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欺負我們是小超市,就給我們『次品』嗎?」17日上午,濟南一家超市老闆王先生投訴,他進了48瓶可口可樂的美汁源果粒橙,一瓶內有黑色雜質,廠家更換後又有十幾瓶在放置近一月後,果粒和果汁出現嚴重分層,嘗起來味道發苦。當天中午,記者也從大型超市買來內含黑色雜質的美汁源果粒橙。
專家表示,這些果汁明顯存在質量或配方不合理的問題。
果粒果汁分層
17日上午9點半左右,在太平洋小區附近一家超市內,王先生拿出12瓶可口可樂廠家的美汁源果粒橙,幾乎每瓶果粒、果皮都浮在果汁上面,二者界限分明,浮著的果粒厚約5釐米,經過搖晃後,長時間不沉底。「分層現象不是一天兩天了,持續了近1個月,我以前賣過不少美汁源果粒橙,這種現象還是第一次遇到。」王先生說,今年3月,他從可口可樂的一家經銷商處批發了48瓶美汁源果粒橙,都是可口可樂公司的正品,全在保質期內,放到貨架後不長時間,一名顧客就買走了24瓶。「4月20日,該顧客拿回來12瓶半,稱喝了十幾瓶後覺得味道發苦,放了很長時間,一層厚厚的果粒仍浮在果汁上不下沉,感覺不正常。我喝了她打開的半瓶,確實發苦。因為是可口可樂公司的老客戶,不想為了這點小事去找他們,便放置到5月4日,我發現果粒果汁分層很明顯,裡面的漂浮物也不太像果肉。」
維權過程屢受挫
王先生說,5月4日他致電中糧可口可樂公司(山東)有限公司客服,他們讓其聯繫可口可樂濟南辦事處。「一男工作人員上門檢驗承認是可口可樂公司產品,稱果粒和果汁分層屬於正常現象,可能是瓶內有氣壓導致果粒上浮。最後他抄走了批號並拍了照片,當時承諾會『以一賠十』。」「後來,我打電話諮詢時,對方又說按1:1的比例兌換。這讓我怎麼和消費者解釋呢,人家會認為是我貪汙了那些賠償。」談起廠家對此事的處理,王先生感到很無奈。
王先生說,美汁源果粒橙出問題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他已換過一批貨。這48瓶美汁源果粒橙中,還有一瓶果粒橙內部有黑色雜質,比火柴頭大一些。
「我看著不像果粒,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查看稱『正常現象,可能是橙子皮』。可這是果粒橙,又不是果皮橙。」王先生認為,這些飲料壞了自己商店的信譽,「這些『問題』果汁,廠家是不敢進入大超市的,因為常去大超市購物的消費者維權意識要相對強一些。」
17日中午,在經七路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內,記者買了一瓶同品牌的美汁源果粒橙,幾經搖晃後,靜置一段時間,果粒很快沉澱到瓶子底部,但瓶中出現了一塊火柴頭大小的黑色物質。
可口可樂:瓶內充氮氣導致分層
17日下午,根據王先生提供的聯繫方式,記者核實了電話號碼,確實屬於可口可樂公司。中糧可口可樂公司濟南有限公司外事部的一女經理說,中糧集團是可口可樂山東區公司的控股集團,嚴格來說,兩家不屬於一家公司。但山東公司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都是可口可樂品牌,這毋庸置疑。
王先生確實是他們的老客戶,他第一次投訴的「黑色物質」其實是果籽,它的顏色就是近乎黑色,而不是雜質。
果汁果粒分層也屬於正常現象,因為圓形包裝的美汁源果粒橙是經過無菌灌裝,需要充氮氣,因為果粒大小不一,輕重也不一樣,就容易出現果粒上浮現象;瓶身有稜角的因為滿瓶,屬於熱灌裝,沒有氮氣,所以不會有分層現象。正常果粒橙的味道應發甜,如味道發苦,可能是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不管怎樣,我們的產品沒有任何質量問題,之所以第一次1瓶換了24瓶產品,那是看在老客戶的面子上;第二次投訴我們,只能一瓶換一瓶,不會『以一賠十』。」
專家:發苦的果粒橙肯定變質
17日下午,濟南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慶年對比了一下圓形瓶身和有稜角瓶身的果粒橙,其成分配料表一模一樣,但是兩者的顏色有較大差別,前者顏色偏淺,後者顏色偏深。劉慶年說,有稜角瓶身的美汁源果粒橙添加的色素要相對多一些。按規定,同一個製造商,即使在不同生產地,配方一樣的情況下,出現外觀顏色不一致的現象,也屬於配方不穩定。
劉慶年說,正常情況下,果粒應充分融合在果汁內,不該懸浮在果汁上面,造成二者分層有兩種原因:其一,果汁未變質,但配方不合理;其二,果汁變質破壞了裡面的膠質,導致汁液變稀,果粒自然就浮在上面。如果果粒橙味道發苦,明顯就是已經變質。
「可口可樂廠家的『氮氣說』純屬無稽之談!我了解果汁的生產工藝,不管熱灌裝還是無菌灌裝,都要進行殺菌處理,只要經過這道工序,無需添加氮氣,因為添加氮氣是為了隔絕空氣,進行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