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承的到底是什麼運?朝代五行之德與朝代更迭

2020-12-15 玄學研究館

大家劇中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昭曰」中的承運指的就是繼承五行之德,德運。五行之德終始學說起源於戰國陰陽學家鄒衍。他將五行生剋原理運用於人文社會。認為每個王朝都有其所屬的德運,當王朝德運衰弱時,就會被推翻,王朝更迭都遵循五行相剋原理。

鄒衍認為舜禹是土德;木克土,夏朝木德;金克木,商朝金德;火克金,周朝火德。秦始皇后來接受了他的學說,定秦為水德,水為黑,因此秦也尚黑。漢推翻了秦朝,土克水,因此漢為土德。

在王莽篡漢之前,一般採用五行相剋說。虞(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漢(土)。但王莽篡漢後為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採用了劉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說,並修改漢朝以前諸朝代的德性,而且認為秦暴政無德,忽視了秦。變更後的順序為: 虞(土)夏(金)商(水)周(木)漢(火)。這個相生學說一直沿用到元朝。

三國(土)晉(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後唐(土(繼承唐朝))後晉(金)後漢(水)後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自元之後,又變為相剋說:元(金)明(火)清(水)民國(土)

新中國若採用相剋應為木德,若採用相生為金德。

因此採用相剋還是相生,並無恆論。取決於哪種對後繼的執政者有利。

相關焦點

  • 五行學說和朝代屬性:一篇短文了解和記憶五行相生相剋理論
    作者:村頭二舊傳統五行學說和朝代:一篇短文了解和記住五行相生相剋理論。經常看到古書中說:兩儀,四象,八卦,五行。尤其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到今天還總是被各類玄幻小說和影視劇引用,這裡面的是邏輯自洽的一個系統,有了這篇短文,以後再也不怕看不懂了。
  • 什麼是五德始終說,歷史上各個朝代是如何對應的?
    我國歷史上各種思想對應的五德:①儒家:木德 ②法家:火德 ③墨家:土德 ④釋家:金德 ⑤道家:水德儒家重仁,而五德中木為仁,儒家為木德最為合適,五嶽中唯選東嶽泰山封禪,東為木,這也不無關係。今天筆者為您盤點歷史上各個朝代對應的五德。
  • 奉天承誰運?「承運」=「德運」,宋朝德運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明朝,"奉天"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立的一座朝會大殿——奉天殿,"承運"指的是承"德運",而詔,即詔告天下,這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奉天殿繼承了德運的皇帝詔告天下說:"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德運"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宋代又為什麼會產生"德運"爭論呢?
  • 盤點中國各大王朝的五行屬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更替都跟五行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我們以秦漢為例。根據五行的原理和演化,秦朝五行屬水,漢朝五行屬土。曾有文獻記載,秦文公外出遊獵,捕獲黑龍,而黑龍則是水性,文公還將河流的名字改為「德水」,以每年的十月份為一年之始,並以黑色為尊。
  • 四歲寶寶問題之「朝代是什麼」
    和寶貝在讀三字經,和小傢伙說到明朝,跟他說到一個叫明的朝代,問:什麼是朝代?我該如何向四歲的他用他能夠理解的語言解釋「朝代是什麼」
  • 商朝:中國歷史第二個朝代,始於成湯終於紂王,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家好,我是(歷史小小書生)的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商朝:中國歷史第二個朝代,始於成湯終於紂王,到底經歷了什麼商原來只是夏朝的一個部落,商朝的部落首領契曾經幫助夏禹治水有功,就被封在了商,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
  • 河南洛陽是如何成為古代眾多朝代都城的?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中國八大古城之一的洛陽是如何成為古代眾多朝代都城的?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引言洛陽是我國著名的文明古城之一,這座擁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和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城市,位於黃河中遊,河南的西部,因為在洛河之陽而得到了河南這個名字。洛陽是我國古色古香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國建立都城最早、建立都城時間最長、建立它為都城朝代最多的城市。那麼到底為什麼洛陽總是被設置為都城呢?它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夏朝之前還有朝代?這個朝代存在了一千多年
    【導讀】在中國歷史還有這麼一個朝代,被當做是真正的神話傳說王朝,不要說國外,就連中國人自己,99%都不相信它的存在!
  • 古人怎麼稱呼不同朝代?除了靠位置五行,文人還愛用「江湖黑話」
    元以前的國號,無論是來自爵位封號還是源於發跡地名,歸結到底多是先秦古國名,因此重名在所難免,比如,以「漢」為國號的政權就有十五個之多。所以後人談及前代政權,就不能只提國號,而要通過各種方式加以區分,這就產生了不同的朝代稱謂。那麼,古人是怎麼稱呼不同朝代的?有什麼特別的依據?作者:景行止
  • 一分鐘就掌握的中國歷史朝代順口溜,給孩子看看
    華夏歷史源遠流長,多年以來朝代更迭不斷,為了方便記憶,今天小編特意把這些把這些朝代更換歷程整理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供大家參考。一、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順口溜之常用版本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 十分鐘讀懂古代中國朝代順序
    學習古代史必須搞清楚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現在的歷史課本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本書,有三條時間線索,但這三部分的內容相對照的時候,需要知道誰先誰後。 我在這裡大致把各個朝代更迭的事兒講一下,幫助大家理清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 三皇五帝堯舜屬於原始社會,考試考的少。夏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 為何唐朝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而其它朝代沒這種劃分
    如果要在歷史上找一個最了不起最輝煌的朝代,又找一個最糜爛最衰敗的朝代,除了唐朝,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而唐朝因為其截然不同的行事作風,其整個歷史階段的分期非常明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這就如同我們以前說,一篇小說,要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一樣。
  • 中國各朝代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各個朝代的官方語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點來定,都城在哪裡,那這個朝代就使用這裡的話作為官方語言。也有例外。  一:先秦時期  上古時代,五帝時期和後來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地帶。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準語是周時期標準語的前身。
  • 道破中國千年國運之興衰轉折!
    五德即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種德,五德學說的意思是,朝代的更替是要符合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的,每個朝代都對應著一個五行屬性,如果按照這個其代表的「德」來發展國家,就能長治久安,反之,則容易動蕩戰亂。這裡截一段「尋秦記」裡面鄒衍給秦王講五德的視頻給大家看看。
  • 中國歷史朝代歌,僅憑兩個版本,就能讓你更好更快的記住歷朝歷代
    中國歷史朝代歌,僅憑兩個版本,就能讓你更好更快的記住歷朝歷代最近工作的時候和同談了一下歷史,結果居然發現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沒有記住中國古代的朝代順序,他們喜歡的大多都是野史上的奇聞軼事。但是這樣怎麼可以呢?
  • 朝代滅亡時,孔子後代從未守忠,為何依然受到各朝各代尊奉
    既然「忠君」是倫理核心,當王朝滅亡的時候,孔子後代最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忠君」,就是站出來,為挽救朝代,維護君王而戰鬥。再說了,古代是禮治社會,「禮」是那時候的最高標準。如果一個人不尊禮,那麼將會受到整個社會的譴責,統治者也會以此處罰人。但為什麼,古代從來沒人以此責罵孔子後代,統治者也從來沒有給予過他們什麼懲罰,而且每個朝代建立以後,都會給予孔子後代足夠的尊重和地位呢?
  • 據五德終始說,漢朝推翻秦朝後應尚土德,為什麼漢初仍尚水德?
    五德終始說總而言之:歷史的演變始終離不開五行的相生相剋,而且是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眾所周知,金木水火土,是相生相剋的,每個朝代都對應著不同的五行,凡是後面朝代以武力推翻前朝,就必定是新的五行克舊的五行。這就是鄒衍的理論。
  • 朝代歌訣,只需八張圖片幫你記住中國歷史朝代!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記憶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名稱的歌謠。其形式多為簡單易記、朗朗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 歷史朝代歌多是配合著「歷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編入小學課本。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 為什麼說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那麼清朝是什麼?
    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這句話對不對呢?這句話出自某明星的某電視節目,原話是:明朝是一個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士、無名將,也是中國開始走下坡路的時代。明朝是否有明君呢?明君是什麼?每個人對各個朝代的認識不一樣,但作為一個明星,在一個面對公眾的節目上發表這種言論,不顯得無知嗎,如果明朝是所謂的「三無朝代」,那麼清朝是什麼?
  • 為什麼有些朝代永遠也上不了電視?
    但要真說起來中國歷史中的朝代更迭,大部分吃瓜群眾大概也只能說出「唐宋元明清」。還有呢?「還有隋朝吧,其他就記不起來了。」儘管中國古裝劇一拍再拍,編劇依然選擇的是觀眾熟悉的朝代歷史作為創作素材。有些王朝的故事在老百姓裡口耳相傳,而那些讓人拍腦袋都想不起來的朝代,就成了被人慢慢遺忘的「小透明」。忽必烈廣場上的雕像還在提醒著世人,這裡曾經有一段輝煌壯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