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孩子一生中的「黃金8年」,很多家長都後悔看晚了

2021-02-08 欣欣寶貝的媽媽

通過我國大數據調查發現,當今社會家長們對孩子對教育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視了,每年的教育支持幾乎都能超高年支出的20%以上,其中學齡前教育更是高達26%,和高昂的大學費用相比,也僅僅只低了3%,那麼為什麼家長們都願意給學齡前孩子進行如此大的投入呢?

其實這和孩子的發育特徵是有著絕對的關係,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早期的教育和精力對未來影響的佔比高達80%;史丹福大學教授也表示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陪伴,是父母一生中最划算的投資,由此可見早期教育孩子有多麼的重要。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知名育兒專家,通過她對兒童系統的調查發現,孩子出生的頭8年,最為重要,因此又被稱為孩子一生中的「黃金8年」,但是很多家家長卻表示,自己還不知道。

孩子人生中的「黃金8年」

1、一歲是培養安全感不可錯過的一年

對於一歲的孩子來說,經過1年的成長,已經具備了一些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但是由於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全面,並不知道那些危險的事情會給他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因此幼兒發生意外的概率要遠比我們成年人大很多。

因此對於一歲的孩子來說,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儘可能在陪伴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要是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不僅孩子容易發生危險,心中的安全感也會大幅降低,這樣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所以在孩子一歲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的陪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2、兩歲是培養幽默感不可錯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顯人格魅力的重要部分,不過正常來說人的幽默感表現的都比較晚,但是在兩歲的時候,孩子的幽默感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所以這時也正是培養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時期。

這時家長注意拓展孩子的興趣,增添幽默有趣的家庭氛圍,用我們較強的幽默能力,來幫助孩子排解緊張和困擾,這樣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

3、三歲是培養創造力不可耽誤的一年

3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自主思維,這時的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並會想辦法將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來,這就是創造力的表現。

這時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亂寫、亂畫的情況,這時家長不要過於生氣,反而要鼓勵孩子,最大程度的讓孩子能夠將創造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除了不去破壞,家長也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提升創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看圖編故事,或者自己講一半故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講故事的另一半,這樣累積下來,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4、四歲是語言表達能力飛速成長的一年

對於四歲的孩子來說,這個階段是最容易出現「小話嘮」的階段,因為此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這時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說、能說、控制不住的說。

所以家長不要去制止孩子,我就看到過很多家長因為覺得孩子煩,就給孩子訓了一頓,不僅孩子的性格變得內向了,話也變得很少,甚至和父母的關係都變得疏遠了很多,這樣只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去鼓勵孩子說,儘量通過學習去滿足孩子的知識需求,在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豐富孩子的知識儲備,這樣培養出來對孩子才會更加優秀。

5、五歲是親子關係最親密融洽的一年

對於五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和父母是最親密融洽的一年,若是家長利用好這一年,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更近一步,那麼孩子將來步入青春期時的叛逆就會變少一點,這個時候最好多陪孩子做一些親子遊戲,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幫助孩子提升自己,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6、六歲是內心矛盾最為突出的一年

6歲的時候可以說是孩子和父母之間問題最多的時候,在5歲時,孩子可能會是一個以父母為中心的狀態,但是到了6歲,孩子就會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對於父母的話語或者命令,都會產生強烈的反應。

此時的孩子一方面希望獲得父母的愛,一方面又想變得獨立自主,因此會處於強烈的矛盾當中,最後弄的父母和自己都很痛苦,所以在和6歲的孩子相處時,父母要多一點耐心,尤其是父親,更應該在孩子面前成立一個榜樣,供孩子學習,幫助孩子消除內心的矛盾。

7、七歲換位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的一年

經歷過內心最為矛盾的一年,此時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開始能夠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因此這個時候的孩子往往會更加懂事,懂得父母的辛苦。

同時孩子的抽象思維也會開始發展,例如一個七歲的小學生對一個詞的寫法和意義開始感興趣,這個時候的孩子能夠慢慢的理解兩個物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時家長可以多給孩子進行一些IQ訓練,促進孩子抽象思維發展同時,幫助孩子提高智力。

像我給孩子準備的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就是實打實的實力派,它是由著名數學家秋山仁博士,重磅推出的一套兒童大腦科學書。

全套共5冊,可以說是包含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益智遊戲類型,一套書相當於玩遍了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益智遊戲,真正意義上的越玩越聰明。

8、八歲的孩子熱衷思考,是思維最活躍的一年

八歲的孩子在各個方面幾乎都已經發育得非常完善了,無論是智力還是性格和體能,相比之前都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這時的孩子會開始熱衷與思考,不斷的在思考的過程中訓練自己的思維,從而為將來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

對於孩子的思維的訓練,當時我給欣欣購買了很多很多書籍,但是效果最好,孩子最喜歡的還是這套《兒童思維訓練》。

這是一套融科普知識和遊戲活動於一體的全新遊戲書,其內容涉及天文、歷史、數學、科學、自然、實踐等多學科知識,還鍛鍊孩子對事物的推理、思考和判斷能力,有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與拓展。

內容豐富有趣,所鍛鍊的能力也非常全面,非常適合在孩子4-8歲孩子使用,當時我家孩子使用的時候每天都要晚上半個小時左右,和手機電腦相比,孩子更願意我陪她一起玩這套書中的遊戲,因此我也講這套遊戲書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孩子能力的同時,幫助孩子們從手機遊戲中,回歸現實,提高思考能力,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強烈推薦)

若是家長能夠為孩子抓住人生中的「黃金8年」,那麼孩子將會更加優秀,將來面對生活和工作時也能更加的從容不迫。

我是欣欣寶貝的媽媽,從事兒童教育行業七年,每天都會為大家更新專業的育兒知識以及早教方法,當然還有一些育兒時發生的趣事,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帶來一些啟發從而更好的教育孩子!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八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李玫瑾教授在參加一次關於家庭教育的論壇時,就提到了孩子出生的頭8年最為重要,被稱為是孩子一生中的「黃金八年」,家長在這段時間抓住家庭教育的重點格外重要! 孩子一生中的「黃金八年」 1、一歲是培養安全感的一年 寶寶出生後第一年,幾乎沒有什麼行動能力,吃喝拉撒都要靠家長的幫助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家長都後悔看晚了
    當今社會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重視了,根據大數據調查發現,我國家長在學齡前孩子教育上的支持甚至和大學差不多,佔一年總收入的26%,而且要知道學齡前要比大學還多幾年。所以花費也是更多。那為什麼家長們願意在孩子早期教育上花費這麼多金錢和精力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孩子早期教育將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家長都後悔看晚了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越來越重視,這一點從教育的支出上就可以看出來。前段時間,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家長投資在孩子教育上的費用大概佔到15%左右,尤其是在7歲以前的學前階段和18歲以後的大學階段,所佔的費用比率更高,甚至達到了25%以上。其實,家長在學前的孩子身上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是非常正確也非常值得的。
  • 孩子一生中的3個「黃金生日」,李玫瑾:別錯過,幫孩子走上正道
    文/山爸爸育兒記老話說:「孩子的生日,娘的難日」,每個母親都是歷經各種磨難痛苦生下孩子,所以生日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既是新生們的紀念,也是母愛的證明。,孩子一生中這3個「黃金生日」最重要,千萬別錯過,能幫孩子走上正道,這才是對孩子真的好。
  • 李玫瑾坦言:孩子出生頭6年,家長管好這4件事,將來更容易成才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就在學著如何適應外界的生活,在家長的幫助、教導和陪伴下,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立面對社會的一個人。其實,我一直都覺得養孩子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這些年我一直也在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總結實踐中的收穫。
  • 李玫瑾:6歲之前,是孩子品行塑造的「黃金期」,家長要好好培養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現在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對孩子品行的培養,要只知道品行對一個人來說比起能力更重要,能力與品行就如同左手和右手,光有能力,沒有品行,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多數父母都錯過了
    通過大數據觀察發現,現在我國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我國家長平均每年對兒童的支出費用,已經佔整個生活支出比率的26%了,那為什麼家長要在孩子早期教育上花這麼多金錢呢?尤其是孩子一生當中的「黃金7年」,也就是剛出生的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否則就晚了!家長一定要重視。對此,李玫瑾老師舉出了2個生動的例子:案例一我見過一個3歲的男孩,他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跟家長鬧,而方式就是撒潑打滾,或者摔東西、哭啼。只要家長管教引導得當,這位男孩就會變乖,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 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父母都後悔,看到的"太遲了"
    一個有很好的幽默感的孩子在很多時候都是受到大家喜愛的,而且可以為自己爭取一些機會,因此我們要好好地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此時我們可以通過與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故意創造一些情境或者是通過閱讀故事書或繪本,來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 李玫瑾:孩子一生必過的3次「黃金生日」,家長再忙也要給孩子過
    但是包括李玫瑾教授在內的很多專家都不贊成父母把孩子的生日辦得過於隆重。因為這只會讓孩子滋生攀比心理,對孩子而言起不到任何正面的教育意義,反而有可能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所以家長必須要重視。當然,孩子的生日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自己而言,其實都是非常特殊的,父母可以給孩子過生日,但是一定要注意正確的方式方法。尤其是這三次孩子一生中必過的黃金生日,家長再忙也要給孩子過,因為它能夠幫助孩子成長,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日,能夠幫助孩子走上正道。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人生中有「黃金7年」,很多家長都錯過了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懷寶寶開始,就開始給寶寶進行胎教教育了。孩子出生後,從營養到教育每一件事家長都親力親為,為了讓孩子未來更優秀,甚至家長會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花費很多金錢。但是有時家長們並沒有抓住寶寶的教育規律,往往家長的做法適得其反。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家長都不知道
    當今社會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越來越重視了,根據大數據調查發現,我國家長在學齡前孩子教育上的支持甚至和大學差不多,佔一年總收入的26%,而且要知道學齡前要比大學還多幾年。所以花費也是更多。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早年的經歷和教育,對未來影響的佔比高達80%,尤其是孩子的頭7年,更是被稱為「黃金7年」,是培養孩子最為關鍵的時候,但是很多家長現在還不知道。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一生中的「黃金7年」,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家長為了讓孩子拔得頭籌,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視了,通過家庭支出的佔比圖,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絕大多數家庭中,教育的佔比都在20%以上,對學齡前孩子的教育支出甚至比小學到高中的支出還要高出5%,和大學高昂的學費,以及生活費相比,也僅僅只差了3%,由此可見,家長對於兒童學齡前的教育有多麼重視。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多半都有這3種家長,怨不得旁人
    >情商經過多年的研究也有專業的定義,它主要是指人的情緒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坦言:一個孩子的教養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是一個明事理的家長,那麼孩子的情商不會差;如果你每天都抱怨,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從而影響情商的發展。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這3句話,孩子未來更優秀​
    提起「叛逆」一詞,很多家長都認為這隻有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才會有,其實不然,只是青春期時的叛逆更加明顯罷了,其實孩子的叛逆期早在2歲的時候就已經偷偷開始了。,但是這樣治標不治本,總有一天孩子會全面爆發,到時候家長後悔都來不及了。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多半都有這樣的家長,怨不得旁人
    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會引來一片讚揚的聲音,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家的孩子要是這麼乖那就好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慢慢發現,這孩子其實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這天,田楠的班主任忽然造訪田楠家,向田楠的父母講述了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班主任表示,這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跟同學們相處,交際能力極差,得不到同學們的喜歡,而且經常對同學們發脾氣。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文\張媽編輯\張媽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頭等大事,許多家長總會覺得還是會因為一些壞習慣或許因為懶惰而耽誤了學習從而毀了一生。那麼,究竟什麼東西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呢?或許很多人會說是電腦遊戲,遊戲裡面的打擊快感和精美畫面無疑都是讓孩子為之沉迷而荒廢學業的東西,畢竟沉迷遊戲的孩子在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滿腦子都是遊戲根本無心學習;還有人說是懶惰是人墮落的原罪,懶惰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學習,他們也沒有刻苦學習的心。但是這些都是只要家長加以引導和教育,孩子都可以改正過來。
  • 孩子成長的「黃金」8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發現人類行為的發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中,在動作、語言、社會行為和情緒發展各個方面的表現和特點,是完全可以準確預測的。孩子成長的「黃金」8年,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孩子成長中每一年都是獨一無二的,下面摘選了其中對於1—8歲孩子最不可錯過的、最重要且美好的時刻,以此讓我們來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做出合理又合時宜的預期,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困難和麻煩的時候,了解了這些規律,父母心理就會踏實很多,更少一些焦慮。
  • 李玫瑾坦言:「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
    不過,即使家長知道培養情商重要,但還有很多孩子達不到水平,為什麼這些孩子的情商低呢?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情商低與父母有關係,「低情商」的孩子,一般都有這樣的父母,怨不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