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是之名財經人士,經常在各路媒體拋頭露面,闡述他對經濟社會的種種觀點。最近,對房價問題談論較多,同時對放開外國人永久居留權,分析深刻,發人深省。
馬光遠說話,總是帶有一口濃重的「山西」口音,和我們山西呂梁一帶口音相似,以至於我在七八年前,也把他當作了山西老鄉。直到現在,很多網友也常常把他當作是俺們山西人。就是因為他一口「山西」口音,其實這是甘肅口音。
難道我們都被他的口音「欺騙」了嗎?甘肅和山西遠隔千裡,怎麼會出現如此相似的,以至於連山西人都聽錯的老鄉口音呢?
這裡邊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馬光遠的口音沒有「欺騙」我們,他就是我們山西的老鄉——遠在甘肅的山西老鄉。
馬光遠的口音就是我們匈奴人後裔的口音。
甘肅話和山西話在口音上的相似,透露了一個驚天秘密——匈奴人的後代依然廣泛地分布和存在。我們並沒有消失,我們就在大家的身邊。
證明我們匈奴人存在還簡單,就是北方方言中有一個「晉語」獨特方言,也是北方話中唯一的方言。該方言分布的區域,與歷史上匈奴人分布(包括內遷)的區域一致。
一位甘肅網友說,方言如果按省份劃分有些太粗糙了,我在太原待過幾年,太原話和包頭話有相似,又和隴東方言確實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前後鼻音,鼻音重等,但不可以偏但不可以偏概全是全。中衛話又是蘭州話和包頭話的一種結合,二者都有痕跡。
另一位網友說,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屬於蘭銀官話河西片,這種方言與甘肅民勤方言相似。
以上說明,晉語區劃分考慮到省份的完整性,顯得粗糙籠統,甘肅很多地方應屬於晉語區。比如隴東靠北地區。馬光遠就是這一帶人。
馬光遠 男,甘肅.平涼.靜寧縣人,平涼位於寧夏東南角,距離陝北很近,歷史上都是匈奴內遷地。
正常情況下,方言是隨著距離嬗變的,越遠就越不同。但馬光遠說話口音與山西呂梁地區這種高度的相似性,說明這兩個地區的居民歷史上同屬一個民族的概率非常高。下一步可以從基因角度進一步驗證。
當然基因圖譜也不是完全科學的,如果是印度安人到底來自何處也清楚了。因為人類的基因會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適應不同環境過程中出現改變。
另外從面相上來說,馬光遠具有一些我們匈奴人的特點,比如腮幫子處比較有型,不像蒙古人的大圓臉,鼻子也不是蒙古人的小鼻子。顴骨也不像蒙古人高。這一點更像匈奴人。但眼睛偏小和膚色發黃,又不同於我們匈奴人的特點。可以說是混有相當比例匈奴人血統的蒙古種人。
晉語,實質上就是內遷的匈奴人與當地漢族通婚之後,學會了漢語但在口音上同化了漢族的結果,因為當地漢族的數量依然三倍於匈奴。所以,在晉語中也因此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詞彙和發音。比如我們清徐人叫「鞋」為「骸」,這和一些客家人和廣東人的叫法和發音是一樣的。
很多歷史專家一直熱衷於在歷史書裡尋找匈奴人,無異於刻舟求劍,緣木求魚。我們匈奴人後裔就在身邊。千百次的擦肩而過和回眸,你們竟然熟視無睹。
既然匈奴人後裔依然存在,那麼他們究竟是什麼長相呢?關注血型視界,下回分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