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華為公司在「心聲社區」發布任正非前一天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迅速在網際網路傳播,打動國人。圖片來源:華為心聲社區)
文|沈諍
摘要:華為對客戶是「以德報德」,對美國是「以直報怨」,沒有「以德報怨」、「以怨報怨」。這都是中國人2500年來的處世哲學,滲透著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光輝。
11月25日,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講話,次日華為公司內郵發布,迅速在網際網路傳播。無數人從中知悉一個中國頂尖企業家的苦澀與不舍、理性與睿智、激情與夢想。
容天下難容之事
任正非講話開門見山,解釋榮耀與華為「離婚」的兩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不言自明。
原因之一是「美國有些政客要打死華為」,他和華為看清楚了,只是點到為止,沒有抱怨和指責美國。儘管他最有資格抱怨和指責。
他一手創立的華為處於黃金髮展期,正在全球迅猛擴張布局5G,執行業之牛耳,前景不可限量。卻被美國強行打壓,損失慘重,很不公平,也不甘心。
他的女兒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扣押至今24個月,美、加執法時有多個瑕疵,以致於加拿大法院審判時,執法部門的證人或者證言前後矛盾,或者不願宣誓作證。他比川普還大兩歲,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華為活下去,而不是恢復女兒的自由。
10月28日,加拿大法官霍爾姆斯主持公道,初步裁定美國提供的案件記錄可能存在「故意遺漏證據」或者「重大證據遺漏」,因此可以被列為申請終止引渡孟晚舟的理由之一。
在美國嚴厲制裁之下,華為極其艱難,一般的企業早垮了。華為沒垮,更沒有隻為自己找出路,還想著「不能拖(上下遊)無辜的人下水」,不願他們與華為一起受折磨。這是榮耀分家的第二個原因。
華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龐大,與很多企業及其員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華為停止生產,170個國家的代理商、分銷商數百萬人失業,全球數千萬消費者失去價廉物美的華為產品,不得不選擇其它替代產品,價格更高、升級更慢、體驗更差。
沒有明說的第三個原因是,不分家一起死,而且死得快。只有分家,榮耀才有生機,華為才有更多喘息。
華為壯士斷腕,定位於中低端的榮耀獨立後,美國再限制榮耀的晶片供應理由不成立,國內遊說和反彈的壓力倍增。
美國「限芯令」生效前,華為給臺積電等廠商下大訂單,存儲了一批晶片,外界估算有6-9個月緩衝期。存儲量畢竟有限,只能短期救急,何況晶片升級換代非常快。與榮耀分家後,提前存儲的晶片消耗更慢,華為在漫長的寒冬中,能多撐一段時期。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華為對客戶是「以德報德」,對美國是「以直報怨」,沒有「以德報怨」、「以怨報怨」。這都是中國人2500年來的處世哲學,滲透著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光輝(《論語·憲問》)。
任正非要求「對客戶宗教般虔誠的心態,忠實地去維護客戶利益」,「契約精神是你們立於不敗的基礎」。生死存亡之際,依然念著維護客戶需求與利益,依然念著自己的承諾與責任,無疑將獲得客戶們普遍的感激與信任,必定有很多客戶願意與華為繼續合作與成長。
救同行,其實就是救自己。華為會吃虧嗎?未必。暫時付出多、有犧牲,長遠有豐厚的回報。失去的是榮耀,收穫的是人心和信用;失去的是美國及其部分盟國的市場,收穫的是發展中國家廣闊、新興的市場。
從華為和中國的角度而言,美國行逕的確霸道蠻橫,不可理喻。但換成美國精英的角度思考,會過分嗎?他們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痛心疾首的不是下重手,而是下重手晚了,讓華為、中國羽翼漸豐,再不下重手美國「老大」地位即將不保。
華為、中國發展迅猛,美國在5G、AI、量子通信、工業網際網路等高科技領域面臨強大的競爭。能夠被美國鎖定為「靶心」,某種意義上是榮幸,也是對實力和潛力的肯定。
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為例,華為每年投入150-200億美元;中國2019年投入逾3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大量的錢投資未來,除了中美,沒有第三國具備如此強勁的力度、持續的厚度。
再以GDP為例,2019年中國約佔美國的2/3。2020年由於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新冠疫情衝擊,美國負增長、中國正增長,兩國GDP差距必然加速縮小,筆者預計中國將約佔美國的3/4。短短一年就可能縮小8個百分點!
美國視華為死敵而頻繁打壓,華為依然不偏執、不怨恨,虛心學習美國及其企業的長處。任正非倡導「堅定大膽與美國公司合作」,「堅持向一切先進的學習,包括向自己不喜歡的人學習」。
新型中美關係借鑑
美國新一屆政府即將就職,如何定位中美關係有待觀察。什麼樣的中美關係才是健康的,見仁見智,恐怕沒有標準答案。換個問法更有現實針對性,什麼樣的中美關係才是可持續的?
首先清楚定位各自的核心利益,例如中國是民族一定復興,美國是永遠做「老大」;其次不突破對方的底線,否則容易失控;再次是逐步制定和完善兩國之間、國際社會的交往規則,並率先遵守。
華為的全球化、專業化、合規化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和境外壯大,進行了成功的探索。榮耀與華為分家,任正非強調完全切割,「不要再藕斷絲連」,「嚴格按照合規管理,嚴格遵守國際規則」。
與國際接軌,遵守國際規則,哪怕美國制定的規則可能霸道、可能無理,你也先尊重和遵守,再利用多邊主義的框架,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通過談判磋商慢慢糾偏。某公司曾有低級失誤且被美國抓了現行,華為不能再犯,中國出海大企業也不能再犯。
這是華為高明從容之處,不嘗試先改變規則和環境,華為與中國目前無此實力。華為去主動適應現有規則和環境,在公平競爭中用更好的技術、質量、服務勝出,進而在這個規則和環境中成為主導力量。等到實力足夠時,再與夥伴們商討如何完善國際規則,一切水到渠成。
中國人並不好鬥。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菁華之一,也是中國人貢獻給世界的普世價值,讓其他國家和民眾更舒服、更尊重、更接受。任正非這篇講話,已經樹立了一個典範,這才是中國人、中國文化應有的氣度!
中國人曾經在「文革」中荒唐地自毀文化長城,也能在改革開放中自我救贖、重獲新生。無論意識形態如何著墨「念經」,規範數以億計普通中國人的倫理和行為,依然是隱藏在中國人血脈中的傳統文化DNA。
擁抱競爭與合作,堅持開放與創新,華為與中國可立於不敗之地。在中國抗美援朝的電影《英雄兒女》中,曾有「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劇情,那時戰場上的中美是敵人,同歸於儘是可選項。如今時過境遷,「為了共贏,競爭合作」的目標,更符合中美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