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讀者應該知道王小波很推崇翻譯家查良錚,也應該讀過這幾句詩: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麼莊嚴,
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這是查良錚所譯普希金的《青銅騎士》裡面的詩句。即使是不讀詩的今天,也要承認,這樣的文字的確是好文字,有韻律,有美感。
查良錚是穆旦的本名。查家是浙江海寧大姓,名門望族。查良錚還有個叔伯兄弟叫查良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武俠小說家金庸。「查」字拆開為木旦,後用「慕旦」,再後則用「穆旦」。據說,金庸的筆名由來也是參考了本家哥哥的筆名取名方式。
作為詩人的穆旦現在被推為現代詩歌第一人,但是 1958 年之後中止了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的寫作,從 1954 年開始用業餘時間進行詩歌翻譯工作並署名查良錚,翻譯了普希金、濟慈、雪萊等詩人經典作品,並被認為「迄今為止中國詩歌翻譯史成就最大的一人」,藝術成就斐然。王小波讀到的《青銅騎士》應該就是詩人不能寫詩之後的譯作。
中國文學史必然有穆旦的位置的。
我們提到「真正意義上的詩歌」,這是指詩人在 1950 年代也寫過一些類似《美國怎樣教育下一代》的「詩歌」,我們不能苛求詩人,在那種壓力下很難不做出一些妥協。一個詩人因為外界壓力不能繼續進行真正的詩歌創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另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沈從文,沈從文在解放後轉而進行文物研究工作,不再寫小說,大悲哀。
北方高校南遷西南聯大,穆旦是隨幾百名師生組成的「步行團」橫跨三省奔赴昆明,據說他隨身帶了一本英漢詞典,背熟了幾頁就撕掉,到了昆明,詞典背完了。1942 年,作為隨軍翻譯參加杜聿明的抗日遠徵軍(這段經歷成為他反革命的證據),亡命熱帶雨林,九死一生。1949 年奔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1953 年回到大陸,1958 年被打為「歷史反革命分子」,從此中斷詩歌創作。
穆旦直到 1975 年才恢復詩歌創作。他在去世前不久所寫的一首詩中哀嘆:
但如今,突然面對著墳墓,
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
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
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最近,陳年在節目上說穆旦比周杰倫更偉大,進而有「垃圾」說引發很多爭論,但願爭論之後能有人讀幾首穆旦的詩,了解一下這個人。其實,他是不是比周杰倫偉大並不重要。
題圖:Francesco Bongior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