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 華夏文明之光 神州文化載體河南安陽西北洹水邊有一個叫小屯的村莊。清光緒初年,村裡有人在耕地的時候,忽然發現犁耙翻起的土塊間,混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堅硬骨片,撿起來一看,不少骨片上都有些像是刀刻的痕跡,有的還帶有暗紅色。「刨到龍骨了!」村裡人都這麼說。一些老人還說這東西可以做藥材,能治多種疾病。於是大家都去撿這些骨片,賣給城裡的藥鋪。
1899年,這些骨片傳到了當時的國子監祭酒、團練大臣王懿榮的手裡王懿榮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對古文字很有研究。他看到這些骨片,十分驚奇,仔細觀察骨片上的痕跡,認為這是一種早已失傳的古文字,非常珍貴。他出大價錢向商人購買,收藏了大量這樣的骨片。經過古文字學家進一步研究,終於知道這些骨片根本不是什麼「龍骨」,而是烏龜的甲殼和牛、鹿等動物的骨頭。於是後來學者就把骨片上刻畫的文字命名為百年來,殷墟出土的刻辭甲骨文約15萬片,其中屬於正規考古發掘所獲約3.5萬片。研究發現,甲骨文是距今3000多年前中國商朝使用的文字,從形體和造字法來看,這已經是一種相當完備、相當成熟的文字了。由此看來,甲骨文並不是最古老的文字,漢字產生的時間比這還要更早。
那麼,漢字到底是如何的呢?漢字的起源漢字的起源,在中國還有兩種影響比較大的說法:一是「伏羲造八卦」,一是「神農結繩為治」。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叫倉頡。傳說倉頡是上古時黃帝的史官,頭上長了四隻眼睛,智慧超群。他觀察天地間鳥獸蟲魚,萬事萬物,造出文字。倉頡造字的時候天上下起了穀子,黑夜裡鬼哭神嚎,天地為之震動。「倉頡造字」的故事,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流傳,到了漢代更進一步加以發揮。戰國末期韓非子的《五蠹篇》,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和劉向等人編寫的《淮南子》都有記載。東漢的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敘》裡面談到對漢字起源的看法,他認為漢字是從伏羲做八卦為萌芽的。宋代,有一位叫葉夢得的學者,寫了一部筆記叫《石林燕語》,其中還談到當時京城許多管文書的小官吏,到了秋季就集體祭祀倉頡,把他尊為文字之神。根據這種傳說,很多人認為文字是由特殊人物創造的,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天地鬼神為之懼怕,所以人們對文字非常尊敬。
舊時民間有些人家連廢字紙都不敢用,放在寫著「敬惜字紙」的竹簍裡,最後火化。「八卦」大致是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後期創造的,發明人據說是「伏羲氏」,他大概是當時的一個氏族領袖。八卦是古人用以佔卜的八種基本圖形,由符號「—」和「——」組成。
追根溯源,漢字發展的歷史已有五千多年,而歷代學者對漢字進行專門研究,也有兩千多年了。 周代、秦代是漢字學的萌芽時期。漢代是文字學的形成時期。秦漢之際產生了中國訓詁學或詞彙學第一部專著——《爾雅》。全書按內容性質編排,分19篇,收詞語和專用名詞2091條,共4300多個詞。《爾雅》保存了相當豐富的古漢語詞彙,對後來漢語詞彙的研究和訓詁詞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西漢揚雄的《方言》是中國第一部方言詞典,為研究漢代方言的異同變化,探討古音,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追根溯源,漢字發展的歷史已有五千多年,而歷代學者對漢字進行專門研究,也有兩千多年了。周代、秦代是漢字學的萌芽時期。漢代是文字學的形成時期。秦漢之際產生了中國訓詁學或詞彙學第一部專著——《爾雅》。全書按內容性質編排,分19篇,收詞語和專用名詞2091條,共4300多個詞。《爾雅》保存了相當豐富的古漢語詞彙,對後來漢語詞彙的研究和訓詁詞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世界文明史,是指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人類社會的真正歷史,是從有了文字才開始的。人們常說祖國有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這是因為五千年前就有了記錄這悠久歷史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