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劇中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昭曰」中的承運指的就是繼承五行之德,德運。五行之德終始學說起源於戰國陰陽學家鄒衍。他將五行生剋原理運用於人文社會。認為每個王朝都有其所屬的德運,當王朝德運衰弱時,就會被推翻,王朝更迭都遵循五行相剋原理。
鄒衍認為舜禹是土德;木克土,夏朝木德;金克木,商朝金德;火克金,周朝火德。秦始皇后來接受了他的學說,定秦為水德,水為黑,因此秦也尚黑。漢推翻了秦朝,土克水,因此漢為土德。
在王莽篡漢之前,一般採用五行相剋說。虞(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漢(土)。但王莽篡漢後為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採用了劉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說,並修改漢朝以前諸朝代的德性,而且認為秦暴政無德,忽視了秦。變更後的順序為: 虞(土)夏(金)商(水)周(木)漢(火)。這個相生學說一直沿用到元朝。
三國(土)晉(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後唐(土(繼承唐朝))後晉(金)後漢(水)後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自元之後,又變為相剋說:元(金)明(火)清(水)民國(土)
新中國若採用相剋應為木德,若採用相生為金德。
因此採用相剋還是相生,並無恆論。取決於哪種對後繼的執政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