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有名一句話,說明比較重要問題,看了會對人生看開很多

2020-12-13 心念淨土

《金剛經》在我國有著很高的地位,這和慧能大師有很重要的關係。因為慧能大師就是通過這部經的一句話開悟的,而且慧能大師也大力推薦這部經。所以到今天不管是信佛的還是研究佛學的,甚至很多有文化的都讀過這部經。

《金剛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有很深的道理。但是從歷史上到現在,可以說通過這部經開悟的人並不是很多。因為這部經不是對一般根器的人講得,也就是說是對上根利根之人說的。但是不妨礙我們從這部經得到福報和功德,當時世尊是和須菩提一問一答展開的這部經。

須菩提是何許人也,他是證了阿羅漢果位的聖人。是斷了煩惱不再輪迴的聖人,而且須菩提是「解空第一」。對空有著獨特的體悟和透徹的理解,一次有人問他是誰,尊者回答說:"我是世間人假立名稱為'須菩提'的那個人」。

《金剛經》是講了「空」,但是這裡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我們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這裡的空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因為萬事萬物都有懷空的過程。就像我們人類有生就有死一樣,世界宇宙也是如此,都經歷著「成住壞空」的循環,這裡的空理解為「真空妙有」比較合理。

「真空」是本性,「妙有」是顯現。就是說性有由相顯,性相是一體的兩面。就像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諸法性空,不是說法性什麼也沒有,如果什麼也沒有,豈不是成了虛空。法性儘管是空,不過能顯相。能顯出萬事萬物,就是所謂的「真空妙有」。

同時妙有也一樣,一切法雖能現諸相,起種種作用,但諸法無自體性。會隨緣變化,不是永恆一成不變的,這就是無常的生滅法。幻起幻滅,就是《心經》上講的無所得。所以道理很容講,但是要是證悟「真空妙有」的境界是很難的。

另外素有成佛的《法華經》又講到了「諸法實相」,到這裡是不是簡直有點蒙圈。所謂實相是指所有諸法的真實體相,也稱為諸法實相。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只有這一種是實在的。既不變化,也不會損壞,所以稱為實相。也就是我們的佛性,和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它儲存了我們生生世世的一切。

所以六道輪迴是它,成佛也是它,因為阿賴耶識也稱為如來藏,也稱為金剛種子。《法華經》中《方便品》中說:「惟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以諸法實相,我們只能大體體會什麼意思,它究竟的意思和境界,只有成佛了才能徹底明白。

其實《金剛經》的名句很多,可以說對我們都很有幫助。但是有一句和我們息息相關,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在這裡世尊告訴我們「過去的心你得不到,現在的心你也得不到,未來的心你更是得不到啊」,就是三心不可得。

這句話說明比較重要問題,就是時間和空間。過去和現在及未來,都包括時間和空間。我們過去的經歷,比如自己住的地方拆遷了,住進了樓房。再也回不到農村平房的時候,這就是時間和空間變化了。再比如很多人都有初戀,初戀是美好的,很多人可能在多年後還在回憶自己的初戀。但是已經無法回到初戀的時候,就算有和初戀相遇在一起了。但都不是當年的那個他和她了,起碼經歷了很多事,年齡也增加了,這就是過去的永遠找不回來。

而現在的所經歷的一切,很快變為過去。比如你早晨剛吃了飯,到了中午,就再也回不到早晨的時間。我們現在工作也好,和別人說話也好,很快就會變為過去。我們剛起來一個念頭,隨後就成為過去。但是有些人總是希望美好的現在能停留,所以現在不管是時間和空間,是停留不住的。所以現在也是不可得,因為它會馬上變為過去。

而未來更是個不可知的,人之所以沒有安全感。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說最近的也就是明天。有些人會擔心現在所擁有的的一切,比如健康、家庭、工作、財富等,不一定那一天就會失去。因為不知道幸運和意外,哪一個會到來。這就是對未來或者明天的擔心,其實未來或者明天還沒有來到。而且是個未知數,完全沒必要考慮。所以過去現在未來這三種心,這三個時間和空間,我們是抓不住的。

所以通過對《金剛經》這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既然不可得,我們只能順其自然。我們能把握的就是當下,其實當下和現在一樣也會馬上變為過去。但是只有當下能感受到,我們正在做一件事就是當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逝去變為過去。所以在這麼快速的變化中,我們是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的,我們只能不停的做好當下,才不會後悔。

《金剛經》有名一句話,說明比較重要問題,看了會對人生看開很多。所以明白了三心不可得,對人生就會看開很多。如果真的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只有至心信願念佛。最好是能念到阿彌陀佛來告訴你什麼時候來接你到西方淨土,成佛就有把握了。因為念佛不分富貴貧賤,普被上中下三根,所以眾生念佛是真正的平等成佛。自性佛性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只有成佛了,才不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得大自在,因為佛有圓滿的六神通嘛。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金剛經》|看人生,講態度!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生活無處不道場。」人走在哪裡,就該學到哪裡,每一天都在追求進步,要麼緩進則退,否則,不進則亡。這是一句警句,他提醒人不可過於安逸而不思前進。所謂學到老活到老,每一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
  • 《金剛經》和一塊饅頭,哪個重要?——面對這問題,你怎麼看
    《金剛經》和一塊饅頭,哪個重要?——面對有人輕視《金剛經》,提出這個問題,該怎麼解釋和回答?學佛的人一般都知道《金剛經》,也相信《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威力。但是,不學佛法的人往往無法理解,讀《金剛經》有什麼用處?我在網上撰寫過自己學《金剛經》的體會,有一位朋友很不以為然,發帖嘲笑說:「餓你三天三夜,看你金剛不壞否?」還有一位朋友附和道:「關鍵時刻,希望金剛經能換一個饅頭。」我這裡不談《金剛經》與一個饅頭孰輕孰重的問題,因為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 淨土法門:金剛經,要程度很高的人才能看出來
    跟《金剛經》不一樣,《金剛經》確實要程度很高的人才能看出來,中下根性的人不懂。我初學佛的時候遇到一個臺灣大學教授,也小有名氣,嚴一平教授。他告訴我,他看了《金剛經》,沒什麼,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反反覆覆,看了一遍不想再看了。那是什麼?完全看不懂,大學教授。我們現在明了,他心不定,名利心很重,貪瞋痴慢疑五種煩惱具足,他怎麼能看《金剛經》?
  • 佛教有一部重要經書《金剛經》,為何內容簡單卻不容易被人接受?
    臺臺君有一期說佛教歷史的話題,裡面說了一個有意思的點,就是如何一眼區分大德高僧以及江湖騙子,因為是依照《三昧經》的理論,所以很多人看了以後在評論區都會以《金剛經》裡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想說看外在都是不切實際的。
  • 看《金剛經》,要完整的去看
    這部經書就是《金剛經》。根據許多高僧的經驗,認為《金剛經》是一部闡述事物空性的經典。在佛法中屬於《般若部經》。佛陀傳法49年,其中講般若部就花了22年。足見《般若部經》中法理的重要性。在《般若部經》中,很多人又將《金剛經》作為其核心內容。正因為事物都存在空性,一切都會歸為空,所以,佛門又被稱為空門。
  • 《金剛經》最為經典的四句話,能讓人看透人生,一定要看
    《金剛經》最為經典的四句話,能讓人看透人生,一定要看。《金剛經》是我國比較流行的一部經典,這和六祖慧能大師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不識字,是五祖大體給他講了《金剛經》的要義,講到你不要著住到情上,也不要著住到愛上,也不要著住到空上,也不要著住到有上,當講到你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六祖慧能大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了。所以《金剛經》在我國有著深遠的影響,無論你是否信佛,《金剛經》都是一部人生寶典。其中有最為經典的四句話,常常思念,能讓你看透人生。
  • 《金剛經》:理解六祖慧能的解義裡一句話,活學活用「無住生心」
    相傳,六祖慧能因為得到五祖宏忍大師密示《金剛經》裡的一句精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悟。說到解讀《金剛經》,估計沒有人比得上六祖慧能了。六祖慧能大師在《金剛經》的解義裡有一句話非常重要的話:「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
  • 誦讀《金剛經》,會讓你獲得不可思議!
    人生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尤其重要的是讀《金剛經》,會讓你在遇到失敗的時候不消沉,因為你看到的失敗不過是一個假象,不過是一個遊戲,你不會被一個遊戲擊倒。 讀《金剛經》,會讓你在遇到成功的時候不迷亂,因為成功也不過是一個假象,一個遊戲,你不會被一個遊戲迷惑。這種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你的生命。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我們修行最大的問題就是此心不能清淨,怎樣獲得清淨心是我們修行中最大的難題,也可以說是千古難題,這是我們修行的核心,金剛經中,須菩提尊者就為我們問過這個難題,一定要記住了: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 人生之路,要想順暢,需謹記《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
    引言:人永遠都在追求快樂,可與此同時,也在逃避痛苦,這就是人生,德·狄茲根說:「生活就像洋葸,你一層一層地剝開,總有一層會讓你流淚。」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這是中國歷史上人們精神世界最為富裕的時代,這也就意味著,當時的人們不容易痛苦,能夠很輕鬆就得到生活中的樂趣。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
  • 《金剛經》精髓全在一句話裡
    相傳慧能大師大字不識幾個,因得五祖弘忍法師密示《金剛經》之精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即頓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乃《金剛經》要旨核心,出自《金剛經》第十品(莊嚴淨土分)裡的一句:「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受持金剛經的四句偈
    受持二字不要隨便把它看過去了,有人天天一卷金剛經,也叫受持,那是普通的,因為念完金剛經,你就不管了。如果懂了經的扼要,等於吃飯吃菜一樣,最精華的營養已經吸收到了,用不著管那些渣子。金剛經中也講過,佛所說的法,像過河的船一樣,你已經過了河,這個船就不要了;你金剛經不念都沒有關係,就是要你真懂得,那才叫受持。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其實整部《金剛經》,即是告誡我們勿追逐外相,因為追逐外相即是在追逐現象,觸及不到本質。如來的本質,是內在的無染著的清淨佛性。佛陀弘法四十九年,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般若,《金剛經》則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此經蘊含宏大,教化世人如何消業、修福、開慧,有這四句經文,悟透受用一生!《楞嚴經》中有言: 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
  • 《金剛經》:讀懂六祖慧能的解義裡一句話,一通百通
    六祖慧能在《金剛經》的解義裡有句非常重要的話叫做「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這十二個字是《金剛經》奧妙所在,用慧能大師這句話來解讀《金剛經》,幾乎一通百通。相傳,六祖慧能因為聽到五祖宏忍大師講解《金剛經》裡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悟。這八個字是《金剛經》的精髓。如果我們把《金剛經》這八個字精髓用慧能大師十二個字來解釋,那麼「應無所住」就是不住於相(有),「而生其心」生個什麼心?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金剛經中最後一句話,是整個佛教的精華,讀得越多越好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精華所在,也是整個佛教思想的最精華部分,把這句話理解了,對整個佛教的思想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識。整部金剛經共五千多字,一共分為三十二品。而金剛經中的最後一句話,就藏在第三十二品中。
  • 《金剛經》:什麼是「三心不可得」?
    導語:《金剛經》中有許多的經典名句,千百年來流傳甚廣。人們在其中反覆揣摩,反覆研究。有些人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有些人則不能。對於很多致力與修行的人來說,弄懂其中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因為這部佛經,就是讓人修行的。
  • 金剛經賞析:背誦金剛經功德是什麼
    誦、聽、抄、背這幾種方法都是修行金剛經比較常見的,今天我們講的就是背誦金剛經,背誦金剛經會讓我們領悟到很多的好處,首先它能夠讓我們靜下心來,使我們全神貫注的投入進去,感悟其中的含義。那麼背誦金剛經功德是什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個問題吧。
  • 《金剛經》:金剛經全文共有多少卷
    其實按照準確的來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剛經都是已經遺失的殘篇,總體來說的話只有一卷,只是金剛經延續的時間比較長,所翻譯的譯本也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的話,我們最常見的玄奘法師翻譯的金剛經共有32品。在金剛經現存版本中,流通最多的是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這一部經文的話,相信很多師兄都想知道金剛經幾個字和金剛經一共多少品,總共字數有5000字,所以說金剛經的次數不多也不少,在經文中已經算是比較少的了,就是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在意金剛經有多少卷,我們休閒的時候應該將心思放在如何去解讀金剛經,如果我們在修行金剛經的時候我們將自己的心思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