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我抑鬱了」,父母該怎麼辦?

2020-10-23 天使在線學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孩子期末考的成績公布了。

在我得知她的成績時,我簡直要失去理智了,於是狠批了她一頓。

她眼圈泛紅,承認考得確實不好。之後她作出了如下反應,斷斷續續地告訴我說,她懷疑自己患了抑鬱症:覺得這個學期有些黑化,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晚上睡眠也不好,白天也不愛與同學玩,可以不出門就一定不想出門……等等,她覺得需要找心理醫生諮詢一下是否屬實。

我雖然在氣頭上,但對於她的「坦言」還是感到擔心,而且也納悶,孩子本屬於樂觀開朗,大大咧咧的女生,一向都是沒心沒肺開口就笑的人,怎麼會抑鬱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她問我:媽媽,你聽說過微笑抑鬱嗎?

我自然沒聽過。百度了一下,所謂微笑抑鬱就是: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強顏歡笑,內心再怎麼煩悶、悲傷、苦惱,人前也是面帶微笑,若無其事一樣。為了各種「面子」硬撐著笑臉,內心深處的壓抑、痛苦情緒卻隱藏起來,不與人訴說。

一種高發於職場上一些白領金領人士的職場病,你小丫頭怎麼也湊上熱鬧了?

當孩子說「我也是這樣」的時候,我還是緊張了。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發育期,可能會因為身體激素分泌的影響,導致心理上會有一些難言的壓力,加上成績退步明顯,自信心欠缺,變得孤僻不願與人交流也是可能的。

於是,忙著小心翼翼地安慰她開解她,為了使她得到放心,還煞有其事地諮詢了一位心理學老師該如何應對,老師說我的做法是對的,在我的引導下孩子一定會健康成長云云。

再後來冷靜下來想想,不對啊,那她是怎麼知道的呢?不就是手機上得來的信息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罪魁禍首就是手機放假之後一直機不離手,手機裡的信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的,簡直要啥有啥,成年人也免不了被誤導,何況是正處於好奇心強烈階段的初中生。但在網際網路時代,要做到完全不用似乎有些困難,學會如何合理使用就成了一項新技能。

再者,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找託詞也不無可能啊。

這麼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她了。


於是,我就幫她做了一下分析:你自認為的抑鬱症是怎麼來的。

首先,沒有控制好手機的使用時間

這個我是有監督不力的責任的,平時沒有嚴格控制好。睡前玩手機,導致睡覺時間到了大腦還停留在興奮狀態,沒辦法一下子從剛剛的畫面中脫離出來,自然會入睡困難。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旦睡眠質量不好,第二天的精神狀態自然就會變差,精神不好,待人處事學習的態度就會有影響,會懈怠。這樣一來,成績自然下滑,接著自信心受損,覺得自己不如同學,也就變得不愛與同學相處了。

這是「蝴蝶效應」。因為玩手機時間控制不當這麼一個舉措,就引起了這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其次,亂七八糟的小測試只會擾亂心神

微笑抑鬱的信息就是來源於此。幾個毫無科學依據的題目一測試,然後天真幼稚地覺得「誒,真的是這樣哦」.

那我是不是真的就患了這種病了?


麥基在《可怕的錯覺》中道出了真相:當一個人的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裡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然後,越想越覺得好像是真的。

殊不知,網絡上的各種小測試都是娛樂性質居多,信效度都不高,無論準不準都沒有必要去對號入座,僅作休閒娛樂的東西,何必上綱上線去較真?

圖片來源:攝圖網

假如測到一個今生可以做皇帝的,難道你會信以為真的相信自己真的就是天子了嗎?那不是貽笑大方了。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理暗示」,也就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分積極和消極兩種,而很多這種測試的暗示是消極的。

它類似於傳銷式洗腦,首先在你腦子裡輸入大量的聽著很有道理的信息,讓你暫時性失去自主思考力和分辨力,以至於令你深信不疑,然後逐漸覆蓋掉你整個大腦原有的信息。這樣,你就被成功「改造」 了。

在鋪天蓋地的網絡信息面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隨時自帶識別過濾器,耳聽之時,目及之處,自動分離掉無用的信息渣滓,而非照單全收,深信不疑,或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再次,敢做敢當,不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找託詞

當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時,人們總要設法究其原因,而在找原因的同時,人們又往往會首先考慮尋找可以免除責任的藉口,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也算是正常的反應。

但我們更應該明白的是,找原因的目的不是為了去怪罪指責,而是要找出漏洞去修繕補缺,是要思考接下來應該如何應對才能有效改進,或者避免重複犯錯。

一件事情的發生如果與你有關,那就一定存在著相應的責任。而負責任就是擔當

比如這次考試,她就是主要負責人,無論考得好與不好,她都得為此結果負責。

敢做敢當是一個優良品質,不僅需要有強大的自信和魄力,也需要有十足的力量和勇氣。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最後,我對她說,無論是學習上、心理上,也許我還是不夠關心她,所以才讓她感受到了孤獨。我也承認,我一開始的做法確實不對,成績已然如此,再多指責都不能使它改寫。

接下來,我們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原因,找出薄弱環節再著重去強化一下?她抽吸著鼻子點頭。

很顯然,對於期末沒有考好這一沒法改變的事實,她選擇了逃避,選擇用有抑鬱傾向這樣嚴重的話題來轉移我的注意力。而且我也順利「入甕」了。

兜兜轉轉,待重新回到成績這一話題時,我已經沒有了半點責備的念頭。

不得不說,她很厲害,在心理戰略上她已經成功地勝出了。


對於她提出的微笑抑鬱,到底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讓我想起不久前的一天,與小J一同回來時的閒聊。

她說:

其實我每天心裡都很累。

我說:

怎麼會呢?你給我的感覺是很開朗活潑的呀。

她說:

哎呀那是表面而已,在人前再怎麼不高興我也不會表現出來的,但其實我內心很不快樂。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不禁詫然。

原來小J剛剛休完產假,開始上班也沒多久。本來嘛有了寶寶一家人都是開開心心其樂融融的。但產假期限過了,她也得重新考慮上班了,所以理所當然地希望婆婆可以幫忙帶孩子,哪知道婆婆不情願。

小J的婆婆是個不喜歡被約束的人,雖然不上班,平時似乎也沒什麼事,而且她也很喜歡孫子,但要正兒八經地帶她卻是很不樂意的。

小J心裡很堵,也鬧過彆扭,差點還得了抑鬱,婆婆才勉強同意,但是,只要小倆口下班回到家,孩子自然就「完璧歸趙」了。

人家婆婆都是有了孫子高興地忙上忙下好不樂意,她倒好,每天工作應付各種事情已經疲憊不堪了,回到家還要繼續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小J說,每天回到家心裡鬱悶又委屈。

好在老公站在她這邊,也還算體貼入微,她說,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過下去了。感覺生了個兒子多了一大堆的麻煩事兒。

我心裡不免有些唏噓,即不能硬性要求婆婆帶小孩,內心又希望得到長輩的幫助,這其中的複雜情緒想來只有當事人才感觸深刻了,也難怪小J一回家就感覺壓抑無奈不開心。

雖然聽起來似乎與微笑抑鬱這個觀點不謀而合,但在我看來恰恰相反,我認為這種不得已的表現恰恰是一個成年人應該有的成熟。

一念成熟,一念抑鬱,一念之間,一線之隔,截然不同。


都說青春年少不知愁滋味,可一旦跨入了婚姻的門檻,緊接著就是奶粉尿褲培訓班,搞定婆媳關係還有防小三。總有一樣令你夠嗆。

可即使是家庭關係如何地不開心,只要回到職場,又是春風滿面,英姿幹練。只要她不說,你永遠不知道精緻的妝容下埋藏著怎樣的悲傷。

所有的痛苦、鬱悶、沮喪等負面情緒統統都被隱藏了起來,這些「硬骨頭」只有關起門來一個人偷偷地「啃」,慢慢地消化。

誰都在講中年男人的生活裡沒有「容易」兩個字,誰又知道中年女人的日子裡也沒有「輕鬆」兩個字。

圖片來源:攝圖網

即便是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我們依然要生存,我們必須在生活的泥沼中找到支點來跳出困境,這個支點,我想應該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內在力量。

什麼是內在力量?

張德芬在《遇見未來的自己》中是這麼解釋的:就是遇到困難,遇上痛苦,能夠坦然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內在力量強大的人可以不受苦。

如果不懂得自我調節情緒,分分鐘都有可能是在抑鬱。


青少年也好,成年人也罷,在忙碌的、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壓力總是無形地、不可避免地存在,且不論其大小,來自何方,我們都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來安放一份平和、安穩的情緒。

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陷入這種抑鬱矛盾的狀態呢?應該怎麼去拒絕恐懼、悲傷、懊惱、憤怒的打擾呢?也許這樣會好一點。

1、 敞開心扉 傾吐為快

當心裡有負面情緒產生時,宜疏不宜堵,不可任其在心裡積憂成鬱,而應該儘量與朋友、與家人增強聯繫,通過一起娛樂,一起鍛鍊,一起做事,將不良情緒疏通轉化,因為一邊做事一邊交流,會比較容易自然地敞開心胸,以達成傾訴。

如果身邊無人時,可以選擇看喜劇、大聲唱歌來作為釋放情緒的出口,以達到渲洩。

圖片來源:攝圖網

2、 培養興趣 自我調節

一個有著廣泛興趣愛好的人,比較不容易遺失在自己的不良情緒中。可以通過養花種草、繪畫書法、瑜伽彈琴、太極打球……等等,投入到一切你喜愛的活動中去,在全身心的放鬆中你將逐漸地找回自我。

學會掌控情緒,隨時自我調節。奧裡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有這麼一段話,說得最貼切不過了。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你應該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把自己從黑暗中拯救出來。

3、 冥想有術 正念練習

當情緒太過激動或心裡異常煩燥時,當壓力不堪承受或對鬱悶無法排解時,你都需要努力讓自己靜下心來,開啟一趟奇異的探索之旅了——冥想或正念練習。

通過冥想練習可以調動潛意識來發揮強大的活動能量,將人從負面情緒的羈絆中脫離出來,重新得到掌管情緒掌控生活的能力。

而正念練習,顧名思義,就是正面的,正向的,積極的一種思維狀態。

麥可.辛克萊和喬茜.賽德爾合著的《正念減壓》一書中指出:正念就是要改變我們看待自己經歷的方式,而不是改變經曆本身。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它,理解它,強化它,而且隨進隨地就可以進行練習。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凡事多往好處想。

結語

引用古羅馬的一位皇帝哲學家馬可.奧勒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外界事物令你痛苦並不是因為它們打擾你,而是肇因於你對它們的判斷,而你有能力立刻消弭那種判斷。」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花小溪:喜美食,靜物拍攝,更喜琢磨文字,一個行走在人間煙火氣裡的「仙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關注,就可以第一時間收到內容更新動態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抑鬱了,家長該怎麼辦?
    02.青少年抑鬱離不家長的參與 如果家長或者了解到的孩子出現了以上情緒問題,家長可以如何幫助Ta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指責。不指責不僅是對孩子,也是對家長自身。任何一個個體心理或情緒問題的發生,一定是多方因素共同結合導致的。這時候情緒化的指責,其實就是在迴避,並且傳遞出一種「我不接受」的信息,這不會對孩子心理問題的解決帶來任何有益的幫助。
  • 我離異帶兩個孩子,男友父母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網友自述:「我內心真的很痛,離異這麼多年遇到一個合適的,想重新擁有感情的時候又不被允許了,我是離異帶兩個孩子的媽媽。他喪偶帶一女孩,相處半年,他是本地人。他父母知道我的情況後極力反對,不同意我們在一起,主要原因是兩個孩子。我們雖然互相欣賞,互相喜歡,但是每次喝酒後他都說不能給我任何東西,都是很消極的話。我鼓勵他,希望他能堅定些,但是說著說著我自己都沒信心了, 好難過。 他說他繼續跟我,他媽媽都不要他了,全家族都反對。
  • 孩子抑鬱了,父母怎麼辦?
    長期以往,人際壓力越來越大,遇到學習困難或考試壓力、挫折無法應對,在家裡也不能與父母很好交流,無法獲得父母的支持,便產生抑鬱情緒,久而久之便越來越嚴重,陷於抑鬱症的泥沼之中。孩子抑鬱了,是否需要藥物治療?
  • 預防兒童抑鬱寶媽有方法!孩子:爸爸媽媽我是這樣走向抑鬱的
    家長們總是關心孩子的學習,是否有想過多關心下孩子的身體呢? 其實在孩子從健康到患上抑鬱症有著很長很長的一個積累過程,家長只要用一點點心,就能發現。如果發現以後及時調理身體,及時疏導,就能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 孩子抑鬱了,父母該如何做,才能消除自己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媽媽思考了一陣,很誠實的回答了剛才的提問:我認為第一點很容易做到,對於第二點的時候,我直接用給答案的方式跟孩子說了:「兒子啊,我早有規劃,父母已經考慮到了你可能出現的高考失利的情況,你不要對高考目標學校太患得患失、壓力過大。」
  • 為什麼孩子會抑鬱,該怎麼辦?
    在這種人生關鍵的轉型期,不知道多少人有過抑鬱的體驗。心理學家認為,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有四種,如果具有以下的幾種特質,你的孩子可能比常人更可能踩到抑鬱症的地雷。第一個因素是基因。如果孩子他爸或他媽曾經患過抑鬱症,那麼孩子就可能更容易患上這種疾病。但記住,它並沒有確定的遺傳性。二是孩子自己的思維方式。
  • 一位媽媽成功幫助孩子走出抑鬱的含淚總結
    抑鬱者不僅容易記住悲傷體驗,而且控制不住自己一個接一個的抑鬱想法。由於現在的社會生活環境普遍充滿了焦慮和壓力,使得孩子在學業和人際關係上也出現了各種焦慮和壓力。據《每日郵報》消息: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約有20%的兒童出現抑鬱症狀,其中4%為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症抑鬱。他們正在經歷飲食失調、自我傷害、恐慌症發作,嚴重的時候甚至考慮自殺。
  • 我的學生抑鬱了,怎麼辦?
    今天說頭疼,明天說肚子痛,後天說胃病犯了。我對她媽媽說:該送孩子去醫院看看啊。她媽媽說:去醫院看了,醫生說沒什麼問題;肯定是懶不想上學。 小月是個清秀愛美的女生,成績一般,但是很愛打扮。別的同學扎馬尾,她要披著頭髮;不讓塗口紅、化妝,她偷偷化妝。臉上長了青春痘,她請幾天假去武漢治療。她不愛和自己班上的同學來往,愛找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玩——當然也是不愛學習的。
  • 劇說:愛的婦產科——聚焦年輕媽媽的產後抑鬱
    每一位媽媽都在孕期經歷著各種的身體不適。辛苦的十月懷胎,只為了寶寶健康降生的那一刻。再看著那些生完了寶寶,身材還依舊曼妙的媽媽們,小編也只剩默默的「豔羨」了。但這看似幸福的一瞬又一瞬,其中飽含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呢?本期劇說,小編就和你一起聊聊關於「幸福」背後——產後抑鬱的那些事兒。
  • 面對一個抑鬱自閉的網癮少年,父母該如何做?給你4點建議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在我接觸的大量案例中,一提到遊戲,很多父母對此恨得牙痒痒,覺得是遊戲害了孩子。上述這個案例中,媽媽從小對孩子嚴加管教,對孩子做事的結果很看重,以至於很少去認同和鼓勵孩子,孩子感受到的是不被肯定,不被理解,常年累積的負能量,讓本就內向的孩子,在中考落榜的那一剎那被點燃了。拒絕溝通、沉迷遊戲是一種消極避世的表現,現實中是失意、指責和否定,只有遊戲中才能給到孩子足夠的認同和肯定。賈容韜老師說過:「抑鬱就是負能量太大引起的!」
  •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和女孩的奶奶同住一個單元,孩子哭著說:「看到父母的期望目光,我就難過,不知道如何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但是現在看到書都煩,想把這些書扔出去。」孩子說離家出走的原因:「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中午最多一個半小時的睡眠,一堆作業寫不完,晚上經常都是11:00--12點左右才睡覺。
  • 老公人很好但無法溝通,要離婚父母不同意,我要抑鬱了怎麼辦?
    網友自述:「我27歲,結婚一年半左右,夫妻之間沒有話題,沒有感情。老公人挺好,就是從來不會溝通。2017年10月結婚後一直沒打工掙錢,我在附近工作,工資太少,考慮到要孩子就讓他在附近找工作,他嫌工資太低不做,幾次三番溝通無果。去醫院查過,雙方身體都稍微有欠缺,我就溝通說遲一點要孩子,怕有問題,老公不同意,無奈,18年7月懷孕,但是過了兩個多月孩子檢查無胎心,停止發育,9月做了流產手術。
  • 寧靜讓孩子跳火坑,高考狀元抑鬱:媽媽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幸福
    節目中,面對導師的刁難,她能毫不留情地「懟」回去;面對姐妹,她又變得異常柔軟,哽咽著說:「要走,我跟她們一起走。」同為媽媽,聽完這番話,我的心瞬間被擊中。允許孩子慢慢試錯、不替孩子做選擇、不強制孩子做這做那……不疾不徐,不焦慮,寧靜的育兒心態太贊了!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老師打我了」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諮詢,孩子對她說:"媽媽,老師今天打我了。"她問我:"三歲的孩子應該不會撒謊吧?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孩子可能會因為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比如做錯事怕被媽媽罵,想買零食又怕媽媽反對、撒謊說要買課外書等。
  • 孩子告狀:「媽媽,老師打我」我該怎麼辦?
    ,老師打我了」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媽媽的諮詢,孩子對她說:"媽媽,老師今天打我了。"她問我:"三歲的孩子應該不會撒謊吧?老師是不是真的打了孩子?我該怎麼辦?孩子可能會因為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比如做錯事怕被媽媽罵,想買零食又怕媽媽反對、撒謊說要買課外書等。
  • 「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狠話,父母怎麼辦
    媽媽把掉在地上的冰激凌撿起來扔到了垃圾桶並對他說一會兒我們再去買一個,航航大哭見狀大哭,越哭越傷心。並且扯著媽媽說:「壞媽媽,我討厭你」。其實孩子此時想表達的是「媽媽,幫幫我」。因為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用狠話來表達內心的不滿,狠話與攻擊,是孩子宣洩自己感受的方法之一。
  • 「年紀輕輕,怎麼就抑鬱了?」:孩子抑鬱時,父母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他們以為,這樣做是為孩子好,卻忽視了孩子在抑鬱狀態下的吶喊「我渴望你們看見我」。 曾看過一個這樣的案例,一位媽媽的孩子被診斷成抑鬱症而不得不休學在家。 那位媽媽很焦慮,孩子狀態不好的時候擔心抑鬱症反覆發作,孩子稍微有些好轉又擔心休學影響高考。
  • 為孩子支招:父母為我吵架,這時我該怎麼辦!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兩夫妻為了孩子吵架,離婚的案例,這樣的事情給孩子的心理也造成了陰影和自責,那作為孩子也不知怎樣去化解矛盾心裡也很壓抑。我就聽到一名剛上初中的孩子訴說著他的煩惱。我是初一的學生。幾天前,我媽媽因為我賴床而罵了我幾句。我父親一向疼我,所以他叫媽媽不要罵我了,但我母親認為她在教我,所以他們吵了起來。
  • 「我媽扔掉了治療我抑鬱的藥」別再把抑鬱當矯情了,孩子真受不了
    ,又說了....,家人和別人說我這是閒的無聊才得的懶病,還跟別人說我是死讀書,心理脆弱。」,但是很少有父母去關注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甚至揚言說:如果再逼我,我就從窗戶跳下去。,父母還在不停地糾結孩子不願意上學、不愛學習怎麼辦?
  • 哥哥的孩子,父母讓我拿40萬給他結婚,我該怎麼辦?
    婆婆有事相求婆婆就說為了她老公這一房傳宗接代,讓她把大伯哥家的孩子養一個,她不同意。後來嫂子出去打工,請她幫忙帶孩子,開始父母還有錢寄,再後來沒有錢她也幫著帶。這孩子長大了以後,不但不領情,還口口聲聲的說自己是媽媽寄錢養大的。表妹為了老公的家裡,操碎了心最後也沒有落下好來。反而以離婚結束了這種無底洞似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