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辣條,大家可謂是十分熟悉。有一些牌子耳熟能詳、歷歷在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辣條的起源,吃過辣條,你知道它的歷史嗎?,現在小編給你娓娓道來辣條在中國的誕生。
辣條這款食品最開始起源於一巨大災難。
1998年特大洪水已經過去很多年年,許多經歷那場天災的一輩人還心有餘悸。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湖南也是洪水的受災區之一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乾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漲價,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塊五一斤,直接對醬乾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了養家餬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廉價易得的麵粉成為首選材料。為了降低成本,外地醬幹作坊的教師傅們,一同研發了一種麵筋小食品的配方。
這種麵筋小食品就是辣條的原型,最初的辣條只有鹹味與辣味,主要用來調味的。後來經過一些經銷商反應,小孩子比較喜歡吃甜一些的辣條,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專門製作出帶有甜味的辣條,面向市場後迅速獲得了人們的歡迎。
高中生憑賣辣條成為富豪
劉衛平 是湖南省平江人,很碰巧這個貧困縣城是辣條的發源地,這個縣城成為孕育這位辣條大王的地方
平江縣很多人以製作一種,用大豆做成的平江豆腐乾為生。1998年,由於水災大豆價格上超過兩倍,很多做平江豆腐乾的人難以承受成本上漲,縣城人們陷入經濟困難
這年,經營麻辣燙生意失敗的邱平(辣條的發明人)回到了平江縣,開始從食品上準備打「翻身仗」,於是就選了麵筋和辣椒,還在裡面加入了糖,辣條由此誕生。 劉衛平 在這個環境中創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想想劉衛平從我們這些人口袋裡賺了多少錢就不用說了吧。
辣條在國外
在一個微博訪談中,主持人邀請一些外國友人品嘗中國辣條,吃完後很多外國友人請求再來一些,有的甚至說它非常厲害,吃上就停不下來,還有的十分瘋狂,離不開辣條。而且國外辣條售價十分昂貴,能夠吃上是一種財富的象徵,下面是外國友人吃辣條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