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永遠都在追求快樂,可與此同時,也在逃避痛苦,這就是人生,德·狄茲根說:「生活就像洋葸,你一層一層地剝開,總有一層會讓你流淚。」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這是中國歷史上人們精神世界最為富裕的時代,這也就意味著,當時的人們不容易痛苦,能夠很輕鬆就得到生活中的樂趣。
譬如道家的老子,當時他獨自一個人云遊四海,一牛一人,非但沒有孤單感,反倒樂在其中,就像一位仙人一樣,心之所向,行之所謂,所作所為,瀟瀟灑灑。
又譬如,道家的莊子,他寫了一篇文章,名叫《逍遙遊》,此文擺脫了文字枯燥這一大特點,似乎每一個字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是自由的,全篇奇思妙想,天馬行空,看過之人,其心早已飛出了九霄雲外,脫離了塵俗的束縛。
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它是從解開身體枷鎖後獲得的。
可是,我們一來不是老子,二來不是莊子,如何才能夠解開這層枷鎖,像他們一樣逍遙快活似神仙,生活中沒有煩惱呢?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謹記《金剛經》中的這句話,也可以解開這枷鎖。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接下來,筆者將這句話拆分為三點,供各位享用。
1、過去心不可得
不管你是商業富豪,還是職場員工,再或是為人父母乃至每一個平凡的人,你的過去無非是兩種結果,一是輝煌,二是慘澹。
早在社會語錄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輝煌時刻誰都有,別拿一顆但永久,同理,慘澹也是如此。
如果你現在懷有著一顆過去心,或是沉醉在過去的輝煌中,嘴角總是不自覺的上揚,又或是悲痛於過去的慘澹中,淚水總是不經意間流下,這無疑可悲甚至可笑的。
幸福中迷失自我,悲痛中無所謂人生,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如同是在喝毒藥,有的人因為此刻慘澹但過去輝煌,總是礙於自尊,無法接受現狀,有的人因為自己親人的突然離開,在悲痛中無法走出。
其實吧,生活還得繼續,我們要順其自然,要懂得隨機應變,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兩者並無任何聯繫,另外,就算我們是這個家庭的組成人員,但是也請你不要忘了,你同樣是獨立的個體,你是自由的,你有自己的生活,而且你只屬於你自己。
鬼還記得,這是筆者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對於筆者而已,不管過去的某一天是快樂還是悲傷,是幸福還是慘澹,一旦是過去了,我都會丟掉,因為它不屬於我,如果你非要問我為什麼?那麼筆者會反問你:
你跑步的時候會背著書包嗎?
過去的事情不要問我,請您問「鬼」去吧,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或許他能夠知道,哈哈。
2、現在心不可得
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會理解錯誤,即便是筆者一開始也感到疑惑,為什麼現在心不可得,不過後來仔細一想,才發現其中的端倪。
所謂的現在心,說的是你安於現狀,而不是活在當下的意思。
安於現狀就是不努力,不拼博,不奮發,不求上進,覺得自以為很好,活在當下就是積極向上,奮發圖強,非常的努力,但最終的結果怎麼樣,我不在意,一切隨緣。
其兩者最為本質的區別就是,一個先努力,再隨緣,一個只隨緣,得過且過,無所謂。
現在心會讓一個人走向毀滅,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或許是受到了古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吧,但你又是否知道,古人為何寫這樣的一首詩,那是因為他們在前進的過程受到了挫折,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寫出這麼一首詩來反抗一下現實,安慰一下自己,讓自己擺脫煩惱,整理好心情之後,再重新出發。
可是你呢?努力了沒有,受到挫折了沒有,就開始了那自以為「逍遙」的生活。
3、將來心不可得
相信不止是筆者,在座的各位都應該有發現這樣的現象,就是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這抱怨那的,抱怨生活,他們雖說沒有一顆現在心,有努力,也有拼搏,只不過非常的可惜,他們具有一顆將來心。
他們總是無法面對現實,無法接受這樣現狀,認為我努力了,生活就必須獎勵我一塊糖,甚至在還沒有開始努力的時候,就幻想著努力過後得到獎勵那喜笑顏開的樣子,以至於一旦失敗,他們就瞬間崩潰,因為,他們他們的期待太大了,自然失望也就越大。
愛因斯坦的能力守恆定律大家知道吧,所以不要幻想著未來怎麼怎麼樣,沒有用的,就像《金剛經》中的另一句話說的那樣,一切如夢幻泡影,非但沒有用的,反而會讓你痛不欲生,就算得到了,一旦失去,你照樣會崩潰。
能得就得,不能得就不得,盡力而為後就隨緣,結果怎麼樣,真的不重要,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束縛,讓自己身體中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回歸自然。
最後,筆者真心送大家一段話,過好當下,努力當下,專注當下,隨性隨緣,逍遙自在。
拓展:笨鳥先飛,勤能補拙,不要管他人怎樣,那都與你無關,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9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