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43篇:德西效應(過度獎勵效應)
字數|2918字 閱讀4分鐘
分類|心理學
關鍵詞|操控、感興趣、失去興趣、獎勵、激勵、改掉惡習、認可、肯定、實用心理學
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我有寫到,為了讓我的吃貨女友養成看書學習的好習慣,我使用了獎勵的「套路」。
只要她陪我去書店看一個小時的書,我就陪她去電影院看想看的電影,以及獎勵一頓大餐。
沒想到女友想都沒想便答應了,不愛看書的她比我還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書店。
當時我還在為能輕鬆改變她的習慣而沾沾自喜,沒想到一個月後卻因為我的不留心而大為失算。
我把這個經歷寫出來,以避免更多人犯錯。
把她騙到書店後,我找了一本名叫《少有人走的路》的心靈成長的書給她,並強調這本書是楊冪和越薇聯袂推薦的良作。
而恰恰楊冪和越薇是她最喜歡的女明星,由此她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想要一探究竟。
令我吃驚的是,她一頭扎進去後不可自拔,因為這是一套系列書籍,總共有四冊,一個月她有八天假期,基本上全都泡在了書店。
我知道她逐漸對看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昨天本來我們約好去書店,把第四冊最後100頁看完。
結果就因為我說了句「等你看完後我要請她吃頓大餐,祝賀你的改變」,她沒有給我回復,給她打電話也沒有接。
我能感覺到她有點不高興,卻不知原因為何。
過了很久她才回覆說「太累了,明天還要早起上班,下午我想好好在家休息,下周再去看吧」。
就這樣我們的約會也泡湯了,我感到莫名的納悶。
過了一夜,也就是今天,我忍不住問了她的好姐妹發生了什麼事,我知道如果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她肯定會跟她好姐妹說的。
她姐妹反倒質問我「發生了什麼事難道你自己不知道嗎?」
我很委屈地回覆說不知道,但能感覺到她生氣了。
她姐妹把她的原話學給了我聽:
我才發現原來在我男朋友眼中我是那麼的不思進取,好像就為了吃一頓大餐才願意看書的一樣。我現在已經對看書產生興趣了,只是以前不知道看什麼罷了。聽到他說要獎勵我一頓大餐,我當時真是氣壞了,想看書的心思也被他氣沒了!
聽了女友的原話後,我開始回想這一個月發生的事,原本計劃通過獎勵和激勵的方式來改變她對讀書的態度。
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卻違背了一條很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德西效應。
什麼是德西效應?
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如果再給她提供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她的內在吸引力。
當女友沒有產生興趣前,我就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來刺激她,以達到誘發她採取行動的目的。
但如果她已經產生興趣了,這時還給獎勵,不僅畫蛇添足,多此一舉,還會適得其反。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
隨機抽查一些學生去獨立完成智力難題;並將此實驗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觀察對比;第一階段,所有學生在解題時,均無獎勵;第二階段,將學生平均分為兩組,一組有獎勵,一組無獎勵,有獎勵的那組每答對一題獎勵1美元;第三階段,自由休息時間,學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受任何約束。研究人員觀察第三階段的學生是否繼續答題,以此作為判斷學生對解題感興趣的指標。實驗表明,無獎勵組的學生比有獎勵組的學生會花更多的休息時間來解題。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外在報酬(大餐),和內在報酬(對看書感興趣)同時存在時,外在的報酬不僅不會增強看書的動機,反而削弱看書的興趣。
為什麼會出現德西效應這樣的反效果?
1.獎勵的力道不夠
當我們對某事一旦產生一定的興趣後,改變和進步是飛快且難以想像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此時心裡難免就會升起一絲的膨脹和驕傲,似乎在心裡告訴自己:
我不再是原來那個在你面前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的小白了,我已經懂得了一些知識,掌握了一些技能,被之前的蠅頭小利騙騙就不說什麼了,現在我翅膀硬了長本事了,再想用這點小利打發我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獎勵的力道不夠,就會讓人不屑一顧。
2.激起了人們的排斥和叛逆心理
當我們始終用獎勵的方式來刺激和激勵他人時,就會激起他人的排斥和叛逆心理。
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是良好的,目的是純潔的,不希望被他人扣上因為利益才去做某事的帽子。
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最開始時不為此擔心呢?
我們在剛開始接觸某些事物時,會出於好奇和嘗試的心理,再加上又有獎勵,何樂而不為?
一旦產生興趣後,人的心態和對事物的態度就會發生相應改變,反而變得痛恨這種交易的行為。
當別人再用這種行為來刺激自己時,就會感覺到被觸犯和不被尊重。
開始出現叛逆心理,你讓我這樣做,我偏不做,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是這樣的人。
如何利用德西效應讓迷戀惡習的人,失去興趣?
德西效應的產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興趣,影響我們做事的積極性。
但它有另外一個好處,可以讓迷戀惡習的人,對惡習失去興趣。
比如,男友或小孩子喜歡打遊戲,如果強行的幹涉和制止,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越是不讓打,越是打得兇。
這時不妨換個方式,只要遊戲打得好,或打贏了就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且每次的獎勵逐次的減少,直到減到一元錢為止。
只要看到他們打遊戲,就給一元錢,給完轉身走人。
慢慢地他們就會討厭這種被人嫌棄和踐踏的感覺,一次次的打擊無形中也在削弱他們對遊戲濃烈的興趣。
有些人會對惡習感興趣,有時是為了博取所在意的人的注意和同情,以此來證明對方是關心和在意自己的。
當親近的人不再反對和理會他們,只用一元錢來表達對他們的「讚賞」和「獎勵」時,慢慢他們就會排斥打遊戲,甚至對遊戲厭惡,因為遊戲讓他們失去更多。
如何避免德西效應產生的不良結果?
1.獎勵要適度
雖說獎勵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和刺激一個人採取行動,但一味地獎勵就會讓人產生疲勞,甚至適得其反。
達成結果的獎勵,一定程度上也會帶給我們很大壓力,讓人始終處於緊繃狀態。
一根皮筋如果總是用力拉它,遲早會被拉斷。
同樣,處於神經緊張的我們也是這樣,早晚也會受不了垮掉。
2.了解當事人內心真實的需求
每個人在每一階段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只用一種方式來對待他們。
有時,發自內心的認可和肯定他們的成績,要比實際的物質獎勵效果更佳。
女友的生氣間接也說明了我犯了這樣一個錯誤,沒有了解她當下最渴望的需求。
她更希望我能看到她的改變,以及發自內心地認可和肯定她的成長。
這種成長不僅是為了她自己,而且也為了我,而不是總是把一頓大餐掛在嘴上反反覆覆嚼來嚼去。
總結,當一個人沒有形成興趣前,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來刺激他們,以達到誘發他們採取行動的目的。但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如果再給他提供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的內在吸引力。當然,德西效應除了弊端外,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可以讓有惡習的人們,逐漸失去對惡習的興趣。做到不斷獎勵的同時,還要逐漸減少獎勵的籌碼。用不了多久,我們會慢慢厭惡這種惡習。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