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見這大不妙 臺氣象部門曝「超危險」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21日下午起西南風逐漸增強,臺氣象部門指出,至周六(5/23)滯留鋒面影響期間易有中尺度對流系統發展,將伴隨短時強降雨、雷擊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現象。臺氣象部門代理主管鄭明典表示,梅雨季豪大雨要防的就是一團一團的紫色區塊,「在它底下雨量會很大,且生命期長,被它們掃過就會有可觀的累積降雨。」

    鄭明典在社交平臺發文,警告衛星雲圖上一團一團的紫色區塊,可能威脅臺灣,「梅雨季豪大雨要防的就是這種系統,它的尖端對流特別強烈。且移動緩慢,生命期長,所以在它正底下接受到的雨量會很大。」

    鄭明典說,更嚴重的是這種系統常常是連續而來,在旁邊沒事,被它們掃過就會有可觀的累積降雨。目前氣象部門正在繼續觀察中。

 

來源: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氣象部門曝花蓮強震臺北晃爆原因 一周內不排除5級以上餘震
    氣象部門曝花蓮強震臺北晃爆原因 一周內不排除5級以上餘震 2019年04月18日 14:3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氣象部門報告,花蓮縣秀林鄉發生6.1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24.06度,東經121.54度,花蓮縣政府西北方10.6公裡處,震源深度18.8公裡。)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全臺有感搖晃,花蓮縣震度高達7級,南投、宜蘭、臺中、新北也有5級。
  • 梅雨鋒面伴西南氣流 臺氣象部門:全臺注意豪大雨
    華夏經緯網6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央氣象局」指出,梅雨滯留鋒面來到臺灣上空,加上西南氣流的影響,14日全臺會有大雨或豪雨的發生,尤其西半部地區有豪雨或大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的機率。
  • 臺氣象部門發布颱風「利奇馬」海上警報
    原標題:臺氣象部門發布颱風「利奇馬」海上警報  臺氣象部門7日下午5時30分發布颱風「利奇馬」海上警報,預計其將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提醒臺灣北部、東北部及東南部海面等海域航行作業的船隻加強戒備。
  • 解讀:今年太湖流域梅雨有哪些特點?
    答:今年太湖流域梅雨特點是總量大、歷時長、強度大。自6月9日入梅至7月21日出梅,太湖流域降雨量為583.8毫米,梅雨總量已達多年均值的2.42倍,梅雨期比多年平均多18天。我們選擇暴發流域性洪水的1999年、2016年與今年作對比分析。
  • 臺灣縣市放錯假怪氣象部門 臺媒:父母官肩膀何在
    「鯰魚」颱風27日襲臺,臺北市區下著豪雨,吹起12級強陣風,在外行走的民眾被突如其來的瞬間強陣風吹倒。(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27日訊 「鯰魚」颱風挾帶狂風豪雨襲臺,臺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嘉義市、雲林縣等5縣市放半天假挨批,高雄市長陳菊將矛頭指向氣象部門。臺當局氣象部門負責人辛在勤受訪時希望各界以正確方式解讀氣象信息,卻遭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要求「氣象局長」為誤判道歉。
  • 下周梅雨鋒面來襲,氣象專家:做好防範準備
    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表示,預估明天前可能達中臺等級,直接影響臺灣機率低,以周六日比較靠近臺灣,降雨偏向東半部到恆春半島為主。但要注意的是,下周一起環境轉西南風,再加上梅雨鋒面影響,全臺各地將有陣雨或雷雨,也要慎防劇烈、大範圍的降雨。
  • 梅雨暫告一段落
    對此,市氣象部門專家表示,梅雨帶雖然呈帶狀覆蓋,但水汽分布並不均勻,而這次紹興恰好遇到了水汽最多的部分。「因為水汽充沛,對流條件比較好,可以說所有降水條件紹興都對上了,降水量自然就大。」這位專家說,從縱向來看,這次降水也是紹興歷年梅雨期中雨量最大年份之一,「確實大得有點過分了。」受集中性強降水影響,全市河網水庫水位迅速上漲。
  • 湖北梅雨已超1998年,大洪水會重現嗎?權威解讀:不確定性較大
    7月12日上午,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中東部地區仍然有一道廣闊的雨帶,從我國西南地區一直延伸到華東地區,這是今天我國大範圍降雨仍在進行中的表現。雖然和之前,南方的雨帶的確是北抬了,今天湖南江西浙江上海都見到了太陽,但湖北安徽等地其實還是籠罩在雨帶下,代表著綿綿的梅雨仍在繼續。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周兵分析稱,主要有四個特點:降水總體偏多、暴雨過程頻繁;降水集中期偏早,階段性強;強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重疊度高;階段性區域氣象乾旱明顯。梅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產物,從目前來看,我國江南、長江中下遊等地已經先後入梅,我國的梅雨省份都相繼宣布了入梅信息。入梅的標準是什麼?
  • 南京梅雨「脾氣」變了 明日雨停迎來梅雨間歇
    不過,氣象專家在「千面」梅雨的數據中還是「捕捉」到了一絲規律,根據南京市氣象局、江蘇省氣象臺針對南京入梅日期自1961年以來年際變化的統計,專家發現了它的變化「曲線」,南京的入梅日呈現出先減後增的趨勢,即入梅開始時呈現出提前的趨勢,然後在逐漸推後,大概是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大多數時間是入梅偏早,到了90年代,入梅開始出現了偏晚的趨勢,而本世紀以來,入梅普遍偏晚,這樣看來,今年的晚梅也並不奇怪
  • 話說梅雨
    對於江南地區來說,梅雨季可以說是一年中的「大事情」。儘管人們熟悉它,但仍不免有很多疑問:梅雨是怎樣形成的,入梅對多雨的江南意味著什麼,駭人聽聞的暴力梅與枯梅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是如何對梅雨進行監測預報的,人們應如何防範梅雨可能會帶來的不利影響的?
  • 江蘇2020梅雨數據大盤點
    江蘇2020梅雨數據大盤點,中國天氣網name=description> 江蘇2020梅雨數據大盤點 氣象服務氣象服務熱線撥打400-6000-121進行氣象服務諮詢、建議、合作與投訴天氣預報電話查詢
  • 颱風「姍姍來遲」 或減弱梅雨影響
    太湖超過保證水位並正向歷史第二高水位逼近,長江中下遊幹流及兩湖即將全線超警,淮河近期將迎來新一輪漲水過程,如此防汛形勢下,即將登陸我國的颱風「尼伯特」,是否會加重災情?長江幹流堤防能否守得住?昨日,新京報記者就8個焦點問題採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 臺氣象部門:基隆外海地震夠深夠遠 不必擔心餘震
    臺灣氣象部門說,這起地震夠深夠遠,不必太擔心餘震。臺灣氣象部門地震預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這起地震震中在基隆東偏北超過70公裡,深度達271公裡,不但離臺灣遠,深度也很深,根據以往經驗,不會有太多餘震,民眾不必太擔心。
  • 「超長」梅雨助推太湖流域性洪水?聽聽專家怎麼說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記者 餘璐)太湖水位已經持續超警戒20多天,7月19日8時,太湖暴發2016年以來首次流域性洪水,平均水位達4.71米,超警0.91米。為減輕太湖流域超保證水位壓力,上海已於19日上午9點開啟元蕩水閘5小時後關閉。今年入梅以來,太湖流域降雨有哪些特點?
  • 臺氣象部門:中臺灣地震不停,未來一周仍有可能發生規模餘震
    臺氣象部門:中臺灣地震不停,未來一周仍有可能發生規模餘震 「直通臺灣」微信公眾號 2017-11-12 13:35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落實「早、準、快」 江淮等地新一輪強降雨來襲
    氣象部門預計,6月15日至18日,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至江漢、黃淮、江淮等地將有新一輪強降雨過程,上述大部地區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陝西南部、四川東北部和南部、重慶北部、貴州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和東北部、河南東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中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0毫米至200毫米,四川東北部局地可達200毫米至300毫米,安徽中部和江蘇中部局地可達
  • 華東區域陸續進入梅雨季節
    東方網實習記者杜麗華6月20日報導:據上海市氣象局網站發布的信息顯示,近日,華東區域陸續進入梅雨季節。安徽省、江蘇省已於昨天正式入梅,上海市梅雨期則比往年拖後。上海氣象局首席服務官丁若洋稱,預計21日後上海將逐漸進入梅雨期。
  • 蘇州氣象發布:關於梅雨最新消息
    據蘇州氣象消息,6月28日20時-29日08時,蘇州市出現中到大雨、北部暴雨,雨量分布北多南少。等到我們上班上學時段,雨勢有所減弱,加上早晨25.9℃的最低氣溫,路途相比昨天,那是輕鬆不少。白天這雨有一陣沒一陣地下著,受到降水影響,氣溫回升較為緩慢,最終最高氣溫回升到了27.6℃。由於溼度大,戶外還是稍稍有點悶熱的。自6月9日入梅以來,蘇州市累積梅雨量已達185.9毫米(太倉)~333.5毫米(張家港),分別佔常年平均梅雨量的76%~135%。
  • 安徽合肥:今年的梅雨,有點不尋常
    因為這段時間,正好趕上江淮的梅雨時節,持續的連陰雨,能連續下一個月,衣服曬不幹,那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梅雨時節的合肥,給人的感覺,總是滴滴答答的,天空常常是灰濛濛的,偶爾雨後天晴,天空綻放久違的藍天,都會令人興奮不已!但是今年,安徽合肥的這場梅雨,似乎有點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