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樹修剪便於管理和摘果;控制旺長枝,使其展枝,充分利用果園空間,促進豐產。注意事適當剃除弱枝病枝,
幼年荔枝樹生長快,一般在2~3年內完成整形,形成緊湊、立體結果的半圓頭形樹冠。要求主幹高度在30~50釐米,有3~5個分布均勻的主枝,每個主枝再培養2~3個副主枝。
幼年荔枝樹的修剪原則是輕度修剪,保留一定數量的枝葉進行光合作用,主要是剪去交叉枝、過密枝、彎曲枝、弱小枝等,使樹體養分集中供應有效的枝條,擴大樹冠。
如三月紅、妃子笑、大造等荔枝品種,可以在每次抽梢後,留梢長25~30釐米短截,促生更多的分枝。對分枝較多的品種,如白糖罌、雞啃荔等品種,應以疏剪為主,通過疏除過多的枝條,確保選留的枝梢健壯。如荔枝小樹開花,應在花期將花穗剪去,使樹體集中養分萌發新梢,擴大樹冠。
幼年荔枝樹的整形修剪方法有剪枝、摘心、拉枝、吊枝、撐開等。建議荔枝幼年樹的修剪在春季或秋季進行。
樹冠管理
幼年荔枝樹冠管理的目的:根據荔枝的生長特性和當地的外界環境條件,通過各種各樣的農業技術措施,控制和促進樹冠的迅速擴大,分枝數增多,枝梢生長健壯,主枝和側枝分布均勻,骨架結構堅固,矮生而又密集的樹冠,為早結、豐產、穩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整形
樹冠表面結果是荔枝結果的主要特性,豐產型的樹冠多為半圓球形或圓錐形。從種植當年起,就要注意培養矮幹,3~4條主枝的半圓球形樹冠。主幹的高度30~60釐米(分枝短的品種30釐米,分枝下垂的品種60釐米,密植園可矮些,疏植園可高些)。當主杆高30~60釐米時即摘(截)頂,促使分3~4條方位分布均勻的一級分枝(主枝);一級分枝長40~50釐米時再摘(截)頂,促使分生2~3條二級分枝(副主枝),其中前端一條不截頂,使其向外延伸,其下2條再摘(截),形成三級分枝(側枝);主枝和許多大側枝構成樹冠的骨架,故稱為骨幹枝。三級分枝再摘(截)頂,分生四級分枝。如此再進行2~3次,形成緊湊的樹形,增加結果母枝的數量。主枝與副主枝的分枝角度如果過小(小於45度),可用拉繩或吊石的辦法調整。通過人工控制,使荔枝樹形成為開張的半圓球形樹冠。
骨幹枝的培養,必須從幼苗期開始做起,否則對樹體的結構,樹勢的發育和結果都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枝條疏而長的品種,如三月紅、妃子笑等品種,必須在幼齡期做好樹形的培養。
修剪
幼年荔枝樹整形修剪要求幼樹能培養出30-40釐米高的主幹,3-4條分布均勻的主枝,使其著生角度合適,因此修剪的對象是:交叉枝、過密枝、弱小枝,以及不讓其結果的花穗。修剪可用修枝、摘心、拉枝、吊枝、撐開等方法,可剪可不剪的枝條暫時保留,使養分有效地用於擴大樹冠。
過去對幼年荔枝樹很少進行修剪,因此樹冠凌亂,枝條過多過細,病蟲害嚴重,生勢衰弱。應在每年的冬季進行一次修剪,將過密的陰枝、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弱枝、枯枝剪掉,使養分有效地用於擴大樹冠,並使樹冠內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每次新梢老熟後而下一次新梢未萌發之前,把生長過旺的徒長枝、直立枝留20~30釐米進行短截。
幼樹的修剪要注意樹冠均衡,不要一邊高一邊低,或一邊寬一邊窄。若骨幹枝間強弱差異較大的,可抑強扶弱。
幼樹修剪的原則:宜輕不宜重,宜少不宜多,可剪可不剪的枝條暫時保留。注意多剪上少剪下,多剪下少剪內,避免把內膛枝和下垂枝剪光,而形成表面結果的殼形樹冠。修剪時期應在新梢萌發前進行。
結果樹的管理
荔枝長期存在結果不穩定的現象,隔年結果甚至隔幾年結果的很普遍。其原因除氣候條件的影響外,主要還是管理不善的問題。
對荔枝結果樹的科學管理,首先要重視土壤管理,創造一個有利於荔枝根系生長發育所要求的土壤生態環境,使根系發育旺盛,吸收能力強,保證結果樹地上部能正常開花結果。其次是要合理地進行樹冠管理,根據荔枝生長發育的規律,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係,使結果樹在入冬後具有健壯而成熟的枝梢,積累充足的營養物質,以保證形成花芽開花結果。
套袋護果
有條件的果園,可在荔枝果實約五成熟時(果實基部開始轉紅),進行果穗套袋,既可防蟲、防病,又可防蝙蝠;保溼降溫,防日暴曬傷果;減少蒸發,增加(袋內)溫度,促進果實成熟。可用專制的果實袋或透明塑料薄膜袋或半透明的硫酸紙袋,袋園筒形,長約30~40釐米,寬20~25釐米(長寬按果穗長短、大小而定),其上打一些直徑0.5釐米的小孔,套上果穗,上部束綁,下部略打開。套袋前先噴霧防蟲防病農藥。採果時果穗和果實袋一起摘下。
以上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