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三件「小事」多做,可以積善成德!

2020-12-20 琢磨君專欄

本文由百家號【琢磨歷史】原創首發!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日行一善,勝似日進鬥金,這三件「小事」要多做!

蜀漢昭烈帝劉備在遺詔告誡後主劉禪說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就說: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的確如此,生活中好多事物都是聚小成大、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的,比如積土可以成山,積水可以成淵,積跬步而至千裡,積小流而成江海等等!

《易經》裡面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就說: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方可容載萬物。而厚德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平日裡多行小善、多做好事,最後才能積成厚德,正所謂:「日行一善,勝似日進鬥金;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滿三千」等等。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怨天尤人,甚至怪祖墳沒有埋好,但他們很少反思自己所作所為,自己有沒有好好做人。其實,萬事萬物都有其「因果關聯」,正如《易經》裡面的另一句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三件「小事」多做,可以積善成德!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留口德

不管是聰明人還是笨人,都應該記住這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多良言暖人心,少惡語傷人心。尖酸刻薄之人,上天也必定少降福與他們;寬慈仁厚之人,上天也必定多降福與他們。

一個人,多留口德,就是做善事,甚至有時候一句話好話勝過於千金萬銀,「士為知己者死」就是最好的例子!留口德,積善緣,對待他人短處和錯誤,要注意方式方法,看透不說透,點到為止,有時候不說比說的效果更好!

留口德,還要不在背後說人短處、議論他人隱私,因為天下沒有不通風,一旦惡語被添油加醋地傳播到了當事人耳中,你就會多了一個仇人,得不償失!所以說,管好自己的嘴,說話時多留口德,才能積累好人緣、好口碑,最後積善成德,厚德載物!

★2、散小錢

曾國藩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這句話被很多成功人士當作為人處事的教條、金律,而且第一條「輕財足以聚人」尤為關鍵,因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散小錢是一種富人思維,而窮人總是想著怎麼佔小便宜;富人懂得以小博大,放長線釣大魚,而窮人往往是目光短淺,得過且過。詩仙李白喊出:「千金散盡還復來」,所以在人們心中他都是豪爽坦蕩的君子形象。成功企業家李嘉誠懂得讓利合作夥伴,所以他的口碑越來越好,事業越做越大。

散小錢,不僅可以收買人心,積善緣,而是還是交際感情的有效方法。雖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們請朋友吃飯、送給朋友小禮物,都能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朋友來我們家做客,我們盛情款待朋友,會讓朋友倍感溫馨和重視。

正如晚清名臣左宗棠所說:「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對待家人或朋友,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所以說,人際交往中,我們多「散小錢」,也算是一種形式的行善積德,可以積累好人脈、好口碑!

★3、行小善

行善不分大小,不分早晚,浪子回頭金不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我們要想積善成德,首先要從行小善開始,比如說我們在公交車上為老弱婦孺主動讓座,我們為他人友好地指路,我們看見地上垃圾主動撿起,我們抽時間從事志願者活動,我們根據身體情況義務獻血,我們用舉手之勞幫助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朋友們等等!

行小善,我們首先要一心向善,拋棄那些自私、歹毒、尖酸刻薄、虛偽的壞品質,積極努力向「真善美」靠攏,內心多存一點樂觀和陽光!其次,做了善事不要到處張揚,要不然善事就成惡事了,正如《菜根譚》裡面所說:「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所以說,生活中,我們經常做這件小事——行小善,可以積善成德!

以上就是我們應該多在的三件小善事,日行一善,勝似日進鬥金!朋友們,您是怎麼看待以上三件小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正能量(菜根譚、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等),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讚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勿以善小而不為,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記載於《三國志-蜀志傳》,出自蜀國皇帝劉備之口。這句話原本是劉備教導兒子劉禪的,如今已被廣泛流傳,並用來教導人們:不要以為只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放縱自己去做,也不能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善事就覺得沒必要去做。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周易·繫辭下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劉備臨終前對其子劉禪的殷切囑託。百年來,代代人也通過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人生哲理,即便是小惡也不應抱有僥倖心理,而善事本身也並無大小之分,但行好事,莫要計較。
  • 善人者,人亦善之,可何為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但作為貧民子弟的駱秋馳卻認為孟知年五體不勤,一輩子除了讀書科考,沒有賺過一分錢不說,還要拿著祖輩留下來的錢財去做所謂的「善事」。這就好比那些有錢的富二代,自己沒有賺一份錢,卻拿著家裡的錢財出來捐款,做愛心,靠的不過是祖輩的「財」去積自己的善,於他們而言,是小錢,於受助者而言,是大善。
  •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出自典故《三國志·蜀志傳》,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注釋: 勿:不要。以:認為善:好的行為,和「惡」相對。為:做,行。
  • 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感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漢語諺語,意思是不要因為小惡無害而做惡,不要因為善事太小而不做,比喻壞事、善事不分大小。出自《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結合我正在學習的《王陽明全集》我對「善」和「惡」有了更新的解讀,陽明先生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知善去惡是格物」從這四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誰都有良知,根據自己的良知我們可以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果我們沒有因為物慾的牽累和蒙蔽,我們全憑良知,也就是良心去做事,那麼做出的事兒我覺得應該都是善的,看到老人過馬路,我們本能的去扶一下,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善舉
  • 演講稿「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演講題目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參加這次活動前,我公司剛剛對全公司所有人員進行了安全教育和針對崗位工種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護作了系統的培訓。正如古語所言,如果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把小事做好、做細,我相信再難做的安全工作也會變成工作的樂趣。要想練就一種注重細節,把小事做好、做細的良好習慣,首先思想上應當有充分的認識:偉大的成功源於細節的積累。正如海爾總裁張瑞敏所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小事做好就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就不平凡。
  •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
    佛教: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學佛之人都知道,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行之路上,需要定力修行。學佛法、學善知識是一方面。但並不是全部。佛說,學佛之人不要做這三件事情,會折損福報!第一件事:善護口業對於學佛之人而言,有很多的惡因、惡業,往往都是沒有管好自己的「口業」。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說話,正是因為發生的頻率太高,而話語又是內心思想最真實的體現。一個不注意,「禍從口出」,也就招致了惡果。
  •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第54期]為引導青少年弘揚真善美,貶斥假醜惡,伸張正氣,抵制邪氣,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價值觀,9月21日,集賢縣第八小學舉行了第四周升旗禮——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由六三中隊主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顆沙粒可以看作一個世界,細微之處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質。
  • 勿以善小而不為,有品行的男孩取名
    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不要因為善事小而不做,也不要因為小惡而為之。這樣的人日積月累,厚德載物,日後必然不凡。《了凡四訓》中也將積善積德的重要性,對人未來的影響。所以子墨老師這裡非常提倡為男孩起名的時候可以往修身,修德上來思考,這樣的名字對男孩未來成長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下面和子墨老師一起來看下今天分享的男孩佳名吧。
  • 《菜根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要想敦品勵行,必須從小事做起;要想幫助別人,因該幫助那些無法回報的人。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可於細微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只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的事都是應該做的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然而,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難成功的。
  •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五種行善方法,一分錢不用花!
    《三國志》裡寫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行善積德,並不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還有一些「毫不起眼」的小事,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天天都可以做。小小的善良,也是利人利己,慢慢積累起來,也會成為「大善」。
  • 仁清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
    兩種,具足圓滿,尊貴之者,尊貴之人,這叫兩足尊。兩足尊實際上等於佛,他是佛的另外一種名號,哪兩足尊,智慧圓滿無缺,福德圓滿無缺,福德是怎麼來的,知道吧?我原來講過,在一個講稿上說到了,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託缽化緣,看到一個老比丘,一個老年人,在那裡縫衣服,因為眼花了,紉不上針,釋迦牟尼佛過去接過來給他紉針。高僧大德說了一句話「如來不舍穿針之福。」懂那意思吧?
  • 腸子「串門」,勿以「疝」小而不為!
    勿以「疝」小而不為,刻不容緩,大連三套公共頻道今晚19:40為您解答! — 1 徐女士的寶寶二十多個月了,小傢伙日常穿戴的除了尿不溼,還多了個疝氣帶。
  • 心有鴻鵠之志,卻做不成燕雀小事
    ()——陶行知  4、勿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劉備教子  5、寧可作小事,不可不做事。——俄羅斯  6、天下大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清·曾國藩  7、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公司董事長張瑞敏  8、一個人一次只能著手解決一項有限的目標。
  • 《我要當醫生》節目預告:勿以「疝」小而不為
    疝病治療的主要手段是手術,就是用一個補片把身體裡這個「洞」補起來,可以通過微創的腹腔鏡手術或開腹手術,創傷都不是很大,尤其微創手術完全可以做到日間手術,也就是不住院,術後當天回家。 那些關於「疝」的誤區
  • 【國旗下教育】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同學們一天要做很多事情,基本上都是小事,小事的品質決定了人的品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任何一個集大成者,都是從小事累積做大的。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為大善。惡小,簡單說是一個錯誤的小事,對一個人來說,偶爾做一件違規的小事不會造成危害,但經常如此,且無人指出其中錯誤,並要求改正,他就會固化成一種習慣,一種理所當然。
  • 失之毫釐 謬以千裡——小事不小
    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小事不小       你聽過「蝴蝶效應」嗎?「一個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現今在我們的生活觀念裡,我們總認為小事是無關緊要的,因而常常被人忽略。
  • 力所能及做「小事」 讓留守貧困學生上好英語課
    她的行囊很簡單,一個小背包裝下了全部的教案和日常用品,「偏遠貧困地區背多了東西是累贅,條件有限對自己只能將就了」。不過,她對志願者支教卻從不將就,做支教已經成為一種自然。2017年暑假,學院開展「三下鄉」團隊走進長沙縣星沙望仙橋社區開展暑期志願者支教活動。
  • 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友給出不錯答案
    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有些人問,什麼是道德?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會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 職場故事:大事做小,小事做好就是卓越
    很多員工喜歡將追求卓越掛在嘴邊,其實能夠將大事做小、小事做好就是卓越的最好表現。卓越對於員工來說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境地,只要我們認真關注身邊的大小事務,力求將大事做小、將小事做精,自然就可以讓自己達到卓越。可惜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都在夢想著成就一番大事業,不願意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小事上面,而一心只想做大事。殊不知,任何大事業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小事情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