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結合桿菌「自殺」機制

2020-12-19 健康一線視頻網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核桿菌會被它們產生的毒素殺死,除非該毒素被解毒蛋白中和。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Molecular Cell》雜誌上。目前該團隊現在正在尋求將這種「自殺」機制用於治療目的。

細菌合成對自身有毒的分子。當暴露於惡劣環境時,這些毒素會減緩細菌種群的生長,直至形成更有利的條件。有些毒素甚至會殺死產生這些毒素的細菌。這種「自殺」的生物學目的仍然是一個爭論的主題。它可能起到抗病毒防禦機制的作用,殺死受感染的細菌以避免未感染的鄰居。或者,當面臨營養稀缺時,可能會為了許多人的利益而「犧牲」一些。在正常條件下,細菌會產生中和毒素的解毒蛋白。

研究人員在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細菌中發現了一種叫做MbcT的「自殺毒素」。如果沒有被其抗毒素蛋白MbcA阻止,MbcT毒素將通過破壞其NAD儲存來殺死結核分枝桿菌。

由IPBS的CNRS研究員Olivier Neyrolles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證明了這種毒素的治療潛力。他們用缺乏這種毒素/抗毒素系統的結核分枝桿菌菌株感染人和小鼠細胞 - 但是他們可以人為地觸發MbcT毒素的產生。毒素激活大大減少了感染細胞的細菌數量並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

這些研究結果為針對結核病的新型治療鋪平了道路,結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某些結核分枝桿菌菌株產生的抗生素耐藥性只是強調了這種緊迫性。 EMBL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MbcT-MbcA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現在不同的團隊正在努力尋找可以從與它偶聯的解毒劑中釋放毒素的化合物。這些分子還可以幫助對抗其他傳染病,因為已經在其他致病細菌中檢測到類似的毒素/抗毒素系統。

資訊出處:Tuberculosis: Commandeering a bacterial 'suicide' mechanism

原始出處:Diana Mendes Freire et al. An NAD Phosphorylase Toxin Trigger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ell Death. Molecular Cell, 2019; DOI: 10.1016/j.molcel.2019.01.028

相關焦點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新力作!從結構上揭示分枝桿菌能量代謝機制
    這種細菌與結核分枝桿菌存在著密切的親緣關係,而且是一種用於研究許多細菌物種的流行模型。這種詳細的結構揭示出電子如何在一種迄今為止觀察不到的過程中在細胞內傳遞。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從恥垢分枝桿菌中提取出並純化了這種呼吸鏈超級複合物,並利用低溫電鏡技術在3.5 Å的解析度下可視化觀察它的結構。這種結構為揭示這種呼吸鏈超級複合物中的電子直接傳遞機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這種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的尺寸在200×70×120 Å的範圍內,以一種對稱的線性結構存在著,這完全不同於之前報導的呼吸鏈超級複合物。
  • 乳酸桿菌缺失不一定是細菌性陰道炎風險標誌 研究揭示背後機制
    中新網昆明12月7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揭示「非乳酸桿菌佔優勢」的女性抵禦細菌性陰道炎菌群失調的潛在機制,並為建立全新的細菌性陰道炎診斷和風險評估技術提供重要支持證據。
  • 科學網—揭示綠膿桿菌傳播機制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金帆教授課題組近日在綠膿桿菌傳播機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對於理解綠膿桿菌對器官組織
  • 研究揭示枯草芽孢桿菌中功能非依賴性的轉錄翻譯
    研究揭示枯草芽孢桿菌中功能非依賴性的轉錄翻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7 15:25:14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Gene-Wei Li課題組揭示了枯草芽孢桿菌中功能非依賴的轉錄翻譯。
  • 施一公小組揭示大腸桿菌耐酸機制—新聞—科學網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L-穀氨醯胺通過酶促反應釋放氨,使得大腸桿菌獲得了耐酸性。
  •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56:48 德國海德堡大學(ZMBH)分子生物學中心和DKFZ-ZMBH聯盟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Günter
  • 中科大團隊揭示綠膿桿菌菌落髮展機制—新聞—科學網
    綠膿桿菌是一種趁著人身體虛弱的時候雪上加霜、趁火打劫的細菌,科學家稱之為條件性致病菌,因此醫院是綠膿桿菌蔓延的重災區,在醫院內發生的致死急性感染約90%以上都來自綠膿桿菌的感染。它喜歡拜訪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腫瘤以及重度燒傷患者,經常盤踞在人體的肺部或者傷口上,因為這些地方可以提供它所需的充足營養物質。 綠膿桿菌複製繁殖的一種關鍵營養物質是鐵元素。
  • 天津工生所揭示穀氨酸棒桿菌抵禦低酸脅迫的生理機制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君帶領的微生物生理和代謝工程研究組利用適應性進化策略篩選獲得了一株穀氨酸棒桿菌耐酸菌株,通過比較分析進化菌株與原始菌株的生理特性差異,並結合轉錄組測序數據,對進化菌株的耐酸機理進行了詳細研究。
  • 研究揭示CRC中pks +大腸桿菌突變特徵
    研究揭示CRC中pks +大腸桿菌突變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8 16:34:02 荷蘭馬克西瑪公主小兒腫瘤學中心Hans Clevers和Ruben van Boxtel研究組揭示遺傳毒性pks +
  • Nature Microbiology:揭示綠膿桿菌群集感應分子誘導宿主免疫細胞...
    「群集感應」指的是細菌中特有的,因受到個體數量影響而「開啟」或「關閉」的轉錄調控機制。在綠膿桿菌中,存在一類叫做「N-oxo-dodecanoyl-L-Homoserine lactone (3oc)」的親脂性群集感應分子。此前研究發現,該分子除了在細菌內部具有轉錄調控活性之外,還能夠直接影響宿主的信號傳導。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  研究中,作者解析了細菌兩個ECF σ因子與RNAP的轉錄起始複合物,包括大腸桿菌σE(EcσE-RPo)和結核分枝桿菌的σH/E(MtbσH/E-RPo)。結構顯示ECFσ因子和看家σ因子與RNAP的相互作用方式類似,識別啟動子DNA的方式類似,但是打開啟動子雙鏈的機制不同。ECF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伸入到RNAP的催化活性中心,穩定單鏈的模板鏈DNA。
  • 研究揭示植物提取物調控反芻動物甲烷排放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反芻動物飼料創新團隊,研究揭示了植物提取物分別在高精料和高粗料條件下調控瘤胃甲烷產生的微生物機制。這項成果對於合理利用植物提取物降低反芻動物甲烷排放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甲烷排放調控劑包括莫能菌素等抗生素,植物提取物成為近年來甲烷調控研究的熱點,與莫能菌素相比,瘤胃微生物對植物提取物產生的抗藥性更低,且使用後的動物產品中基本無殘留。為闡明植物提取物調控反芻動物甲烷排放的微生物機理,飼料所研究人員將白藜蘆醇(一種植物多酚提取物)分別與高精料日糧和高粗料日糧在羊瘤胃液中連續培養24小時,隨後提取培養液中細菌和產甲烷古細菌的DNA,進行擴增子測序。
  • 研究揭示SNARE複合體重要結構機制
    NSF and 20S particles」的文章,揭示了NSF寡聚體與底物SNARE複合體相互作用的重要結構信息,提供了動力傳遞的可能機制。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隋森芳教授,隋森芳教授研究組長期從事生物膜及蛋白質複雜體系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曾榮獲高校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發表過多篇重要論文。最新這項研究對解聚SNARE複合體的重要ATP酶——NSF蛋白的結構和構象變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 研究分析一大腸桿菌致病菌結構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約克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種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晶體結構,分析了大腸桿菌的菌毛結構,從中獲得了對付此類大腸桿菌致病菌的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昨天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2018-10-22 中國科學報 程唯珈 【字體:江濤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團隊對sGBM樣本隊列進行了全外顯子、靶向或RNA高通量測序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一定數量的sGBM病人包含METex14、ZM融合以及MET擴增等遺傳學變化,而METex14通過激活MET通路同時聯合ZM融合基因激活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促進腫瘤血管形成。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該論文建立了地基模擬微重力下先天性免疫研究的動物模型,揭示了TRIM25介導的正反饋免疫調節環路受阻是模擬微重力下先天免疫功能失調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該論文登上了該期刊2021年第一期的封面。研究人員利用NASA開發的旋轉細胞培養系統(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擬微重力生物效應,結合遺傳背景清晰、與人類免疫系統具有高度保守性的斑馬魚模型,開展地基模擬微重力免疫學在體研究。
  •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6:58:32 同濟大學醫學院戈寶學和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宿主介導的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 鐵調素結合鐵轉運蛋白的結構揭示鐵穩態機制
    鐵調素結合鐵轉運蛋白的結構揭示鐵穩態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9:25:5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ashish Manglik、程亦凡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鐵調素結合鐵轉運蛋白的結構揭示出鐵穩態機制
  • 微生物所腸道解木糖擬桿菌抗脂肪肝機制研究獲進展
    如何快速準確的找到腸道菌群中參與人體調節的關鍵「先生」並闡明其作用機制,是腸道微生物組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劉宏偉、劉雙江團隊提出挖掘關鍵、核心腸道微生物的新策略,採用益生元、難吸收藥物等外源分子(Outside disturbance factors)幹預機體,擾動腸道菌群結構和組成,尋找豐度顯著變化OTU,將其定義為內在效應菌(Inside effectors),進一步闡明效應菌功能和機制(圖1)。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