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臺網友P圖「柯文哲怒砸蔡英文」(圖源:臺媒)
海外網7月9日電 臺灣聯合報9日發表題為《柯文哲戳破蔡當局的兩岸政策新衣》的社論,文章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緊密連結不容置疑,外事,經貿,文化政策自然不能完全排除兩岸間的必然互動和影響。文章表示,蔡英文雖一再強調其「維持現狀」的基調不變,事實上,大家都看得出來,去年五月前兩岸的和平「現狀」已遭到大幅改變,說「維持」只是自欺欺人。更嚴重的是,往後看,蔡當局現行的兩岸政策再走下去,只會使臺灣的外部空間愈發吃緊。
文章強調,柯文哲用「兩岸一家親」描述兩岸關係,他顯然意識到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已經走不下去,必須另闢蹊徑。他的應對之道,不過就是「收斂惡意,釋出善意」罷了。而此舉正戳破了蔡當局在兩岸關係上「畫地自限」、不顧人民福祉只在乎自身顏面的「皇帝的新裝」。
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上任一年多,兩岸關係亦隨之凍結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兩岸關係與臺灣政經發展的各種考量有關,並非蔡當局獨有的難題;無論如何,這卻是民進黨能否揮別在野思維,開創當權大格局的關鍵。問題是,蔡當局在兩岸經貿政策上大打保守及冷和戰略,表面看似堅定,但遭到柯文哲「兩岸一家親」論調的推擠,「皇帝的新裝」的真相立刻被拆穿。
就現實而言,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濟緊密連結不容置疑,外事,經貿,文化政策自然不能完全排除兩岸間的必然互動和影響。 蔡英文一上任即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主要是,她認為選民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充分反映了此一意向,給了她改變兩岸關係的授權,因此她拒絕再「馬規蔡隨」。由於她的政策變化,兩岸關係在觀光,文化,經貿交流等領域,隨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其後,隨著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兩岸官方互訪的中止,乃至臺巴的驟然「斷交」,雙方的裂痕一步一步加深。
蔡英文雖一再強調其「維持現狀」的基調不變,事實上,大家都看得出來,去年五月前兩岸的和平「現狀」已遭到大幅改變,說「維持」只是自欺欺人。更嚴重的是,往後看,蔡當局現行的兩岸政策再走下去,只會使臺灣的外部空間愈發吃緊 ,甚至影響到兩岸既有的經濟關係及和平交流;長遠而言,都是不智的選擇。
此時,柯文哲以臺北市長身分登陸進行雙城論壇,開拓了藍綠政黨之外的第三條交流管道,在笑談間戳破了蔡當局的「皇帝的新裝」。這次登陸訪問,突梯的柯文哲,以「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之類的俚俗語言即獲得大陸好感 。這其中,除了有柯文哲追求連任的政治考量;也顯示事情的成敗全系乎一念之間主政者若一心想要把事情做好,應該沒有解不開的糾結,除非他自己畫地自限。 柯文哲的對照,就凸顯出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是畫地自限。
根據學者羅傑斯的理論,群眾可分為創新者、早期追隨者、晚期追隨者及落後者四種類型,形成一種「鍾型曲線」。對照臺灣選民對政黨的認同,在鍾型兩端的「創新者」與「落後者」,是政黨的死忠支持者與反對者,而中間佔最大宗的早期和晚期追隨者,則是一般支持者和中間選民,都是藍綠政黨應該全力爭取的對象。如今的情況,蔡英文的民調大幅滑落,難以再吸引中間選民;於是,她只能極力討好「獨派」的死忠支持者,這也勢必使其路線越走越窄。 相對的,柯文哲的作法卻可吸引中間選民青睞,有助於他走出近期的執政困境。
柯文哲用「兩岸一家親」描述兩岸關係,他顯然意識到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已經走不下去,必須另闢蹊徑。他的應對之道,不過就是「收斂惡意,釋出善意」罷了。事實上,不論「獨派」對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之說多麼不以為然,這句話會比賴清德驟然宣示「親中愛臺」更突兀嗎?
外界原本期待蔡英文在上臺周年會釋出善意,緩和一下兩岸僵局,但她終究更在乎自己的顏面,而不是人民福祉。這個真相,被柯文哲點破了。 (綜編/海外網侯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