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網絡架構整理---政府電子政務網

2021-12-19 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分享

     記得之前分享過中國四大骨幹網,是國家基礎部門通信骨幹網, 國內目前有四大骨幹網(中國公用計算機網際網路CHINANET,中國教育與科研網(CERNET),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除了這些民用或者教育科研網絡是全世界公開,通過海底光纜,衛星,地面無線通信站與全世界進行交流,當然為了維護國家信息安全,還會受到中國防火牆或中國國家防火牆,的嚴格審查,也包含相關行政審查系統,然而除了這些骨幹網,國家還搭建了國家內部專用的政府專用網絡,金融網絡,醫療網絡,工業系統網絡等等,最經典的四大行業政府,金融,醫療,教育!也是目前小編所能接觸到的,軍事網絡現在也有一些集成商開始於部隊合作構建一些簡單的不涉及過於敏感信息的項目!暫時小編沒有這方面的資料!

      今天先和大家簡單整理分享常見的政府網絡架構,以及目前政府網絡常見的廠商解決方案

      政府網絡行業內稱為政府電子政務網,分為政務內網,政務外網,政務外網是目前我們能夠通過瀏覽器直接看到的各大政府的官方網頁,這是對外公布的信息,國家電子政務內網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通過專用線路構建的用於內部辦公的網絡平臺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這 6 大部門的業務網絡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和決策的需要!

      為了信息安全的角度考慮,政府的內網一般用到了專用的信息加密機,生產電子政務內網的設備的企業一般是具有涉密資質,具體的網絡項目的具體實施細節對外也是嚴格保密的,一般我們所承接的項目都是比較邊緣的,一般是為部署電子政務外網而必須了解到政府網絡架構以及設計的業務!

    政府網絡主要分為:電子政務內網,電子政務外網,以及政府門戶網站,其中:電子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邏輯隔離,和網際網路物理隔離的,通過網絡設備進管理,可以實現有限的信息資源共享和數據交換。

一般政府網絡的城域網中心架構一般是如下:

    政府數據中心:劃分6個區域:公眾服務區、部門業務區、核心資料庫、伺服器整合、運維管理、通用服務區.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訪問權限

     出口網際網路:各接入單位的出口網際網路區是唯一具有Internet訪問權限的區域,由基礎網平臺統一實現Interne的高速訪問和安全控制(這和銀行內網,教育網,金融網都是一樣的,連接網際網路都是通過統一到國家金融,教育,政府總的管理中心後再接入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就代表這這一部分業務要與全世界進行信息交流,金融有外匯等複雜業務,教育是全球科研,等等總之目的在於信息共享,在於通信));

      公眾服務:所有單位的對公網發布的伺服器都放置在該區域中,由網站管理中心統一管理;

     部門業務:每個單位的內部伺服器都放置在該區域中,由網站管理中心統一管理;

      核心資料庫:該區域伺服器主要用於提供公眾和部門區的伺服器存儲數據用,不直接提供給接入單位訪問;國家政府數據中心設計的內容很多主要是存儲系統網絡,而一個存儲與伺服器集群是由三層架構設計與實現的:主要包括廣域互聯方案、 內部互聯方案和容災備份方案三個部分,能夠滿足公務員辦公、 公眾和企業接入的政務辦公需求, 利用IP異步的異地災備、 光纖同步的同城備份方案能保護政府業務服務在任何情況下不宕機正常運行。

      伺服器整合區:該區域伺服器主要用於伺服器整合;

      通用服務:所有委辦的接入單位都可以訪問通用服務區內的伺服器,主要是一些內網DNS、時鐘同步等應用;

     運維管理:可以訪問所有的VPN區域,用戶運維管理員進行網絡或系統維護;

      如上所示:政府電子政務網以省市縣等行政管理中心為單位,如上圖省與省,省級下的市與市,採用RPR環網或者GE/POS環網拓撲結構, 每個核心節點部署兩臺設備組成雙平面(可以先建設單平面, 後續擴容至雙平面); 各個核心節點部署在核心城市內, 同時兼顧地理位置的分布情況和傳輸資源的分布情況進行網絡規劃!

       電子政務內網一般分為國家一級網國家管控數據中心,二級網省與省之間互聯,三級網省內市與市之間,四級網市級下的縣,通過如下所示的省,市,縣,實現統一的信息化管理!

    每個具體的行政中心下,如政府辦公樓內有設計如下類似的網絡拓撲:當然會根據省市縣級行政中心職權範圍以及業務的大小會縮小或者簡化網絡規模:

      核心與出口區域部署MPLS-VPN,基於MP-BGP及MPLS技術,實現互訪和隔離。

    當然政府網絡架構中在出口與伺服器,存儲設備之間,內網用戶還有嚴格的訪問控制限制,防火牆,VPN,加密機,以及防DDOS攻擊等安全設備,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防護監控維護系統!

文檔寫作能力有限,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相關焦點

  • 淺析數字政府的架構設計
    政務的服務過程管理和流程規範化,都是保障政務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綜上所述,政務的數位化是數字政府的基石,政務大數據是政務數位化的主要內容。因此,數字政府的架構設計核心就是政務大數據的架構設計。同時,政務的上下文邊界是圍繞著政府職能的變革、行使社會治理、監管及服務的業務模式發展而不斷發展和衍化的。
  • 電子政務——資訊時代的政府再造
    特別是通過電子政務所內含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政府再造的關聯性研究,揭示了電子政務在實現政府管理創新、優化行政業務流程、重組行政組織結構、合理配置行政職能和實現科學決策等方面的具體途徑及其解決方案,揭示了電子政務在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功能與價值,揭示了當代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趨勢,從而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電子政務研究的理論內容。
  • 上海從電子政務到建設卓越智慧政府
    去年8月,本市還成立了市政務公開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領導小組。將兩項工作統籌推進並成立領導小組,為省級政府層面首創。目前,本市已基本形成了「一網(政務外網)、一雲(電子政務雲)、一窗(網上政務大廳)、三庫(人口、法人、空間地理信息庫)、N 平臺、多渠道」的支撐體系,「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總體水平居全國前列。
  • 移動電子政務改變政府工作模式
    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飛速發展讓人們盡享資訊時代的便捷。而隨著無線網絡和移動技術的發展,「無線城市」、「移動商務」和「移動政務」正逐漸深入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在公共管理領域,北京、蘇州、深圳等地在2G時代對移動政務的發展應用,已證明了移動政務的廣闊前景。特別是在政府信息發布方面,手機媒體在移動政務中的應用更是表現出其他信息發布模式所不具備的優點。
  • 一文讀懂數字政府及其業務架構
    優先開展大數據、政務雲、政務網、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技術和管理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以標準化保障我市「數字政府」各組成部件的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數據融合;緊緊圍繞共享共用、去繁從簡、優化迭代等工作要求,實現「數字政府」向低耗能、高效能的品質特徵發展。  平臺為基,數據為本。
  • 貴州省電子政務網絡省市縣鄉村五級覆蓋開通儀式舉行
    貴州省電子政務網絡省市縣鄉村五級覆蓋開通儀式舉行  諶貽琴作批示1月20日,貴州省電子政務網絡省市縣鄉村五級覆蓋開通儀式在貴陽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作批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再勇出席並講話。諶貽琴在批示中指出,電子政務網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是貴州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深化完善「一雲一網一平臺」建設,全面推進「一雲統攬」「一網通辦」「一平臺服務」,真正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
  • 談香港政府電子政務「一站通」的發展
    【IT168 信息化】在1月1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國軟體評測中心承辦的「第七屆(2008)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暨經驗交流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諮詢科技總監辦公室副總監蘇植良從香港網站的發展,從每個部門有不同的網站,到香港電子政務的「一站通」,到明年年底推出多元化網站的發展,做了報告。
  • 英國和瑞典電子政務及政府網站建設的特點與啟示
    第四是以電子政務項目為龍頭的政府功能整合。瑞典實施了一些跨部門的電子政務項目,這樣不僅避免了重複建設和重複採購,更使政府各部門從分立的服務逐漸走向業務的協同和功能的整合。    (四)發展廣泛的電子民主。電子民主是伴隨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必然產物。它的前提是保障所有人得到電子政府的服務。
  • 電子政務門戶網站與政務社交媒體的互補性研究
    本文以華州區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為例,對華州區人民政府網和掌上華州微信公共平臺進行統計,得出華州區電子政務現階段建設的情況,分析了政務社交媒體與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二者之間的關係,基於二者強大的互補性特點,針對華州區人民政府網的服務現狀,以社交媒體良好的交互性為突破口,提出了設立在線論壇、建設特色化網站等解決措施。
  • 火龍果財經: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基於區塊鏈的電子證照多端應用是什麼...
    市政務服務局基於區塊鏈的電子證照多端應用發揮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共享交換、業務協同辦理與電子存證存照等方面的優勢,涉及部門包括市政務服務局、市經濟信息化局、順義區政府、西城區政府、東城區政府等市區 60 餘個單位。
  •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電子政務分類及縮寫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電子政務分類及縮寫由華圖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整理髮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更多關於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內容,請關注黑龍江公務員考試頻道!
  • 鄔賀銓: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指導、北京大學信息化與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主辦、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電子政務中心協辦、CIO時代網和銳捷網絡承辦、北大CIO班和北達軟特別支持的「第六屆中國電子政務高峰論壇」隆重開幕。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發表了《信息技術新時代的電子政務》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尊敬的楊部長,各位專家,早上好!
  • H3C助江西省加快電子政務外網建設
    江西省電子政務外網省、市、區縣節點全部採用H3C高性能產品構建,只有搭建出一縱到底的省-地市-區縣三級骨幹廣域網絡,在省、市、縣級城域網,實現各級政府的橫向接入,才能真正實現多種政府業務從省級各廳局委辦,縱向延伸到縣,做到信息傳輸暢通、管理手段透明。  這就要求外網網絡平臺具備良好的接入靈活性,來保證可以將全省政務體系內的近10萬臺PC終端,全部統一地接入到一個網絡平臺。
  • 「新基建」賦能「數字政府」,智慧政務辦公成新支點
    在基礎支撐層,建 立數字政府雲平臺「1+N+M」總體架構;在數據中心層,匯聚政府、社 會數據實現數據資源開放利用;在政務網絡層,對接整合各部門業務 專網,實現統一、高速、穩定、安全、彈性的網絡通信環境;在應用支撐層,為各類政務應用特別是政務服務和行政辦公兩大類應用提供支撐平臺。
  • 中國電子政務應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電子政務應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電子政務: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
  • 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關係初探
    1.2 電子政務的內涵  電子政務是指政府部門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範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2.1 電子商務對電子政務的發展提供經濟和技術支撐  電子商務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核心,一方面其發展有助於鞏固電子政務發展的經濟基礎,同時還為電子政務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目前,我國大多數大中型企業已經或正在建立企業內部區域網路,並接入了網際網路,這為政府對企業的政務管理提供了可能。
  • 力麒「智」造,在2021(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亮相.
    )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在廣州舉行,總結各地區數字政府建設經驗,交流政府服務和治理數位化創新舉措。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李書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央網信辦副主任牛一兵等出席開幕式。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在開幕式上作視頻連線。
  • 電子政務「老三難」問題如何解決?國家網信辦回應
    對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莊榮文表示,在中央網絡安全信息化委員會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電子政務統籌協調機制和頂層設計逐步健全,電子政務正逐步走上有序發展的軌道。  莊榮文介紹,首先,2016年成立了由中央網信辦牽頭,中辦、國辦、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參加的國家電子政務統籌協調機制,統籌整個電子政務的發展。通過這個協調機制,主要是釐清中央各有關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管理、運行和標準化方面的一些職能職責,儘量避免部門之間的職責交叉重疊。
  • 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安陽市電子政務發展規劃(2013—2015...
    一、我市電子政務建設基本情況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市電子政務快速發展,在改善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強化綜合監管、完善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已成為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有效手段。  1.基礎網絡建設初具規模。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光纜傳輸為主,衛星和數字微波傳輸為輔,覆蓋全市的信息傳輸網絡體系。
  • 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
    加快推進電子政務發展,不僅是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建立起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保障。首先,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是當前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電子政務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機。資訊時代的電子政務發展是現代政府管理創新不可或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