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中間加「標點」 華語電影興起新時尚

2020-12-15 Mtime時光網

        正如一個好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個寶貴禮物,一個好片名,也是導演、製片方、發行商給予電影的期許。事實上,給電影取名不算是個新鮮的學問,但近年來華語電影片名卻出現了個有意思的趨勢:那就是對標點的使用。

 

  《如果·愛》 標點的開端

 

 

  這一切主要是從陳可辛的《如果·愛》開始。2004年底陳可辛籌拍這部電影時,只有英文名Perhaps Love,正式開拍時中文名叫《如果愛》,上映時陳可辛果然改了,「如果」和「愛」中間多了個點,海報上寫得很清楚。事實上,除了少數媒體在撰寫報導時嚴格遵照《如果·愛》片名,絕大部分觀眾和媒體並沒有把這個「點」當回事。在採訪中,陳可辛還是細心地解釋過這個點的意義:中間的符號代表的意思是「也許」,因為劇中周迅的角色也不確定愛的是金城武還是張學友,很模糊的概念。

 

  《不能說的·秘密》 只為好看

 

 

 

  《如果·愛》之後,標點符號越來越多地用在華語電影名字中,比如剛被香港推選「申奧」的《放·逐》,海報中間也是有個「點」的,但2006年影片在香港上映和在內地發行音像製品時,媒體幾乎都忽視,更不用說觀眾會有多關注這個「點」的意義,導演杜琪峯也沒在媒體上解釋過「點」的意思,如此一來這個「點」在傳播上就沒發揮什麼效用了。

  這之後,香港電影仍在使用著標點符號,比如黃真真今年的回歸獻禮片《女人·本色》,新導演郭子健的《野·良犬》,但媒體上、影片宣傳資料上都沒有出現導演解讀片名的內容,這樣幾乎所有媒體都把這兩部電影名字寫錯了。被媒體、影迷寫錯得最廣泛的電影是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在記者隨意的網絡搜索中,幾乎沒有發現寫對片名的新聞報導和影評文章,而這個「點」卻實實在在地在海報上寫著。這個「點」有什麼意義呢?臺灣發行公司很老實地告訴記者「純粹為了設計好看」,呵呵,這倒是繼承了周杰倫喜歡耍帥的毛病。

 

  《夜·上海》 矯情還是時尚?

 

 

  用標點符號耍帥的內地電影也有,上半年趙薇的《夜·上海》便是典型,這部電影由內地最有時尚感的導演張一白拍攝,選擇的拍攝地也是最有時尚感的上海,不過對於片名使用句號的意義,張一白一開始坦誠告訴記者「沒什麼意思,就為了好看。」不過在影片宣傳的時候,這個句號倒是被發行方突出地體現出來,於是張一白要應付很多記者對於句號的提問,「因為『夜』和『上海』是兩個名詞,用句號隔開,前面表示事情發生的時間。這樣也可以和那首《夜上海》進行區別。」張一白說,目前電影名字用標點符號,多數還是為了設計上好看,這股潮流估計還要持續很長時間。

 

  《色·戒》 嚴肅的討論

 

 

  陳可辛在華語電影片名「標點潮流」中開了個頭,但沒說得很清楚,而更多的導演不去解釋標點符號的意義,因為它只是好看。一向以嚴謹著稱的李安在《色·戒》中對標點符號倒是非常在乎。

  1950年,張愛玲剛完成《色·戒》這篇小說時,想區分「色」和「戒」2字,最開始中間想使用句號來間隔,意思是「戒色」。當時出版商因為以前用過這種用法,所以為了要區隔,就給它打了一個逗點。1983年收入《惘然記》結集出版,用的就是《色,戒》這個名字。不過今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張愛玲》時,卻用的是「點」號,之後張愛玲研究專家陳子善確認,「色」和「戒」之間應該是逗號。

  到了《色·戒》的海報最終確定時,李安在「色」與「戒」之間卻加上了一條分隔線,代替了原來的「,」號。他覺得,張愛玲的原意應該是這樣的,「這個符號加上去後,這兩個字,就是一本書,上一頁可能是『色』,下一頁就是『戒』,或者上一頁是『戒』,下一頁就是『色』。我覺得對我來說,『色』好像是感性,『戒』好像是理性一樣,有一個辯證的味道在裡面。」

  很可惜,李安解讀得非常詳細,但還是阻止不了大眾和媒體用《色戒》、《色·戒》來指代這部電影的名稱,按道理,海報上的名稱才是最終確定的電影名,它和張愛玲原著《色,戒》已經是不同的藝術作品。

 

  影迷觀點不一

 

  記者隨意採訪了一些電影愛好者,他們對這樣設計標點符號大體有三種意見。支持派:《夜·上海》一看就是發生在上海的美麗戀情,句號給了觀眾很大想像空間吧。反對派:《如果·愛》可能還有點意義,《夜·上海》完全是沒事找事的瞎矯情,討厭。分析派:標點符號是故弄玄虛,對吸引觀眾進影院沒有幫助。


 

相關焦點

  • 片名能為一部電影帶來多大加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小福片名,是觀眾接觸電影的第一道媒介,它的優先程度甚至早於電影海報和預告。一個引人入勝的片名能夠為一部平平無奇的電影帶來巨大的前期熱度,相反,一個不夠恰當吸睛的片名也能夠導致一部好電影就此蒙塵。
  • 動漫進入長片名時代,不帶標點符號都不好意思叫新番
    相信很多入宅時間比較久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曾經的動漫片名大多以三到四個字為主,比如《灌籃高手》、《海賊王》、《火影忍者》,這樣的片名既好聽又好記。後來新番的名單裡偶爾會混入幾部名字很長的動漫,諸如《我的妹妹不可能這麼可愛》、《我女友與青梅竹馬的慘烈修羅場》,那時就有很多小夥伴吐槽:好看歸好看,這麼長的片名真心記不住。
  • 電影知識:淺談電影片名翻譯,長知識了!
    一、引言  電影是一種大眾文化的藝術形式,它既要符合大眾的欣賞口味,又必須注意審美取向。而電影片名則是電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是電影的門楣,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思想,又要簡短新奇,將觀眾引入門內;它是電影的眼睛,既要突出顯示個性,又要生動形象,令人一瞥便會聯想翩翩。
  • 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瓶頸:片名與字幕翻譯存缺陷
    海外觀眾愛看《活著》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記者 馬海燕)《銀皮書:2012中國電影國際傳播年度報告》5日在北京師範大學發布。該報告顯示,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在過去一年呈現傳播效果提升、票房收益下降的狀況。銀皮書認為,中國電影的「三多三少」是制約發展與傳播的關鍵所在。即生產的影片數量多,實現出口的少;參加公益性對外交流的影片多,實現商業性海外銷售的少;國產片在海外藝術院線發行和華語電視頻道播出的多,進入商業院線和主流電視頻道的少。
  • 怎麼片名都是「奇緣」「總動員」?電影片名趣事深挖
    迪士尼動畫電影中,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是第一部被定名為「總動員」的動畫電影。該片,當年風靡全球,是動畫電影的傳奇之作。早期,我們在引進譯製片時,出於對電影的珍惜和尊重,片名都及其考究。既注重語言意境優美,又要高度契合電影內容。
  • 【漫談】電影片名翻譯的四項基本原則
    電影片名往往以突顯影片內容,傳達主題信息,確立全片感情基調,提供審美愉悅,吸引觀眾,增加票房為其終極目標。片名佳譯妙趣橫生而又發人深省,因其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生動可人的語言而倍受中國影迷和英語愛好者的關注和青睞。在電影片名翻譯跨文化、跨語言的轉換過程中,往往體現了四項最為基本翻譯原則和價值取向。
  • 電影片名被指像繞口令 業內人士:應通俗易懂
    雖然電影還沒有上映,但影片片名的比拼已經提前開戰———《我愛的是你愛我》、《誰說我們不會愛》、《如果不能好好愛》、《對不起,我愛你》……一系列像繞口令一樣拗口的片名究竟能不能幫助影片票房目前還有待商榷,不過如今眾多電影片名越取越長、越取越怪卻是不爭的事實。
  • 深沉關注彼岸與現實,開啟華語電影新可能
    呼應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內地、香港、臺灣電影浪潮在國際電影舞臺的湧起,「華語電影」概念被國際電影學術界提出並躋身國際電影研究的主流話語。進入21世紀,伴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電影的批量出現,「華語電影」的內涵又得到拓展,它不僅概括了漢語言形態的電影生產,也覆蓋了其他多民族語言的電影實踐。
  • 寫作文要麼不加標點,要麼亂加標點,急死人!這問題該怎麼改?
    但是,在學習寫作文的起初階段,孩子往往忘記加標點,或者是不會準確使用標點符號,一度讓老師和家長很頭疼。今天,小key老師就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一、與閱讀相結合,樹立標點符號意識有加標點符號的意識,才會自我提示留意到寫作文有加標點符號的需要。
  • 諾蘭新片《TENET》熱映,中文片名《信條》卻遭吐槽:翻譯不地道
    #英文片名TENET# 《信條》除了電影劇情燒腦,還有不少網友指出影片的中文譯名欠佳,沒有翻譯出原片名「Tenet」的玄妙之處。如:「eye(眼睛)、level(水平)、refer(參考)、Radar(雷達)、rotator(旋轉機)等等,這些詞彙都有軸心字母(即最中間的字母)。也有一些詞彙是無軸心字母的,例如deed(行為)、noon(中午)、Otto(人名),Hannah(人名)等等。
  • 青年電影手冊2018年度華語十佳提名出爐
    日前,由青年電影手冊編輯部以及臺灣、香港影評人共同評選的「青年電影手冊年度華語十佳」公布提名名單。據悉,今年青年電影手冊將會評選出「年度華語十佳影片」、「年度導演」、「年度男演員」、「年度女演員」、「年度男配角」、「年度女配角」、「年度編劇」、「年度新導演」、「年度新演員」、「年度電影歌曲」等獎項,以表彰過去一年來為華語電影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電影人。
  • 2019年華語新電影十佳,我們選擇推薦他們!
    還是要強調下,我們選擇的這十部電影,都是針對那些只執導過兩部劇情長片的青年華語導演作品,類似於電影獎裡面的新導演獎。所以,有些華語電影雖然同樣非常出色,但已經是成名多年的成熟導演作品,就沒在我們推薦的行列。他們同樣很優秀,這點毋庸置疑。
  • 《撞死一隻羊》威尼斯獲獎,近十年華語電影歐洲三大節得獎盤點
    9月8日晚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得獎作品揭曉,中國電影《撞死一隻羊》獲得最佳劇本獎。導演手拿獅子獎盃由於該片還沒有上映,小編就總結一下近十年來華語電影在歐洲主流的三大電影節中的斬獲。該片上映伊始還有不小爭議,因為觀眾從片名還以為是動作片,結果是一部文藝片。而且畫面也不是常規的16比9畫幅,讓很多觀眾不適應。但是從攝影色彩等角度講確實一部佳作。
  • YY LIVE推新節目 「華語電影315」鞭策電影人
    摘要:每年一度的金掃帚獎網絡投票已經結束,繼公布了「2016年度最令人失望影片」、「2016年度最令人失望中小成本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最令人失望編劇」、「2016年度最令人失望新導演」提名名單之後。既有各大專業的高顏值主播陪你一起吐槽,更有中國資深影評人程青松與你鞭策中國電影人。
  • 學術的主體性與話語權:華語電影爭論的觀察
    {5}按此思路,我們可以追問:是什麼使得「華語電影」的爭論至今多有「交流」而少有「對話」?什麼是這次爭論「敞開」的問題?什麼又是爭論中「被遮蔽的存在」?如何通過參與或觀察這次爭論,同時做到「懷疑與反思」爭論內外的話語和書寫,以求探索學術研究發展的新動力?
  • 這10部電影差點因為片名而錯過
    這10部電影差點因為片名而錯過看一部好電影的意義就像旅行,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用心思考,甚至掰正我們的人生觀。下面小編推薦的幾部影片,雖然名字不好,但確實是好電影,快收藏起來吧。電影名字很無釐頭,讓不少人以為是鄉村故事。《小孩好黑》榮獲第八屆青少年選擇獎影片是一部美國喜劇電影,講述一個求子心切的男子決定和老婆一起去領養一個孩子,來享受後繼有人的感覺。但是沒想到,他領養的這個「兒子」,其實是一個越獄的黑道大哥,為了逃避警方的追緝,才偽裝成領養中心的小孩,而因為他天生矮小,還有張超級可愛的娃娃臉,因此竟然沒人發現。
  • 「華語電影」概念爭論:中國學術如何才能擺脫「學徒狀態
    「華語電影」的歧義與概念的接受從華語電影與華語語系文學兩個概念的傳播與接受來看,國內學界急於尋找研究新對象、新方法。「華語電影」概念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客觀地說,它作為運作較成功的學術概念,已經廣泛使用;但另一方面,以「華語電影」命名的會議,多會圍繞這個概念產生激烈的爭論。
  • 為什麼說馬來西亞才是華語電影最大海外基地?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就帶你走進馬來西亞的華語電影去一探究竟。 隨著馬來亞脫離殖民統治、馬來西亞聯邦的成立,以及新加坡獨立建國,再加上新成立的馬來西亞政府開始維護巫裔族群的權力,這些接連不斷的政治變動使得這兩家公司的電影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不斷走下坡路。到了1969年,「五一三事件」的爆發徹底激化了兩個族群的矛盾。
  • 中國「新浪潮」:華語電影的美學革命與文化抉擇
    此間,社會中新興中產階級的迅速成長並成為社會中堅,一種不同於過往的全新的歷史文化觀念開始滲入到臺灣新電影導演的作品中間。於是,提升臺灣電影的文化品格歷史地落在了新一代導演群體的肩頭。事實上,「侯、楊一代人的歷史功績恰恰正在於,在電影的運境——敘事方式中實現了對歷史的回歸、對人的回歸,從而在文化的意義上重建電影敘事而含納著臺灣的歷史反省和人生體察。」
  • 一流的電影三流的片名 那些被渣名耽誤的十大佳作
    但對電影來說,片名直接決定了這部電影在人們的心中,是高大上的國際化feel,還是俺們村裡的故事。以下好電影,你們有因為名字(翻譯)太渣而錯過的嗎?瘋狂動物城  前些時候大熱的《瘋狂動物城》,一度引領朋友圈刷屏新潮流。  然而,這部被評為「迪斯尼史上最具有深度的電影」,居然有一個那麼幼兒園式的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