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即失業」,這是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所面臨的現狀。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各大高校的不斷擴招,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也是在逐步增加,預估2021年的大學畢業生可達到909萬人,相較於2020年足足增加了35萬人。
看到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其就業壓力可想而知。
而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少高校應屆畢業生也會選擇考研,以此來緩衝自己進入社會的時間,讓自己再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達到更高的平臺,爭取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恰好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家為了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而將專升本、研究生的招生名額都大大增加了,所以就有更大一部分人投身到了考研大軍之中。
不過,雖然學校擴招,但是擴招也僅僅只是一個小部分,而對於絕大多數的畢業生來說,始終都是要面臨找工作的難題。
而針對「畢業生找工作難」這種社會現狀,教育部今年也是發布了相關的新政策,希望可以緩解畢業生的就業難題。
教育部規定:企事業單位,在招聘的時候,不得將全日製作為限制性條件。
機關部門、事業單位、國企等,要起到帶頭表率作用,共同引導一個良好的社會風尚,扭轉唯名校高學歷是用的現狀。
看到教育部的這一新政策,很多高校畢業生也是拍手叫好,因為這確實給他們的就業帶來了曙光。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全日制教育是指學生在國家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全日在學校學習,或者大部分時間從事學習的一種形式。非全日是指利用空餘時間,自由性學習的學習政策。
然後,我們再拿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具體來說說好在哪裡。
專科學校的學生,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往往都會選擇考取專升本,但是省教育廳組織的全日制專升本考試,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而且名額非常有限,如果考試一旦失敗就真的是徹底失敗了。
一旦考取全日制專升本失敗,專科生就只能選擇考取非全日制專升本,但是選擇非全日制專升本,又會無形之中限制住自己的就業之路。
因為社會上大多數的招聘,都對非全日制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和不認可,在招聘的時候就會作為硬性條件卡掉非全日制畢業的應聘者。
所以,這對於專科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而教育部的不得將全日製作為硬性條件的新規定,無疑是給一些非全日制的專科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對於社會中所有的非全日制學生都帶來了好消息。
但是教育部的這一規定出來之後,社會對此也是評價不一,不少網友都質疑:全日制和非全日製得到公平待遇,這樣對於全日制來說,真的公平嗎?
其實有這樣的質疑聲也不奇怪,因為畢竟全日制是通過嚴格的考試考入的,而非全日制則更加「水」了一些,而且學校對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培養目標也不一樣,畢業生的能力也是大有差別。
在高考考入本科的全日制畢業生,和專升本考入本科的非全日制畢業生,用人單位往往會選擇前者,而不會選擇招收後者。
但是現在國家政策要求,兩者具有同樣的機會之後,這對於全日制本科來說,似乎確實存在著些許的不公平。
因為既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沒有區別了,那麼為什麼不去選擇更加輕鬆的非全日制呢?
不過,其實在招聘的過程之中,HR也只是把學歷作為一個參考,真正看的還是個人的實際能力。
而教育部的這項新規定,應該是為了給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這個機會抓不抓得住,其實還要看個人的能力。
所以說,不得將全日製作為硬性限制條件,應該是讓招聘更加公平了。
不知道對於教育部的這一規定,你是怎麼樣看待的呢?
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交流討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