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非遺 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帶你體驗傳統手工藝

2020-12-20 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我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大家在依賴便捷的工業製成品的同時,也越來越懷念手作,喜歡親手去製作、親自去體驗,在放慢的時間裡去感受生活。

12月7日至9日,2018第四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下稱「手造博覽會」)將於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這是一場屬於手工藝愛好者的饕餮盛宴。

國際手造品牌中國首秀

今年的主題是「降落手造星球,暢玩精彩非遺,遇見生活中的小確幸」。今年的手造博覽會展覽面積 12000 平方米,將邀請來自非洲部分國家、日本、法國、英國等15個國家的300 餘家展商參加。為期3天的時間內,將有千餘門沉浸式手造體驗課程及70 餘場演講舉行,涵蓋刺繡、編織、布藝、陶藝、木藝、竹藝等多種非遺和手工藝門類。

上海手造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次手造博覽會保持了慣用的互動形式,今年的形勢會更時尚,互動內容會更吸引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手造博覽會有一個亮點是「國際手造品牌中國首秀」。比如奧地利水晶create your style手作系列、英國經典手造集團House of Craft中國首秀等;英國頂級畫材溫莎牛頓彩繪系列、法國百年品牌dmc奢華黃金繡線、日本金座金箔系列、miyuki和toho串珠中國首發等,將在展會上驚豔亮相。

楊文新說,很多大的品牌上也都願意加入手造博覽會,從而美化生活、和諧社會。我們希望通過手造博覽會打造一個上海的文化品牌,共同打造代表中國文化、中國的非遺傳承水準的高賦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給上海這座大都市增添溫暖。

賦能非遺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連續出臺文件,大力推進文化扶貧,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傳統工藝具有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是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此次手造博覽會上,特別設立了「我為非遺賦能」四大板塊,「非遺+現代設計」「非遺+文化扶貧」「非遺+海派生活」「非遺+研培成果」四大板塊內容,既展示了高校非遺研培成果,也展示了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可能性。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處長楊慶紅說,貧困地區的傳統手工藝恰恰還是一塊淨土,沒被開發的本土資源。如能激發當地百姓的手工藝與先進地區的市場、創意對接結合,讓這些「非遺」資源得到開發,既能保護傳統手工藝,又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此次在非遺展區會有西藏、雲南、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帶來的非遺內容。」 楊文新如是說。

「在文明的社會,我們離自己手的創造越來越遠,我們要呼喚手的回歸,手造也是人們心靈溝通的橋梁。希望通過手造博覽會,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通過我們的手再次體驗手的創造力、創造價值。」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300餘門手工體驗課等你來 手造博覽會與手藝人零距離互動
    圖說: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為市民提供手工DIY課程。主辦方 資料圖  300餘門手工DIY體驗課程、50餘場手工藝人的普及分享活動、與非遺傳承人零距離互動、玩偶服飾高級定製……11月24日—11月26日,2017第三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4號館舉行。市民可以通過上海公共文化雲申請到免費的手造博覽會門票。
  • 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來襲,喜歡手作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12月7日至9日,第四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將於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本屆手博會展覽面積達12000平米,有來自非洲、日本、法國、英國等15個國家的300餘家展商為上海市民奉上為期3天的「手造盛宴」。圖說: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即將拉開帷幕 資料圖 主辦方供圖沉浸體驗手造昨天下午,白玉蘭黨建服務站內率先開展了兩堂手造體驗課,為即將到來的手博會「預熱」。
  • 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不僅是都市美學,也是扶貧重要力量
    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五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於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3天時間內,包括刺繡、編織、布藝、造紙、竹藝等80餘項國內外非遺手工技藝匯聚一堂。走過5年的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每一年都熱鬧非凡,剪紙花燈、布依族蠟染、冰皮月餅製作……每個體驗展位上都人頭湧動。「手造會越來越被大家認可,因為它可以讓人找到自己生存價值的空間。」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說。
  • 漢服/飛躍聯名鞋/手作體驗……浦東有個可以玩的博覽會,精彩等你來...
    一年一度,可以玩的博覽會回到浦東啦!開動腦筋,巧用雙手,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精彩。11月27日,以「協同創新、快樂前行」為主題的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4號館拉開帷幕。本屆博覽會聚焦「非遺美育」「非遺扶貧」「國潮國貨」,在9000平方米的展館內,觀眾不僅能看到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 46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也能一睹中國文創的今日風採,品讀巧手匠藝背後的文化內涵。走進展館,首先映入觀眾眼帘的是「漢未央」與「大孚飛躍」展位。
  • 3天1000場,你想體驗的手工活這裡都有
    白玉蘭黨建服務站內,一堂有趣的非遺榫卯拼木體驗課為即將到來的手造博覽會「預熱」。短短半個多小時,能行走的木頭小象、兔子、機器人就完工了,學員們不由得讚嘆起手工的魅力。 很快,上海將迎來一場「手造」的盛會。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四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將於12月7日至9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
  • 創意非遺哺育大眾美育
    雨水天露 土布海浪小手包製作課程  這是最近人們在2020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看到的場景。國際手造博覽會場景國際手造博覽會場景  其中,最為引入注目的二十四節氣非遺美育課程體系。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名錄的二十四節氣,整合中國50項傳統工藝和民俗活動的美育課程,不僅成就了本屆手造博覽會的最大亮點,也堪稱近年來非遺再造領域的一大創舉。  好的設計可以幫助不同的傳統手工藝進入現代生活,而如何用設計、創意為非遺做「減法」,讓它們成為公眾也能參與的日常美育體驗項目,則成為本屆手造博覽會留給致力於非遺傳承創新的設計師、文創人的新命題。
  • 楊文新:以手造物,簡單的手工製造讓生活更有意義|「文創在上海...
    遊歷各國的經歷,讓他思考著,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精湛的手工藝,卻沒有自己的博覽會?2015年,他在上海推出第一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這是第一次,中國的手工匠人們有了獨屬於自己的展示舞臺。他希望以藝術人文、傳統非遺為先導,以體驗互動為形式,普及中國手造文化,助力中國手造市場的前行和發展。
  • 「中國禮物」主題展區亮相第24屆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
    「中國禮物」主題展區故宮博物院展品前人流如織當地時間11月30日,第24屆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在義大利米蘭RHO國際會展中心開幕。12月1日,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組委會為本屆博覽會中國館舉行了開幕式。經過多年的發展,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已經成為聖誕前夕米蘭最有影響力的節日慶典。許蓉表示,「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藉此契機,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文化和旅遊相關活動會在中意兩國之間展開,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和義大利民眾共同分享聖誕節日氣氛,並能為2020年的中意建交50周年和中意文化和旅遊年營造更好的氛圍。
  • 手造工藝匯集「魔都」重拾手作慢生活
    由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等單位主辦,即將於上海世博展覽館4號館拉開帷幕的2017第三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上,包括刺繡、編織、布藝、陶藝、木藝、竹藝、鐵藝、園藝、烘焙、美食等手工行業的能工巧匠們將齊聚於此,在11月24日至26日三天時間裡,讓上海市民不出國門,在家門口就能看遍世界各地的創意手造。
  • 新民晚報數字報-手造工藝匯集「魔都」重拾手作慢生活
    由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等單位主辦,即將於上海世博展覽館4號館拉開帷幕的2017第三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上,包括刺繡、編織、布藝、陶藝、木藝、竹藝、鐵藝、園藝、烘焙、美食等手工行業的能工巧匠們將齊聚於此,在11月24日至26日三天時間裡,讓上海市民不出國門,在家門口就能看遍世界各地的創意手造。
  • 南京首屆「手造節」:在最「燥」的季節,玩轉手造新世界
    不僅僅是工藝作品和藝術展覽,更有文化創意市集、手造美食……更多新鮮有趣的互動和體驗趕快往下看吧!  本屆手造節以「手動於心,心動全城」為主題,集結了80多家展商,這可是南京的第一屆,集結了80多家展商,一定會有戳中你內心的那一個。
  • 百年養生老醋將亮相非遺博覽會
    醋,是人們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一種調味品,但是你聽說過能像美酒一樣細細品味的養生醋嗎?在9月21日即將於山東·濟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簡稱「非遺博覽會」)上,山西美和居老醋坊有限公司將攜帶其百年養生老醋來到現場,與參觀者分享其獨創工藝的保健佳品。  據了解,美和居始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以「蒸,燻,淋,夏伏曬,冬撈冰」的釀醋秘法,一改過去幾千年白醋尖酸寡淡的口感,使山西老陳醋以黑紅的色澤和「綿、酸、香、甜、鮮」的口感聞名於世。
  • 用傳統手作打卡24節氣 觀瀾湖24節氣手造藝術節開幕
    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實習生 丁凡/文 韓墨/圖手捏、筆畫、刀剪……霜降時節,觀瀾湖手藝工場推出「二十四節氣手造藝術節」,深圳市民得以通過傳統手作更為深刻地了解節氣變幻的奧妙。10月24日,近百位市民匯聚觀瀾手工藝場,用親手製作五穀畫的方式,拉開此次藝術節的帷幕。本次藝術節以手造藝術展、發布二十四節氣主題手作倡議、開辦節氣手作公益活動等方式,將傳統手作與節氣文化相結合。曾經抽象的節氣在這裡變為看得見、摸的著的藝術作品,觀眾還可以親自動手,完成一件自己的時令節氣作品。
  • 麵塑、剪紙、絨繡:上海市民觀摩海派頂級傳統手工藝
    早上九點起,大批喜愛非遺藝術的民眾走進位於汾陽路79號的上海工藝美術愽物館,觀摩麵塑、剪紙、絨繡等上海頂級傳統手工藝,然後遊逛歷史保護建築「小白樓」,購買創意飾品。
  • 博覽會也學會搶錢了
    周末帶孩子去參加了第六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雖然門票上赫然寫著「國際手造巨擘匯聚」,但「國際」二字今年其實已多少有些名不副實,畢竟往屆多少還有一些國外的參展商,但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都已不見蹤影。但問題是,在現實中,它的機制使得整個博覽會難以達成預計目標。幾乎所有的「體驗」都是要花錢的,而且價格不菲;應該說,這類手工製作的體驗活動確實都不便宜,不過,博覽會不是廟會,原本就已賣了門票,而且這涉及博覽會的定位:它究竟是什麼?是以展覽為本,還是一個遊覽、交易的市集?
  • 2018國匠精神傳承年鑑展在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開幕
    央廣網上海10月2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韓曉餘)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大器中國、領袖世界」2018國匠精神傳承年鑑展在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開幕。(央廣網發 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園 供圖)  據了解,2018國匠精神傳承年鑑展包括國匠書畫館、國匠玉雕館、國匠陶瓷館、國匠木雕館、國匠國石館、國匠紫砂館等藝術主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