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秀傳統文化滋潤心靈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以優秀傳統文化滋潤心靈(大家手筆)

  中華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經歷了長達數千年不間斷的發展過程。中華傳統文化蘊藏著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夠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獲得新生。今天,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中華傳統文化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解答的時代課題。

  眾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身上的烙印。在形成一個民族的諸多因素中,地緣、血緣因素都不如文化來得重要。這個觀點雖然是現代西方的社會學家和民族學家提出來的,但事實上,中華民族的先賢們早就有所認識。例如,孔子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可見,孔子並不是從地緣、血緣的角度來認同周王朝的,而是著眼於文化。那麼,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麼呢?應該說是以人為本。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人類自身創造力的民族。火是人類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臘人認為火種是普羅米修斯從天庭盜來饋贈給人類的,而中華民族的先民則認為取火方法是他們中的一員——燧人氏發明的。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傳統文化的精神差異: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國人則對自身的力量充滿了自信。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諸神腳下的可憐蟲,更不是生來就負有原罪的天國棄兒,相反,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人的道德準則並非來自神的誡命,而是源於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並非來自神的啟示,而是源於人的內心。先秦的諸子百家雖然議論蜂起,有的甚至勢若水火,但他們都以人為思考的主要對象,其智慧大都是關於人生的智慧。這種思維方式為中華傳統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為本的精神。由此導致的結果是:當其他民族對各路神靈的至高權威頂禮膜拜時,中華民族的先民則把人間的聖賢當作崇敬和效仿的對象;當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標設定為入天國以求永生時,中華民族的先民則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樹來實現生命的不朽;當其他民族從宗教感情中尋求靈魂的淨化或愉悅時,中華民族的先民則從日常人倫中追求仁愛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華民族的先民以人為萬物之本,他們的理想國就在人間。正如章太炎所說:「國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務在工商耕稼,志盡於有生,語絕於無驗。」孔子為了實現其政治理想,棲棲遑遑,席不暇暖;莊子熱愛個體生命,對自然界的生命現象也抱著愛惜態度。如果說儒家更注重整個民族和社會的群體利益,那麼,莊子更重視的就是個體生命的價值和尊嚴。儒、道兩家相輔相成,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們對人生價值的把握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顯然,這種文化心理既有豐富內涵,又有積極意義,可以滋潤當代中國人的心靈。

  對於當代中國人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寶貴遺產需要我們繼承:一是重視自然環境的生命觀,以「民胞物與」的態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質又重精神的價值觀,不會在追求物質文明時喪失對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視群體又重視個體的道德觀,儒家的大公無私與道家的個性自由形成互補;四是見賢思齊的學習態度,隨時準備學習其他文化的長處;五是見隱知微的憂患意識,重視國家和民族可能面臨的禍患而絕不諱疾忌醫。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風靡全球並對其他文化強勢入侵,許多民族都對如何維護本民族的文化憂心忡忡,我們當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們在努力學習其他民族文化優長的同時,更要從本民族的文化遺產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資源。只有當我們在這兩方面都取得成就時,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軟實力,進而為實現全人類的美好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南京大學資深教授)

相關焦點

  •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們的心靈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創作著只屬於他們自己的中秋詩句,同時用無紡布、剪刀、膠水、紐扣等,製作出一幅幅美麗的中秋畫卷……  連日來,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為契機,瀋陽市的中小學校紛紛以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讓學生們走進中秋、感受中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個維度
    原標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個維度 核心閱讀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資源,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始終滋潤著華夏兒女,為華夏兒女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廣泛的民族共識,深厚的群眾基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徑。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資源,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始終滋潤著華夏兒女,為華夏兒女提供了強大的精神養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之一,在於它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社會風氣至關重要。
  • 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 本報記者 趙琳 王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質。在當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山東有何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如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 濰坊高密市康成小學:厚植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紮根兒童心靈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近年,高密市康成小學圍繞向學生「講清楚」中華傳統文化,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上培植中華文化自信的種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_圖片頻道_新華網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近年來,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教育部門大力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在多所幼兒園和小學開設泥塑、剪紙等民間藝術體驗課,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寶雞市婦幼保健院:用「和」文化滋潤心靈
    今年,該院從「和生、和合、和諧、和韻、和善」等5方面提升寶雞婦幼「和」文化,滋潤婦幼人的心靈。責任編輯:楊春曉
  •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長遠戰略高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嶄新的時代內涵。這種獨特的價值體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新時期中華民族共同價值觀的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的集中體現。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深刻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功能、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第一,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化解人類面臨的矛盾衝突及人生面臨的困難、困惑,能夠提供強大而有益的精神滋養和價值影響。
  • 南充眾立方少兒書法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少兒心靈
    該班旨在提高少年兒童的審美能力和綜合文化修養,培養嚴謹踏實的學習態度和自覺刻苦的學習能力,提升書法素養和藝術修養,形成書法愛好及特長,從小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培訓班以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教學為主,由專業書法教師授課,南充市權威書法專家指導,以授課、臨帖、創作、講座、現場參觀教學等各種方式進行教學,為少年兒童提供了一條更為便捷的習書、鑑賞、增智、升學的重要路徑。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形成良好行業道德風尚
    而當把以外求為主導轉變為以內求為主導,主要從心靈的放下和淨化中去尋求人生的幸福指數,會感到心靈容量的擴展和自身精神的提升和愉悅,從而對身體的健康發生積極的影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主幹儒釋道,都強調人的心靈提升和淨化對人生的功用。所以,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這種精髓和最突出點,啟迪了李雙蓮的身體康復,啟迪了崔健平以學習和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塑541人精神動力的行動和舉措。
  •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學生內心
    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剛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基本內容的第12條,專門闡述了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次要求,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走進廣大學生心靈加了一把火。 應該欣喜地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學生中呈現出日漸流行的趨勢。
  • 提煉和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
    作者:路振召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需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其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提煉是前提,展示是手段,把兩方面都做好,才能展現中華文化獨特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
  • 中華傳統文化潤心靈,英語聽力測試強基礎——昝村學校舉行傳統文化知識、英語聽力測試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英語聽力是英語學科聽說讀寫譯五種基本能力之一。
  • 湖北推行"朝讀經典"教育活動--讓傳統文化滋養心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用傳統文化精髓滋養文明、茁壯心靈,必須從青少年抓起。」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說。 「我教了30年語文,我覺得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誦讀一些唐詩宋詞、古文經典實在是太重要了,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十幾年前,我只能自己在語文課的前5分鐘讓孩子讀點經典。
  • 蘭州市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展笑顏
    9 月 15 日,作為「文化蘭州 全民共享」系列活動之一,「文化蘭州 全民共享」——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第一站在東崗小學開場。當傳統文化以生動的形式走進校園,孩子們純真的臉上綻放出笑顏,文化的浸潤更加滋潤了他們的心田。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目的是要將傳承優秀文化與打造辦學特色相結合,讓師生在審美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為創建文明城市助力出彩。
  • 山東師大: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具「時代味」
    這是繼去年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後,山東師大獲得的又一「國字號」殊榮,而重視大學文化建設成為山東師大的「制勝法寶」。「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在山東師大校園裡,宣講國學、誦讀經典、發揚傳統、傳播文化的場景比比皆是。學校在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思政、科研和實踐的進程中,讓大學文化散發出濃濃的時代氣息。
  • 立德樹人,讓更多「活水」滋潤孩子們的心靈
    因為是他們堅守崗位,陪伴孩子們度過戰「疫」的寒冬,傳播知識,撫慰心靈,點燃希望。回望過去的八個多月,很多老師們遭遇了從業以來的最大挑戰。為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經歷「史上最長寒假」後,一場「史上最大規模在線教學實驗」在疫情下開啟。
  • 公益論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凝聚城市發展正能量
    吳蕙芳 攝11月16日—17日,龍灣區成功舉辦第七屆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論壇,在為期兩天的「心靈旅途」中,來自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及街道、社區(村居)群眾等近4000人次,聆聽了一場場感人至深的精彩講課,共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儒學研究與闡發「登峰」、儒學普及「落地」、幹部政德教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濟寧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持續性、長遠意義的實踐探索,打造了一批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活動品牌;濟寧文化中心、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濟寧雜技城、濟寧大劇院、兒童公園、鳳凰臺公園等項目相繼建成使用,在文化場館、娛樂場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搭建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平臺
  • 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校園以夯實中華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要把它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優秀的晉商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中小學校園,是我省中小學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的必然選擇。
  • 用傳統文化涵養師生心靈,厚值校園文化「軟實力」——嘉定校區深化...
    近年來,嘉定校區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從文化環境、藝術鑑賞、文化實踐三方面入手,著力營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涵養氣象的校園審美空間和育人氛圍,讓學子在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浸潤、滋養心靈,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厚植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