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長嘯的孤獨英雄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賞析
[原詩]
登幽州臺①歌
前②不見古人③,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①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②前:與下一句中的「後」,都是從時間上來說的。
③古人:與下一句的「來者,」都是指禮賢下士的聖明君主。
[背景]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他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直言敢諫;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徵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徵。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賞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表現了主人公在時間上的孤獨;「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表現了主人公在空間上的孤獨。慷慨悲涼的情調,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但是,能面對孤獨的人的內心是充實的。他敢問蒼天,維護尊嚴,展現自我,是一個仰天長嘯的孤獨的英雄。
在藝術上,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託。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
漢魏六朝文風萎靡,初唐四傑對此有很大的衝擊和突破;但是一掃纖弱,趨於漢魏風骨,還是由陳子昂完成的。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