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的飲食中除了肉類,蔬菜和水果也是重要的營養組成部分,水果主要補充人體需要的大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蔬菜也有相同的功能,不過蔬菜更偏向於改變飲食結構,促進腸道功能,讓身體的營養不會失衡。
蔬菜和水果的比較容易區分,南北方對於兩種食物的食用方法也大同小異,不過也有特例,有種食物在南方通常被當作水果,在北方卻經常被當作蔬菜食用,那麼它到底屬於哪種科目呢?
南北方不同食用方法的食物
這種食物學名牧馬山地瓜,俗稱涼薯或者土瓜,南方地區也有稱呼為白地瓜,原產中北美地區,我國的四川和重慶地區在哦欸較多,福建地區也有分布,不過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這種植物在美洲有很長的栽培歷史,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有西班牙人傳入了菲律賓,後經過菲律賓又傳到了世界各地。
這種植物果實的食用方法差異較大,在南方地區,多數把它當作一種水果食用,由於它肉質潔白、嫩脆、香甜多汁,因此在南方被成為了一種可口的水果零食,不過在北方,它卻大部分都是被當作蔬菜,用於煲湯或者加工成沙葛粉食用。
牧馬山地瓜屬於哪種科目?
牧馬山地瓜是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可以一年多生,是一種可食用的藤本植物,一般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區,生長期需要較高的溫度條件,在它發芽期溫度需要到達30攝氏度左右,地上部及開花結莢期適宜的溫度為25~30℃。不過牧馬山地瓜的根塊生長對溫度要求卻沒有這麼高,在低溫情況下也可以生長,只不過會造成生長緩慢,並且莖塊的發展會受到抑制。
南北方的用法不同,所以對於它歸屬的科目也有不同的理解,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植物是屬於稀特蔬菜行列,當然你也可以認為它是一種另類的「水果」,畢竟它可以直接食用,並且口感和一般水果口感幾乎類似,它的口感和甜度更不像是蔬菜該有的。
如今牧馬山地瓜在北方有開始栽培,但沒有大面積的種植,南方地區大部分也是農民自己種植食用,市場上見到的次數並不是很多,雖然叫它山地瓜,它和普通地瓜不同,它的果皮呈現棕褐色,不過果皮可以輕鬆地剝下,露出裡面潔白的果肉,不想我們日常看到的地瓜,表皮在生的情況下幾乎難以剝離。
無論是哪種食用方法,它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很多父輩年紀的人對於這種「地瓜」尤為熟悉,作為兒時一道特殊的美食,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所在的地區會將這種「地瓜」歸為哪個科目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