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至9日,第四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將於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本屆手博會展覽面積達12000平米,有來自非洲、日本、法國、英國等15個國家的300餘家展商為上海市民奉上為期3天的「手造盛宴」。
圖說: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即將拉開帷幕 資料圖 主辦方供圖
沉浸體驗手造
昨天下午,白玉蘭黨建服務站內率先開展了兩堂手造體驗課,為即將到來的手博會「預熱」。弧形的楔釘榫、粽子角形的粽角榫……在手造達人韓玲玲的指導下,學員們將木塊以中國傳統榫卯的形式拼成兔子、大象。這些小動物的下肢是活動的,一放上斜坡,它們就能一步步向前走動,讓人驚呼傳統工藝之妙。另一邊的教室裡,日本手造導師MIYA則向大家展示了UV滴膠掛飾的製作過程,從配色到封入裝飾品再到烘乾膠水,一個精緻的掛墜很快便在手中誕生。周末的手博會上,她們還將帶去更多類別的手造體驗。
圖說:會行走的小兔子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本屆手博會,上百位非遺傳承人、手造設計師都會走進市民課堂,千餘場原本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設計的專業課程將向普通市民敞開大門。此外,還有70餘場快閃式的TED演講帶給上海觀眾不期而遇的驚喜。
傳統遇上國際
一面傳統,一面國際。手博會上,傳統非遺工藝刺繡、編織、布藝、陶藝、木藝、竹藝將與國際最新的如銀粘土、UV滴膠、法師繡花、施華洛世奇珠藝等交織碰撞。非遺傳承人和現代設計師共同打造的竹燈、緙絲旗袍、高定女鞋、女士包袋等眾多衍生品將亮相展覽。奧地利水晶create your style手作系列、英國經典手造集團House of Craft將首次亮相中國展會,英國頂級畫材溫莎牛頓彩繪系列、法國百年品牌dmc奢華黃金繡線、日本金座金箔系列、miyuki和toho串珠也將在手博會上首發。
圖說:uv滴膠體驗課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攝
賦能當代非遺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貴州的90後姑娘楊昌芹,就把自製的竹編水杯拎到了人民大會堂。作為貴州「赤水竹編」非遺傳承人,楊昌芹本著要讓傳統工藝回歸生活的理念,四處求教、精進技藝、改良設計、開微企、辦培訓班。製作費時費力的日用品變為獨特精緻的旅遊紀念品和高端定製工藝品。曾經只掙380元的貧困竹農一躍成為了年銷售額300萬的企業家。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處長楊慶紅解釋,「很多非遺傳承者,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不明白當代生活需要的是什麼。他們守著一門手藝,長期處於貧困線以下,逐漸就放棄了,這也是一些非遺工藝失傳的重要原因。上海手博會給了傳承人機會和舞臺,讓大家看到他們,從而了解非遺,也讓他們看到世界,從而改良工藝。非遺事業在手博會的幫助下,能走得更好、更長遠。」
本屆手博會開設了「我為非遺賦能」四大板塊,通過展示非遺在「現代設計」、「文化扶貧」、「海派生活」和「研培成果」領域的成果,讓觀眾切身體會到非遺生活的無處不在。(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