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玄,是我國東晉時期名將,他組建了當時著名的「北府兵」,並在「淝水之戰」中一戰成名,以少勝多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前秦入侵者,從此這支強悍的軍隊戰無不勝,讓敵人聞風喪膽。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謝玄和他的「北府兵」。
一。出身名門聰慧,入仕組建強軍
謝玄出生於江南的陳郡謝氏家族,其家在謝玄時代已逐漸成為江左高門,號稱「詩酒風流」。其父母都是名將、名流。他從小聰明智慧,而且理解能力特別強。從而深受其叔父謝安的器重,因此,當朝廷急需抵禦入侵者的良將時,謝安舉賢不避親,果斷推薦了謝玄。

謝玄成年後,因早就飽讀詩書,具備較高的軍事才能,他臨危受命後,首先想到必須要有一支能徵善戰的隊伍,方能馳騁疆場。於是,他就在當時北方逃難過來的流民中,選拔驍勇強悍的士卒建立了一支軍隊,並嚴格訓練他們,這就是「北府兵」的雛形。
二。一戰成名,戰無不勝
「北府兵」雖然組建匆忙,但因為這些流民軍曾長期與北方異族作戰,其戰鬥力非常強勁,稍加訓練後就能上戰場英勇殺敵,加上敵人是侵佔他們北方家鄉的外患,所以其復仇心態強力,大多異常勇敢且不怕死傷。
謝玄率領的北府兵,在「淮南之戰」中多次擊敗前秦軍,讓來犯者幾乎全軍覆滅。從而小試牛刀,初顯威名。相隔四年,已經初步統一北方的前秦,在其天王符堅的率領下,集結號稱112萬大軍(實際上僅30萬到達戰場),分水陸兩路南侵東晉而來,挑起了著名的「淝水之戰」。對「北府兵」的真正考驗擺在了他們的面前。
淝水之戰的東晉軍主將是謝安,他在東晉都城運籌帷幄、精心布置,安排謝玄為徵討大都督,任命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鋒都督,與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人,統帥八萬兵眾抵抗前秦。並讓龍驤將軍胡彬帶領五千水軍援助壽陽。共分三路兵馬北上迎擊前秦軍。另外命令桓衝率十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遊的壓力。

而東晉迎擊秦軍的主力軍隊,正是謝玄機率領的,有較強戰鬥力的8萬「北府兵」。他們在戰鬥中以一當十,驍勇善戰。反觀前秦部隊,則是經過多年戰爭而存留下的殘兵敗將,雖然數量多但其戰鬥力卻很薄弱。
在兩軍於淝水相持,東晉軍無法前行時,謝玄派人用激將法誘使前秦軍後撤。此時,前秦大軍士氣低落,後撤失去控制中陣腳大亂。謝玄率領8千多騎兵,搶渡淝水猛攻前秦軍。而假投降的朱序趁機在陣後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士兵信以為真就爭相而逃。

晉軍乘勝追擊,前秦軍潰逃中人馬相踏死的屍體漫山遍野。苻堅也負傷獨自逃回洛陽。結果,晉軍以少勝多,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全面勝利,此戰讓「北府兵」一戰成名。「北府兵」從此逢戰必勝,讓敵人聞風喪膽。
三.北伐壯志未酬,謝玄卸甲歸田
乘「淝水之戰」大勝的東風,第二年,謝安任命謝玄為前鋒都督,踏上了北伐之路,謝玄率領「北府兵」一路高奏凱歌,陸續攻取了彭城、兗州、青州,前鋒劉牢之部一度攻至鄴城。
可惜就在此時,東晉朝廷發生了變故,為防止謝氏家族勢力增大,皇帝聽信司馬宗室誆言,開始削減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勢力,迫使其讓出中樞政權。而謝玄也被降職使用,並被罷免了「北府兵」的領導權,還命令他從北伐前線撤回,終使北伐的大好形勢偃旗息鼓。
一代名將謝玄,就此鬱悶成病,他主動請辭所有職務,準備卸甲歸田,但他連上十份辭職報告,都沒有得到朝廷批准,朝廷還讓他異地就職,沒辦法,謝玄只能抱病登車去會稽郡任職。最終在會稽任上去世。

總之,我國東晉時期名將謝玄,組建了當時著名的「北府兵」,並在「淝水之戰」中一戰成名,以少勝多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前秦入侵者,這支強悍的軍隊戰無不勝,讓敵人聞風喪膽。但最終因朝廷無能,壯志未酬,他組建的最強戰隊「北府兵」也交由他人領導。一代名將英年早逝,真是非常可惜啊!
謝玄的經歷告訴我們,勇敢的將領、勇猛的軍隊,如果生不逢時,沒遇上好的領導,只會留下遺憾,空有報國之心而不能如願。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