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述裡,寶媽詳細列舉了孩子的現狀以及一些育兒的問題——
我的這孩子,貪玩不勤奮,不刻苦,但只要媽媽一上河東吼,那麼:
英語單詞能一口氣背下100個,錯2個以內(前提是四歲啟蒙,聽力基礎好+家長教了自然拼),但從一年級到四年級,一個單詞也沒主動背過。一參賽就得全省前幾,代表全省去參加國賽(全靠短期突擊);
特長拉丁舞,難度較大的技術動作(300人的學員裡,能做到的不超過10人),老師一吼他就能做到,之後老師得知這孩子剛學一年,說:「早知道他學這麼短時間就不會這麼要求他了,太難了!但他真的做出來了!!」,然而,他平時又不動腦(畢竟拉丁舞想跳好,要用腦子的),把老師氣得發瘋!
學前對三國和水滸入迷,聽遍。二年級讀射鵰英雄傳。酷愛歷史並鑽研細微,一進博物館就入迷,同齡孩子中沒遇到過對手、且多數成人無法跟他同頻交流!他的歷史基本知識,不是小打小鬧的,是研究個透(當然,並不是深,而且廣和細)。
但是!他英語和語文一下筆就總是寫錯別字,苦功夫沒下過!一寫就錯,一改就對!
請教,這種孩子,我該怎樣收服他,讓他付出應有的努力?他是貪玩,到了一丟丟都不肯努力的地步!一丟丟都不肯!!
看得出來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也是下了不少功夫,曾經為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自豪,如今又在為孩子在一些方面不肯功夫下功夫而傷神,那麼,問題究竟出自哪兒呢?
「仲永」這個人物形象出自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散文——《傷仲永》,講述了一位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失去了寶貴的學習機會,從而淪落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王安石《傷仲永》
可以說,仲永本來就是當時人們定義下的神童,只是後來因為不當的教育方式,才「泯然眾人矣」。
而這不正當的教育方式正是家長對於仲永教育的疏忽,利用他來賺錢而非為孩子的長遠成長考慮,這也是仲永悲劇的根源。
所謂 「神童」,帶有很強的天賦意味,強調的是先天條件。而近代科學證明,先天因素往往是無法改變的,重要的反而是後天該怎麼教育。
《傷仲永》即以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
其實家長在問題描述裡也強調了後天啟蒙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四歲啟蒙」、「聽力基礎好」、學前聽遍三國和水滸.這些恰恰都是後天的教育,而非天生就有的特質。
世上雖然也不乏天賦異稟的人,但最終脫穎而出的總是離不開後天的翻山越嶺。
所以說,孩子一出生是神童還是仲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後天該怎麼培養。
當孩子的行為和發展與家長的期待不一致時,提問的寶媽採取的應對方式就是「吼」。一「吼」伴始終,吼得孩子不得不聽話,但往往是吼出了眼下的成績,卻也吼掉了孩子未來的潛力。
家長想要收服孩子,殊不知把教育的過程看作是「收服」本身就是錯誤的,教育的本質是——
一棵樹搖動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收服意味著強制,應用在家庭教育的場景裡,往往伴隨著家長和孩子的鬥智鬥勇。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可能還可以憑藉體力和腦力優勢取勝。等孩子慢慢長大,這種方式的效果會逐漸大打折扣,更不要提其中由於孩子逆反心理引起的成倍增長的傷害了。
有效且長遠的教育方式是引導而非頂撞,是對孩子基礎能力的培養而非專注於過於短淺的目標。
專注過於功利化的目標往往會使得家長忽視一些真正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培養興趣特長——
不太會教育的父母,一般都是:老師我孩子贏了誰誰誰,拿到了多好的名次,是不是很優秀?他能不能成為XXX(領域內的名人)?
但懂得教育的父母會問:老師,孩子現在這個年齡和這個水平,在鍛鍊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有什麼問題?需要繼續拔高還是停下來好好鍛鍊一下基礎呢?
孩子還小,更需要注重的是專注力、記憶力、自控力、反應力和思維力等基礎認知能力的培養,把根紮實了,肆意成長更顯朝氣蓬勃。
基礎沒打牢,急著往上拔,只會樹大招風。
還記得因為模仿老師而走紅的鐘美美,在公眾關注度持續走高之時,媽媽卻選擇將他之前的作品全部刪掉,沒有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幹擾孩子的生活,始終堅持為孩子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對於一個過早展露出天賦或特長的孩子來說,父母正應該像鍾美美母親一樣,給予引導、支持、鼓勵和保護,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看見更高的天空、更廣的世界,而不僅僅是在現有的知識難度上對孩子拼命要求,這也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