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頑皮的孩子,上學路上過紅綠燈,綠燈剛過,她掙脫了媽媽的手,一個人急匆匆地奔跑著要去綠燈對面的學校校門,一輛電瓶車急馳而過,孩子撞倒在地,所幸只是皮外傷,強忍著暫時的傷痛,去學校醫務室去包紮下還是可以正常投入學習狀態的。但是在孩子被撞的那一瞬間,一步之遙的媽媽根本反應不過來去補救。心中的愧疚和自責難以言表。媽媽抱起了孩子,輕輕的親親她的臉,嘗試鼓勵她讓她走兩步,看到孩子能走,媽媽懸著的心有些放下,旁邊的志願者聯繫了附近民警,媽媽帶著孩子去學校醫務室包紮了傷口,隨後去了派出所,民警問這位媽媽有什麼訴求,這位媽媽說:沒有經濟的補償訴求,因為經濟補償會讓自己的孩子覺得原來經濟補充的金錢可以換來零食帶來的愉悅,會讓她很快忘記這次痛苦的經歷。
如果對痛苦的遺忘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那麼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讓她加深對這種痛苦的理解更好還是讓她輕易的抽離這種痛苦對她的身心健康更好,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此刻,我支持這位媽媽的做法。
每次去接送孩子跳舞,培訓室外必定是一群的父母或者奶奶輩的聚在一起交流育兒的經驗,每個人說起自家的孩子都是滔滔不絕,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話題,我們生活在一個喧囂的時代,卻又生活在一個孤獨的時代,因為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無暇去和孩子做深層次的溝通,但是現在的孩子獨立,早熟,她渴望與自己的父母有更多的交流和傾聽,但父母的一個電話就可能中斷他們原本的親子訴求,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有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無意中看到朋友的朋友圈發了一篇育兒心得的文章:超人媽媽常依齡,那是我第一次有了育兒的範本,如獲至寶。做媽媽原來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耐心不是每時每刻都具備的,自己都做不到,孩子要玩一會再洗澡就玩一會兒再洗,滿足一下她此刻的需要被呵護,告訴她現在洗可以媽媽陪,等會兒洗只能一個人應對,選擇一下,小傢伙還是會主動要現在洗的。沒有了新手媽媽的焦慮和玻璃心,有的是大事不將就,小事不糾結的大家風範,之後的事情反而簡單了很多,帶起孩子來也得心應手。所以在帶小孩的這條路上,我更願意去讀一些育兒的書籍來充實自己,不太會去和別的家長交流和分享,因為觀察下來,每個孩子個性差異,家庭差異,智力差異都很大,收穫的經驗往往是片段式的,說到最後都自顧自的說自己家孩子的日常了,這些不構成一個我們完整的育兒體系,對我們教育孩子方面起不到關鍵的推動作用,收效甚微。
我們何其幸運,沒有人給我們發畢業證,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個孩子的父母,孩子無條件地接受了我們的好和不好,無論是什麼樣調皮的孩子,在生命之初,他們都是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父母。成長的路上,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對外界的認知最初他們是希望他們的父母給予幫助和關懷,但是我們真的做好了準備嗎,還是以成年人自居忘卻學習所帶給我們的改變。讀一讀《正面管教》這本書吧。我個人是很受益於其中的系統性學習。
當我把其中的一些例子以講故事的方式結合生活的例子和孩子做分享的時候,孩子也很願意和我分享她的生活感受,生活很長,也很短,但細水長流的生活意境卻要靠我們自己去營造。
加油,各位寶爸寶媽,也歡迎您在下方討論留言關於你家孩子的點滴。
The End-
作者:花雨夜聽
專注女性成長,心靈解碼,美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