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因蒸饅頭火了:優秀的孩子動手能力都不差

2020-12-23 黃衣心理

9歲的孩子能幹啥?

很多家長表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整天忙著學習,日復一日中成長。但是近日網上一則視頻引起家長圈的轟動和熱議,一名九歲的男孩正在鍋臺前熟練的蒸著饅頭,不久當他端出新鮮出爐的熱饅頭時,很多網友都不禁感慨,學習學不過小學生就算了,現在連廚藝都不如一個九歲的孩子,我活著果然就是湊數的......

.做家務再次引起熱議,家長們各持己見此視頻一出,不僅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也再次將孩子應不應該做家務這個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很多家長看完視頻後表示非常不理解,孩子這個階段就應該好好學習,做家務純屬是浪費時間,作為爸爸媽媽不僅要為孩子準備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更是應該完全分擔這些家庭瑣事;但是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鍛鍊方式。喜歡做家務的孩子,不僅動手能力更強,也會更加懂事。

不過,雖然這件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大數據表明和生活實例表明,往往愛動手的孩子,不僅會更加懂事,也會更好更快速的適應社會環境。

喜歡做家務的孩子,不僅動手能力更強,也會更加懂事。不過,雖然這件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大數據表明和生活實例表明,往往愛動手的孩子,不僅會更加懂事,也會更好更快速的適應社會環境。

1.神童被中科院勸退事件,讓實踐教育迫在眉睫

往往當我們意識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時,就是當壞結果已經作用在身上的時候。很多家長都認為學生應該更加重視學業,不要浪費時間在一些瑣事上,所以很多事情父母都願意一手包辦。但是你還記得當年那個被中科院勸退的神童魏永康嗎?他的成績十分優異,但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卻是一竅不通,原因就是父母的過度寵溺和保護,所以最後被遺憾勸退。

此事一出,讓很多家長都如醍醐灌頂一般,紛紛對自己的教育模式進行反思,也意識到了實踐教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2.大數據表明,愛動手的孩子更懂事,也更優秀

早在1938年,很多專家和學者就對愛動手實踐這項能力進行了深入研究。哈佛大學為此進行了一項名為「格蘭特研究」的實驗。

對很多孩子進行了長達75年的觀察和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也印證了動手能力非常重要這個觀點。實驗表明,從小愛做家務愛動手的孩子,長大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好,人生也會更加優秀,且從小還做家務愛動手的孩子就業率比不愛動手的孩子高達15倍,兩者犯罪率的比例則是1:10,由此可見,從下培養孩子愛動手的能力有多麼重要。

.專家說:動手能力和學習成績同等重要如果說個案研究不足以打破很多家長對於做家務無用的誤區。那麼我們看一看很多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的專家們是怎麼評說孩子愛動手這項能力的重要性的。

1.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其實蘇霍姆林斯基這句話,不僅僅是對個案總結出的感慨,更是根據孩子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機制,做出的完美總結。幼兒在成長階段中,很多時候是靠手來收穫知識和快樂的。比如摺紙,畫畫,做小實驗,做家務等等。

而手在實踐的過程中,會將自己感知到的信息隨時傳遞給大腦,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潛在機能的開發,所以動手能力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這不僅能讓孩子更好的探知世界,也能更好的促進智力發育。

2.做家務是一項孩子必須掌握的社會技能

很多專家表示,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慢慢扼殺於溫室環境下。4歲不會自己吃飯,6歲還不能獨立穿衣服,8歲洗個水果還要叫媽媽。甚至很多20幾歲的年輕人,不會洗碗洗衣做飯等等,即使已經成人,卻如同巨嬰一般無法獨立生活。

而這樣的現象必須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做家務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而是孩子必須要掌握的一項社會技能,這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獨立性和幸福指數。

3.愛做家務的孩子更懂事,更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

曾有媽媽表示,一天的生活實在是太累了,不僅要做家務,還要照顧巨嬰式的孩子,絲毫沒有喘息的時間。很多家長也曾自欺欺人,認為孩子在大一些,自然而然就會成長。但實際上,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會更加懂事,因為在動手實踐中,孩子能夠親身體會到父母做家務的辛苦,所以往往愛做家務,愛動手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更加心疼父母。

.教孩子這樣做家務,雙方都可收穫幸福感當我們重新把這種實踐教育提到日程上,拒絕培養巨嬰式兒童時,爸爸媽媽也需要注意方法,不要一股腦的將家務推給孩子,或者是在實踐中要求過多,讓孩子毫無成就感,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方法,讓孩子不僅能愛上家務,更能夠在動手實踐中收穫快樂和成就感!

1.根據年齡,適當布置小任務:

在培養孩子做家務這項社會技能時,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覺得一定到多大年齡才能進行。其實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對孩子逐步進行鍛鍊!比如幼兒期可以鍛鍊孩子獨立穿衣,獨立疊被子的好習慣,並且在玩過玩具後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乾淨;

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鍛鍊孩子獨立洗自己的小襪襪啦;4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以逐步教給孩子一些生活小技能,比如吃過飯後洗自己的碗,適當的教給孩子一些廚房小知識等等,循序漸進的學習會讓孩子感覺不到太大的難度,同時也會對家務保持著新鮮感。

2.設置獎勵機制,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幼兒在鼓勵下,做事情的興趣會更濃,成功率也會更高。所以比起乾巴巴的要求孩子做家務,爸爸媽媽可以設置一些獎勵機制,比如家務小存摺,孩子每完成一次,我們就和孩子一起在存摺上蓋個章,當滿足多少個章後,可以兌換各種各樣的小禮品,或者實現孩子的小心願等等。這樣會讓孩子對做家務有所期待,也會在完成後更有成就感。

3.不要求完美,理解孩子是在做家務中成長:

很多家長信心滿滿的帶領孩子走進了做家務的大門,記得動手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做著做著就容易跑偏,更加傾向於表面上的成敗。當孩子做家務沒有那麼完美的時候,會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無論孩子家務做的好壞,爸爸媽媽們都不要過多要求,要讓孩子愛上動手,而非在動手中感受到痛苦。

所以,家長們務必要記得,拒絕表面的完美,更加注重孩子內在的成長,這樣才會讓孩子收穫到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其實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時刻記得,養育孩子絕不僅僅是讓其成材,而是在成材之中,孩子還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在忙碌和知識高壓的情況下,通過家庭中的生活細節去感受到快樂和愜意。當我們把這種生活態度傳遞給孩子時,相信孩子能夠更好的去理解生活的層次和意義!

你認為做家務對孩子的意義大不大?你有什麼好方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說出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9歲男孩蒸饅頭「技術了得」,這種勞動是否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
    最近關注到這樣一件事,就是一位年僅9歲大的小男孩在獨自蒸著饅頭,動作很嫻熟,並且從頭到尾都是很有程序的做著,在看到這一幕時不免讓人感覺會有蠻多成年人都不怎麼會做的家事,而年紀小小的這位男孩就能做得很出色了,很讓人感到佩服。
  • 9歲男孩因蒸饅頭「技術了得」火了,別人家的孩子,憑啥這麼獨立
    現在的父母普遍把孩子看得很重,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不願讓孩子多受一分苦,這樣導致很多孩子養成了事事依賴大人的習慣。 世事無絕對,前段時間網上熱傳的一段9歲小男孩在家獨立做飯蒸饅頭的視頻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同時也給很多同齡的小朋友做出了榜樣。
  • 9歲男孩因蒸饅頭「技術嫻熟」走紅,網友:小小肩膀,擔子不輕啊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長們對於孩子也看得重了,家長一般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就怕孩子磕到碰到。不過也有懂事的孩子,雖說家裡有很多事情並不需要孩子動手,但是孩子為了讓父母不那麼辛苦,也會心甘情願地去給父母幫忙。
  • 9歲男孩蒸饅頭「技術了得」,小小肩膀大大責任,懂事得讓人心疼
    9歲男孩蒸饅頭「技術了得」,小小肩膀大大責任小麗(化名)的兒子今年9歲了,由於學校還沒開學,所以小麗的兒子一直放假在家。但小麗與丈夫已經復工了,每天都在奔波著,只為給家裡兒子創造更好的條件。所以小麗和丈夫每天下班都要很晚,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 「勤勞寶寶」火了,趁奶奶熟睡「蒸饅頭」:這個家沒有我能行嗎?
    比如,大部分家庭都會自己蒸饅頭、蒸餃子,這些事情可以交給孩子來分擔嗎?事實上,孩子確實有能力分擔家長肩上的擔子,雖然結果可能有些可惜,但是過程足以令人欣慰!1.「勤勞寶寶」火了,趁奶奶熟睡「蒸饅頭」:這個家沒有我能行嗎?
  • 2歲男孩因蒸饅頭「技術高」走紅,尿不溼還沒脫就學起了麻辣德子
    但是有些時候,父母都會覺得孩子並不是那麼的貼心,並不懂得爸爸媽媽每天的辛苦。事實上,爸爸媽媽做的一切事情,每一個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而且都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012歲男孩因蒸饅頭「技術高」走紅,尿不溼還沒脫就學起了麻辣德子近日,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引發了大家的爭相討論
  • 蒸饅頭應該大火蒸還是小火蒸?「火候」用不好,饅頭就不鬆軟
    可是有很多人蒸出來的饅頭卻不怎麼好吃,那是怎麼回事呢?很多人都認為蒸饅頭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但是想要把饅頭做好吃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在蒸饅頭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比如說應該用大火蒸還是用小火蒸?如果做錯了的話蒸出來的饅頭就會不好吃,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吧!
  • 「二十八,把面發」,年來了,這些饅頭會蒸嗎?饅頭蒸法大全
    棗花饅頭「「二十八,把面發」,每年的臘月二十八前後,家家戶戶都會蒸棗花饅頭,有「早發」之意,同時還寓意新的一年蒸蒸日上。今天,小廚子就教各位寶爸寶媽一款簡單漂亮的天然棗花饅頭做法,濃濃的麥香味混合紅棗的香甜,不僅能挑起孩子的食慾,更能增添新年的喜慶年味!寶爸寶媽們,快快動手試一試吧!」
  • 蒸饅頭時,該用冷水還是熱水蒸?北方人告訴你答案,饅頭鬆軟香甜
    推薦語:饅頭是什麼北方朋友的主食,那麼怎麼樣蒸饅頭才能蒸的鬆軟又香甜呢?是用熱水蒸饅頭還是用冷水呢?下文轉載自作者:廚房的秘密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什麼饅頭麵條之類的,都是北方人常吃的,小編作為一個南方人,其實還挺喜歡吃麵食的,尤其是蒸得香香軟軟的大白饅頭,光是聞著它的香氣就覺得很好吃,一口咬下去,鬆軟又香甜,就算不配著菜就這麼幹吃也非常好吃。
  • 孩子動手能力差?這4步是關鍵
    孩子已經快4歲了,但是動手能力比較差,扣扣子要半天,穿鞋子也慢吞吞,很多時候我怕上學遲到,都直接幫她穿好。但不在家的時候,孩子這樣笨手笨腳要怎麼幫她才好?」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我們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甚至直接代勞,都是對孩子動手能力的破壞和體驗機會的剝奪。
  • 南北方饅頭工藝流程與如何蒸好饅頭的技術方法
    饅頭是我國人民的主食,做好饅頭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營養健康,筆者簡易南北饅頭之饕餮風味,讓13億人民皆可自己動手蒸製口味美味、健康天然的主食饅頭。⑥汽蒸 傳統方法是鍋蒸,要求"開水上屜(籠)"。爐火旺,蒸30-35分鐘即熟。工廠化生產用鍋爐蒸汽,時間25分鐘。⑦冷卻 吹風冷卻5分鐘或自然冷卻後包裝。饅頭技術問題:1.
  • 孩子動手能力差怎麼辦?現在的動手能力決定以後的學習能力
    點:1、孩子的動手能力,都是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獲得的,但是很多家長,總是會擔心孩子小不會做事,怕他出事,或怕孩子損壞東西。如果從小動手能力差,長大後會有哪些影響?尤其是當孩子表現出動手能力差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寶寶,怎麼這麼笨!千萬不要說這種話,如果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只會越來越笨!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
  • 蒸饅頭,什麼時候上鍋?用什麼火蒸?這2步做錯了,饅頭不香不軟
    蒸饅頭,什麼時候上鍋?用什麼火蒸?這2步做錯了,饅頭不香不軟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我要和大家說的是:『蒸饅頭,什麼時候上鍋?用什麼火蒸?這2步做錯了,饅頭不香不軟!』饅頭是常見的主食,容易保存,涼的熱的都能吃,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 3歲男孩幫奶奶摘韭菜,抓起一把撒地上,網友:玩完就跑,真刺激
    1)3歲男孩幫奶奶摘韭菜,抓起一把撒地上,網友:奶奶想哭「添亂」指數:★★★★☆這一天,3歲的小雷看到奶奶坐在院子裡摘韭菜,他不明白韭菜如何摘,但是看到奶奶如此辛苦,就萌生了幫忙的心意。2)「超勤快」男孩做家務走紅,半小時洗兩個蘑菇,爸爸看後忍俊不禁「添亂指數」:★★★★孩子在6~7歲時,會處於第二叛逆期,而7歲的蟈蟈就是如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父母的表揚。
  • 「專業寶寶」擀皮火了,用口水來捏餃子,網友調侃:盡得奶奶真傳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生活中,大部分家長都有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他們覺得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獸」,不聽話、貪玩、不讓人省心。「勤勞寶寶」火了,趁奶奶熟睡「蒸饅頭」:這個家沒有我能行嗎?
  • 蒸饅頭蓬鬆暄軟有訣竅,賣饅頭大姐:很多人不懂,難怪饅頭不好吃
    蒸饅頭蓬鬆暄軟有訣竅,賣饅頭大姐:很多人不懂,難怪饅頭不好吃饅頭又白又胖,吃起來香甜鬆軟,和麵包一樣好吃,難怪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饅頭了。饅頭雖然好吃,但是不少人總是蒸不好饅頭,要麼發麵速度慢還發不好,要麼蒸好的饅頭沒蜂窩不香甜。
  • 迷你彩色小饅頭(附蒸饅頭詳細說明)
    大多北方人都比較喜歡吃麵食,小朋友也不例外,尤其是饅頭,幾乎成為了一日三餐的主食,今天看到家裡有南瓜和紫薯,突然想到可以換一個樣子做成彩色饅頭,沒想到居然很受歡迎,剛出鍋就被消滅了半籠屜…… 下面的小貼士附寫了蒸好小饅頭的詳細說明,看完再動手做哦.
  • 如何蒸出又白又鬆軟的饅頭?教您蒸饅頭的方法與技巧
    饅頭是由麵粉經過發酵製作而成的,饅頭一般都沒有餡料的,所以我們在吃的時候都會配以小菜。基本上北方人都會自己動手製作饅頭,做好饅頭以後要蒸熟才可以吃。由於饅頭、水量、蒸籠不一樣,所以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一般來說2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在蒸的過程中要注意判斷,饅頭的生熟,別蒸的半生不熟。
  • 蒸出的饅頭沒有蓬鬆感,因為你做錯了這一步,很多人都注意不到
    饅頭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主食,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人蒸出來的饅頭就特別好吃,有的人蒸出的饅頭就會特別的硬,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做法。就像菜品一樣,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像北方大多都以魯菜,東北菜為主。
  • 蒸饅頭,應該冷水上鍋還是熱水上鍋蒸?很多人做錯了,難怪不好吃
    饅頭作為我們北方人的主食,是每一天必不可少的吃食,不吃饅頭就和沒吃飯差不多。蒸的香香軟軟的大白饅頭,讓人看了就有胃口,蒸得好的饅頭,就算是不吃菜,也能吃得很香。很多人平常都是在超市買饅頭吃,但是年前,大家都放假有空的時候,很多人就喜歡自己在家動手做。蒸上一大鍋,能吃好幾天。但是自己蒸饅頭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蒸出來的饅頭很乾很硬,不香不軟不好吃。蒸饅頭除了關鍵的發麵和醒面,冷水上鍋蒸還是熱水上鍋蒸的問題也非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