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歷史三維目標的實現——以《美國南北戰爭》教學設計為例

2020-12-17 詩意棲居87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其中,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有: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結合歷史知識的講授進行技能和思維的訓練。《美國南北戰爭》教學目標的知識技能部分,要求學生掌握南北戰爭的相關史實,這些史實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新課標對過程與方法的要求有:讓學生感知歷史,體驗、學習、理解、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美國南北戰爭》案例教學目標的教學思考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美國南北戰爭的起因、性質、結局及作用,一方面讓學生感知歷史,加深對美國南北戰爭的印象,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美國南北戰爭的過程。

這部分目標還強調讓學生了解偉人與人民在歷史上的作用及關係。即新課標中要求達到的情感體驗目標,教師還原歷史的真相,讓歷史人物鮮活起來,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

新課標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有:讓學生形成民主與法制意識,確立求真、求實、以人為本和創新的科學態度。《美國南北戰爭》案例的情感態度部分首先讓學生感受到殘酷的歧視黑人政策,從而認識到民主、平等是歷史發展的主流,有利於學生民主、法制意識的形成。

其次,林肯為了黑奴的解放,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歷史會永遠銘記他的功績,林肯的所作所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這種良好的品質也是學生應該逐漸養成的。

最後,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儘管美國南北戰爭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但黑人至今仍然受到歧視。從而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在美國高喊人權的背後,是對黑人的歧視。啟發學生遇到問題應該多思考,養成求真務實的態度,而不應該被表象所迷惑。

總之,新課標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落腳點是關注學生的終生發展,而不是傳統的以分數至上。許多一線歷史教師進行了很多大膽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用各種靈活的手段組織教學,重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並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

相關焦點

  • 《美國南北戰爭》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美國南北戰爭》。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美國南北戰爭》是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6單元第18課的內容。
  • 美國南北戰爭:統一戰爭還是革命戰爭?
    從南北戰爭性質來看,基本上有兩種傾向:其一,強調它是一場維護聯邦統一的戰爭;其二,強調這是解放黑人的革命戰爭。筆者傾向於認為美國南北戰爭兼具統一戰爭與革命戰爭雙重性質,它首先是一場維護聯邦統一與主權完整的統一戰爭,領導這場戰爭的林肯政府的最高目標是維護聯邦統一而不是解放黑人奴隸。
  • 美國南北戰爭對美國的意義何在
    應該說自南北戰爭以後才標誌著美國的美國的正式崛起。意味著一個不可分割點聯邦政府的存在。一個強大富裕美利堅正式出現。我們都說美國的制度穩固而完善,都是聯邦制,蘇聯解體,而美國卻日益穩固。事實上,美國的制度基本上成熟正是在南北戰爭以後的事情。一句話,南北戰爭成就了今日的美國。
  •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設計有趣的問題
    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學生實現獨立思考和探究的前提。在發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為了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我嘗試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有趣的知識,以便學生有興趣探索有趣的問題。知識,從而使他們在積極思考的過程中獲得問題意識的發展。以「科技文化成果」為例。
  •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構思與實踐
    [關鍵字] 新課程 高中歷史 教學設計 構思 實踐  一般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於即將講授的一堂課所進行的有針對性的總體構思,是在授課前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如:學生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教學資源等等)、各個環節(如:導入,過渡,設問,反饋等等),進行預先計劃,精心構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以期達到教學目標的系統化設計。
  • 以《埃及》為例的初中地理教學設計探究
    要做到減「負」不減「質」,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來提高教學質量,而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設計至關重要,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好的教學設計可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以下將以七年級下冊《埃及》這一節內容為例,對初中地理的教學設計進行探究。一、學情分析。
  • 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案例及問題分析
    筆者負責分析研修班學員的教學目標設計,發現學員在目標描述方式、目標主體定位、目標內容表述和目標內涵理解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教學活動設計及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本文擬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指出存在問題,分析問題所在,提出教學建議,供同行參考。
  • 餘文森: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主要構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實際上是三維目標的提煉和整合,把知識、技能和過程、方法提煉為能力;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提煉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就是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以歷史學科為例,正如吳偉教授所言:「歷史素養是通過日常教化和自我積累而獲得的歷史知識、能力、意識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其表現出來的,是能夠從歷史和歷史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富有個性的心理品質。」
  • 老照片:殘酷的美國南北戰爭,圖10為著名的「死神的收割」
    美國內戰(也稱南北戰爭,1861-1865)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戰爭,共造成75萬名士兵死亡,40萬名士兵傷殘。南北戰爭消滅了美國的奴隸制,為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掃清了障礙,使美國實現了真正的統一。以下為一些南北戰爭時期的老照片亞伯拉罕·林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總統,美國第16任總統傑弗遜·漢密爾頓·戴維斯,美利堅聯盟國(南方)首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1861年拍攝,美國北方聯邦的青少年士兵,可以看到,既有黑人,也有白人。戰爭伊始,年輕人義無反顧的奔向戰場,但不知道照片中有幾人活到了戰後1862年拍攝,名為「拉法葉指揮部外的違禁品」。
  • 引發了美國南北戰爭:棉花的歷史是帶血的歷史
    從此,歐洲進入了以棉花為主導的帶血的資本主義發展史。18世紀中期,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然後就建立了很多棉紡血汗工廠。機器的生產,大大降低了棉紡織的成本,使得英國生產的棉布在國際競爭中有了極大的價格優勢。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語文工作室第13期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以《變色龍》教學設計構想為例夏書傑/文《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所以,在文學類文本教學中,不僅要關注理解性閱讀,還要關注鑑賞性閱讀,更要關注評價性閱讀。所以,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層次上,教學《變色龍》可從以上三個層面進行分層設計。三、內容的取捨上,化長為短,長篇短教。短教中,注重語言細節品味解讀教材節選小說篇幅往往較長,在有限時間內,需要我們教者,善於化長為短,長篇短教。
  • 美國南北戰爭到底為何而戰?
    在美劇《紙牌屋》中有這麼一個橋段,主人公弗蘭克去參觀一個南北戰爭古戰場,因為這裡既是他祖先陣亡的地方,又是當地的旅遊景點,對此他非常政治正確說了一句,「更不要為奴隸制這樣愚蠢的原因開戰」。這句話其實也符合人們的刻板的印象,美國為了解放黑人發起一場南北戰爭,這一事件也成為了美國的閃光點,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客觀的說,美國人解放黑奴是真的,南北戰爭也是真的,但是解放黑奴只是結果,而不是目的。林肯曾經在給朋友的信中對南北戰爭如此描述,「我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存奴隸制度,亦非摧毀奴隸制度。
  • 美國南北戰爭:白人與黑人的跨世紀恩怨
    近日,由於美國警察暴力執法,用膝蓋頂住一名黑人脖子致其窒息而亡,引發了全國性的抗議,美國白人與黑人之間的梁子是什麼時候結下的?這要從南北戰爭說起。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一場最大規模的內戰 ,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
  • 如何從經濟層面看美國的「南北戰爭」?
    亞伯拉罕·林肯(1809.2-1865.4)最近筆者在看一本介紹美國憲政歷史的書,其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美國南北戰爭(內戰)爆發的背景與原因,「孺子牛的奶」訂閱號,專注分享企業經營管理知識然而,引發美國南北戰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是否如林肯總統所言,是因為一位小婦人出版一本書引起的?
  • 章騫:南北戰爭是鐵甲艦時代的第一次大型戰爭
    南北戰爭開創了海戰歷史上很多的先河南北戰爭可謂是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總體戰爭,雙方大規模地動用了鐵甲軍艦,可謂鐵甲艦時代的第一次大型戰爭。雖然在克裡米亞戰爭期間,鐵甲與火炮、蒸汽機已經登場亮相, 但還只是以零星的形式出席。而南北戰爭中,雙方都迅速地將這些新技術和新理念付諸實踐,開創了海戰歷史上很多的先河。
  • 初中音樂面試《神聖的戰爭》教案
    初中音樂面試《神聖的戰爭》教案 http://www.hteacher.net 2019-12-31 15:2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教師晨曦:基於歷史核心素養的歷史概念教學解讀與實踐——以《兩極世界的形成》為例
    歷史概念意指對一目、一節課、一個專題(單元)、一個模塊乃至整個高中歷史課程知識能起到統領、主導作用的概念。和初中歷史教學相比,高中歷史課本明顯減少並簡化了歷史基礎知識,更注重強調歷史概念和歷史理論的分析,倡導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性思維能力。從現有的高中歷史課程內容的安排來看,無論是必修課程還是選修課程,都明確了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核心概念。
  • 美國社會分裂,源於南北戰爭
    導讀:美國社會的裂痕被逐漸體現出來,而此裂痕從美國建國開始就已經存在,《日本經濟新聞》刊載的《美國為何會撕裂?》中,從歷史發展的進程全面剖析了美國社會出現裂痕的主要原因。作者在文中寫道, 18世紀末,多民族國家性質的美國從英國脫離,致力於促進社會的融合。但是,不同的國家在性質上本就是不同的,這也使得民族融合困難重重。19世紀中葉,隨著南方和北方矛盾越來越尖銳,經過了四年的南北戰爭,北方在此戰爭的勝利使得情況發生轉變,國家分裂停止。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剛好以此作為創作背景,編著了《飄》。
  • 中公講師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撰寫技巧
    結合到我們英語學科的特點,我們把三維目標調整成:Knowledge aim;Ability aim;Emotional aim。知識目標指的是學生在教學中能夠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所收穫的知識;能力目標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後,在能力上面能夠得到的提升;情感目標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所得到的情感的升華。
  • 南北戰爭,美國六旬老人為兒報仇,一口氣狙殺130名士兵
    人們仇恨戰爭是有原因的,戰爭爆發後,士兵完全就是消耗品一樣的存在,所以說,戰爭從來都不僅限於兩個國家的爭鬥。戰爭的陰霾下,深受荼毒的其實還是百姓。另外,戰爭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物資,對於環境、經濟所造成的損失都是無可挽回的,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會被摧毀。另外,那些踏上戰場的戰士,戰爭使得他們與親人和朋友分離,多數戰士也因此喪命於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