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這種人間的煙火氣,可能是早起的兩根油條一碗豆漿,也可能是深夜的一瓶啤酒十個肉串。天氣熱起來,久違的煙火氣在淄博也漸漸升騰起來。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將推出《夜淄博體驗記》,通過記者實地體驗展示城市煙火氣,以及這座城市在發展「夜經濟」提升城市消費需求、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保就業、保民生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炳棋 淄博報導
小小的攤位支起來,好處顯而易見,成本低,人人都能做,人人都能掙。八小時之內幹好本職工作,八小時之外變成擺攤小老闆,生活不易,努力養家才是硬道理。
「寶寶,你幫媽媽抱著這個,坐好咱們出發啦。」6月8日下午5點,馬婷(化名)騎著電動車,載著滿噹噹的三大包毛絨玩具和三歲半的兒子,奔向夜市。
馬婷是一個90後寶媽,老家是德州的,結婚後跟老公一起來淄博打拼。老公上班很忙,雙方父母都在老家,照看孩子的重擔就落在她身上。
「我平時是上16小時班,歇32小時,上班的時候,就請個阿姨照顧寶寶,休息的時候自己帶孩子。」馬婷告訴記者,孩子在家老玩手機,對眼睛不好,就想帶著他出來玩玩。來夜市擺攤,帶著孩子雖然辛苦點,但是很開心,感覺生活很充實。
幾分鐘的路程,馬婷很快到了張店區化纖南街與柳泉路交叉口,這裡就是馬婷最近幾天擺攤兒的地方。「這裡是主要幹道,不能擺攤,趕緊走!」還不等停車,就聽見了催促離開的聲音。
她停下車子,趕忙上前打聽消息。原來這裡靠近居民生活區,前一段時間居民對於夜市噪音進行投訴,正在進行治理。這對剛出攤第三天的馬婷來說不是個好消息,難道要帶著兒子和滿電動車的貨回家嗎?她思前想後做了個決定:「去找個背街小巷吧,他們說那些地方可以擺。」
馬婷順著張店區迎春街到了潘莊社區內,道路兩側零星的有十幾處攤位,有賣衣服的、賣鞋的、賣吃食的……但是馬婷來回尋找,也沒發現合適地兒。最終她和一個攤主商量,騰出一個不大的地方擺上了毛絨娃娃和一些小玩具。
這裡人流量並不多,來來往往的多是帶著孩子出來遛彎的老人。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賣出去,馬婷心理犯嘀咕。
「這個10塊,那個小點的玩具車5塊。」
「看一眼,不買也可以。」
「赫赫,別亂跑,過來坐在這裡」
……
馬婷邊照看孩子,邊看攤子:「兒子喜歡各種玩具,而且玩具儲存方便,比較適合擺攤新手。」
這個地方是老社區的內部道路,人流量少,前來問津玩具的人就更少了。一個多小時過去,馬婷還沒有開張。她笑道:「擺攤三天,就第一天賣得好,賣了60多元呢。」雖然出來擺攤,遇到了各種困難,但是看到朝氣勃勃的兒子,馬婷就很開心。「有錢賺,而且還能和周圍的攤主聊天拉呱,比在家裡玩手機強多了。」
天越來越黑,也逐漸起風了。「媽媽,颳大風了,要下雨了,我們回家吧。」赫赫央求道。「再等會兒?」馬婷商量著。這時,有一個遛彎的男士直徑走過來:「這個小挖土機多少錢一個,給我拿兩個。」
今天的首單,收入只有10元,但是馬婷還比較滿足。「本來擺攤就不熟練,還跑了好幾個地方,本來都沒信心出來了,但現在又看到點希望。」馬婷說,計劃再進點小孩的衣服和玩具,買個架子繼續幹下去,不過明天要換個地方。
「媽媽,要下雨了,回家吧。」挨不住赫赫的催促,馬婷收拾了攤位,帶著剩下的玩具和兒子回家了。
記者手記:
馬婷帶著寶寶回家後,給我發了一個簡訊:「我們已到家,跟了一晚上辛苦。」我和她認識不到8個小時,看了這條簡訊,心裡暖暖的。
她是一個細心的母親,是一個莽撞的新手小商販,更是一個樂觀對待生活的90後。為找一個攤位,輾轉奔波,她騎著電動車帶著貨和孩子,滿滿的一車,慢慢地走著,尋找合適的地方。
即使一晚上只有一單,但她依舊樂觀的計劃著未來的生活。
她回家了,但我沒有回家。因為,這時我盯上了旁邊的一個攤主,他賣陶瓷和琉璃,「這裡有可以贈友人的盞杯,有《綠水青山帶笑顏》女主同款琉璃項鍊,這個杯子是窯變的,花紋比較獨特……」他細心專注的講述著。從下午六點到晚上八點,他沒有賣出一個商品。
我提醒他,是不是位置選的不對,於是跟他「轉戰」齊盛湖公園。剛擺上攤,就賣出一套杯子,接著陸續有人過來諮詢。
一晚上的擺攤體驗,輾轉奔波,但卻收穫頗多,學到了樂觀面對生活,學會了「對症下藥」……但是作為一個記者,更應該反映的是這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關於夜市,哪些地方可以放開、哪些時段能夠放開、具體擺放範圍有多大?期待相關部門多實地了解經營者和市民需求,做到因街施策、因點施策,制定出更符合本區域實際的「夜攤經濟」發展標準和規範,讓它有效激發城市商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