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十大經典名句,讀懂世間真理!

2020-12-19 國學修學堂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年(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集體編撰的雜家著作。該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1、良馬,期乎千裡。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好馬的志向在於千裡之外。

2、天不再與,時不久留。

出自·呂不韋《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上天不會多給一次機會,時光也不會久留。說明時間、時機寶貴,應當珍惜。

3、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出自《呂氏春秋·盡數》。流動的水不會變得腐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說明經常運動的東西不容易被侵蝕。

4、病萬變,藥亦萬變。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疾病千變萬化,使用的藥物也要千變萬化。

5、種麥而得麥,種稷而得稷。

出自《呂氏春秋·用民》。種麥子,收穫的就是麥子;種穀子,收穫的就是穀子。

6、事之難易,不在大小,務在知時。

出自·呂不韋《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事情成功的難易度,不在事情的大小,而在於是否能抓住良機。說明抓住良機,事情就能成功,意在強調時機對做事成功的重要性。

7、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明察自己就可以了解別人,明察現在則可以了解過去。

8、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

出自《呂氏春秋·察傳》。聽到傳聞能夠加以考察,就會帶來好處;聽到傳聞卻不加以考察,倒不如不聽。

9、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出自·呂不韋《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愛惜時間,不老不休止,不病不停息,不死不放棄。意謂愛惜時間的理念要貫穿人的一生,要時刻牢記,一刻不忘。

10、聖人不能為時,而能以事適時。事適於時者其功大。

出自·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聖人不能創造時勢,但能夠使所做的事情適應時勢。做事情能夠適應時勢的人,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說明做事情應該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相關焦點

  • 《呂氏春秋》裡的十大智慧名句,句句發人深省!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一、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假:借,用。【譯文】善於學習的人。出自《呂氏春秋·誠廉》。【譯文】石頭可以被打碎,但絕不能改變它固有的堅硬;硃砂可以被研磨,但絕不能改變它自身的紅色。五、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則為福,不善用之則為禍。出自《呂氏春秋·蕩兵》。若:好像。【譯文】戰爭像水火一樣,使用得妥善,能給人帶來幸福;使用得不妥善,則會帶來禍患。
  • 《呂氏春秋》中的10大經典名句,通天道,明人事
    出自先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勸學》要很快學得知識和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4、東面望者,不見西牆;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出自先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去尤》。出自先秦·呂不韋《呂氏春秋·本生》。惛:通「悶」,心情不舒暢。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驕傲,低至百姓也不煩悶,這才是道德完備之人。6、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出自先秦·呂不韋《呂氏春秋·先己》。
  • 《呂氏春秋》中的八大名句,讀完受益無窮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名著。呂不韋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出自《呂氏春秋·盡數》。亦作「流水不腐,戶樞不螻」。意指常流的水不發臭,常轉的門軸不遭蟲蛀。戶樞:門軸;蠹:這裡是蛀蝕的意思。比喻經常運動,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二、善學者,借人之長以補其短。善於學習的人,會利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 呂不韋的是非功過隨他去吧,《呂氏春秋》卻留下很多至理名言
    不討論其作為秦國的相邦的功過,《呂氏春秋》中確實有很多給人啟迪的名句。《呂氏春秋》對待事物的看法非常明確,就是要尊重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過分予取予求。《呂氏春秋·覽·孝行覽》:「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對待人才,《呂氏春秋》達到了非常重視的程度。
  • 《呂氏春秋》與《呂覽》
    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又在《太史公自序》中說:「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張守節以為《呂覽》「即《呂氏春秋》也」(《史記正義》),許多學者也認同此說,這似有不周。《呂氏春秋》應該有大小之別,大的包括「十二紀」「八覽」「六論」,小的只指「十二紀」。《呂覽》則是指「八覽」「六論」,不包括「十二紀」。嚴格地講,原本「十二紀」是一部書,「八覽」「六論」是另一部書。
  • 儒學巨擘——呂氏春秋
    其實,有一部著作,其重要性不在《老》、《莊》之下,這部著作就是《呂氏春秋》。高誘《呂氏春秋序》云:「不韋乃集儒書,使著其所聞,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合十餘萬言,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名為《呂氏春秋》。」秦相呂不韋借一統之際,集天下儒書,使儒士著其所聞,聚百科而全之,終集儒書之大成,「以述古儒之旨」(高誘《序》)。《漢書·藝文志》別《呂氏春秋》在「雜家」。
  • 跟著《呂氏春秋》學管理:效法天地、各司其職
    說起《呂氏春秋》,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它很「雜」;第二反應是,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出自它。《呂氏春秋》確實一言難盡。司馬遷曾說它囊括「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 《呂氏春秋》中道儒法兼備的天下觀形成的原因及背景
    《呂氏春秋》便提出了另一種天下觀。《呂氏春秋》的天下觀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集諸子各家學說於一身,是有組織有計劃地編寫而成的治國思想。但是同為治國理政地《呂氏春秋》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簡而概之,《呂氏春秋》天下觀的兩個基本特點是儒道法天下觀兼備、霸天下思想與治天下思想兼陳。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指導綱領和漢前期的多元政策基礎便可以看出《呂氏春秋》天下觀的歷史地位。
  • 《呂氏春秋》中的領導之道
    《呂氏春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明確。《呂氏春秋》認為,沒有群體就沒有領導者,群體的存在是領導者存在的前提條件。後世為了實現群體之利,就會在群體中推選出領導者,使之帶領大家,激發群體之力,為特定群體謀利益,即「利之出於群也,君道立也」。
  • 《呂氏春秋》數字形式之寓意
    這對於我們推尋《呂氏春秋》一書的思想傾向,無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在《呂氏春秋》中,「數」往往可與「術」、「道」等詞通用,但《呂氏春秋》中的「數」絕不僅僅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所說的「數」,往往可以與具體的數字和具體的事物對應。如《季冬》:「數將幾終,歲將更始」,此「數」指十二月之數;《本味》所稱「四時之數」,說的是具體的「四時」輪替。
  • 《大秦賦》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價值極高,但跟初衷大相逕庭!
    正如歷史記載的那樣,他那部流傳千年的名作《呂氏春秋》也終於完成。首先,《呂氏春秋》並非呂不韋所作,而是出於他的門客之手。之所以要完成這樣一部作品,最為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給呂不韋個人增光添彩。同時對於整個秦國來說,呂不韋所作的這部《呂氏春秋》,多少也有一些與六國爭鋒的意涵。
  • 中國古今名人的十大經典名句,太難得了!
    《論語·述而》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9、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 改革開放以來十大理論名句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湧現了許多經典的理論名句,這些句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讓人很快記住,入腦、入心。那麼,百姓最耳熟能詳的理論名句有哪些呢 人民論壇記者在徵求20餘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系統篩選梳理出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名句,通過公眾調查,根據得票高低列出了關注度較高的十大理論名句,並配發了知名專家的精彩點評。
  • 《呂氏春秋》中的7句經典,一針見血,每一句都堪稱社會潛規則
    《呂氏春秋》是是由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撰的一部雜家巨著,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成書,是黃老道家的傳世經典作品。以道家「無為而治」為基調,集合儒家、法家等諸家思想編寫而成,是一套成為當今傳世之作。春秋齊國的齊桓公與管仲的關係就是伯樂與千裡馬的關係。如果齊桓公雖然胸懷大志,卻不能擯棄私仇,任用曾反對過他的管仲,就無法成就其霸主的地位,而管仲沒有遇見齊桓公這樣的伯樂,一身的經世治國之才也是得不到施展的。因此,人才能否被廣泛使用,關鍵是伯樂。7、原文:人之情,不蹶於山,而蹶於垤。
  • 《大秦賦》中的呂不韋編寫《呂氏春秋》,大秦如實行斷不會滅……
    所以他組織手下的賓客,發揮各人的所學之長,著書立說,集百家為一家,編寫出了先秦雜家的代表性著作《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分「十二紀」、「八覽」、「六論」3個部分,共有161篇論文,共二十多萬字。參加編寫《呂氏春秋》的學者來自各方,帶來了各種不同學派的觀點。但是,仔細分析《呂氏春秋》的內容,可以看到它還是有自己鮮明的傾向的。
  • 《雪中悍刀行》十大經典名句,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去仔細品味!
    在《雪中悍刀行》中,有很多經典的名句,值得我們去品味。筆者通讀這部小說,從中選擇了十大經典名句,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第五句,「此劍撫平天下不平事,此劍無愧世間有愧人。」 【名句解析】這句名句,是北涼王妃那柄大涼龍雀劍上刻著的兩句話。前一句是劍上原有的,後一句卻是北涼王妃吳素後來刻上去的。
  • 深語文老師整理:40則《論語》經典名句及講解,中小學生必背!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資深語文老師整理的40則《論語》經典名句及講解,都是小學生必備的名句,掌握這些《論語》中的經典,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有很大幫助,同時還能讓孩子從中得到成長的啟發,讀懂了終生受益。《論語》有很多經典名句,到現在還很有價值,被人們奉為真理,比如關於「求學」,大家都知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就是《論語》中的經典名句,我們經常用來教育人們在讀書學習的時候不要「不懂裝懂」,要實事求是才能獲得真知。
  • 《春秋》10條經典名句鑑賞,簡潔明了,富有哲理!
    《春秋》10條經典名句鑑賞,簡潔明了,富有哲理。1、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春秋·隱公六年》鑑賞:親近仁義之人,和睦鄰邦,是國家最寶貴的政策。——《春秋·隱公六年》鑑賞:悛:悔改。不可以丟失善良,也不可以滋生罪惡,這邊是說的是陳桓公。滋生了罪惡而不知道去悔改,這邊是自取其禍。3、宴安鴆毒,不可懷也。——《春秋·閔公元年》。鑑賞:鴆毒:毒酒。為:安閒享樂如同毒酒一樣害人,因此不能有貪圖享樂的慾念。
  • 大秦賦:《呂氏春秋》完成?相邦得意忘形?李斯冷眼旁觀突敲打?
    本文,我們以【大秦賦】中權傾朝野的呂不韋耗時6年終於完成了《呂氏春秋》這部書後得意忘形被打壓的前後劇情做案例淺述分析! 在嬴政束髮之年,呂不韋權傾朝野的時候,但凡來投靠秦國的門客、士人,無不知曉呂不韋想要著作一部影響千秋萬代之思想書記——《呂氏春秋》!
  • 《大秦賦》用了39集才看清呂不韋,明白了《呂氏春秋》這個伏筆!
    呂不韋一個人在馬車上有一段獨白:「政兒,你若早些習《呂氏春秋》,仲父安能不助你加冠親政」顯然《呂氏春秋》便是呂不韋的國策,之後姚賈作為說客勸呂不韋助嬴政親政,呂不韋直接表態希望嬴政可以以《呂氏春秋》治國。姚賈以此回稟嬴政,嬴政則認為以《呂氏春秋》治國則無法統一六國,那麼《呂氏春秋》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