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感悟

2020-12-13 趙子心讀書匯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漢語諺語,意思是不要因為小惡無害而做惡,不要因為善事太小而不做,比喻壞事、善事不分大小。出自《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結合我正在學習的《王陽明全集》我對「善」和「惡」有了更新的解讀,陽明先生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知善去惡是格物」從這四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誰都有良知,根據自己的良知我們可以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如果我們沒有因為物慾的牽累和蒙蔽,我們全憑良知,也就是良心去做事,那麼做出的事兒我覺得應該都是善的,看到老人過馬路,我們本能的去扶一下,這就是發自內心的善舉,沒有任何摻雜,不要因為這是件小事情而不去做。也不要覺得幹一點小偷小摸的事情,覺得事情小而去做。

我們又如何知善而去惡呢?先生又說「知是心的本體」心本來就會感知。兒子見到父親,自然知道孝順;小弟見到兄長,自然知道恭敬;大人見到小孩掉到井裡,自然會有惻隱之心。這就是「良知」不需要我們本心外去尋求。如果我們心中固有的「良知」能完全地發揮、運用出來而沒有個人慾望摻雜阻礙,就像《孟子》所說的那樣,「充分發揮惻隱之心,仁愛的感情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但是對普通人來說多少都會有私心雜念所以必須用「致知」、「格物」的功夫,去戰勝心中的私慾,恢復天理。也就是要使心中的良知無絲毫人慾的阻礙,使良知充滿心田,毫無阻礙的發揮流行,這就是致良知。良知恢復了,思想和意志就能真誠專一。

我用了陽明先生的「良知」解釋的「善與惡可以看出「善」就出自我們的「本心」,不用去外面借也不用去外面求,只要你做任何事情都出自「本心」的去做那你就是在做善事!

相關焦點

  •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出自典故《三國志·蜀志傳》,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注釋: 勿:不要。以:認為善:好的行為,和「惡」相對。為:做,行。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周易·繫辭下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劉備臨終前對其子劉禪的殷切囑託。百年來,代代人也通過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人生哲理,即便是小惡也不應抱有僥倖心理,而善事本身也並無大小之分,但行好事,莫要計較。
  • 善人者,人亦善之,可何為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以前覺得善者,就是有顆善良的心,願意幫助別人,可後來才發現善,有真善,也有假善,如何去判定,純粹是看事情對人對己的利益罷了。 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那作為普通者,何為善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則為善。
  • 勿以善小而不為,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記載於《三國志-蜀志傳》,出自蜀國皇帝劉備之口。這句話原本是劉備教導兒子劉禪的,如今已被廣泛流傳,並用來教導人們:不要以為只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放縱自己去做,也不能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善事就覺得沒必要去做。
  • 二年級傳統文化第1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2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材分析本課選自山東教育出版社第一單元「尚德修身」第二課,出處是晉朝陳壽的《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齊讀課題1. 學生自由朗讀2. 學生展示朗讀1. 學生自讀故二、朗讀句子1. 引導學生自讀,能夠準確流利朗讀2.
  • 《菜根譚》: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要想敦品勵行,必須從小事做起;要想幫助別人,因該幫助那些無法回報的人。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事可於細微處見精神。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關鍵在做事者的認知能力。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只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的事都是應該做的事。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 《夷堅志》:勿以惡小而思之
    你知道善和惡有重量嗎?古時候,翰林院有一個官員,名叫衛仲達,字達可。一天陰司派小鬼把它的魂魄索到了陰間,讓手下把記錄衛仲達陽間所做善惡之事的檔案拿出來給他看。等到冊子送來,嚇了衛仲達一跳。只見記錄他作惡的檔案堆積如山,而他做善事的檔案只有一小卷。老衛心想自己平日為人老實,哪兒做出過這麼多惡事呢?陰司又命小鬼拿秤來,稱量做惡事和善事的卷宗。令老衛意外的是,那一大堆做惡事的卷宗竟比那一冊善事的還要輕。老衛感到大惑不解,問陰司官員:「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哪裡會有那麼多罪過呢?」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良是天性,也是美德!
    那些大奸大惡之徒 ,並不是生下來就是為非作歹的惡人,他們之所以為惡,定是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或是遭受了很大的刺激。只不過這類人,沒有加以適當的引導,隨產生扭曲變態的心理,一條道走到黑,最後步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聖人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要想喚起人們的善良心態,就得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
  • 勿以惡小而為之 有一天我們把自己搞丟了?
    中國人所熟知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出自《劉備敕劉禪遺詔》,也即蜀漢皇帝劉備病逝前頒發給太子劉禪的詔書。其中有一段切切叮嚀:「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段譯成白話大意為:你要努力,要努力啊!
  • 在書法中解釋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也是可以解釋通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是人生中經常來教導人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那麼作為書法行業的人,碰到過很多人經常拿著兩句話,寫成書法來懸掛進行警示自己,時刻告訴自己,不要因為利小就不去做正確的事兒,不要感覺這是小錯就可以違犯
  • 勿以善小而不為,有品行的男孩取名
    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不要因為善事小而不做,也不要因為小惡而為之。這樣的人日積月累,厚德載物,日後必然不凡。《了凡四訓》中也將積善積德的重要性,對人未來的影響。所以子墨老師這裡非常提倡為男孩起名的時候可以往修身,修德上來思考,這樣的名字對男孩未來成長都是非常有好處的。下面和子墨老師一起來看下今天分享的男孩佳名吧。
  • 教育重細節,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的勸誡,講的是做人的道理,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好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願意堅持「小善」的人不多,慣常做「小惡」的人倒是不少,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作惡。帶著孩子逃票進地鐵的人,公共廁所順手牽羊拿走廁紙的人,撿到財物私吞的人,酒後駕駛的人,在網上隨意謾罵攻擊別人的人 …… 只要留意一下,生活中這樣的行為如此常見。
  • 教育重細節 ,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的勸誡,講的是做人的道理,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好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願意堅持「小善」的人不多,慣常做「小惡」的人倒是不少,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作惡。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1+1+N」校班會一體化實踐研究(第3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次級會就從我們耳熟能詳的這句名言開始。這句話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做。什麼是「小善」?什麼是「小惡」?
  • 麗江「反殺」案:勿以惡小而不懲,勿以善小而不揚!談教化論善惡
    從這點來看,「教化」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則更像是一場無需對等人數的拔河比賽:心存「善」念的人多,力量大,自然便會獲勝——反之亦然。中國有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善之人之所以能夠成就「大善」,那是因為他們能夠做到「積小善,成大善」,最後修為成無意識的一心向善,最終成為後世敬仰的楷模。
  • 許可馨們要記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改過自新!
    發黴的臭旅館裡喝帶雜質的髒水坐牢14天,食品安全讓人這麼心慌,我在大農村小別墅裡每天一美元的肉蛋奶不斷供。街上沒人隨便溜達,過的挺好的!就是恨國黨怎麼了?你打我啊!給我漲流量啊!這些話竟然出自一個留學生之口!顛覆了大家對留學生的印象!留學生本應是:溫文爾雅、文質彬彬,淑女形象,高智商,高學歷,修養極高的人!許可馨咋就說出了這些沒教養、修養的話?跟我們過去罵大街的村婦有過之而無不及!讓人大跌眼鏡!怎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
  • 《釜山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突然想起的一句話
    直到快到釜山時,接到金代理的電話,他才明白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釀成了多大的災難。他拼命洗手,想洗掉罪惡和血腥。看到這裡,我想起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道理講出來很俗,能做到的人卻不多。
  •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三件「小事」多做,可以積善成德!
    蜀漢昭烈帝劉備在遺詔告誡後主劉禪說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就說: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的確如此,生活中好多事物都是聚小成大、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的,比如積土可以成山,積水可以成淵,積跬步而至千裡,積小流而成江海等等!
  • 演講稿「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演講題目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參加這次活動前,我公司剛剛對全公司所有人員進行了安全教育和針對崗位工種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護作了系統的培訓。在培訓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各級人員在大是大非上都有絕對的原則,但往往在一些小問題、小細節上放鬆了自己的原則,這就出現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當人們每一天都在喊著「安全、安全」的同時,卻發現安全早已離我們遠去,這樣安全如何能伴我們一直同行。許多企業也許都有著這樣一個問題,安全工作難做,不好做。其實往往都說的是一些細節工作。
  • 仁清法師:勿以善小而不為
    兩種,具足圓滿,尊貴之者,尊貴之人,這叫兩足尊。兩足尊實際上等於佛,他是佛的另外一種名號,哪兩足尊,智慧圓滿無缺,福德圓滿無缺,福德是怎麼來的,知道吧?我原來講過,在一個講稿上說到了,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託缽化緣,看到一個老比丘,一個老年人,在那裡縫衣服,因為眼花了,紉不上針,釋迦牟尼佛過去接過來給他紉針。高僧大德說了一句話「如來不舍穿針之福。」懂那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