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文字的世界裡,每天都離不開閱讀。看電視,讀報紙,玩電腦,打電話,無一例外都會接觸語言文字。據估算,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詞彙量超過10萬個。可以說,閱讀是人類正常生活的基本技能。但是,全球大約有7億人是閱讀障礙患者,相當於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失讀症,這其中甚至包括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他們遇到的閱讀障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上面這張圖片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只需閱讀3秒,就能立刻感受到一位失讀症患者眼中的文字世界。
如何治癒失讀症成為了醫學、語言學、心理學、信息學等相關學界的難題。令人出乎意料地是,博大精深的漢字竟給失讀症患者帶來了新的福音……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左右分工各不相同。
大腦左半球後部,具有閱讀理解能力,如果這一區域受損,人在視覺上並沒有什麼障礙,但是卻無法理解文字的意思,這就是失讀症。失讀症可能來自先天的基因缺陷,也可能是後天的腦損傷所致。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過失讀症的影響。例如:
根據北京社科院2004年的調查,全國約有10%的中小學生患有失讀症。兒童如果患有失讀症,就會在閱讀、朗誦、書寫、發音等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難。
研究表明,英語國家的失讀症發病率為5%,發病率和中國大陸相當,港澳臺地區發病率為10%,比英語國家和中國大陸還要高。
失讀症是一種閱讀障礙(Dyslexia),造成這種障礙的原因有多種,因此患者也會表現出許多不同的症狀。
視頻中的女學者拉弗內是英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她的研究對象是一位患有失讀症的10歲小女孩兒,名叫萊蒂。這兩段視頻真實地反映出了失讀症患者的閱讀狀況。
視頻1:萊蒂的閱讀障礙
視頻2:失讀症患者眼中的文字
失讀症患者還有可能倒著朗讀或寫字,這樣的字被稱為「鏡面字(Mirror Writing)」。比如把dog寫成god。
英文鏡面字
(部分單詞:this/is/mirror/writing/looks/like/now/you)
中文鏡面字
(何時丈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
失讀症的其他表現:
識字障礙
閱讀障礙
口吃。
朗讀時增字、減字。
不按字朗讀,而是按自己的想法讀。
用手指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地念。
行為障礙
許多有閱讀障礙的兒童在學習方面表現得比較吃力,常常會被貼上「愚鈍」、「懶惰」的標籤。事實上,他們只是在閱讀和書寫方面有著自身無法控制的障礙,智力水平卻是非常正常的。甚至有很多兒童智商超群,因為他們善於把不相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而且視覺感官發達,有許多孩子長大後都成了優秀的藝術家。
1997年,美國費城的一位心理學家用一種全新的失讀症康復訓練方法治好了一位名叫米尼的失讀症患者。
他們先教米尼學漢語、認漢字。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正式試驗。在一張白紙上,一行寫英語句子,一行寫同義的漢語句子。要求米尼看著漢字讀出英語句子,結果米尼很快就把英語讀了出來,試驗非常成功。在漢字的不斷提醒下,米尼逐漸恢復了他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位專家認為米尼是通過漢字學習開發了右腦,從而逐漸激活了左半球的語言功能。
這與漢字的特殊性有很大的關係。
認讀拼音文字時:
先將字母組合而成的語音成分合成整個單詞的讀音,再結合單詞的讀音理解詞義,這是一種由音到義的過程。
認讀漢字時:
認知系統對漢字字形的加工比讀音加工更重要。我們要調用視覺系統對漢字的整體圖形進行認知,這自然需要擅長圖形感知的右腦的參與。
所以,相對於拼音文字,漢字在均衡開發大腦兩半球方面的優勢特別明顯。
1973年,日本神戶大學醫院收了一位中風病人,當時他已經完全忘記了日文中的平假名、片假名,但卻清楚地記得日文中的漢字如何書寫,只是無法讀出漢字。
日文中的漢字
這說明,這位病人中風之後,左腦受損,右腦完好,所以把表音的假名全忘了,但是依然記得漢字的圖形。這也充分說明了漢字在開發右腦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了「基於漢語特點的右側大腦語言功能的康復設想」。這種康復療法決定將漢字的兩大特點相結合:
這兩大特點使得右腦充分參與了語言形成過程,所以在對失讀症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時,可以大膽利用漢字設計具有右腦語言代償功能的康複方案。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