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光遠總被看做山西人,那麼匈奴人根本就沒有消失

2020-12-13 騰訊網

馬光遠是之名財經人士,經常在各路媒體拋頭露面,闡述他對經濟社會的種種觀點。最近,對房價問題談論較多,同時對放開外國人永久居留權,分析深刻,發人深省。

馬光遠說話,總是帶有一口濃重的「山西」口音,和我們山西呂梁一帶口音相似,以至於我在七八年前,也把他當作了山西老鄉。直到現在,很多網友也常常把他當作是俺們山西人。就是因為他一口「山西」口音,其實這是甘肅口音。

難道我們都被他的口音「欺騙」了嗎?甘肅和山西遠隔千裡,怎麼會出現如此相似的,以至於連山西人都聽錯的老鄉口音呢?

這裡邊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馬光遠的口音沒有「欺騙」我們,他就是我們山西的老鄉——遠在甘肅的山西老鄉。

馬光遠的口音就是我們匈奴人後裔的口音。

甘肅話和山西話在口音上的相似,透露了一個驚天秘密——匈奴人的後代依然廣泛地分布和存在。我們並沒有消失,我們就在大家的身邊。

證明我們匈奴人存在還簡單,就是北方方言中有一個「晉語」獨特方言,也是北方話中唯一的方言。該方言分布的區域,與歷史上匈奴人分布(包括內遷)的區域一致。

一位甘肅網友說,方言如果按省份劃分有些太粗糙了,我在太原待過幾年,太原話和包頭話有相似,又和隴東方言確實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前後鼻音,鼻音重等,但不可以偏但不可以偏概全是全。中衛話又是蘭州話和包頭話的一種結合,二者都有痕跡。

另一位網友說,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屬於蘭銀官話河西片,這種方言與甘肅民勤方言相似。

以上說明,晉語區劃分考慮到省份的完整性,顯得粗糙籠統,甘肅很多地方應屬於晉語區。比如隴東靠北地區。馬光遠就是這一帶人。

馬光遠 男,甘肅.平涼.靜寧縣人,平涼位於寧夏東南角,距離陝北很近,歷史上都是匈奴內遷地。

正常情況下,方言是隨著距離嬗變的,越遠就越不同。但馬光遠說話口音與山西呂梁地區這種高度的相似性,說明這兩個地區的居民歷史上同屬一個民族的概率非常高。下一步可以從基因角度進一步驗證。

當然基因圖譜也不是完全科學的,如果是印度安人到底來自何處也清楚了。因為人類的基因會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適應不同環境過程中出現改變。

另外從面相上來說,馬光遠具有一些我們匈奴人的特點,比如腮幫子處比較有型,不像蒙古人的大圓臉,鼻子也不是蒙古人的小鼻子。顴骨也不像蒙古人高。這一點更像匈奴人。但眼睛偏小和膚色發黃,又不同於我們匈奴人的特點。可以說是混有相當比例匈奴人血統的蒙古種人。

晉語,實質上就是內遷的匈奴人與當地漢族通婚之後,學會了漢語但在口音上同化了漢族的結果,因為當地漢族的數量依然三倍於匈奴。所以,在晉語中也因此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詞彙和發音。比如我們清徐人叫「鞋」為「骸」,這和一些客家人和廣東人的叫法和發音是一樣的。

很多歷史專家一直熱衷於在歷史書裡尋找匈奴人,無異於刻舟求劍,緣木求魚。我們匈奴人後裔就在身邊。千百次的擦肩而過和回眸,你們竟然熟視無睹。

既然匈奴人後裔依然存在,那麼他們究竟是什麼長相呢?關注血型視界,下回分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公元五世紀後,匈奴人消失在史書之中,他們究竟去了哪裡?
    圖片:匈奴人進犯中原劇照 一、匈奴與漢人的融合 自從匈奴人在漢朝吃了幾次大癟後,幾乎沒有再恢復往日的輝煌,它大約消失在公元五世紀左右,匈奴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種族,它從一個小部落發展成龐大的帝國,在兼併其他部落的過程中,接納了許多東胡、月氏、印歐人以及漢人。
  • 北方有匈奴人血統,匈奴戰敗去了哪裡?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
    在中國記載的近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老對手經常出現在記載中,它就是匈奴。匈奴是東北,西北的少數民族,過著遊牧的生活,由於北方的乾旱,匈奴人就探查南方,發現水資源豐富,於是不斷分兵南下,經歷最多的是漢,那麼匈奴為何突然消失,他們去了哪裡?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
  • 講座︱劉衍鋼:歐洲的匈人與亞洲的匈奴可不是一種人
    劉衍鋼,對於古典歐洲晚期歷史、文獻,尤其是軍事史深有研究,翻譯過英國考古學家麥金託什所著《探尋歐洲史前文明》一書,其論文《古典視野中的「匈」與「匈奴」》令人信服地論證了匈奴與匈人之間沒有關係,新著《匈人史》也即將出版,這本書將會是漢語學界第一本詳細介紹匈人歷史的專著。
  • 房產稅尚未出臺,馬光遠大膽預測,這兩類人不用擔心了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徵收對象,按照房屋的計稅餘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早在1986年,就正式發布了房產稅暫行條例,不過,鑑於全國推行難度較大,房產稅只在個別城市中試點。2011年,重慶首筆個人住房房產稅在當地申報入庫。
  • 匈奴的後裔今天在哪裡?陝北的匈奴人去哪了?
    姬胡是土著,地地道道的陝北人,在陝北這塊土地上已經生活了3000年。稽胡正是黃帝的後裔,商周時被稱作鬼方、獫狁、獯鬻、薰育、葷粥等,這些名稱是中原民族在不同時期對稽胡的稱呼,或是稽胡的一支。 狄,又叫北狄,分很多種,主要有白狄、赤狄、長狄,生活在陝北的是白狄。
  • 歷史上的匈奴人最終去了哪裡?
    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的漢族中。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裡村的金氏,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山東省文登市叢氏,等等,傳說皆為匈奴金日磾的後裔。那麼,金日磾是誰?怎麼讀?
  • 橫掃歐洲,且間接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匈人,是匈奴人的後代嗎
    經此一戰,北匈奴徹底一蹶不振,後來又遭受漢軍的幾次追剿,殘餘勢力已無法在東方立足,便大約在160年左右西遷,從此在中國的歷史上消失了。 以上是東西方的兩個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但近年來民間、尤其是網絡上流傳很廣了一個說法——橫掃歐洲、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匈人是漢朝的手下敗將北匈奴西遷過去的,進而得出了一個極其自豪感的關係式:軍事實力是漢朝 > 匈奴 > 歐洲。那麼,這個說法真的成立嗎?
  • 匈奴起源於哪裡?與大漢朝徵戰130餘年的匈奴,最後又去了哪裡?
    按照《史記》記載: 「匈奴,其共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緯。」 也就是說,匈奴與華夏同祖同源,匈奴人是由夏後履癸後裔發展而來。但就早期匈奴人語系和人種來看,一是匈奴人具有阿爾泰語系的明顯特徵,這種語系因中國、蒙古、俄羅斯邊境的阿爾泰山得名,那麼可見該種語系是本土衍生無疑,應與夏之後裔關係不大。
  • 歷史上兇悍的匈奴,如今他們還有後裔嗎?學者給出的回答讓人意外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可以確定後來歐洲的匈人基本上就是西遷的北匈奴的後裔,或者說他們在遷徙的過程中也融合了其他的民族,從而產生了歐洲匈人的後裔。但是如果你問現代的民族哪一個是匈奴人的後裔?這個就有點難了,因為歐洲的匈人在後來也逐漸消失了,所以說現在關於匈奴人的後裔的普遍觀點基本上就是他們融入了中東歐多個現代民族以至於他們本來的特徵消失了,所以我們無法判斷究竟哪個民族是匈奴人的後裔?
  • 威壓中原數百年,攪亂歐洲政局的的匈奴是何來歷?現在是什麼民族
    但是比畢竟是自封的匈奴王,根本無法與真正的單于相比,於是在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向漢朝求援,光武帝將他們安置在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等地。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繼續分化融合南匈奴部落,將南匈奴正式分為五部,分別安置在陝西、山西河北等地,從此中國北方邊疆聚集了大量漢化或者半漢化的匈奴人,而這也正為後來的南北朝亂象帶來隱患。
  • 匈奴人真實長相被還原,沒想到被史學家誤解2千年,與黃種人一樣
    因為無論是頗為繁盛的秦漢盛世,還是積貧積弱的魏晉時期,匈奴人都一直伴隨在中原附近,而他們也用著他們的方式來刷著「存在感」。像我們頗為熟悉的「封狼居婿」和「勒石燕然」,這都是典型的戰勝匈奴的例子。所以對於中國人而言,關於匈奴人的長相一直都是我們想要了解的,畢竟這個伴隨了中國幾百年的民族突然消失,他們還留下了太多神秘的地方。那麼歷史上的匈奴人究竟長什麼樣子呢?
  • 幹翻西楚霸王項羽,卻幹不過未開化的匈奴人?白登之圍的真相
    大家對這個人的觀感,總是停留在出身和言行上,反而對其他方面有所忽略,比如兵力。 想想看吧,當年的西楚霸王那麼厲害,正面剛秦國鐵騎,還剛贏了,最後還不是敗在了劉邦手裡。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裡面的主要功勞,是韓信的。
  • 一個才華橫溢長得又帥的匈奴人,開啟了中國300年亂世!
    如果羅貫中接著《三國演義》繼續往下寫的話,他的答案一定會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因為,作為三國終結者的西晉帝國的統一僅僅維持了24年——還不夠一個人從幼兒園讀到博士!這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時代,可以說,沒有五胡十六國,就沒有北朝,就沒有後來強盛的隋唐。這是一個煉獄般的時代,混亂值爆表,戰亂頻仍,生靈塗炭。這也是一個夢幻般的時代,精彩度沖天,風雲迭起,英雄輩出。而要了解這些熠熠發光的人物,要了解這段混亂卻精彩的歷史,必須先從一個叫劉淵的匈奴人說起。
  • 古時候的匈奴是現在的什麼地方人呢?
    這種說法來源於匈奴的古老傳說,據說匈奴的王族,就出自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之子淳維,這種說法應該是比較可信的。因為司馬遷的時代,漢武帝雖然重創了匈奴,但是匈奴實力尚存,漢文化還沒有自帶霸氣屬性,所以匈奴人也沒心思往上貼,人家也是挺驕傲的。
  • 古代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是現在哪些民族?
    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在三皇五帝時期就已存在,在戰國末期,它與山戎、赤狄、白狄等混居於北方蠻荒地區。此後,在漢朝的軍事打擊下,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分,逐漸漢化,南匈奴融入中原;北匈奴西遷,自稱天命之鞭,橫掃歐洲。古代匈奴人沒有文字和書本,通常使用語言來約束族人的行為。
  • 匈牙利人為何曾認為自己是中國後裔,匈牙利祖先和匈奴有什麼關係
    然而現在的匈牙利人並不認為自己與中國人有任何關係,卻總被大家認為是匈奴人後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匈牙利人和匈奴人關係」都是國際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如大師章太炎、何震亞,《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愛德華·吉本等都有相關論述。
  • 難道是怕匈奴人嗎?
    秦始皇,名字叫做嬴政,不知道他父王給他取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但是名如其人,嬴政真的贏得天下,統一六國,南擊百越,北擊匈奴。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有一位術士告訴秦始皇:滅六國者,秦也;滅秦者,匈奴也。這讓秦始皇聞訊大驚,到底是沒有和匈奴交過手,秦始皇也陷入了沉思。雖然當時中原是秦始皇的天下,但是北方草原的冒頓單于也是雄才大略,統一了草原。這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 歷史上的匈奴是現在什麼地方的人?過得如何?你可能永遠猜不到
    匈奴在唐朝之前一直生活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對我國歷代中原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可是自從唐朝之後,史書上就再也沒有記載過有關於匈奴的歷史,匈奴也像是從人間蒸發了一般,沒有了任何的消息。有關於匈奴後來的故事,一共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為法是曹操時期北匈奴都被趕到了歐洲,而南匈奴逐漸的被漢人吸收。
  • 古之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現在是那些民族?
    早期的匈奴人沒有文字與書籍,平時用語言來約束族人的行為。逐草而居,不事耕種。兒童能騎羊射鳥和鼠,稍稍長大就能射擊狐兔,成年男子都能披甲騎馬、拉硬弓。匈奴人推崇弱肉強食,不尊老愛幼,父死子以後母為媳,兄亡弟以嫂為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