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文適合做示範文 與中學寫作最貼近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近年來的中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文言文、古典詩詞佔的比例不小,說明我們的教育部門對祖國傳統文化很重視,也充分意識到了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學對於培養中小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作用。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不過,很多的文言文教學,大都停留在解釋字詞和翻譯的層次,似乎在寫作上的示範作用還挖掘得不夠深,其實,文言文對於中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有著不可估量的大作用,甚至會起關鍵作用。

  選什麼

  唐宋八大家文最適合做示範

  中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對於文言文的選擇,是相當全面的,從先秦諸子、兩漢文賦到晉宋文章、唐宋八大家作品,乃至明清小說、小品,都有涉及,例如《論語》若干則、《孟子》節選、《與陳伯之書》、《馬說》、《師說》、《醉翁亭記》、《石鐘山記》、《送東陽馬生序》、《促織》等等。

  這些國學經典作品從各個角度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語文素養。不過,從短期實用的角度而言,想要快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尤其是寫作水平,還是以唐宋八大家文為上,這和題材、結構、表達方式有很大關係。

  唐宋八大家文和現代寫作語境、要求等要素最為貼近,示範性更大。《論語》是極高的國學寶典,值得用一生去學習,去體會,不過其零碎性、語錄體的方式,對於作文寫作的示範作用可能需要若干年的積累才能體現出來,而唐宋八大家文則不同,它們往往就是結構完整的論說文或記敘文,篇幅又短小,語句也精煉,分明就是唐宋大家寫作的優秀作文,其示範作用近在眼前,隨手可學。

  為什麼

  韓柳蘇等人的文章與中學寫作實踐最貼近

  中學生寫作拼的是拳拳見力,刀刀見血的功夫,而且呈現在考卷上給改卷老師審閱的時間也就是那麼幾分鐘,如何抓眼球,在短時間內給老師留下極好的印象,短而精而優美,還要有力度,這就得講究謀篇布局的戰術原則。

  唐宋散文八大家當年寫文章,雖然不是每篇都是應試作文,但他們為了吸引注意力,是花了很大心思的,就那麼千來字,甚至只有兩三百字,就要決定傳播效果,在文章結構和遣詞用句上是花了很多心思琢磨的。宋朝是個文化極其發達的時代,文章多,過目就忘了,想要流傳,就得有寫作技巧。

  例如韓愈的《馬說》,一千字都不到,將人才選拔的種種弊端講得到位而形象,從識才的誤才,到人才的被摧殘、被耽誤,都面面俱到地交代到了,而且很有形象性。中學生想要在極短的篇幅內生動形象而又深刻地講清楚一個道理,《馬說》就是值得借鑑的。如此短小精悍的好文,如果僅僅停留在學習字詞的層次上,實在是太可惜了,傳流千古的經典文章,其主要功能還是在寫作示範上,如果教學上沒有達到這一點,真正是入寶山卻空手而回。

  再如寫景,平白的描述很容易讓你的文字被淹沒掉,要出奇,要抓特點,而且是想不到的特點,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在這方面太有才了,將水寫成空氣,魚兒如同在空中飄浮,以此表現水的能見度、清澈度,這神來之筆不能光是讀懂,還要轉移升華,轉移升華為學生描摹事物景色的能力。長篇的寫景很容易陷入俗套,如果能向柳宗元那樣用一個新奇的設想,出奇的創意,作文得分不高才怪,而且也有助於將來走入社會後成為一個有創意的人。

  再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我們要學習的是它如何精確地抓住事物的關鍵,例如「環滁皆山也」,然後一層一層地剝開,圍繞,最後主題落到「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點上。說實在話,社交網絡上很多抓眼球的文章,就是用的《醉翁亭記》這種結構和語言模式,層層深入,同時又欲擒故縱,且語言描寫精煉,往往能贏得巨大的傳播效果,寫作文也是如此。

  如何提高

  反覆地誦讀和模仿是正道

  有這麼些經典範文,千萬不能讓它們躺在課本裡睡覺,而要讓它們立起來,凸顯起來,其主要的辦法就是多誦讀,反覆朗讀。

  古人經常背誦範文,朗誦範文,那是有道理的。因為文字這玩意兒,跟體育和藝術一樣,要反覆熟悉範本,反覆練習,多次的熟悉就是練習,多次的練習就是提高,這樣才能深入內心,最終成為一種技能。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在這種基礎上,就算不會寫詩,但也會吟詩,講究的就是通過熟悉文本,然後寫出好的作品。

  因此,多朗誦文言文也是一門正式的功課,如果專門組織進行誦讀,對於寫作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可惜,很多同學只是停留在熟悉字詞、讀懂文章的層面上。

  也許有人疑問,連文章都不懂,多讀何為?殊不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習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古典文學作品,反覆熟悉是必不可少的。熟悉文本,不僅能很好地理解文意,更進一步,文本寫作的技巧、結構等藝術因素,也能漸漸凸顯出來,這也是潛移默化的作用,光是教學分析,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

  教師做法

  對文言文閱讀和學習要有熱情

  當今的中小學語文教師,素質一年年地在提高,很多在文言文素養方面頗有造詣。當然,高深的專業素養如果能配合熱情,對於學生而言就更是福音了。

  因為,一個教師的教學熱情是能傳遞給學生的,從而轉為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魯迅幼年的那位私塾先生壽鏡吾,搖頭晃腦讀古文,雖然其狀可笑,但是也看得出他對於自己所教的內容是充滿熱情的,這對於幼年魯迅文化素養的培養,肯定有積極的作用。

  因此,教師要有對於古典文化傳播和學習的熱情,文言文才能活起來,轉化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例如,對於劉禹錫《陋室銘》的學習,記者中學時代的老師,喜歡模仿其進行寫作,描述自己的教師宿舍,而且還和學生進行交流,在這個模仿和交流的過程中,等於是反覆讓學生咀嚼該文的精華,不知不覺地這些內容就變成了我們的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

  總之,要提高寫作水平,不要捨近求遠,要把中小學課本裡現成的文言文好好利用起來。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誰
    時至今日已經多年過去了,似乎很想念男老頭,特別想坐在教室裡再聽他講一堂課,很懷念那時的時光,那年我們青春正好。好了,題外話我們不多說還是開始我們今天的正題,一起來看看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誰。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從字面上我們也可以猜出這唐宋八大家肯定是有唐朝的也有宋朝的,時間我們很清楚了就是唐宋。
  • 都知道「唐宋八大家」,那「明清八大家」都有誰?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名聲如雷貫耳,共同撐起了中國文化的唐宋盛世。「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於明代「唐宋派」古文家茅坤所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那麼,在另一個堪稱文化勃興時期的明清時代,有沒有具備類似地位的文學家可以並稱呢?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唐宋八大家,誰的官職最大!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末茅坤承朱右、唐順之二人之說,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被列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主張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為啥曾鞏在當代唐宋八大家裡最不出名,感覺是來湊數的?
    明末,茅坤反對前後七子「文必秦漢」的主張,提倡學習唐宋古文。他評選了《唐宋八大家文鈔》作為學習古文的樣板,後來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唐宋八大家文鈔》這八大家可以用「唐有韓柳在明代茅坤選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時,選韓愈文352篇、柳宗元文120篇、歐陽修文286篇、蘇洵文60篇、蘇軾文251篇、蘇轍文172篇、曾鞏文87篇、王安石文219篇,曾鞏的文章數量倒數第二,說明那是還沒有把曾鞏推那麼高。
  • 從文物展到文化展:讓「唐宋八大家」聚首瀋陽
    新華社瀋陽12月13日電(記者趙洪南)「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引起文博界和公眾廣泛關注。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介紹展覽緣起時表示,遼寧省博物館有眾多唐宋以前的書畫珍品,但是專業鑑賞者並不多,而「唐宋八大家」則是無人不曉,由此想到圍繞「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故事、傳世文章甄選館藏書畫珍品,舉辦此一主題展。「以往我們辦展覽大多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館藏書法、繪畫作品和器物的。
  • 曾鞏,唐宋八大家中的陌生人
    「唐宋八大家」這個名號,我們從小就如雷貫耳,他們的詩詞文章,從小學時代起,就屢屢在課本中出現。
  • 千古文心寫山河,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負盛名的矩陣,以一種極富「概括性」與「啟迪性」的文化特質,為後世中國文人佇立了高山仰止的思想高度和綿延千載的生命能量。
  • 用古籍解讀「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本報記者  楊  競  文並攝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的同一天,「文道:唐宋八大家古籍文獻展」
  • ...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
    李白為何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唐朝),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宋朝),又稱作「唐宋散文八大家」!包含了散文,詩歌,詞賦,戲曲,書畫,形式多樣化,綜合了唐宋時期最為出色的詩人以及作品,涵蓋面較廣,也是對於唐宋時期的一個較大的成就匯總,精益求精,八位大家參與古文運動和改革活動,關心政治。他們八位文學成就差不多,都是唐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李白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是他們的成就無法與李白相比。他們八位成就雖高,但比詩仙李白還是有差距的。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怎樣煉成的?
    繼續為大家分享詩歌故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怎樣煉成的?何謂「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兩代的八位古文大家,這裡古文指的主要是散文,所以也可以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何來「唐宋八大家」一說?這還得從元末明初的一個小吏說起,這個小吏名叫朱右,在朱元璋時代做過史官以及翰林編修一類的小官,因為編修歷史撰寫辭賦曾經受到過朱元璋的賞賜。看得出來,這個朱右是很有才學的。
  • 唐宋八大家的老大給唐宋八大家的老二怎麼寫墓志銘的呢?
    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地位第二。今天我們分享唐宋八大家的老大給老二寫的墓志銘是怎樣的呢?韓愈與柳宗元是好朋友。高伯祖柳奭,做過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韓瑗都得罪了武則天,在高宗時被處死。父親柳鎮孝順父母,不升官。不向權貴獻媚,被棄官。第二段寫柳宗元年少得志及遭貶。寫柳宗元極有才華,但所遇非人。因「二王八司馬」事件,於是被貶永州。
  • 千古文心寫山河|遼寧省博物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印象
    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作為中國古代文化最負盛名的矩陣,以一種極富「概括性」與「啟迪性」的文化特質,為後世中國文人佇立了高山仰止的思想高度和綿延千載的生命能量。
  • 唐宋八大家與元曲四大家(助推宋元文化的大家)
    唐宋八大家,八大智慧,八種高度!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
  • 重磅推薦 | 唐宋八大家文言文精選
    近些年,部編版教材改革以後,語文的學習重要性日益提升,古詩文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也逐日攀升!
  • 約了,約了,去遼博看「唐宋八大家」
    遼博年終推出重磅大展「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相關的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展品在三個展廳中展出。「唐宋八大家」給上學的孩子們帶來「無數困擾」吧,課本中需要背誦的八大家的文章不少,記得我小時候就有韓愈的《馬說》《師說》,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黔之驢》,歐陽詢的《醉翁亭記》《賣油翁》,蘇軾的更多,不只文,還有詩詞……。曾鞏最好,好像他沒寫出上課本的文章。課文難背嗎?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亮相遼寧省博物館
    展覽將藉助一幅幅傳世書畫、一件件精品器物,訴說著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中國人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創造力、奮鬥精神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展櫃裡「唐宋八大家」的故事,觀展的我們的故事,都是一脈相承的中國故事!與以往的展覽相比,此次展覽主要由以下亮點:亮點一:歷史首次,聚集「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
  • 2020年公務員考試考點常識:唐宋八大家
    今日給大家帶來的知識相關考點是「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我們」。他們都是古文運動的倡議者。什麼叫做古文?它是和駢文相對而言的。駢文語法規整,辭藻富麗,方式大於內容。
  •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詩詞賞析
    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而韓愈又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字退之,是著名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