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抗性博弈裡,實力起主要作用。以往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秉持「看破不說破,生活還能過」的態度,來一句「難得糊塗」就敷衍過去。儘管知道對方在欺騙和蒙蔽,但只要能夠悶聲發大財,也就不用去追究。但現在不一樣了,全年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7年來首次提速,想不被人注意,想不承擔相應責任都不行。塊頭在這裡擺著,地位也會上升,因此就應該活得更明白一點。「海外探客」認為,對日本,必須聽其言,觀其行。最重要的是,行勝於言。
日本NHK在1月19日報導,安倍將在下周的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主要內容有:1、啟動「造人革命」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2、在外交與安全方面,安倍則強調必須引進「陸基版宙斯盾」反導系統和遠程巡航飛彈,加強防衛力;3、最受關注的就是開展「印太戰略」和與中國合作拓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
日方認為,安倍提出中日合作做大基建蛋糕,本身就是釋放「善意」。除了這次之外,安倍在1月10日聽取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的訪華情況匯報後,提出利用「帶路倡議」這個成熟的考量和計劃,首先在一些個別項目上與中國展開合作。再往前的1月5日,安倍表示要借著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的契機改善兩國關係,儘快實現領導人互訪。進入2018年不到20天,安倍貌似已經連續3次對華釋放善意。
但這種「善意」背後,有多少真誠的成分?這2件事或許可以證明日本的「面善心黑」:
(1)
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月18日報導,在印度方面舉辦的瑞辛納對話會上,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河野克俊妄稱東亞大國「無視國際法」、「單方面改變現狀」、「帶路倡議」暗藏軍事動機、美日印澳4個國家必須創造環境來對其進行孤立。這表明日本在軍事方面決定與美印澳和東協等國加強合作。
日方的發言得到美印澳的贊同和響應。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聲稱「中國是引起印太地區混亂局勢的過渡性強國」、「正在破壞印太地區的開放、繁榮和包容。」美方還無端指責東亞大國「威脅海上航行自由」。印度海軍總司令蘭巴則對東亞大國在吉布地設立基地和開發斯裡蘭卡漢班託塔港耿耿於懷。澳大利亞海軍司令巴瑞特則憂心忡忡地指出「印太地區在制訂地區規則上面存在缺陷,但他仍然相信這個構架。」
實際上,探客認為,美日印澳4個國家說得是4件事。美國關注的是能否維持在西太平洋和亞洲的霸權,日本關注的是利用南中國海問題施壓,迫使對手在東海問題和「帶路倡議」上讓步,印度關心的是能否當上「南亞霸主」,澳大利亞則對上述所有問題都感到焦慮,卻又想利用這些問題謀求黨派私利。但總結一下所謂「四國同盟」的所有行為可以發現,穿針引線、煽風點火的總是那個日本。日方最近又炒作印度洋沿岸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都購買中國潛艇,明顯是製造緊張局勢,這令中印都感到不舒服。敵對情緒一起,日本又能從中漁利。這才是最可恨的地方。
(2)
在美日澳3個國家裡,日本最好下手的當然不是美國,也不是印度,而是彷徨無計的土澳。美國在各大洲都是盟主,印度雖然被稱為阿三,卻是一個有原則的國家,不肯輕易打破不結盟的原則。而且印度自詡為大國,對一些雞鳴狗盜的事情也不屑一顧。高種姓的雅利安人是高傲的。最好的突破口反而是孤懸一隅的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首腦特恩布爾在1月18日對日本進行訪問,日方認為此舉證明「澳大利亞正積極向日本靠攏」。但日方對澳大利亞並不放心,尤其擔心澳方容易因為中澳之間近1400億美元的貿易額而出現動搖,而且土澳政府更迭頻繁,在中日之間往往舉棋不定,這些都是日澳構築「準聯盟」關係的障礙。
日澳雙方達成一項重要共識:儘早完成談判,達成《訪問部隊地位協定》,從而使兩國能夠名正言順地進行聯合防務行動和演習。為了顯示親密關係,安倍還陪同特恩布爾乘坐直升機抵達演習場,觀摩自衛隊的訓練情況。倆人不僅視察「愛國者-3」等裝備,還為了顯示團結而一起登上裝甲車。如果協議能夠最終籤署,對日本而言獲得的好處要遠高於澳大利亞。日本「和平憲法」禁止自衛隊向海外派兵,而安倍為了修憲,必然要先製造既成事實。澳大利亞能否幫這個忙,成為首個與日本籤署該協定的國家?這恐怕還要看日本願意付出多少。除此之外,雙方還一致認為要成為結成戰略利益關係的特殊夥伴,促成TPP等協議儘早生效。
而就在接待特恩布爾之前,安倍剛剛用了6天時間訪問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這6個中東歐國家。日方與這6個國家討論了網絡安全、信息技術、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合作。而這6個國家都是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的成員,保加利亞作為東道主還將主持2018年的「16+1」領導人會晤。為了抑制「帶路倡議」,安倍也是拼了。
作為「俯瞰地球儀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也在2018年初就出訪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和斯裡蘭卡3個南亞國家,毫不掩飾地聲稱「不能把影響力都讓給中國」。加上美印澳,日本已經至少在20天裡拉攏了12個國家。
安倍嘴上不斷強調「對華友好」,但身體卻很忠實地參加了遏制大國崛起的行動,是圍堵鏈條上最積極最活躍的一份子。對日本這種做法,不意外,也無波瀾。經過無數次驗證的事實,不需要浪費精力。當了近2000年的鄰居,也不是第一次知道這個島嶼國家是個背著殼的可愛小動物。無盡古往今來,多少春花秋月,奉勸那些忽視日本之陰險的人,可以當粉,但不能腦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