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德西效應,怎樣操控一個人?一招讓迷戀惡習的人失去興趣

2020-12-12 黃式幽默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43篇:德西效應(過度獎勵效應)

字數|2918字 閱讀4分鐘

分類|心理學

關鍵詞|操控、感興趣、失去興趣、獎勵、激勵、改掉惡習、認可、肯定、實用心理學

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我有寫到,為了讓我的吃貨女友養成看書學習的好習慣,我使用了獎勵的「套路」。

只要她陪我去書店看一個小時的書,我就陪她去電影院看想看的電影,以及獎勵一頓大餐。

沒想到女友想都沒想便答應了,不愛看書的她比我還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書店。

當時我還在為能輕鬆改變她的習慣而沾沾自喜,沒想到一個月後卻因為我的不留心而大為失算。

我把這個經歷寫出來,以避免更多人犯錯。

把她騙到書店後,我找了一本名叫《少有人走的路》的心靈成長的書給她,並強調這本書是楊冪和越薇聯袂推薦的良作。

而恰恰楊冪和越薇是她最喜歡的女明星,由此她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想要一探究竟。

令我吃驚的是,她一頭扎進去後不可自拔,因為這是一套系列書籍,總共有四冊,一個月她有八天假期,基本上全都泡在了書店。

我知道她逐漸對看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昨天本來我們約好去書店,把第四冊最後100頁看完。

結果就因為我說了句「等你看完後我要請她吃頓大餐,祝賀你的改變」,她沒有給我回復,給她打電話也沒有接。

我能感覺到她有點不高興,卻不知原因為何。

過了很久她才回覆說「太累了,明天還要早起上班,下午我想好好在家休息,下周再去看吧」。

就這樣我們的約會也泡湯了,我感到莫名的納悶。

過了一夜,也就是今天,我忍不住問了她的好姐妹發生了什麼事,我知道如果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她肯定會跟她好姐妹說的。

她姐妹反倒質問我「發生了什麼事難道你自己不知道嗎?」

我很委屈地回覆說不知道,但能感覺到她生氣了。

她姐妹把她的原話學給了我聽:

我才發現原來在我男朋友眼中我是那麼的不思進取,好像就為了吃一頓大餐才願意看書的一樣。我現在已經對看書產生興趣了,只是以前不知道看什麼罷了。聽到他說要獎勵我一頓大餐,我當時真是氣壞了,想看書的心思也被他氣沒了!

聽了女友的原話後,我開始回想這一個月發生的事,原本計劃通過獎勵和激勵的方式來改變她對讀書的態度。

然而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卻違背了一條很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德西效應。

什麼是德西效應?

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如果再給她提供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她的內在吸引力。

當女友沒有產生興趣前,我就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來刺激她,以達到誘發她採取行動的目的。

但如果她已經產生興趣了,這時還給獎勵,不僅畫蛇添足,多此一舉,還會適得其反。

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

隨機抽查一些學生去獨立完成智力難題;並將此實驗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觀察對比;第一階段,所有學生在解題時,均無獎勵;第二階段,將學生平均分為兩組,一組有獎勵,一組無獎勵,有獎勵的那組每答對一題獎勵1美元;第三階段,自由休息時間,學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受任何約束。研究人員觀察第三階段的學生是否繼續答題,以此作為判斷學生對解題感興趣的指標。實驗表明,無獎勵組的學生比有獎勵組的學生會花更多的休息時間來解題。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外在報酬(大餐),和內在報酬(對看書感興趣)同時存在時,外在的報酬不僅不會增強看書的動機,反而削弱看書的興趣。

獎勵會削弱學生做題的興趣

為什麼會出現德西效應這樣的反效果?

1.獎勵的力道不夠

當我們對某事一旦產生一定的興趣後,改變和進步是飛快且難以想像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此時心裡難免就會升起一絲的膨脹和驕傲,似乎在心裡告訴自己:

我不再是原來那個在你面前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的小白了,我已經懂得了一些知識,掌握了一些技能,被之前的蠅頭小利騙騙就不說什麼了,現在我翅膀硬了長本事了,再想用這點小利打發我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獎勵的力道不夠,就會讓人不屑一顧。

2.激起了人們的排斥和叛逆心理

當我們始終用獎勵的方式來刺激和激勵他人時,就會激起他人的排斥和叛逆心理。

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是良好的,目的是純潔的,不希望被他人扣上因為利益才去做某事的帽子。

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最開始時不為此擔心呢?

我們在剛開始接觸某些事物時,會出於好奇和嘗試的心理,再加上又有獎勵,何樂而不為?

一旦產生興趣後,人的心態和對事物的態度就會發生相應改變,反而變得痛恨這種交易的行為。

當別人再用這種行為來刺激自己時,就會感覺到被觸犯和不被尊重。

開始出現叛逆心理,你讓我這樣做,我偏不做,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是這樣的人。

激起他人的排斥和叛逆心理

如何利用德西效應讓迷戀惡習的人,失去興趣?

德西效應的產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興趣,影響我們做事的積極性。

但它有另外一個好處,可以讓迷戀惡習的人,對惡習失去興趣。

比如,男友或小孩子喜歡打遊戲,如果強行的幹涉和制止,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和逆反心理。

越是不讓打,越是打得兇。

這時不妨換個方式,只要遊戲打得好,或打贏了就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且每次的獎勵逐次的減少,直到減到一元錢為止。

只要看到他們打遊戲,就給一元錢,給完轉身走人。

慢慢地他們就會討厭這種被人嫌棄和踐踏的感覺,一次次的打擊無形中也在削弱他們對遊戲濃烈的興趣。

有些人會對惡習感興趣,有時是為了博取所在意的人的注意和同情,以此來證明對方是關心和在意自己的。

當親近的人不再反對和理會他們,只用一元錢來表達對他們的「讚賞」和「獎勵」時,慢慢他們就會排斥打遊戲,甚至對遊戲厭惡,因為遊戲讓他們失去更多。

厭惡惡習

如何避免德西效應產生的不良結果?

1.獎勵要適度

雖說獎勵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和刺激一個人採取行動,但一味地獎勵就會讓人產生疲勞,甚至適得其反。

達成結果的獎勵,一定程度上也會帶給我們很大壓力,讓人始終處於緊繃狀態。

一根皮筋如果總是用力拉它,遲早會被拉斷。

同樣,處於神經緊張的我們也是這樣,早晚也會受不了垮掉。

2.了解當事人內心真實的需求

每個人在每一階段的需求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只用一種方式來對待他們。

有時,發自內心的認可和肯定他們的成績,要比實際的物質獎勵效果更佳。

女友的生氣間接也說明了我犯了這樣一個錯誤,沒有了解她當下最渴望的需求。

她更希望我能看到她的改變,以及發自內心地認可和肯定她的成長。

這種成長不僅是為了她自己,而且也為了我,而不是總是把一頓大餐掛在嘴上反反覆覆嚼來嚼去。

發自內心的認可和肯定

總結,當一個人沒有形成興趣前,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來刺激他們,以達到誘發他們採取行動的目的。但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如果再給他提供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的內在吸引力。當然,德西效應除了弊端外,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可以讓有惡習的人們,逐漸失去對惡習的興趣。做到不斷獎勵的同時,還要逐漸減少獎勵的籌碼。用不了多久,我們會慢慢厭惡這種惡習。

原創文章,盜版必究。

相關焦點

  • 家長必讀的"德西效應":錯誤的獎勵,容易抹殺孩子學習興趣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德西效應,這種效應容易激發孩子負面能量,也容易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必讀的"德西效應",你了解多少?01、家長必讀的"德西效應",究竟是什麼?著名心理學大師德西曾為講過這樣一個寓言:有一群孩子,每天很早就在老人的家門口玩耍,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難免會發出很大的嬉笑聲,這已經打擾了老人的作息,讓老人感到難受。但老人沒有責罵這些孩子,也沒有很嚴肅地趕走他們,他接下來的行為,讓人感到驚訝。
  •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讓獎勵抹殺孩子的興趣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盲目走進獎勵孩子的誤區,當獎勵機制過度運用,反而會抹殺孩子的興趣,在心理學上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德西效應來解釋這一情況。孩子頻頻提條件的背後,是德西效應在作用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家長都應該在原則性問題上給孩子確立明確的規矩,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規律。
  • 物質獎勵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家長應謹防「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德西效應」,孩子最開始在查理門前玩耍只是出於開心的目的,而後卻是為了錢,他們的動機由精神上的滿足轉化為物質方面的滿足,於是在得不到物質方面的滿足後,自然會失去玩耍的動力。一、什麼是「德西效應」?所謂的德西效應是指:當我們做某件事的之前,得知完成後能得到一些獎勵或好處,我們就不會產生像之前那樣巨大的欲望和衝動。
  • 為啥越獎勵,孩子反而越沒有學習動力,家長要警惕「德西效應」
    很多家長都會用這種獎勵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可是一些細心的父母,也會發現,在一段時間確實會起到一些效果,可是時間久了,這些就會慢慢地失去作用。甚至孩子還會說出這些沒什麼稀罕的話?看著孩子學習沒有動力,家長還會絞盡腦汁地想像用什麼來打動孩子。其實,和任何獎勵都無關,這很可能是因為出現德西效應。
  • 德西效應:這3招才是打開獎勵孩子的正確方式
    什麼是德西效應?德西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德西在一次有趣的實驗中發現的,德西準備讓大學同學做試驗者,在實驗室解決一道難題。然而這個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所有參試者都沒有獎勵。(無獎勵組)被試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時間在繼續解題,表明興趣與努力的程度在增強。
  • 當心"德西效應"找上門,要警惕
    "德西效應因為,這種行為會讓孩子陷進"德西效應"裡,進而影響到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父母用現金獎勵孩子,就得當心"德西效應"找上門,要警惕!"德西效應"是什麼?它是心理學家德西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提出一個心理學效應,如今被廣泛利用在育兒和教育方面。
  • 「德西效應」:獎勵沒有錯,內在動機才是關鍵
    01關於德西效應,有個小故事:有一群孩子經常在一位老人家門口玩耍、嬉戲打鬧,這對於愛清靜的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02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在1971年專門做了一個實驗。德西讓學生們在實驗室解答有趣的智力難題,實驗一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所有的學生都沒有獎勵;第二階段,實驗組的學生每完成一道題就得到一美元的獎勵,其它學生繼續做題;第三階段,所有學生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動。
  • 小心中了德西效應的招!激發孩子潛力得這麼做
    什麼是「德西效應」?心理學大師愛德華·德西博士曾經開展過一次著名的實驗,用以研究獎勵的做法對人的動機會產生哪些影響。在這次實驗中,德西博士隨機選擇了一些學生去單獨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同時,將這些學生分成了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這個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在第一個階段,所有參加實驗的學生都沒有獲得獎勵。
  • 不懂德西效應,你將是娃不愛學習的助推劑
    這就需要提到心理學中一個非常有名的效應,德西效應。什麼是德西效應?心理學大師愛德華·德西博士曾經開展過一次著名的實驗,他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去單獨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同時將這些學生分成了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
  • 德西效應:越獎勵越消極
    1、 沒有報酬就不做事了有些孩子因為做事總受到家長的金錢獎勵,形成了一種習慣,功利心開始變重,到後來沒有獎勵的事情孩子就選擇不做,失去了對這件事情的興趣,做事情的目的性也越來越強,甚至年紀小小就開始用金錢去衡量自己的價值。
  • 你也能成為懂兒童心理學的媽媽(系列三:德西效應)
    【什麼是「德西效應」】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 掌握這三個心理學效應,能讓感情更穩固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異性之間存在相互吸引,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異性效應」,指異性接觸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發力,並能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感情追求。因為時間長了會被伴侶厭倦,認為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很沒意思,有種一眼望到頭的感覺,讓自己對生活失去憧憬。所以,想要感情更加穩固,就需要打破這種審美疲勞的現象,讓伴侶更加迷戀自己。
  • 「德西效應」是說孩子絕對不能獎勵?家長們,片面思維需改一改了
    孩子真的就不能獎勵,一獎勵就廢了嗎?原因就如爸爸所說的那樣嗎?是言過其實還是有科學依據?關於獎勵,我們最熟知的就是「德西效應」了。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實驗:他隨即抽調一些學生去單獨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
  • 錯誤的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
    錯誤地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家長們不要得不償失。也許很多家長不明白究竟什麼是"德西效應",覺得自己獎勵孩子只是為了鼓勵孩子,激勵孩子進步,這樣的行為並沒有錯。接下來將為大家講述一下"德西效應"的由來。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了解「德西效應」,父母用錯方法會適得其反
    在看到這招獎勵的方式奏效以後,小趙的父母就開始大力推行獎勵政策,只要孩子成績有提高,他們就會獎勵孩子禮物。在前面幾個月,孩子都還挺積極的,可逐漸孩子的成績又開始下滑了,而且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他說每次考試就是送機器人太沒意思了,小趙說想要爸媽給他買一臺手機來玩,說如果不送手機,這次他就不考好了。
  • 家庭教育,最實用的五種心理學效應
    第二種:南風效應南風和北風都覺得自己更受歡迎,爭執不下,後雙方決定用實際行動來說明人們真正的喜好。當北風吹起時,人們被凍的瑟瑟發抖,紛紛穿起厚重大衣來抵禦寒風。南風吹起時人們寬衣解帶,滿臉笑顏,北風以失敗告終。南風勝利是迎合了人們需求,此類滿足自我需求的效應稱為南風效應。
  • 德西效應了解一下
    心理學家德西在1971年以大學生為被試進行了一個實驗,讓學生在實驗室裡解有趣的智力難題。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所有被試都無獎勵;第二階段,將被試分為兩組,實驗組的被試完成一個難題可得到1美元的報酬,而控制組的被試跟第一階段相同,無報酬;第三階段為休息時間,被試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動,並把他們是否繼續去解題作為喜愛這項活動的程度指標。
  • 彭華勇:德西效應,解密孩子厭學的心理
    家長們很苦惱,卻又很迷茫,無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今天,我們來談談德西效應,解密孩子厭學的心理。其實,每個孩子天生都是愛學習的,因為學習就是在探索未知世界,孩子天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探索欲望,所以,你就會發現,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對磁鐵、放大鏡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什麼孩子會厭學呢?其實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就是在最佳時期我們沒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 了解「德西效應」你就明白了
    這樣很多的家長很犯難,這就需要家長們來了解一下「德西效應」了。德西效應就是說當給予人過度的獎勵後,就無法激發人內在的興趣和動力,導致獎勵方法失效。而適當的獎勵才會讓人有積極性,有動力去執行工作和任務。現在很多的家長們都採取的是獎勵式的教育,可能剛開始效果比較明顯,沒多長時間便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