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成為懂兒童心理學的媽媽(系列三:德西效應)

2020-09-05 當媽的修行

【什麼是「德西效應」】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採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

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內在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34;。


【家長怎麼做】

  • 01 避免經常性的物質獎勵

為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父母們可謂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很多時候,一不注意就掉進教育的坑裡去了。

比如,會以購買小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條件,並對孩子許諾,「你要是考了一百分,我就給你買遊戲機」、「作文比賽拿了一等獎,給你買你最喜歡的鞋!」、「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100元」、「十一點前做完作業,10塊」等等。

如果你經常這樣做,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是一件好事。長此以往,孩子學會講條件、談交易,「不給我買,我就不學」。

本來想要學習的積極性一點一點削減了,最後蕩然無存,因為孩子獲得物質獎勵的同時,內心形成了一種意識:學習只是為了獲得我想要的東西。

濫用物質獎勵必然破壞學習過程本身帶給孩子的興趣和愉悅性,徹底破壞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



  • 02 正確使用獎勵的方法:精神獎勵

如何才能使用正常的方式獎勵孩子,避免德西效應呢?父母可以更多的從精神獎勵上來鼓勵孩子,比如陪孩子踢一場球,帶孩子觀看一場電影,或者更直接的告訴他們:孩子你這次很棒,我為你自豪!

精神激勵能讓他們提升內心的愉悅感,不過分追求外部的物質獎勵,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同時你的陪伴,也能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和愛,讓他們健康的成長。

相關焦點

  • 你也可以成為懂兒童心理學的媽媽(系列二: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效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 三個兒童心理學讓你更懂孩子
    家長管教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從錯誤中學習,但若方法不當,往往適得其反。其實,家長們不妨了解一些兒童心理學,更科學地管教孩子。所以禁果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家長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好奇心理,才能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安全效應撒嬌是想親近,千萬別忽視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個人內在的精神需求。安全感伴隨一生,兒童時期特別需要來自家長的安全感。
  • 心理學:德西效應,怎樣操控一個人?一招讓迷戀惡習的人失去興趣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43篇:德西效應(過度獎勵效應)字數|2918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操控、感興趣、失去興趣、獎勵、激勵、改掉惡習、認可、肯定、實用心理學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我有寫到,
  • 心理學德西效應:別讓獎勵抹殺孩子的興趣
    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盲目走進獎勵孩子的誤區,當獎勵機制過度運用,反而會抹殺孩子的興趣,在心理學上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德西效應來解釋這一情況。實驗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裡,德西不給予實驗者任何的獎勵或者懲罰,只是告訴他們要完成試題,這個時候的兩組成員都十分積極地在做題;在第二階段,德西告訴第一組成員,只要他們成功答對題目,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但是並沒有告訴第二組成員答對題目可以獲得獎勵的事;在第三階段,德西告訴兩組實驗者現在是休息時間,大家可以自由地做題目,但是這時候答對的題目將不會獲得任何獎勵。
  • 不懂德西效應,你將是娃不愛學習的助推劑
    媽媽看到朵朵的變化自然非常欣慰。可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媽媽因為加班實在太忙,忘記給朵朵錢了,於是第二天朵朵的房間又變得亂七八糟。這就需要提到心理學中一個非常有名的效應,德西效應。什麼是德西效應?心理學大師愛德華·德西博士曾經開展過一次著名的實驗,他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去單獨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同時將這些學生分成了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
  • 五大兒童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把握這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對於教育孩子至關重要。一、印刻效應印刻效應是指剛獲得生命不久的小動物追逐它們最初看到的能活動的生物,並對其產生依戀之情的現象。二、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
  • 家長必讀的"德西效應":錯誤的獎勵,容易抹殺孩子學習興趣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做德西效應,這種效應容易激發孩子負面能量,也容易抹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必讀的"德西效應",你了解多少?01、家長必讀的"德西效應",究竟是什麼?著名心理學大師德西曾為講過這樣一個寓言:有一群孩子,每天很早就在老人的家門口玩耍,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難免會發出很大的嬉笑聲,這已經打擾了老人的作息,讓老人感到難受。但老人沒有責罵這些孩子,也沒有很嚴肅地趕走他們,他接下來的行為,讓人感到驚訝。
  • 5個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理特點,能幫我們更好地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有趣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吧。 德西效應
  • 為啥越獎勵,孩子反而越沒有學習動力,家長要警惕「德西效應」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期末考試如果你考100分,媽媽就給你買個你喜歡的玩具」,「你再努力一些,才能得到更多的小紅花」。其實,和任何獎勵都無關,這很可能是因為出現德西效應。
  • 德西效應:越獎勵越消極
    文章/曉歡編輯/曉歡鄰居家的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勸說,怎麼都不願意做家務,後來鄰居用金錢作為獎勵孩子才願意幫忙做家務,每一次孩子做家務家長就會往孩子的存錢罐裡面存錢,但是孩子對家務的分工並不是那麼明確,做自己房間的衛生孩子也去跟父母討要獎勵,並且振振有詞的說之前都是媽媽幫忙自己打掃房間,所以現在自己動手是在幫助媽媽做事。
  • 父母必讀的十大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 「德西效應」:獎勵沒有錯,內在動機才是關鍵
    01關於德西效應,有個小故事:有一群孩子經常在一位老人家門口玩耍、嬉戲打鬧,這對於愛清靜的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人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德西效應」。03 德西效應給我們的啟示回到開頭同事的兒子為什麼有零花錢獎勵的時候就勤勤懇懇,而沒有獎勵了就恢復如從前,其實這正是中了「德西效應」。
  • 你還在盲目獎勵孩子?德西效應:這3招才是打開獎勵孩子的正確方式
    大家可能都知道使用,獎勵來鼓勵孩子,但往往不知道什麼是德西效應,那麼德西效應和我們上面所說的獎勵制度有什麼關係嗎什麼是德西效應?德西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德西在一次有趣的實驗中發現的,德西準備讓大學同學做試驗者,在實驗室解決一道難題。然而這個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所有參試者都沒有獎勵。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心理疏導、原生家庭教育、職場人際關係… 都應該嘗試運用心理學去介入及療愈。從而幫助自己在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時,能擁有智慧的判斷。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這10個育兒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 小心中了德西效應的招!激發孩子潛力得這麼做
    ,我知道,她錯誤的使用了獎勵的手段,導致孩子對目標的追求出現了轉移,她的家庭教育,走入了「德西效應」的誤區。什麼是「德西效應」?心理學大師愛德華·德西博士曾經開展過一次著名的實驗,用以研究獎勵的做法對人的動機會產生哪些影響。在這次實驗中,德西博士隨機選擇了一些學生去單獨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難題,同時,將這些學生分成了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這個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在第一個階段,所有參加實驗的學生都沒有獲得獎勵。
  • 當心"德西效應"找上門,要警惕
    "德西效應因為,這種行為會讓孩子陷進"德西效應"裡,進而影響到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父母用現金獎勵孩子,就得當心"德西效應"找上門,要警惕!"德西效應"是什麼?它是心理學家德西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提出一個心理學效應,如今被廣泛利用在育兒和教育方面。
  • 家庭教育應知的五個「心理學效應」
    ,比如今天要給各位分享的下面這個五個心理學效應。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 這5個兒童教育心理學效應,爸媽越早知道育兒更輕鬆
    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心理特點,能幫我們更好地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幾個有趣的兒童心理學效應吧。德西效應孩子們一聽生氣極了,並大聲說道:「我們為你玩了一整天才2美分,你知道我們有多辛苦!」於是孩子們發誓再也不會為老人玩了,氣呼呼地走了。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