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3次對華釋放善意?這2件事證明日本「面善心黑」

2020-12-13 海疆在線

在對抗性博弈裡,實力起主要作用。以往面對很多事情,都可以秉持「看破不說破,生活還能過」的態度,來一句「難得糊塗」就敷衍過去。儘管知道對方在欺騙和蒙蔽,但只要能夠悶聲發大財,也就不用去追究。但現在不一樣了,全年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7年來首次提速,想不被人注意,想不承擔相應責任都不行。塊頭在這裡擺著,地位也會上升,因此就應該活得更明白一點。「海外探客」認為,對日本,必須聽其言,觀其行。最重要的是,行勝於言。

日本NHK在1月19日報導,安倍將在下周的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主要內容有:1、啟動「造人革命」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2、在外交與安全方面,安倍則強調必須引進「陸基版宙斯盾」反導系統和遠程巡航飛彈,加強防衛力;3、最受關注的就是開展「印太戰略」和與中國合作拓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

日方認為,安倍提出中日合作做大基建蛋糕,本身就是釋放「善意」。除了這次之外,安倍在1月10日聽取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的訪華情況匯報後,提出利用「帶路倡議」這個成熟的考量和計劃,首先在一些個別項目上與中國展開合作。再往前的1月5日,安倍表示要借著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的契機改善兩國關係,儘快實現領導人互訪。進入2018年不到20天,安倍貌似已經連續3次對華釋放善意。

但這種「善意」背後,有多少真誠的成分?這2件事或許可以證明日本的「面善心黑」:

(1)

根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月18日報導,在印度方面舉辦的瑞辛納對話會上,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河野克俊妄稱東亞大國「無視國際法」、「單方面改變現狀」、「帶路倡議」暗藏軍事動機、美日印澳4個國家必須創造環境來對其進行孤立。這表明日本在軍事方面決定與美印澳和東協等國加強合作。

日方的發言得到美印澳的贊同和響應。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聲稱「中國是引起印太地區混亂局勢的過渡性強國」、「正在破壞印太地區的開放、繁榮和包容。」美方還無端指責東亞大國「威脅海上航行自由」。印度海軍總司令蘭巴則對東亞大國在吉布地設立基地和開發斯裡蘭卡漢班託塔港耿耿於懷。澳大利亞海軍司令巴瑞特則憂心忡忡地指出「印太地區在制訂地區規則上面存在缺陷,但他仍然相信這個構架。」

實際上,探客認為,美日印澳4個國家說得是4件事。美國關注的是能否維持在西太平洋和亞洲的霸權,日本關注的是利用南中國海問題施壓,迫使對手在東海問題和「帶路倡議」上讓步,印度關心的是能否當上「南亞霸主」,澳大利亞則對上述所有問題都感到焦慮,卻又想利用這些問題謀求黨派私利。但總結一下所謂「四國同盟」的所有行為可以發現,穿針引線、煽風點火的總是那個日本。日方最近又炒作印度洋沿岸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都購買中國潛艇,明顯是製造緊張局勢,這令中印都感到不舒服。敵對情緒一起,日本又能從中漁利。這才是最可恨的地方。

(2)

在美日澳3個國家裡,日本最好下手的當然不是美國,也不是印度,而是彷徨無計的土澳。美國在各大洲都是盟主,印度雖然被稱為阿三,卻是一個有原則的國家,不肯輕易打破不結盟的原則。而且印度自詡為大國,對一些雞鳴狗盜的事情也不屑一顧。高種姓的雅利安人是高傲的。最好的突破口反而是孤懸一隅的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首腦特恩布爾在1月18日對日本進行訪問,日方認為此舉證明「澳大利亞正積極向日本靠攏」。但日方對澳大利亞並不放心,尤其擔心澳方容易因為中澳之間近1400億美元的貿易額而出現動搖,而且土澳政府更迭頻繁,在中日之間往往舉棋不定,這些都是日澳構築「準聯盟」關係的障礙。

日澳雙方達成一項重要共識:儘早完成談判,達成《訪問部隊地位協定》,從而使兩國能夠名正言順地進行聯合防務行動和演習。為了顯示親密關係,安倍還陪同特恩布爾乘坐直升機抵達演習場,觀摩自衛隊的訓練情況。倆人不僅視察「愛國者-3」等裝備,還為了顯示團結而一起登上裝甲車。如果協議能夠最終籤署,對日本而言獲得的好處要遠高於澳大利亞。日本「和平憲法」禁止自衛隊向海外派兵,而安倍為了修憲,必然要先製造既成事實。澳大利亞能否幫這個忙,成為首個與日本籤署該協定的國家?這恐怕還要看日本願意付出多少。除此之外,雙方還一致認為要成為結成戰略利益關係的特殊夥伴,促成TPP等協議儘早生效。

而就在接待特恩布爾之前,安倍剛剛用了6天時間訪問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這6個中東歐國家。日方與這6個國家討論了網絡安全、信息技術、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合作。而這6個國家都是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的成員,保加利亞作為東道主還將主持2018年的「16+1」領導人會晤。為了抑制「帶路倡議」,安倍也是拼了。

作為「俯瞰地球儀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也在2018年初就出訪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和斯裡蘭卡3個南亞國家,毫不掩飾地聲稱「不能把影響力都讓給中國」。加上美印澳,日本已經至少在20天裡拉攏了12個國家。

安倍嘴上不斷強調「對華友好」,但身體卻很忠實地參加了遏制大國崛起的行動,是圍堵鏈條上最積極最活躍的一份子。對日本這種做法,不意外,也無波瀾。經過無數次驗證的事實,不需要浪費精力。當了近2000年的鄰居,也不是第一次知道這個島嶼國家是個背著殼的可愛小動物。無盡古往今來,多少春花秋月,奉勸那些忽視日本之陰險的人,可以當粉,但不能腦殘。

相關焦點

  • 釋放善意更要拿出誠意
    近一時期以來,日本朝野上下不斷對華釋放善意,希望改善兩國關係。日前,日本聯合執政黨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訪華,向中國領導人遞交了安倍晉三首相的親筆信。安倍首相在信中表示,希望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向前發展。日本媒體稱,為創造日中首腦會談氣氛,日方正在討論派遣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作為首相特使訪華。
  • 職場上,要遠離這3種人,看起來老實,實則面善心黑
    職場上,要遠離這3種人,看起來老實,實則面善心黑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我們在職場上,就相當於在江湖裡。因為職場就像一個危機四伏的江湖,在這個江湖裡,你不知道哪些人真的對你好,哪些人又喜歡當面一套,背面一套。
  • 這幾種人,面善心黑,對你再好也別交往
    真正面善心黑的人,往往很會偽裝,總是假惺惺對你很好,讓你誤以為遇到了可以信任、值得交往的人。殊不知,你和他交往越密切,肯定損失越大。農村有句俗話:「他把你賣掉了,你還在幫他數錢。」說的就是這樣的人,當面對你好,背後卻在算計你,讓人防不勝防,透支別人的善良。這幾種人,面善心黑,對你再好也別交往。
  • 職場交往,遇到這3種面善心黑之人請遠離
    誰都不想跟那些面善心黑的人交往,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們就會讓你上當受騙吃盡苦頭。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利益關係,所以這種面善心黑之人也不在少數,都憋著勁兒,想從你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呢。要是你對這些人沒有足夠的了解,就很有可能在他們表面的蠱惑下,在工作中受盡他們的折磨和利用。
  • 職場中有這3種行為的人大多「面善心黑」,千萬不能深交
    每個人都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但是在這個美好而又充滿危險的世界中,我還是願意相信人心為善的,對於網絡中報導的那些惡,正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我對於人性美好的幻想,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尤其是作為女性,要有變人的眼力,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中,有這三種行為的人大多都是面善心黑的人,千萬不可深交,也不值得深交。
  • 日本右翼園長開啟"揭黑模式" 安倍今日接受質詢
    就「捐款門」事件,他表示,安倍昭惠曾3次到大阪塚本幼兒園(森友學園旗下幼兒園,此前被爆出對孩子進行右翼思想教育的醜聞——編者注)視察。籠池說,2015年9月5日安倍昭惠到塚本幼兒園演講,私下與他交談時,交給他一個裝有100萬日元的信封,並稱「這是安倍晉三的心意」。他表示,「雖然昭惠夫人說完全不記得了,但是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光榮的事,因此記得清清楚楚」。
  • 作為日本"友華"政治家後代 他對中國的態度一言難盡
    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一次改組內閣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在此次內閣改組中,安倍出人意料地起用了前行政改革擔當相河野太郎來接替岸田文雄擔任新一任外相。這一人事任命不僅備受關注,也引發了日本國內外輿論的熱議。
  • 日本要終止對華「政府開發援助」,該不該先對它說聲「謝謝」?
    另據日本媒體透露,安倍晉三還宣布了一個重要決定——終止對華ODA援助。在訪問前,這個決定和這場演講釋放了什麼信號?刀哥覺得有不少東西值得琢磨。1援助看到日本媒體報導「安倍晉三決定終止對華ODA援助」的消息,不少中國網民並沒有表達生氣、不理解的態度。反而,他們認為應該對日本這些年的對華援助說聲「謝謝」。
  • 第4次報吐血一天如廁20次 日本首相安倍患腸炎50年後確診癌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公開自己病情,使得這種罕見疾病在日本人人皆知,因此這種疾病也被稱為安倍結腸炎。2.目前,對潰瘍性大腸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水楊酸類、皮質類固醇和生物免疫製劑等。美沙拉嗪如今已是臨床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規用藥,但一部分患者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美沙拉嗪不起作用時,安倍會注射類固醇,而這種藥劑會引發面部浮腫和抑鬱症。
  • 晨讀|釋放善意,是善之花
    情感可以深藏,善意應該釋放。釋放善意,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魅力。釋放你的善意吧,拋棄賜予的心態,也割捨狹隘的心域,只用最平常的心。釋放善意,是善之花。人心的善意,要舒捲飛揚於現實,這比只是蘊藏於心更具意義。
  • 安倍等來一個好消息!俄羅斯主動表達善意,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北方四島,是安倍日思夜想的大事,可惜普京「寸土不讓」的強硬立場,讓安倍很無奈。可誰能想到,如今俄羅斯的態度突然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打算將四島中的兩座小島歸還給日本,究竟發生了什麼,普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美方「對華焦慮症」日益嚴重,為何突然對留學生釋放善意信號?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善意信號,耿爽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睿智回應:「我們希望美方將有關積極表態切實落到實處,為兩國留學合作創造積極條件,推動中美人文交流不斷向前發展。」平心而論,此番美方話風轉變出乎不少人意料。
  • 520後,日本要聯手蔡英文幹這三件事
    5月20日,蔡英文舉行就職典禮後,日本共同社發表評論說:「民進黨為躲避來自大陸的『統一壓力』而傾向於重視與日本的關係。另一方面,日本安倍政府為了制約中國而加強對臺關係。」二戰末期,上述勢力曾要求日本總督代表他們「宣布臺灣獨立」。民進黨成立後,與日本支持臺獨的勢力建立起密切關係。現任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多次訪日,曾在日本公開表示:「『九二共識』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沒有經過民主程序,沒有經過透明化的過程,是不是能為臺灣人接受,必須要接受臺灣民主的檢驗。」蔡英文在選舉中獲勝後,日本首相安倍立即對其「由衷表示祝賀」,希望「日本和臺灣今後能共同合作」。
  • 在中美最敏感的這件事上,安倍到底啥意思?
    安倍昨天的一句話,反華媒體嗨上了天,他們覺得這明顯就是在「力挺美國」,批評中國,這是在選邊站了。中國面臨的壓力要更大了。它們在報導時,多少有些幸災樂禍的味道。昨天,安倍宣布解除東京等5地的「緊急事態宣言」,至此,日本全境解禁。這意味著日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5日的記者會上在當天的記者會上,有人向安倍首相提問,「您站在美國,還是中國這一邊?
  • 「逮捕安倍」衝上日本熱搜:安倍辭掉首相後,發生了什麼?
    今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宿病主動辭職,終結了日本憲政史上創紀錄的最長連續執政,並於9月16日正式卸任離開首相官邸。其實早在安倍辭職之初,就有日本媒體指出,安倍辭職不過是個幌子,目的不過是為第三次上臺做準備而已。卸任後的安倍的確也沒有閒著,辭職的一個多月期間,不僅兩次參拜靖國神社,還頻繁出席自民黨的政治活動。
  • 普京遲到日本很在意 安倍承諾將「交涉」爭議島嶼
    普京時隔11年再次訪日,成為日本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就在安倍苦等之際,普京遲到了!「普京總統延遲出發,俄方已經聯絡日本。」早就守候在山口縣長門市的日本TBS電視臺主持人進行連線時,一臉無奈表情。該臺報導稱,15日下午,俄羅斯方面突然通知日方「普京總統要晚兩個半小時出發」。雖然普京遲到了,安倍還是按照預定時間出發前往山口縣迎接他。
  • 面善,是最貴的福相!
    面善。什麼面相,最高貴?面善。面善,是最貴的福相。相由心生,一個人的面相,是內心的折射。內心是什麼樣的,那麼面相就會呈現出來。所以,那些被人稱之為面善者,應是對其最好的評價。那些一看去就面善的人,內心必溫暖如春。
  • 深度| 2887天,安倍成執政時間最長日本首相,怎麼看?
    2006年,安倍當選自民黨黨首,並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然而僅一年後,由於閣員醜聞不斷、自民黨參院選舉慘敗等原因,安倍突然以健康問題為由辭職,被外界視為不堪壓力「撂挑子」。「在經歷深刻反省後,安倍終於在2012年東山再起,」日本《產經新聞》稱,自那以後,他三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六次國政選舉連勝,到今年12月將連續執政滿7年。
  • 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2繼任者,繼承了啥?隨之而來的重要問題是:下一個核心人物能否穩住政局。日本首相權力一元化的新政治體制已經形成,作為執政黨的自民黨總裁權力與內閣首相權力得到雙重強化。作為日本首相,安倍在連續多年執政中收穫諸多政策成果,也積蓄了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 日聯俄抗華企圖失敗 安倍被指為抗衡中國飢不擇食
    「日本聯俄抗華企圖失敗」  「日俄會談,盯著中國」,美聯社報導日俄2+2會談的標題代表了日本媒體對此次會議的普遍解讀。文章稱,日本媒體表示,日俄兩國防長2日同意擴大聯合軍事演習及其他交流。為了應對中國不斷加強的軍事存在和朝鮮的威脅,日本除了鞏固日美安全同盟,還尋求拓寬防務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