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費城有一名叫米尼的少年,去年不幸因腦外傷患上了「失讀症」。父母為他四處求醫,幾乎跑遍了美國各大醫院,嘗試過無數藥方,小米尼的病仍無起色。
天無絕人之路。有位見多識廣者介紹說:「中國人患失讀症者是世界上最少的,日本人次之。這大概是與他們讀漢字有關。」許多科學家也認為,歐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們記認字音字義使用的僅僅是大腦的左半球。而中國人使用的是方塊漢字,用大腦左半球記字音字義,右半球則記字形,且兩半球分工合作,均勻協調,比起只用左半球者,大腦利用精細得多,有效得多。於是,費城的心理學家們決定對小米尼採取全新的「治療方案」。
他們首先教米尼學習漢字,接著學習漢語。儘管困難較大,但雙方配合默契,很有成效。接著,他們的正式試驗開始了:在一張白紙上,上行寫著英語句子,下行對應地寫著同一意義的漢語句子,要求米尼先讀漢字,再「看著漢字」讀出英語句子來。
試驗進行得十分順利,效果比預期的好得多。起初,米尼是「看漢字」讀英語,由簡單到複雜,從熟悉到陌生。米尼說:「我以前只看英語一個字也念不出來。現在好了,我不借拐杖(漢字)也可以讀出來。我真感謝漢字,感謝中國!」
心理學家們公布了試驗成功的消息,在醫學界、心理學界、語言學界、信息學界引起轟動。當記者們問及「漢字治療失讀症」的原因時,一位參加試驗的專家說:「米尼是在漢字的不斷『提醒』的作用下,慢慢恢復他的英語閱讀能力的。經過漢字的作用,米尼的大腦右半球得以開發,並使左半球功能逐漸恢復。」
此事在西方各國引起了關注。許多專家認為:漢字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最大特點是:方塊字不僅有書法的線性美,而且可傳達豐富的信息,既可讀,又富聯想,學習使用可使大腦兩半球均勻發展。已有人提出,可用學習漢字漢語提高西方少兒與老人的康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