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採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
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內在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34;。
為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父母們可謂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很多時候,一不注意就掉進教育的坑裡去了。
比如,會以購買小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條件,並對孩子許諾,「你要是考了一百分,我就給你買遊戲機」、「作文比賽拿了一等獎,給你買你最喜歡的鞋!」、「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100元」、「十一點前做完作業,10塊」等等。
如果你經常這樣做,對孩子的教育並不是一件好事。長此以往,孩子學會講條件、談交易,「不給我買,我就不學」。
本來想要學習的積極性一點一點削減了,最後蕩然無存,因為孩子獲得物質獎勵的同時,內心形成了一種意識:學習只是為了獲得我想要的東西。
濫用物質獎勵必然破壞學習過程本身帶給孩子的興趣和愉悅性,徹底破壞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
如何才能使用正常的方式獎勵孩子,避免德西效應呢?父母可以更多的從精神獎勵上來鼓勵孩子,比如陪孩子踢一場球,帶孩子觀看一場電影,或者更直接的告訴他們:孩子你這次很棒,我為你自豪!
精神激勵能讓他們提升內心的愉悅感,不過分追求外部的物質獎勵,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同時你的陪伴,也能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和愛,讓他們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