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廚師戰「疫」日記(五):做夢都在廚房做飯

2020-12-20 河南一百度

 2020年2月26日,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組織發起「河南廚師赴武漢 用美味奉獻愛心」活動,6名廚師出徵武漢,前去支援在武漢市青山區的300餘名河南醫務人員,為他們提供後方保障。

出徵儀式

出徵的6位廚師在忙碌之餘,為我們發來最真實的前線日記。

第一排左起廚師分別為: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長朱高鵬、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宋建平、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金乾武

第二排左起廚師分別為:頤順軒二合館廚師長馬允、土房子怪味魚總經理杜永闖、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李娟

他們為一線的河南醫護人員做了哪些家鄉味?一線工作人員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

今天,我們選取李娟、金乾武、宋建平、朱高鵬四位廚師的日記分享給大家,讓我們體會一線發送過來的感動。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武漢 小雨


河南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 李娟

今天是我們來武漢的第六天。

8點30起床,洗臉、刷牙、收拾完衛生9點了,臨走時把屋裡面全部用酒精消一遍毒,疫情期間、安全第一!

到廚房早餐已經結束,但還有三三兩兩的醫護人員來打飯,應該是剛下班回來的。我問他們,飯菜涼了,我給你們加熱一下。他們說,麻煩了。我對他們說,不麻煩,你們如果想吃什麼,我們來給你們做。他們說,想吃燴麵,清湯的也行。

我告訴他們,跟我們領隊溝通過了再告訴你們,這幾天準備好食材就給你們做。他們向我道謝。我說不用謝,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們用精湛的醫療技術把病毒趕跑,我們為你們做好後勤保障服務!

今天中午,朱高鵬領隊告訴我,今天做兩道菜——西紅柿炒雞蛋、洋蔥拌木耳。說完,我就去洗西紅柿,西紅柿洗好,金乾武師傅來切,我打雞蛋。足足打了300個雞蛋。

11點多,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就排隊來吃飯了,因為手機有毛病,錯過了很多美好的瞬間,真遺憾!

中午飯過後,我們接著準備晚餐的東西。晚上要熬粥,熬得是地瓜綠豆粥,先把地瓜洗好,杜師傅切地瓜,我這邊接水,一桶水有100多斤。一切準備就緒,把綠豆放桶裡先熬著,接著準備晚餐的菜,滷雞和滷豬蹄,都是我們從河南帶過來的。

2點半左右,馬允師傅走進廚房,跟我說,「大姐,剛才醫療隊的人給我打電話說,還有30多個人還沒吃飯。」他問我還有西紅柿沒有,我去找了些,馬師傅切西紅柿,我打雞蛋,又給他們蒸上饅頭。

二十分鐘,醫療隊的護士們都過來了。麵條還沒有做好,我先把饅頭端出來,還有小鹹菜。他們都是打包好回去吃,等馬允把麵條做好端出來,就聽到護士們說:「自從有你們在這做飯,不管什麼時候來吃飯都有熱乎的飯菜,真的是非常感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晚餐結束之後,我把明天早上熬粥的原材料準備好以後,我和杜師傅把廚房內外的衛生打掃了一遍,今天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


河南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 金乾武

今天是來武漢支援的第6天。

早上我和宋師傅為一線醫護人員做的是我們河南風味小吃:胡辣湯、油條、芝麻球,還有蘑菇包、糯米糕、綠豆薏米粥、煮雞蛋,河南醫護人員吃了都說胡辣湯油條絕配,對菜品贊口不絕!

昨天晚上媽媽知道我來武漢了,早上打電話,也是挺心疼我的。以前在鄭州幾十分鐘就到家也沒啥想念的,突然來到這邊感覺離家好遠啊,我很想念我的媽媽,一個月都沒看到了她了。

也許是這幾天太累了,我連做夢都能夢到在做飯,醒了看看表才一點多。我發誓,等疫情結束回去,我要好好睡上一天的覺。 今天中午我們做的是番茄炒雞蛋,我和杜師傅負責切,李師傅負責打雞蛋,我又負責炒菜,炒的胳膊都是酸的,做了足足三大鍋。

用餐的時候,一位醫生大哥說這番茄雞蛋和前幾天做的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我說這是我們河南人做的,比較符合河南人的口味。他對我豎起大拇指,今天中午,我們還做了麻辣小龍蝦、土雞湯、土豆燒牛肉等共計六個菜品。

我上的是早班,晚餐不由我負責,中午下班以後,回來把衣服洗洗睡了一覺,感覺很開心。我的朋友圈也開始轉發我們自己的「抗疫日記」了,好多親戚朋友看到都為我點讚,我為這次來支援武漢感到驕傲和自豪!


河南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 宋建平

時間過得好快,今天是來武漢的第六天,也是我和金乾武師傅值早班的第四天。

凌晨四點半到崗,今天的早餐跟前幾天有所改變,品種多樣,除了老幾樣外,增加了香菇包、卡通豆沙包、黑米糕,增添食慾!做了兩個湯,一個胡辣湯,一個麥仁紅棗粥!

午餐預備的是番茄炒雞蛋、土雞湯配米飯,由金乾武師傅主廚,我們來輔助,李娟師傅打了300個雞蛋,確保最少一人一個,幾個人一分工,分分鐘搞定,炒了滿滿的三大餐盒!

酒店廚師長肖師傅跟我們來玩笑說,「你們來了以後,醫療隊是食慾大增啊,平常兩餐盒搞定的菜,現在需要三餐盒了,我們的米飯也不下了。」 閒暇之餘翻看手機的時候,正好看到「護理界de小超超」正在視頻直播,仔細看去視頻裡,她打的飯菜跟我們中午做的一樣,但是並沒有打多少,而是只打了一點點,看了一會兒才明白,原來她吃完飯後就要去武鋼方艙醫院接班了,裡面的空氣比較悶,再加上防護服的作用,很不好受,不敢吃飯!有網友問她為什麼做直播,她回答說,這也算是一種心理調節的一種方式!可見承擔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

還有,打飯時看到的一個小姐姐,額頭上貼了好幾個創可貼,那應該是護目鏡壓的傷痕。為了戰勝疫情,可見她們的付出是巨大的,不只是心理壓力,還有身體力行!致敬一線醫護工作者!

午餐結束後,我和金乾武師傅即將下班,聽到朱高鵬隊長說要馬允師傅做胡辣湯,第二批河南援鄂醫療隊來取,她們聽說第五批駐地有「娘家人」來了,也想吃到正宗的家鄉味!沒問題!俗話說「自己家的孩,自己家寵」,滿足她們!就是要寵她們,如果有可能,有條件的話,去給他們做都行!最好是讓所有河南援鄂的醫療隊都吃到家鄉味!緩解她們緊張的心理壓力!

到宿舍後,按照慣例跟家人視頻電話報平安!洗漱一番!補覺!睡醒了寫日記!


河南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 朱高鵬

來武漢第六天,今天早晨我們又做了他們特別點名的胡辣湯,大家真的對河南特色菜情有獨鍾,只要早餐有胡辣湯和油條,每個人都會起來排隊。

第二批的醫務人員志願者聽說第五批這裡有河南的廚師來做飯,每天都可以吃到胡辣湯、燴麵和紅燒魚,都非常羨慕。

他們隊長親自給我聯繫,讓我們給他們做點胡辣湯喝,聽到這個消息後,心情非常激動,原來我們的胡辣湯這麼受歡迎啊!

確定他們下午4點半來拿,我們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把胡辣湯提前配好。不能做太早,做太早了,第一會稠,第二會涼;做太晚了,耽誤我們做職工餐,而且還影響第二批醫務人員吃飯。

我們做出去的菜品,不僅僅代表我們6個人的手藝,而是代表著我們河南,代表著我們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樊會長經常給我們說,「一熱頂三鮮」,再好吃的東西,不熱也不好吃,所以我們一定要交接好,讓第二批志願者也能喝到熱氣騰騰的胡辣湯。

最後院長還特別給我打個電話,說第二批領隊向我們表示感謝,謝謝我們這麼貼心,胡辣湯非常熱,過去直接能喝。

剛才還發生了一件非常好玩的事兒,有一批醫護人員是將近十點才下班,回來跟我說沒有飯了,我聽到這件事非常重視,本來已經躺床上了,趕緊穿上衣服,又跑到廚房去看。

其實我們給他們留的有飯,他們沒找到,一看到我過去,他們非常感動。表示自從我們來了,他們吃飯的時間也提前了,飯量也變大了,吃飯的人數也變多了。我深感榮幸!許多人在群裡都對我們發出感謝,每天都有人給我們送東西吃。

在這一天就要做好一天,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2020-02-1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戰「疫」日記——手機攝影大賽作品徵集
    在廣東這個充滿溫暖和正能量的地方,也湧現了許多美好的抗「疫」故事,在鏡頭的記錄下成為城市最珍貴的回憶。疫情下廣州的眾生相 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記者/攝  在廣州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黨委書記聯合社區醫生、民警為出入的社區居民測體溫。由「黨員+警員+醫生」組成的廣州「社區力量三人組」每天逆行而上,腳踏實地排查可疑病例。
  • 遼寧瀋陽:八旬老黨員寫下85篇戰「疫」日記
    這首名為《英雄華夏盡歡顏》的詩句,摘自瀋陽八旬老黨員劉桂華的戰「疫」日記。從2020年1月25日到4月15日,老黨員劉桂華歷經82天,以耄耋之年記下近四萬字的85篇戰「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了一個個逆行而上的戰「疫」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戰「疫」事。老人把感動寫在紙上,記在心裡,還把這85篇戰「疫」日記裝進了自家的家庭檔案。
  • 戰「疫」日記 ▏「我本是懷著一腔熱血來到武漢,沒想到還被照顧得...
    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看到患者病情慢慢好轉 我感到很欣慰」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所有人都在拼盡全力,勝利不會太遠,會如黎明一樣到來。」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愛和希望一定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我們不是英雄,只是前方有人需要我」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每一天都是一次不容懈怠的小考戰
  • 2802的一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17」
    共同戰疫《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從武漢逐步向全國蔓延。CCTV-9紀錄頻道2月22日起,每晚19:54連續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微9時段全天滾動播出。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入藏市檔案館
    《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外灘館舉行。 孫中欽 攝中新網上海4月7日電 (記者 張亨偉)7日,《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捐贈儀式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舉行。從2020年1月28日起,一線戰「疫」日記共收入了近4000篇抗擊新冠疫情的感人事跡,以《上海街鎮報告》的形式被保存下來。日記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全媒體的形式,記錄了社區封閉管理、居家隔離防控、交通道口巡查、愛心捐款捐物、口罩預約登記、企業復工復產、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等事無巨細的防疫工作。
  • 平凡一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19」
    CCTV-9紀錄頻道2月22日起,每晚19:54連續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微9時段全天滾動播出。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系列,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 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戰「疫」日記》:記錄一線最真實、生動、溫暖、感人的戰「疫」故事
    為了更好地展現出此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英雄的中國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致敬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各條戰線的同志們,《戰「疫」日記》一書,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由光明日報社武漢一線報導組編寫,直擊一線,深度挖掘、全面闡述,用一篇篇生動、溫暖、感人的文字報導,跟進式展現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實場景,展現出此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英雄的中國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勾勒出各行各業湧現在城市抗疫一線的英雄群像。為解讀各行各業打好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重要參考。
  • 最美廚師李娟的家書:讓醫護人員吃好,是三八節最好的禮物
    恰逢3.8女性節來臨,我們今天將節選李娟師傅的部分日記,為此次出徵武漢的唯一一位女廚師做一個專題。瞞著家人也要奔赴一線,她應該得到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敬佩與認同。河南阿五黃河大鯉魚廚師 李娟2020年3月5號 星期四 武漢 晴今天是我們來武漢的第九天。
  • 《我的戰「疫」日記》:有些故事可以盛開在時光深處
    鼠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成為被疫情影響的一員。在這樣的特殊時刻,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推出了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節目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網絡連接起素昧平生的人
    原標題: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本版圖片均已徵得微博博主許可   「希望患者病情都穩定,能夠在平安的夜裡一起迎接2020的元宵節。」   來自遼寧盤錦遼油寶石花醫院的常袁龍從2月11日開始,每天在微博上更新「96年男護士的武漢日記」。他作為醫院9人醫療隊中唯一的男護士,負責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在常袁龍的日記裡,他會因為前一晚忙碌的工作差點「起不來床」,也會為吃到餃子和來自家鄉的水果而開心。他寫下這些的初衷,是希望為自己這次特殊的經歷留下回憶。   關注微博上的戰「疫」日記,已經成為很多網友的習慣。
  • 海外「朋友圈」為河南理工大學戰「疫」吹響「集結號」
    日前,河南理工大學海外「朋友圈」多所高校、企業為學校戰「疫」吹響「集結號」,給學校來函來電關心慰問、捐贈防疫物資,並表示與學校同舟共濟抗疫情,共克時艱促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河南理工大學戰「疫」情況牽動著海外友好合作高校和朋友們的心。
  • 北京西城戰「疫」一線:一名社工的朋友圈戰「疫」日記
    讓我們通過北京市西城區椿樹園社區社工王悅彤在朋友圈發布的抗「疫」日記來認識椿樹這群平凡又可愛的人。站崗、到各分管樓門進行消殺和張貼新增的防控小貼士……每天我們都為給噴壺灌消毒液嗆得眼淚直流,快下班時,電話一個接一個,我們立馬成為了「電話接線員」 ,全體人員自覺的繼續加班。 同事們21:40才下班,書記頭疼牙疼厲害 「忍」 ,同事口腔潰瘍「忍」 ,同事在胃疼的情況下還要騎著電動車為大家去買飯……忙碌但不放棄,這就是我們普通社區工作者的一天。
  • 這是青島市市立醫院戰「疫」日記
    他們在戰「疫」一線披星戴月,夜以繼日只為早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在隔離病房屏住呼吸,只為忍住眼淚;他們走出ICU,脫下防護服後,泣不成聲。他們不是戰士,卻在城市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是抗擊疫情的英雄,是陰雲密布的「疫」空下最閃亮的星星……疫情總會過去,戰「疫」英雄們的付出卻值得永遠銘記。鳳凰網青島特別策劃「青島市市立醫院戰『疫』日記」原創專題,致敬那些生而平凡,但又因肩上的那份責任而變成了不平凡的英雄。
  • 【戰"疫"日記①】「我並不是什麼英雄,只是懷著初心救死扶傷」
    【戰"疫"日記①】「我並不是什麼英雄,只是懷著初心救死扶傷」 2020-02-03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日記 | 周文鵬:從這一刻開始
    戰「疫」日記 | 周文鵬:從這一刻開始 2020-03-25 14: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日記:強體質、換心情,跟我耍起「八段錦」
    戰「疫」日記:強體質、換心情,跟我耍起「八段錦」 2020-02-17 10:32:1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 【戰疫日記】戰「疫」姐妹緣 玉蘭花開春天來
    而今天她日記中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與自己搭檔多天的京山人民醫院的護士長李嬌。 「我們每天都要對所有病區的危重症患者挨個查房、護理,」頊雪蓮印象最深的是,李嬌這個1米6左右的湖北小妹在髒活兒、累活面前從沒半個「不」字,也毫無退縮。 頊雪蓮在日記中寫道:別看她身體瘦小,工作起來渾身卻有使不完的勁。查房時更換床單、患者的生活護理、指導責任護士重病人的觀察要點等等……每個患者都仔細查看,從上到下、無一遺漏。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