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這句話形容的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也稱地藏王菩薩。
佛教四大菩薩,個個威名赫赫。地藏王菩薩是其中十分特別的一位。
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中,有一回講的是「真假美猴王」,六耳獼猴變成孫悟空的模樣,離間唐僧師徒感情。這假猴王不僅與孫悟空長得一模一樣,就連神通法力都不相上下,上至天庭,下至地府,眾仙家鬼神都無法辨明真假,甚至到了南海,觀世音菩薩也辨別不出二者孰真孰假。最後真假兩位美猴王來到了西天大雷音寺,六耳獼猴不知天高地厚,豈知佛法無邊,終究在如來佛祖面前現了原形,被孫悟空一棒打死。
熟悉這一故事的人想必都知道,在來西天之前,六耳獼猴假扮的美猴王曾被認出過一次,認出假猴王的正是地藏王菩薩座下神獸諦聽,只是諦聽知道那六耳獼猴神通手段不在孫悟空之下,擔心說出實情後,地府將不得安寧,因而才緘口不言。
諦聽只是地藏王菩薩座下的一隻神獸,竟有如此洞察之力,可以想見地藏王菩薩道行之高深。
那麼,地藏王菩薩在《西遊記》中是怎樣的一個角色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早在《西遊記》開頭部分就有所交代。孫悟空出世後,到西牛賀洲的靈臺方寸山跟隨菩提祖師學成了一身通天徹地的本領,之後大鬧地府,強銷生死簿,惹得陰司眾神惱怒,遂到天庭告御狀。書中寫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
由此可見,地藏王菩薩被尊奉為幽冥教主,是冥司的第一把交椅,其地位遠在十殿閻王之上。
不過,《西遊記》終歸是神話小說而已,對佛教中真正的地藏王菩薩的認識是不能以此為依據的。
那麼,地藏王菩薩究竟是不是幽冥教主呢?其真實來歷又如何呢?
要解答以上問題,還需深入經藏,在正宗的佛教經典裡尋求答案。
佛教有三部重要經典與地藏王菩薩密切相關,分別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和《佔察善惡業報經》,合稱地藏三經。其中,《地藏菩薩本願經》,亦稱《地藏經》,被譽為佛門孝經,是流傳甚廣的佛教入門經典之一。
《地藏經》講的是,佛陀在忉利天宮為佛母摩耶夫人說法,十方世界無量諸佛菩薩、天龍鬼神等皆來集會,人數眾多不可計數,不僅文殊菩薩無法測得其數量,就連佛陀以佛眼觀察也難以盡數。此無量大眾皆是地藏王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者。
佛陀接著便介紹地藏王菩薩的來歷,過去久遠劫前,地藏王菩薩身為大長者子,受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教化,而發下誓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由此可以得知地藏王菩薩是他方世界的大菩薩,無量劫前便發下菩提心,至今仍行菩薩道。如此也就不難理解地藏王菩薩為何以大願著稱,其「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精神可謂感天動地。
佛陀還講述了地藏王菩薩過去世曾兩次下地獄救母的事跡,展現了地藏王菩薩的至誠至孝,這也正是《地藏經》被譽為佛門孝經的緣由。
在宣說了地藏王菩薩的無量功德利益之事後,佛陀最後向地藏王菩薩委以重任,令其以廣大神通方便,度脫三界罪苦眾生,使他們早日脫離惡趣、得生善道。
地藏王菩薩主要度的是三惡道尤其是地獄眾生,此道眾生性情剛強、難以調伏,地藏王菩薩甘願承擔度化地獄眾生的重任,堪稱幽冥教主。
《西遊記》中的幽冥教主是掌管幽冥世界的神明,而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薩其實是教化罪苦眾生的導師。
文章開頭說,地藏王菩薩在佛教四大菩薩中十分特別,其中一個顯著的特別之處就在於裝扮。文殊、觀音和普賢三位菩薩通常現的都是有寶珠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唯獨地藏王菩薩現的是身披袈裟、手持錫杖的出家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地藏王菩薩教化的對象主要為地獄眾生,因此現出家相更能代表佛法,以便度化剛強難調的地獄眾生。
眾所周知,安徽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和四川峨眉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相傳,唐朝時有一位新羅國(今朝鮮)王子叫金喬覺,出家後法名地藏,俗稱金地藏,來到我國安徽九華山修行,其因信仰虔誠、修持有道而受到當地民眾的尊敬與供養,最後在九華山圓寂,被佛教弟子認為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因而九華山便成了地藏王菩薩的應化之地。
「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地藏王菩薩,誓願弘深,廣設方便度眾生。
作者:襲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經藏,演暢法音,匡扶世道淨人心。
(本文系原創首發,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