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僅在於孩子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還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著孩子,比如:情緒、家庭、性格、家人和老師的關注等。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這句俗語不知道給多少家長打了「雞血」,「給老師送禮物」「爭搶做老師的家校聯繫助手」,為了孩子能在一個「重點學校」、「重點班」讀書,家長們無所不用其極!
作為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成績節節高升,然後一路凱歌升入名牌大學。
就目前的中國教育形勢而言,即便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各個地區各個學校,甚至每個班級的教育資源並不是絕對公平的。一些學校為了打造重點班級,總是優先把學科骨幹教師安排在重點班授課,所以家長也非常希望孩子能進入重點班級,所謂「寧當鳳尾、不當雞頭」就是這個意思。
前段時間,大姨為了讓表妹調班到學校的實驗班費勁了心思。當時,表妹的成績屬於中等偏上,距離「學霸」級學生總是差那麼一點,到了高二,學校開始換班,大姨費盡心思讓表妹去到了實驗班。
一學期下來,表妹情緒很差,而且成績非常不理想,表妹甚至出現了厭學的情況。
針對這一情況,大姨諮詢了一位省實驗中學的退休老師,老師表示:
這是為什麼呢?
1、中途轉學,跟不上班級的學習節奏
一般來說,重點班級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好,老師授課的方式自然不同於其他班級,無論是教學節奏,還是教學內容,都要比在普通班級學習有壓力。
當孩子適應了普通班級的學習氛圍,尤其是在孩子自學能力並不是十分優秀的情況下,真的難以適應,從而導致學習壓力變大,經過多次考試的洗禮,孩子可能會發現自己不適應又不得不硬著頭皮上,負面情緒就會出現。
2、班級的老師關注變化,讓孩子無法適應
在初高中階段,孩子們心智發展並不十分成熟,很多孩子依賴家長和老師,在普通班級成績還不錯的孩子一定會受到班主任老師的關注,當孩子到了重點班,成績不突出,老師關注度較低,有些孩子的成績也會因此一落千丈。
無論是在重點班學習,還是在普通班級,家長都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和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