,在這42年的時間中,有大約4000人就讀於少年班。這些被稱之為「天才」或者「神童」的孩子們發展如何呢?
  • 重磅: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直到現在,整個社會對少年班的討論仍未中斷,但每每提起這三位「神童」的命運軌跡,都格外引人深思……前排左一為寧鉑圖片來源:科學網「神童時代」1978年,全中國電視、報紙和雜誌鋪天蓋地的報導,都聚焦於一位名叫「寧鉑」的少年。
  • 新中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天才神童,沒想到最後拋妻棄子出家為僧
    不知為何,如今每當提到神童,人們總會對其持謹慎的態度,也許曾經有太多的神童最後並沒有達到人們對他的期望,造成人們對神童的感覺並不好。1978年,全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聚焦一位名叫寧鉑的少年天才。 能不能不再提寧鉑?在談論少年班或神童這類題目時?不可能。這個少年的出場及其中年時的謝幕都飽含戲劇性,符合中國人的集體心理,符合他們對神化和傳奇的永不饜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