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強壯精捍的軍隊。軍隊在戰亂時期,其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一支強悍的部隊,橫掃千軍,如入無人之境,威風凜凜,它就是北府兵。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各個王朝都在發展前進,東晉最強勁的對手之一前秦就在不斷向前發展。北方的前秦在苻堅的帶領之下,國祚昌隆,統一了北方,對於南朝東晉政權虎視眈眈。東晉為了防禦日益強大起來的前秦,高軍事防禦實力,特地命謝玄組建並且訓練出一隻精銳部隊。《晉書》就有記載:「太元初,謝玄北鎮廣陵,時苻堅強盛,玄多募勁勇。」因為謝玄當時是徐州刺史,駐地在北府。因此,由謝玄招募組建的軍隊就有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北府兵。
北府兵的主要組成人員的身份是非常低微的「流民」,由於王朝腐敗,亂象叢生,無數百姓失去家園,流離失所,加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入侵中原。胡人對中原地區漢人採取殘暴的政策。迫於無奈的流民只能舉家南遷,往環境相對安逸的南方遷徙,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民」。朝廷對於這些流民並不是很信任,並不允許流民渡江,只是讓「流民帥」帶領流民駐紮在江淮一帶,替朝廷防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流民戍邊」的情況在東晉時期非常常見。恰逢朝廷命謝玄組建一支精銳部隊,作為無家可歸的流民,在長期流亡的過程中,身強力壯,而且又對於胡人充滿怨恨的「流民群體」確實是非常合謝玄的心意。時值琅琊王氏倒了,繼而是陳郡謝氏掌握大權,陳郡謝氏與琅琊王氏不同,陳郡謝氏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因此,為了鞏固自己的家族地位,維護家族利益,需要一支精銳的軍隊。
除了朝廷的要求。加之陳郡謝氏的家族利益,謝玄組建武裝力量也就提上了日程。謝玄的組建武裝力量的主要成員主要是流民。要知道,雖然是流民,但是人數多了,流民也會漸漸地抱團,在這亂世之中,想要一個人生活下去,是非常艱難的。因此流民之間互相報團,並且公推出一個流氓帥,並且堅決聽從「流民帥」的調度。這些「流民帥」往往是那些個脫離北府建制的老將,他們經驗豐富,善於調度。而這些由流民組成的軍隊確實是一支精銳部隊,戰鬥力爆棚。帶著對胡人的滿腔恨意,這一支以「流民」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北府兵誕生了。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北府兵經過謝玄的操練整合,日益精進,只需要一場戰爭就可以使得他們名揚天下。公元383年,北方統一政權前秦在統治者苻堅的帶領下發動對東晉的進攻,前秦揮師百萬南下,在苻堅看來,這是勢在必得的。然而,苻堅卻是錯誤估算了,前秦來勢洶洶,東晉岌岌可危。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東晉雖然國勢衰微,還有一支精銳的部隊——北府兵,經過謝玄的操練,北府兵個個都是以一當百的猛士。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謝玄帶領北府兵八千多人,雖然兵不多,但是用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在淝水之戰中,北府兵以區區八千人打敗了號稱百萬大軍的前秦的軍隊,雄起吧,北府兵。在淝水之戰中,北府兵大敗前秦,苻堅的弟弟苻融也在戰亂中被亂刀砍死,苻堅本人也身受重傷逃走了。北府兵創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神話,淝水之戰也讓北府兵真正名揚天下。
當然,「人怕出名豬怕壯」,名聲已經打響的北府兵很快引起世家大族的覬覦,這麼一支精銳的部隊誰不想佔為己有?最先的領袖謝玄,在淝水之戰不久之後就去世了,之後陳郡謝氏也跟著衰落下去。北府兵也陸續被分散,之後被劉牢之掌握在手中。但是劉牢之雖然是軍事天才,在軍事上極其有天分,然而架不住他是一個政治白痴,身懷寶藏,自然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世家大族都是玩弄政治的一把好手。劉牢之雖然藉助北府兵的力量獲得一席之地,但是架不住世家大族的聯手對付。很快,劉牢之也掛了,北府兵被迫落入恆玄之手,恆玄忌憚北府兵,畢竟兇名在外,他屠戮了北府諸將。就在眾北府兵絕望之際,劉裕出現了,他藉助京口的勢力重建北府兵,把北府兵在絕望邊緣拉了回來。
劉裕其人,是個狠人,不僅有出色的軍事天賦,還有一身少有的俠肝義膽,可以說,北府兵在劉裕手中,走上了巔峰。劉裕帶領打了很多場著名戰役,戰場瞬息萬變,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所以一個出色的將領,除了有出色的領導才能,還應該具備明銳的判斷能力,已經軍事對陣所用之方法。這些,劉裕都擁有。劉裕帶領北府兵與北魏那一戰,可謂名揚天下。當時北府兵面臨的是最強勁的對手,沒有之一,那是鮮卑族的拓跋氏啊,是屢屢進犯中原,歷朝歷代都沒有真正將其消滅的,橫掃由貝加爾湖到長江流域所有民族的鮮卑族拓跋氏啊。但是劉裕一點都不慌,也不怵,就正面剛。直接棄船上岸,正面迎戰鮮卑騎兵。要知道,鮮卑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那是他們的騎兵最為勇猛,長期生活在漠北的鮮卑,最是不熟悉水性,北府兵要是一直在船上,鮮卑也不敢把他們怎麼地。沒想到,劉裕太剛了,直接棄船上岸與北府兵正面剛。
當然,劉裕不是莽夫,也不是逞匹夫之勇,他是經過長期與拓跋氏對戰,充分分析拓跋騎兵的優劣,針對他們設計的一套作戰計劃。經過多次與北魏拓跋的戰爭,對於彼此之間都非常熟悉。此前,每逢北府兵一上岸,魏軍就逃走,等北府兵一回到船上,魏軍又出來叫囂。狡猾得不行,長此以往,北府兵都快要崩潰了。劉裕就針對於魏軍這種心理,暗中布局,最終以僅僅兩千步兵打敗魏軍三萬人,創造了奇蹟。劉裕有勇有謀,無怪乎能夠登基為帝,成為一方之主。
北府兵在劉裕的帶領之下,走上了的巔峰時代,北府兵也成為劉裕登基為帝的主力軍。然而,花無百日紅,在走上巔峰的時刻,這意味著無路可走,只能走下坡路了。劉裕建立了新的王朝,作為護國大軍,身價自然跟著水漲船高。然而隨著劉裕的去世,劉裕的後代非治世之能臣。此時老一輩的北府兵也上了年紀,有些力不從心。此時的時局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動蕩不堪,北方逐漸穩定下來,隨之而來的就是沒有了大批流民南下,這樣兵源就變少了。風光了一輩子的北府兵,最終也只能走上迅速凋零的命運,隨著北府兵的衰落,南朝的軍事力量大打折扣,沒有足夠的能力與北朝所匹敵。
北府兵雖然走向了衰落,但是北府兵的存在,對於東晉王朝,以及後來的繼任者劉裕建立的劉宋王朝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北府兵自誕生之日起,就成為建康中央政權抵制世家大族,拱衛京師的重要倚仗。北府兵的組成人員大部分是無家可歸的被迫遷移的流民,朝廷把這幫流民都集中於京口,晉陵一帶,彼此之間的內部聯繫很密切,有些共同的遭遇,又都集中在一起,可想而知北府兵之間的紐帶作用有多強了。正因這一點,北府兵也成為日後劉宋王朝的崛起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然而,劉宋王朝依靠北府兵建立新政權,自然知道傭兵自重對於自身政權的危害。因此,雖然北府兵是立國之軍,卻始終不被劉宋王朝所信任,軍權始終掌握在劉宋皇室手中。也正因為如此,劉宋王朝在開國皇帝劉裕去世之後,也迅速走向了衰落,這不可謂不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