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山東衛視《愛的味道》,一對父女因為溝通不暢,請到節目組幫助。父親對女兒兩件事情不滿:一是認為女兒結婚三年不到,就草率地離婚,甚至沒有告訴雙親;二是離婚後一個單親媽媽果斷地辭掉了電視臺穩定的工作,反而改行做網絡直播。女兒則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都不是事,作為三十五歲的大人,她可以為自己負責。老人十分憂慮,想要知道女兒的想法,父女倆在家裡一提這個問題二人就翻臉,女兒不願開口交流,認為說不著。
節目組為父女倆安排了一天的行程促進情感交流,父親定的活動地點第一站選擇的就是軍事化訓練基地,掛在半天中的網格橋、鐵索橋等都是高難度挑戰,加上下雨天溼滑,挑戰升級,邊主持人袁成傑都大呼太難了,然而看似柔弱的、個子小小的女兒,一邊說著不想挑戰,一邊手腳並用、顫顫巍巍地走完全程,她覺得爸爸可能在某一個地方看著她,儘管很害怕,還是艱難地完成了任務,讓人心疼。
不難看出,曾當過兵的父親對女兒的管教是很嚴厲的,高標準嚴要求,女兒從小努力地實現著父親的各種期望,已漸漸養成了習慣,即便有的要求並不是自己的意願。比如她的婚姻,她的前夫當年交往的時間並不長,一個在長沙一個在深圳,異地戀只靠手機談戀愛,春節時帶著見過一次父母,半年後就在父親的催促下結婚了,沒有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也許是離婚的主因。
《正面管教》裡有一句話:大人們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給孩子提供選擇。中國的絕太多數父母信奉經驗教育,上一輩走過的路比下一輩過的橋要多,經驗可以讓你少走彎路,少入幾個坑,會讓儘可能的孩子順利太平。太多的母親和父親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要求孩子嚴格遵行父母的管教,上學工作,都有不錯的成績反饋。
事無絕對,到婚姻愛情這裡,卻出現很大的偏差,女兒質疑起父親的教條,因為聽從父親的話並沒有讓她幸福,那麼我為什麼還要聽你的話呢?所以當她人生出現起伏,反思過去的時候,她發現當時太習慣聽從,她拒絕與父親就離婚展開交談,原因也怕是那麼深藏於心的責怪的話會脫口而出。
儘管語言上不冒犯,實際上行為已經叛逆。客觀來說,女兒不能遷怒於任何人,她應該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當時面對父親的催婚,她能夠從容且堅定地父親說:我還要再考慮、再選擇一下,而不是習慣性地滿足父母的期待,或許她的生活會更幸福。
這對父女的故事告訴我們嚴厲的管教,在一定的時間裡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並不能長期有效。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