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與劑量不能分開!這些食物都是被「冤枉」的

2020-12-19 中國質量新聞網

信網4月18日訊 近日,兩名海外華人售賣的800顆松花蛋慘遭義大利警方查扣。消息一出,網友們炸開了鍋:松花蛋咋就成不適合人類食用的食物了?

松花蛋含鉛有毒?

松花蛋,又名皮蛋、變蛋,它是由鴨蛋放入由氫氧化鈉、鹼、石灰等調配的佐料裡經特殊的化學反應而成。松花蛋口感鮮滑爽可口,蛋表紋理似雪花,香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

但近些年,有關吃松花蛋會鉛中毒的傳言卻屢見不鮮。由於松花蛋製作過程要使用純鹼、石灰和氧化鉛,常有傳言稱食用松花蛋會引起鉛中毒。

之所以人們認為松花蛋含鉛,是因為傳統製作松花蛋的過程要用鉛丹。但是,近些年松花蛋製作工藝改良,鉛丹已被淘汰。2015年12月實施的新皮蛋國家標準明確規定,皮蛋的鉛含量不大於0.5毫克/公斤,這與日常食用的魚、肉、豆腐標準相同。可以說,現在只要購買正規品牌企業生產的達標松花蛋,就不會給人體帶來危害。

無鉛松花蛋不含鉛?

松花蛋含鉛引起人們的擔憂,有商家趁機推出「無鉛」松花蛋,那麼無鉛松花蛋真的不含鉛嗎?

實際上,鴨蛋、水和空氣本就含有微量的鉛,所以不存在完全不含鉛的松花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 成人每周允許攝入 25 μg/kg的鉛 ,因而少量鉛對人體不會產生危害。

商家售賣的「無鉛」松花蛋,其實是用無鉛工藝生產的松花蛋。新國標要求:「皮蛋一律採用無鉛工藝生產。」無鉛工藝,指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鉛丹。此前,松花蛋生產使用鉛丹是為了形成難溶的鉛化物,堵塞孔蛋殼和蛋膜的縫隙,以限制醃製過程中鹼的過量滲入。

如今,廠家在製作松花蛋時,選擇用硫酸鋅、硫酸銅等物質代替氧化鉛,可以發揮同樣的效果。總而言之,無鉛工藝松花蛋並非不含鉛,但含鉛量已十分低。

這些食物也都是被「冤枉」的

坊間有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可謂一語總結了網上諸多此類謠言的精髓。譬如油條、臭豆腐、咖啡這些平日經常會吃的,還有些食物組合也是在所難免搭配食用的,它們都和松花蛋有著相似的命運,一樣被冠以「致癌」、「中毒」等聳人聽聞的頭銜。

青島網上闢謠平臺在此提醒:劑量才是決定物質毒性的關鍵,二者不能分開,不可以偏概全!下面列舉十條典型的「耍流氓」謠言。

● 「維生素C+蝦or可樂+榴槤=砒霜」純屬謠言

蝦的確含砷元素,但是要想蝦跟維生素c同吃引起中毒,它至少需要滿足3個條件:1、吃海鮮的量要很大,科學計算發現:一個人至少得一次性吃300斤蝦才會達到致死量,這要死了也是活活撐死的;2、要大劑量的服用維C;3、這兩種物質進入體內後,需要一個特定的環境來完成化學反應,如溫度、酶的條件等等。這三點同時滿足的可能性是極低的,不符合實際情況。

此外,「感冒藥+可樂=中毒」該說法不靠譜。感冒藥主要成分中大多數含有咖啡因等鹼性物質,與可樂中碳酸飲料中的酸性物質確實會起化學反應。但鹼性和酸性在一起中和的結果是,藥力沒有了。而不是傳說中的會中毒。

「榴槤+可樂=中毒」也純屬謠言。榴槤和可樂會在一起會中毒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是肝臟需時間代謝脂肪和糖,吃榴槤同時飲可樂,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腹脹。

●香椿確實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達到中毒計量得吃下大量香椿芽才行,不太符合實際情況

如果我們還是對香椿芽的安全性有顧慮,營養師建議,第一,挑選香椿時,就應選嫩芽,並且在其最新鮮的時候就食用;第二,在烹飪或食用前,應在沸水中焯燙1分鐘左右,就可以除去三分之二以上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同時還可以更好地保存香椿的綠色;第三,由於香椿上市期很短,很多人喜歡把香椿醃製後食用,這裡要注意的是,焯燙後的香椿最好是在醃製兩周之後、待亞硝酸鹽含量已經降低再食用;第四,加入維生素C、茶葉、姜、蒜等配料,也可以降低醃製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早餐經常吃麵包不會致癌,但可造成營養失衡

專家分析認為,癌症是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不是單一的因素就可以致癌的,即便是有多種致癌因素共同起作用,癌症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食物當然是各種疾病包括癌症的誘因之一,但也只是「之一」,況且還有個積累和劑量問題。

對於過量攝入精細穀物的說法,專家解釋說,吃麵包最大的不足,是其用精細麵粉製成。這在製作過程會破壞一些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等。如果長期吃精細食物,會造成營養失衡,同時可能產生一些輕微疾病,如舌炎、皮膚乾燥等。

●咖啡中含2A類致癌物,每天喝幾杯不足以致癌

咖啡中含有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不假。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系陳芳教授釋疑說,在對食物進行油炸、烘焙和烤制等高溫加工時,當焙烤、油炸等加熱過程超過120℃,食品中就會產生丙烯醯胺,且溫度越高、加熱時間越長,產生的量越大。

按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定義,2A類致癌物尚缺乏人群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入丙烯醯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相關性」,因此其對人類只是具有潛在致癌性。

據《人類對丙烯醯胺安全膳食攝取量的預估》一文,當人體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醯胺時,就會有罹患癌症的風險。一杯160毫升黑咖啡,平均的丙烯醯胺含量為0.45微克,所以,普通人每天喝幾杯咖啡,遠不足以達到致癌劑量。

●食鹽400度高溫才釋放「砒霜」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務委員鍾凱表示,亞鐵氰化鉀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它是低毒物質。 氰化鉀確實是一種劇毒物質,但是它和食鹽中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完全不同。氰化鉀裡面的氰根可以游離出來產生毒性,亞鐵氰化鉀的氰根跟鐵離子緊密結合,所以化學性質很穩定。

以做菜為例,大概需要400度的高溫氰根才會釋放,這已經遠遠超過在家裡做飯做菜煎炸烤的溫度。即使真的在超高溫下分解出了氰化鉀,想要達到讓人中毒的劑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幾十公斤的鹽,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吃芹菜殺精?每天吃20斤才會影響健康

芹菜中含有一種叫芹菜素的東西,又叫芹黃素,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科學家用芹菜素做實驗,發現它似乎對小鼠的睪丸有一定毒性,對雌性小鼠的生殖能力也有負面影響。但是從目前能看到的一些其他動物的實驗來看,芹菜殺精的結果並不一致。

另外有些研究表明,生芹菜汁會降低小白鼠的精子密度,並導致精子活力下降。但另一些研究卻發現,小鼠的精子密度並沒有明顯影響,而精子的活力甚至變得更好了。因此研究的結論也並不趨於唯一。

最重要的是,劑量決定毒性,芹菜中芹菜素的含量通常低於千分之一。對小鼠有毒的芹菜素劑量如果換算成芹菜,相當於成年人每天至少吃10公斤芹菜,誰會這樣吃呢?

●大蒜熗鍋會產生致癌物但數量極少

大蒜熗鍋確實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但數量極少,該物質為2A級致癌物,不屬於已知對人類有致癌能力的1級致癌物。動物試驗表明,丙烯醯胺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但是研究尚未確認丙烯醯胺的攝入量、相關生化標誌物水平與人類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

因此,不能說只要攝入丙烯醯胺,就一定會增加致癌危險。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將大蒜、洋蔥、西葫蘆、生菜、空心菜、燈籠椒、茄子等22種蔬菜樣品送至實驗室,研究炒制過程中丙烯醯胺的生成量,發現炒大蒜會產生丙烯醯胺,但每1克大蒜平均僅能生成0.2微克丙烯醯胺。此外,熗鍋時大蒜只是作為配料,一般用幾克大蒜就足夠了,能產生的丙烯醯胺實在有限。

● 油條含鉛高純屬謠言

實際上,油條的含鉛量很低,含鋁量卻很高。這是因為商家為製作出酥脆的油條,通常要加入膨鬆劑明礬和鹼。明礬的主要成分是鋁,而非鉛,所以油條往往「鋁超標」,鋁過量攝入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譬如骨質疏鬆、記憶力衰退等,因而油條不宜多吃。

● 臭豆腐因聞著太臭也被質疑含鉛過多,但這純屬沒有依據的亂猜

臭豆腐之所以臭,是因為豆腐在發酵醃製和後發酵的過程中,所含蛋白質會產生一種難聞的化合物——硫化氫的。正規生產的臭豆腐,絕對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食物「相剋」之說其實並不存在

牛奶和香蕉不能同食?

這個說法不成立。導致腹瀉可能是因為不能代謝牛奶中的乳糖而造成,俗稱乳糖不耐症。

食物相剋還是食物過敏?

有人吃了海鮮、花生、蛋類食物後,身上會起滿紅色皰疹,還會伴隨噁心嘔吐、肚子疼的症狀,這屬於食物過敏現象。需要趕緊找到過敏原,對症下藥。

豆漿雞蛋不能同食?

有人說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會抑制蛋白質消化。但這種說法不成立。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喝的都是熟豆漿,裡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會隨著豆漿的加熱而失去活性。

菠菜和豆腐同食會得腎結石?

有人說菠菜裡的草酸和豆腐中的鈣反應會形成碳酸鈣,影響鈣的吸收。但這需要很大劑量,而且只要把菠菜焯水1到2分鐘,就能去除90%以上的草酸。另外,菠菜富含維生素K能促進鈣的吸收,焯水後更適合和豆腐一塊兒吃。

狗肉綠豆、榴槤牛奶、西瓜桃子、火腿酸奶等被傳不能一起吃,是因為食用方式不當、超量、過敏或者腸應激症候群等疾病造成的食物相剋假象。

我們在日常選擇食物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營養是不是平衡,食品衛生是不是合格,是不是符合我們自己的體質,而不是去盯著什麼跟什麼不能一起吃。過於迷信食物相剋的說法會影響我們的食物多樣性,而且容易誤導我們偏離健康飲食的大方向。

本文綜合謠言過濾器、人民網、北京日報、央視財經等

[編輯:可可]

相關焦點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央視最新資訊 > 正文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
  • 螃蟹不能和柿子一起吃?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危言聳聽
    (圖片來源:微博@央視網快看)近日,央視闢謠了「食物相剋」的說法,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其實早在2018年的央視3·15晚會實力闢謠:食物相剋是假的!菠菜+豆腐=互相傷害?有食物相剋論說,菠菜草酸跟豆腐的鈣結合變成草酸鈣不吸收,但是牛奶也有鈣,到胃腸裡也會跟牛奶結合,喝豆漿也有鈣……這麼說來,只能不吃菠菜了。事實上這種影響很小,菠菜豆腐湯、小蔥拌豆腐都可以放心吃,並不存在豆腐跟菠菜或小蔥相剋的問題。不過把菠菜用沸水焯一下,倒是可去除菠菜中的草酸。
  • 螃蟹和柿子到底能不能一起吃?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
    中國食品安全唯一中央網絡媒體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事實上,大部分葉菜如小油菜、小白菜、莧菜等都含有草酸。鈣和草酸結合形成的沉澱物最後會排出體外,並不能進入血液。當然,這一反應會降低豆腐中鈣的利用度。炒葉菜前焯水,去除一部分草酸就可以解決了。!
  • 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寶寶是否補充微量元素,看這篇就夠了
    一旦缺少了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就會出現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長多數認為「有事沒事都補點,總沒壞處」,盲從的扎進了這微量元素營養補充的大軍中來。殊不知,它們的攝入過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會不同程度地引起人體中毒、生理異常或發生疾病。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心!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 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蝦竟然不能和這些食物一起吃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蝦的營養價值很高,不但口味鮮美,營養豐富,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抗衰老,其實食用西紅柿和蝦產生的砒霜量遠遠達不到人體中毒的閾值,砒霜在我國中醫裡也是一種藥材,需要一定劑量才能顯毒性。但是,吃蝦時也要注意很多細節的,不是所有食物都能和蝦一起吃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吃蝦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吧。
  • 這些食物相剋?央視闢謠了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在什麼地方聽到過有些食物相剋的話,或者是從家人嘴裡或者是從朋友或者是什麼書上看到。實際上這些食物真的是相剋的嗎?兩種食物放在一起真的不能吃嗎,央視的節目給我我們答案。有關食物相剋的謠言,其實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就從當時流行的14組相傳的相剋食物分別開展了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實驗結果是無論人還是動物,一些都是正常的。選擇的這些食物包括 我們所熟知的蜂蜜和蔥、牛肉和板慄、花生和黃瓜 、螃蟹和柿子等。實際上,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 這些常見食物中,居然都含有致癌物質……
    「那還能不能吃了?」很多朋友不禁會發出以上疑問,那麼薯片咖啡到底會不會致癌呢?我們身邊還有哪些致癌物呢?薯片咖啡會致癌?「薯片和咖啡之所以被認為具有致癌風險,在於近幾年被公眾越來越熟知的一種物質丙烯醯胺的存在,不過吃薯片或者喝咖啡就會致癌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山東省腫瘤醫院胸部放療三病區主治醫師鄒兵說。
  • 除了豆漿和紫薯,還有哪些食物不能和「雞蛋」一起吃?
    關於「雞蛋不能和什麼食物一起吃」的理論,如果您在網絡或者朋友圈一搜索,一定會有很多條信息出現在你的眼前;就像下面所說的這些。真相如何,雞蛋究竟和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用實例來和大家說明。雞蛋不能和豆漿一起吃:江湖傳言雞蛋不能和豆漿一起吃;這主要由於生豆漿中含有一種物質叫胰蛋白酶抑制劑,這種物質會抑制人體當中蛋白酶的活性,這樣就會影響蛋白質在人體內的消化和吸收;雞蛋,正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其中含有粘性蛋白,遇到豆漿之後就會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
  • 我國農藥殘留現狀及農藥遺傳毒性研究進展
    遺傳毒性是農藥毒性的一個重要方面,研究證明,大多數農藥都有遺傳毒性。儘管很多農藥的遺傳毒性是在染毒劑量較高的實驗條件下觀察到的,但不能因此認為從殘留農藥的食品中長期低劑量攝取農藥就是安全的或對人體健康無害的。本文籍於有關農藥殘留的檢測研究報告和農藥遺傳毒性研究文獻,說明我國目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狀況和農藥的遺傳毒性,並提出應充分重視和加強殘留量農藥遺傳毒性研究的觀點。
  • 誰說女性懷孕不能吃螃蟹?螃蟹冤枉!真正不能吃的明明是這些食物
    在這個時節,作為一個婦產科醫生,被問得最多的莫過於:「吳醫生,我懷孕了,還能不能吃螃蟹啊?」,「吳醫生,我兒媳婦懷孕了,一天都想吃螃蟹,又不敢給她吃,咋辦哦?」等等。所以,我今天就一次性給大家講清楚,孕期到底能不能吃螃蟹的問題。
  • 俗話說「病從口入」,發黴的食物到底還能不能吃?該扔就扔
    許多中老年人對浪費食物都是深惡痛絕,所以剩的食物能吃就吃進去,面對一些發黴的水果、饅頭等食物,不少人都採用把發黴的地方切掉,吃剩下的部分這種做法。其實這樣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做法,而且是非常危險的。有人會說,經常這樣吃沒出現過什麼問題,其實這是幸運,因為黴菌在食物上形成黴斑,說明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數量,不代表沒有黴斑的位置就沒有黴菌。
  • 裝修時絕不能忽視它存在的毒性和危害!
    對人體健康來說,選擇環保健康的塗料非常重要的,因此,想要探究,首先必須了解塗料的缺陷,知道它裝修時存在的毒性和危害,繼而選擇上多了一份警惕,接下來我們就來說塗料的缺陷有哪些?(1)毒性第一, 在常溫下,這些有毒物質的揮發,散逸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長期低劑量的接觸有毒物質會產生嚴重的非急性(由於是非急性,往往不被人察覺)危害,這已被大量的毒理學研究結果證實。
  • 一家9口聚餐,7人死亡,疑似因為它…這東西毒性是砒霜的68倍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經救治無效死亡,2人仍在搶救中。 相關部門提示:受黃麴黴菌汙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
  • 打死也不能給孩子吃的食物,到底有哪些?
    網上還有不少類似「這些食物打死也不能給孩子吃」,「誰給我家娃餵這些吃的我就翻臉」這些,更是看得媽媽們如臨大敵。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仔細地聊一聊那些孩子不能吃的食物和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01 哪些食物是孩子絕對不能吃?
  • 當心,鉑類的神經毒性!
    原來他們都有鉑類的化療史,那我們來了解一下鉑類化療藥的神經毒性吧。鉑類藥物開發於20世紀60年代,屬於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主要通過與DNA結合形成鉑-DNA複合物,從而介導腫瘤細胞壞死或凋亡,進而產生抗癌效果。
  • 孩子6歲前,「打死都不能吃」的食物,你知道幾樣?我這有4種
    「帶娃無小事」,孩子吃啥、喝啥、穿啥,幹啥都要敏感、仔細些。特別是冬天,本來孩子就容易感冒咳嗽,就更得注意了。所以,網上會出現各種「打死都不能給孩子吃的食物」、「誰給我孩子吃這個,我就跟誰翻臉」之類的話題,搞得寶媽都提心弔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