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孩子期末考的成績公布了。
在我得知她的成績時,我簡直要失去理智了,於是狠批了她一頓。
她眼圈泛紅,承認考得確實不好。之後她作出了如下反應,斷斷續續地告訴我說,她懷疑自己患了抑鬱症:覺得這個學期有些黑化,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晚上睡眠也不好,白天也不愛與同學玩,可以不出門就一定不想出門……等等,她覺得需要找心理醫生諮詢一下是否屬實。
我雖然在氣頭上,但對於她的「坦言」還是感到擔心,而且也納悶,孩子本屬於樂觀開朗,大大咧咧的女生,一向都是沒心沒肺開口就笑的人,怎麼會抑鬱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她問我:媽媽,你聽說過微笑抑鬱嗎?
我自然沒聽過。百度了一下,所謂微笑抑鬱就是: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強顏歡笑,內心再怎麼煩悶、悲傷、苦惱,人前也是面帶微笑,若無其事一樣。為了各種「面子」硬撐著笑臉,內心深處的壓抑、痛苦情緒卻隱藏起來,不與人訴說。
一種高發於職場上一些白領金領人士的職場病,你小丫頭怎麼也湊上熱鬧了?
當孩子說「我也是這樣」的時候,我還是緊張了。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發育期,可能會因為身體激素分泌的影響,導致心理上會有一些難言的壓力,加上成績退步明顯,自信心欠缺,變得孤僻不願與人交流也是可能的。
於是,忙著小心翼翼地安慰她開解她,為了使她得到放心,還煞有其事地諮詢了一位心理學老師該如何應對,老師說我的做法是對的,在我的引導下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云云。
再後來冷靜下來想想,不對啊,那她是怎麼知道的呢?不就是手機上得來的信息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罪魁禍首就是手機。放假之後一直機不離手,手機裡的信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簡直要啥有啥,成年人也免不了被誤導,何況是正處於好奇心強烈階段的初中生。但在網際網路時代,要做到完全不用似乎有些困難,學會如何合理使用就成了一項新技能。
再者,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找託詞也不無可能啊。
這麼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她了。
於是,我就幫她做了一下分析:你自認為的抑鬱症是怎麼來的。
首先,沒有控制好手機的使用時間
這個我是有監督不力的責任的,平時沒有嚴格控制好。睡前玩手機,導致睡覺時間到了大腦還停留在興奮狀態,沒辦法一下子從剛剛的畫面中脫離出來,自然會入睡困難。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旦睡眠質量不好,第二天的精神狀態自然就會變差,精神不好,待人處事學習的態度就會有影響,會懈怠。這樣一來,成績自然下滑,接著自信心受損,覺得自己不如同學,也就變得不愛與同學相處了。
這是「蝴蝶效應」。因為玩手機時間控制不當這麼一個舉措,就引起了這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其次,亂七八糟的小測試只會擾亂心神
微笑抑鬱的信息就是來源於此。幾個毫無科學依據的題目一測試,然後天真幼稚地覺得「誒,真的是這樣哦」.
那我是不是真的就患了這種病了?
麥基在《可怕的錯覺》中道出了真相: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裡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然後,越想越覺得好像是真的。
殊不知,網絡上的各種小測試都是娛樂性質居多,信效度都不高,無論準不準都沒有必要去對號入座,僅作休閒娛樂的東西,何必上綱上線去較真?
圖片來源:攝圖網
假如測到一個今生可以做皇帝的,難道你會信以為真的相信自己真的就是天子了嗎?那不是貽笑大方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理暗示」,也就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分積極和消極兩種,而很多這種測試的暗示是消極的。
它類似於傳銷式洗腦,首先在你腦子裡輸入大量的聽著很有道理的信息,讓你暫時性失去自主思考力和分辨力,以至於令你深信不疑,然後逐漸覆蓋掉你整個大腦原有的信息。這樣,你就被成功「改造」 了。
在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面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隨時自帶識別過濾器,耳聽之時,目及之處,自動分離掉無用的信息渣滓,而非照單全收,深信不疑,或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再次,敢做敢當,不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找託詞
當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時,人們總要設法究其原因,而在找原因的同時,人們又往往會首先考慮尋找可以免除責任的藉口,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也算是正常的反應。
但我們更應該明白的是,找原因的目的不是為了去怪罪指責,而是要找出漏洞去修繕補缺,是要思考接下來應該如何應對才能有效改進,或者避免重複犯錯。
一件事情的發生如果與你有關,那就一定存在著相應的責任。而負責任就是擔當。
比如這次考試,她就是主要負責人,無論考得好與不好,她都得為此結果負責。
敢做敢當是一個優良品質,不僅需要有強大的自信和魄力,也需要有十足的力量和勇氣。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後,我對她說,無論是學習上、心理上,也許我還是不夠關心她,所以才讓她感受到了孤獨。我也承認,我一開始的做法確實不對,成績已然如此,再多指責都不能使它改寫。
接下來,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原因,找出薄弱環節再著重去強化一下?她抽吸著鼻子點頭。
很顯然,對於期末沒有考好這一沒法改變的事實,她選擇了逃避,選擇用有抑鬱傾向這樣嚴重的話題來轉移我的注意力。而且我也順利「入甕」了。
兜兜轉轉,待重新回到成績這一話題時,我已經沒有了半點責備的念頭。
不得不說,她很厲害,在心理戰略上她已經成功地勝出了。
對於她提出的微笑抑鬱,到底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讓我想起不久前的一天,與小J一同回來時的閒聊。
她說:
其實我每天心裡都很累。
我說:
怎麼會呢?你給我的感覺是很開朗活潑的呀。
她說:
哎呀那是表面而已,在人前再怎麼不高興我也不會表現出來的,但其實我內心很不快樂。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不禁詫然。
原來小J剛剛休完產假,開始上班也沒多久。本來嘛有了寶寶一家人都是開開心心其樂融融的。但產假期限過了,她也得重新考慮上班了,所以理所當然地希望婆婆可以幫忙帶孩子,哪知道婆婆不情願。
小J的婆婆是個不喜歡被約束的人,雖然不上班,平時似乎也沒什麼事,而且她也很喜歡孫子,但要正兒八經地帶她卻是很不樂意的。
小J心裡很堵,也鬧過彆扭,差點還得了抑鬱,婆婆才勉強同意,但是,只要小倆口下班回到家,孩子自然就「完璧歸趙」了。
人家婆婆都是有了孫子高興地忙上忙下好不樂意,她倒好,每天工作應付各種事情已經疲憊不堪了,回到家還要繼續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小J說,每天回到家心裡鬱悶又委屈。
好在老公站在她這邊,也還算體貼入微,她說,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過下去了。感覺生了個兒子多了一大堆的麻煩事兒。
我心裡不免有些唏噓,即不能硬性要求婆婆帶小孩,內心又希望得到長輩的幫助,這其中的複雜情緒想來只有當事人才感觸深刻了,也難怪小J一回家就感覺壓抑無奈不開心。
雖然聽起來似乎與微笑抑鬱這個觀點不謀而合,但在我看來恰恰相反,我認為這種不得已的表現恰恰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成熟。
一念成熟,一念抑鬱,一念之間,一線之隔,截然不同。
都說青春年少不知愁滋味,可一旦跨入了婚姻的門檻,緊接著就是奶粉尿褲培訓班,搞定婆媳關係還有防小三。總有一樣令你夠嗆。
可即使是家庭關係如何地不開心,只要回到職場,又是春風滿面,英姿幹練。只要她不說,你永遠不知道精緻的妝容下埋藏著怎樣的悲傷。
所有的痛苦、鬱悶、沮喪等負面情緒統統都被隱藏了起來,這些「硬骨頭」只有關起門來一個人偷偷地「啃」,慢慢地消化。
誰都在講中年男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兩個字,誰又知道中年女人的日子裡也沒有「輕鬆」兩個字。
圖片來源:攝圖網
即便是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我們依然要生存,我們必須在生活的泥沼中找到支點來跳出困境,這個支點,我想應該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內在力量。
什麼是內在力量?
張德芬在《遇見未來的自己》中是這麼解釋的:就是遇到困難,遇上痛苦,能夠坦然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內在力量強大的人可以不受苦。
如果不懂得自我調節情緒,分分鐘都有可能是在抑鬱。
青少年也好,成年人也罷,在忙碌的、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壓力總是無形地、不可避免地存在,且不論其大小,來自何方,我們都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來安放一份平和、安穩的情緒。
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陷入這種抑鬱矛盾的狀態呢?應該怎麼去拒絕恐懼、悲傷、懊惱、憤怒的打擾呢?也許這樣會好一點。
1、 敞開心扉 傾吐為快
當心裡有負面情緒產生時,宜疏不宜堵,不可任其在心裡積憂成鬱,而應該儘量與朋友、與家人增強聯繫,通過一起娛樂,一起鍛鍊,一起做事,將不良情緒疏通轉化,因為一邊做事一邊交流,會比較容易自然地敞開心胸,以達成傾訴。
如果身邊無人時,可以選擇看喜劇、大聲唱歌來作為釋放情緒的出口,以達到渲洩。
圖片來源:攝圖網
2、 培養興趣 自我調節
一個有著廣泛興趣愛好的人,比較不容易遺失在自己的不良情緒中。可以通過養花種草、繪畫書法、瑜伽彈琴、太極打球……等等,投入到一切你喜愛的活動中去,在全身心的放鬆中你將逐漸地找回自我。
學會掌控情緒,隨時自我調節。奧裡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有這麼一段話,說得最貼切不過了。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3、 冥想有術 正念練習
當情緒太過激動或心裡異常煩燥時,當壓力不堪承受或對鬱悶無法排解時,你都需要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開啟一趟奇異的探索之旅了——冥想或正念練習。
通過冥想練習可以調動潛意識來發揮強大的活動能量,將人從負面情緒的羈絆中脫離出來,重新得到掌管情緒掌控生活的能力。
而正念練習,顧名思義,就是正面的,正向的,積極的一種思維狀態。
麥可.辛克萊和喬茜.賽德爾合著的《正念減壓》一書中指出:正念就是要改變我們看待自己經歷的方式,而不是改變經曆本身。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它,理解它,強化它,而且隨進隨地就可以進行練習。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凡事多往好處想。
結語
引用古羅馬的一位皇帝哲學家馬可.奧勒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外界事物令你痛苦並不是因為它們打擾你,而是肇因於你對它們的判斷,而你有能力立刻消弭那種判斷。」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花小溪:喜美食,靜物拍攝,更喜琢磨文字,一個行走在人間煙火氣裡的「仙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關注,就可以第一時間收到內容更新動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