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
愛滋病到底是什麼病?
是如何感染的?
如何才能預防愛滋病?
……
愛滋病可怕嗎?
分享一組數據
↓
它是我國死亡數居第一位的傳染病
在中國,儘管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愛滋病感染者95.8萬。
國家衛健委今年4月發布的《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2019年全國因愛滋病死亡的人數近2.1萬人,佔甲乙丙類傳染病死亡總數的83%,是報告死亡數居第一位的病種。
大約每100秒就有一名
20歲以下孩子感染愛滋病病毒
另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近32萬名青少年兒童感染愛滋病病毒,11萬名青少年兒童死於愛滋病。大約每100秒就有一名20歲以下孩子感染愛滋病病毒。
目前全球
有3800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今年7月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2019年約有170萬新發感染者,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報告還指出,2019年有69萬人死於愛滋病相關疾病。3800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仍有1260萬人無法獲得拯救生命的治療。
「恐艾」者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
其實,在各大網絡購物平臺,都有愛滋病檢測試紙出售,淘寶上銷量最高的一家,月銷超過了1萬單,而點開評論除了最多的「感謝老天爺不殺之恩」和「下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外.......還有部分人因為這些原因而下單購買——
意外受傷恐艾↓
常在外吃飯恐艾↓
紋身後恐艾↓
去看了牙之後恐艾↓
感覺和愛滋病患者有間接血液接觸恐艾↓
跟感染者共同用過刮眉刀恐艾↓
張文宏醫生還說:
愛滋病毒比新冠更狡猾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央視節目裡介紹,「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到我們的免疫細胞裡,不僅如此,愛滋病病毒還能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的基因裡。當免疫細胞低到一定程度後,所有的愛滋病症狀就會出來,比如生腫瘤、生感染等。所以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最狡猾的病毒應該是愛滋病病毒。」
為什麼最狡猾的病毒是愛滋病病毒?
↓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說,如果人一旦感染愛滋病病毒,平均每天體內會產生十億個拷貝的病毒顆粒!它們再傳承下一代,只需要2.6天,繁殖能力非常強,而免疫細胞產生速度遠不及愛滋病病毒的繁殖速度。另外,愛滋病病毒狡猾多變,可以變異。
對待愛滋病,不必過於緊張
但也不能藐視哦!
讓我們了解一下愛滋病毒
愛滋病的3種主要傳播方式
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
愛滋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如果 HIV 感染者沒有接受治療,一般會經歷以下 3 個階段:急性期、無症狀期、愛滋病期,也可無明顯急性期症狀而直接進入無症狀期。
急性期:多在感染後2~4周內出現低熱、乏力、腹瀉、皮疹等,症狀多不典型,約持續1個月左右可自行消退。
無症狀期:此期沒有任何症狀,可長達數年至十餘年。
愛滋病(終末)期:由於免疫系統崩潰,機體可發生各種機會性感染,如細菌、病毒、真菌、原蟲等等,且感染不易控制,還可發生各種腫瘤。
患者表現為持續性發熱、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的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比較明顯;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斑丘疹、皰疹,以及頭痛、頭暈、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各種症狀。
另外,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下降達人體的10%以上,最多可以降低到40%以上,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感染了愛滋病病毒?
要檢測自己是否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就需要做HIV抗體的檢測,各地疾控中心的自願諮詢檢測門診為有需要的個人提供免費和保護隱私的愛滋病檢測和諮詢服務。包括抗體篩查試驗和補充試驗。
抗體篩查試驗
主要通過各種試驗方法檢測HIV抗體,包括自我篩查和醫院篩查。
我國已經批准上市愛滋病尿液自檢試劑,可以在家進行自我檢測。大家在網上購買的通過尿液、唾液和血液檢測HIV病毒的試紙就是屬於自我篩查,如自我檢測結果呈陽性,一定要去醫療機構或疾控中心進行確證,並接受諮詢和後續治療服務。
醫院則是通過抽血的方式進行篩查。
補充篩查
需要到專業醫療機構去做,補充試驗方法包括抗體確證試驗 (免疫印跡法,條帶/ 線性免疫試驗和快速試驗) 和核酸試驗(定性和定量)。
暴露愛滋病毒後能自救的「黃金72小時」了解一下
其實,在愛滋病的最早期,現代醫學技術給我們留了最後一個機會,你抓住了,病毒可能會被拒之門外。
黃金72小時
從理論上說,HIV阻斷藥在感染的72小時內服用都是有效的,因此,建議在暴露愛滋病毒後7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物,且連續不間斷地服用28天。因此我們也稱之為「黃金72小時」。
但是,越早服用阻斷藥,成功率越高,最佳時間是2小時內,成功率接近100%;時間越長,阻斷效果越差。如果超過72小時,就沒有服用阻斷藥的意義了。
本文綜合自:周到上海、央視財經、中國新聞網、央視財經、國家衛生健康委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學家庭護理、 中國疾控艾防中心、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