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碰到一位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她比印象中要長高不少。
本來以為,她是打了什麼生長激素,才讓自己成年了還能長高(沒錯!女人對身高的迷戀就是這麼熱烈~)
她說,「我只是迷上了柔韌性練習而已。」
聽到這裡,是又喜又覺得欣慰。
一直念念叨叨跟大家說了,柔韌性練習的重要性。可是大家都半信半疑,可這位朋友,真實地說明柔韌性練習的重要性。
首先,什麼是柔韌術?嚴格意義來說,它是入門級別訓練。無論是瑜伽、舞蹈還是運動,柔韌性練習都是躲不掉的第一課。
為什麼這麼說呢?柔韌牽涉到肌肉和關節的關係。
肌肉的長度和形狀其實是可以變化的。隨著人的歲數增大,關節從小時候追求的「靈活」而轉為「穩定」。
因此肌肉會跟隨著關節的變化而變化,加上大多數人的體態習慣,使得肌肉逐漸僵硬,從而導致全身的血液循環都發生變化。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經常覺得疲倦的緣故:沒有做什麼,為什麼就疲倦了呢?
那是因為肌肉的無法舒展,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變慢了。
柔韌性練習能夠讓長期被固定僵化的肌肉重新拉伸回原來的位置,血液循環也隨之加快。
這就是為什麼通常做完柔韌性練習之後大家會覺得「通體發熱」、「舒暢淋漓」。
每天只需要15分鐘,不僅可以「筋長一寸,壽長十年」,還可以在盆友面前展示「一字馬」的吸睛神功。
那麼,是不是為了追求完全的柔韌,就一定要逼迫著自己完成一些明知道自己無法完成的體式呢?答案是絕對的否定的。
正如上面說的,肌肉的形狀是可以改變的,非大量的練習是無法與專業的、長期的練習者比較的。
那麼讓自己身體最舒適的是:盡力完成動作,有拉伸感即可,但出現痛感一定要停止。
隨著練習時間的越來越長,你會發現:原來做不到的體式,已經可以輕鬆自如地做到了。
這就是柔韌性練習的魅力。
當然,除此以外,由於關節和肌肉的牽扯得到復位,長期的練習是會讓人「看起來」變高了。
關於柔韌性的練習到底需不需要輔具,可以告訴大家,儘量少用複雜的輔具。
這樣在不熟悉體式、肌肉的靈活度沒有得到恢復的前提,濫用複雜的輔具極有可能拉傷肌肉甚至是韌帶。
而且長期對輔具的依賴會進一步使得肌肉靈活性下降,原本應該靠自我的協調最終成為對輔具的協調,反倒本末倒置了。
柔韌性練習就像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中最初的那一扇。你歷經過生活的洗禮,眼角開始有了細紋,頭髮開始變得毛躁,身體變得沉重。
可是柔韌性練習,會幫你把身體、心態重新帶回到年幼的你。讓你學會循序漸進地生活,能夠接受一步步變化的自己,而不是急功近利、一步登天。
偷偷說一句,這位朋友,讓人都覺得有些許羨慕她的變化。
所以大家要不要也跟著一起學學柔韌性練習,找回自己最初的靈活和柔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