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關注彼岸與現實,開啟華語電影新可能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呼應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內地、香港、臺灣電影浪潮在國際電影舞臺的湧起,「華語電影」概念被國際電影學術界提出並躋身國際電影研究的主流話語。進入21世紀,伴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電影的批量出現,「華語電影」的內涵又得到拓展,它不僅概括了漢語言形態的電影生產,也覆蓋了其他多民族語言的電影實踐。中國是多民族大家庭,「華語電影」應被視為一個不局限於漢語普通話,而包容多民族語言和多形態方言的「華語語系」電影。

  其中,以萬瑪才旦為代表的一批藏族導演拍攝的藏語電影,是華語電影一個重要構成部分。這批被學界稱為中國藏族題材「新浪潮」的電影,一方面通過大銀幕獲得了越來越多與觀眾見面的機會,確證著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國家認同;另一方面通過電影節走向國際,向世界展現文化多元、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

  萬瑪才旦的最新作品《氣球》是他2005年推出處女作《靜靜的嘛呢石》後的第7部長片。平均每兩年有一部作品推出,無論在文藝片導演還是商業片導演裡,都算得上高產,更難能可貴的是,萬瑪才旦的7部作品品質均「在線」,無一不入圍各大國際、國內電影節。這部新片《氣球》應邀去過90多個電影節,獲得30餘個國際獎項,包括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獲得芝加哥電影節最佳編劇獎、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大獎等。與萬瑪才旦前一部登陸商業院線的影片《撞死一隻羊》中明顯的西部片加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相比,《氣球》的故事更加樸實、生活、接地氣。這是一個藏區牧民家庭忙碌著給羊配種的季節,爺爺去世、妻子意外懷上第4胎,從而面臨生育上的取捨難題的故事。影片之所以叫《氣球》,一方面是家裡頑皮的孩子將父母的保險套當成氣球玩耍——導致了母親的意外懷孕,另一方面是影片結尾,父親踐行承諾從縣城回來時買了兩個碩大的紅氣球給孩子,卻轉瞬一個破碎、一個飛走。

  《氣球》裡這一白一紅兩種「氣球」的意象,完美地寓言了影片裡一連串的二元對立關係。一組關係是世俗與宗教:一邊是世俗的現實的生活——一家人要忙碌著牧羊、配種、賣羊,給孩子上學,供全家生活,妻子卓嘎因為家裡孩子多考慮不要孩子,以減輕家庭負擔;另一邊是超越現實的追求——奶奶的忌日,爺爺會帶著被認為是奶奶轉世的大孫子去廟裡上香誦經,祈禱保佑;父親達傑深信上師的預言,認為妻子意外懷上的孩子正是突然去世的爺爺轉世回家;還有那個神秘的姨媽,因為愛情的打擊而出家為尼。第二組關係是現代與傳統:影片中父親出場是騎著摩託車,爺爺與他討論了一番牧區摩託車對馬匹的替代,而兩個孩子則拿著兩個吹大的保險套「氣球」在玩耍,後以此換取鄰家小孩的哨子,引發鄰家父親的聲討。在這個基本生活形態還保持傳統模樣的社會裡,同時已配備了現代的衛生所、有男女醫生和避孕、節育等現代醫學理念、有上中學的孩子和堅持讓孩子讀書的父母,所以,《氣球》現實主義地呈現了現代文明在牧區的有效普及,既不渲染貧窮落後,也不拔高現代化,而是令人信服地呈現了當下那裡兩種文明的混雜性。第三組關係更有意思,是偏遠的內陸與世界的關聯。這一關聯不僅體現在牧區上空飛過的飛機,更有意安排了一家人吃飯時,電視上播放國外試管嬰兒實驗的新聞。雖然爺爺覺得不能接受而要求關掉電視,但偏遠牧區在信息共享上與國際同步的事實卻由此「一葉知秋」。影片裡,聖潔的白氣球和熱烈的紅氣球不僅在視覺上構成對比,在情緒和文化上也把兩極並置在這片土地上。

  萬瑪才旦的藏語電影不僅向世界傳達了一個多元中國的存在,更為華語電影開拓了新的表達空間。國產電影在表現彼岸世界時一直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但是彼岸世界無論是作為幻想、對比,還是一種寄託,都是表現此岸世界生活和人性的重要依託。新中國電影開蒙之初,就建樹起了對少數民族文化、風俗和宗教的尊重的傳統。萬瑪才旦從他的第一部長片《靜靜的嘛呢石》開始,就自然而然地把鏡頭對準了宗教文化浸潤下的中國藏族人如何面對現代文明,如何保留傳統和向現代轉型。其中,藏傳佛教中輪迴轉世思想對藏民生活的影響、藏民對本土自然神的崇拜等,並沒有成為導演刻意繞開的話題,於是如同電影《氣球》所實踐的,夢境般的超現實段落、此岸與彼岸世界的神秘聯繫等,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影片中,從藝術和文化多個角度豐富著中國電影的表達,給華語電影帶來意外的驚喜。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2020年,那些值得關注的華語電影
    希望各位大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幸福、快樂、平安。而到了2020年,我們首先要做的事,可能還是:做前瞻。畢竟,新的一年又來了,接下來,又有很多電影,等著大家。所以,我們還是看看,在2020年,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華語電影吧。另外,還是先稍微那麼說明一下,因為這篇文章僅是我的個人篩選,所以,難免有各種錯誤和遺漏,尤其是,很多信息有限,可能會有些小的不準確,也先道個歉。
  • 華語文藝片開啟黃金時代 《夜鶯》等作品獲關注
    搜狐娛樂訊 《白日焰火》贏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時,更多引來的是影迷和業內人士的目光,而當這部電影在內地經歷20日的放映後最終票房突破1億元人民幣時,已經成為「現象級」全民熱議之作,這部電影也是自情人節檔後至今唯一一部票房過億的華語電影。
  • 《東方華爾街》戰績亮眼,三大亮點助其開啟華語迷你劇新探索
    今年,隨著短視頻的強烈衝擊,以BAT為首的視頻網站紛紛開啟了用戶碎片化時間的爭奪戰,並推出了大量極具美劇、英劇風格的自製劇來拉動新會員,加上行業大咖的頻頻發聲,無一不在告訴用戶:短劇集時代已經到來。劇中的臺詞極富語言藝術,點到為止,話中藏話,充滿了較量與制衡,彰顯了金融暗戰緊張刺激的特質,而兩個演員在表現內心波動時並沒有撕心裂肺,相反,他們用深沉內斂的表達方式,甚至是一個意味十足的眼神,展現了情感無言的迸發之所以能將一部迷你劇打造出電影質感,出品方福斯傳媒集團功不可沒。
  • 科幻片能成華語電影的新方向嗎
    原本以為華語科幻電影將奮勇邁步前進,但2020年的疫情讓全球電影產業都按下了暫停鍵。如今,隨著電影市場的逐步復甦,各種類型的影片也將出現在觀眾面前,其中承載著華語電影工業發展的科幻片又被重新寄予厚望。《流浪地球2》的拍攝提上日程,陳思誠也將拍攝自己的「外太空三部曲」,就連開心麻花都把喜劇舞臺從地球搬上了月球。
  • 2019年華語新電影十佳,我們選擇推薦他們!
    那麼2019年的華語電影們,有驚豔到你嗎?和往年一樣,2019年不乏現象級的電影作品。然而,在備受大眾關注的電影之外,也仍然有不少新作值得被更多人關注和了解。超英為了替老友討個公道,於是和另一位好友佔義化身偵探,開啟了一段荒誕追兇的旅程。影片獲得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電影文本。
  • 「華語電影」概念爭論:中國學術如何才能擺脫「學徒狀態
    [16]劉宇清從全球化語境中分析經典好萊塢與華語電影兩個概念的發展,認為歐美學界之所以出現華語電影,是與電影美學研究轉向電影文化研究的傾向相關。[17]到了2007年,華語電影作為一個新學科、新領域的思路清晰起來。陳犀禾與劉宇清全面分析了華語電影特殊的交流互滲的現實背景,在研究內涵、對象、範圍及方法上提出了宏大的構架與設想,具有標誌性意義。
  • 線上| 華盛頓華語電影節-光羽電影節展映活動全面開啟
    (入圍影片集錦)12月14日-12月20日,華盛頓華語電影節-光羽電影節將開啟全部線上展映活動,最重要的是,今年的展映將不限地點,全美國的觀眾都可以在線上的光羽小鎮中觀看!如果你還沒有購買線上展映電影票,要抓緊時間了!
  • 中國「新浪潮」:華語電影的美學革命與文化抉擇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電影業在困頓中渴求著新的變革契機,大陸電影業在一場文化浩劫後期待著變革的可能,臺灣電影業則在現代文明與儒家文化的衝突中孕育著新的生機。事實上,它曾在傳統與現代交匯間顯現出獨立不倚的民族電影品格,在歷史與現實的比照中彰顯著特立獨行的民族美學規範,在民族化與國際化的風雲際會中書寫著文化中國的歷史經驗。
  • 全球首個華語電影IP主題樂園「玩電影」跨年
    今年,華誼兄弟在「賀歲檔」有了新玩法,從12月22日至2019年元旦,華誼兄弟實景娛樂旗下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以「衝破屏幕,賀歲集結「為主題,推出全新的電影主題樂園式「聖誕+元旦」狂歡,為遊客打造可以親自入戲「玩電影」的賀歲新體驗。
  • 片名中間加「標點」 華語電影興起新時尚
    正如一個好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個寶貴禮物,一個好片名,也是導演、製片方、發行商給予電影的期許。事實上,給電影取名不算是個新鮮的學問,但近年來華語電影片名卻出現了個有意思的趨勢:那就是對標點的使用。
  • 學術的主體性與話語權:華語電影爭論的觀察
    {12}可是這類似陰謀論的假想,既不符合海外跨國電影和世界電影研究中解構美國中心或西方中心的「新電影史」走向,也不符合海外華語電影研究自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一貫的跨學科多元特徵,所以不值得在這裡具體反駁{13}。
  • 電影《太平輪:彼岸》,導演吳宇森在電影語言的掌握上,你打幾分
    導演吳宇森在其大部分的電影當中,都努力將其電影的暴力美學發揚光大,從香港到好萊塢都是如此。而暴力美學正是導演吳宇森利用中國文化、儒家思想,將暴力場景進行儀式化、形式化藝術處理而得到的藝術美學成果。暴力美學既是吳宇森對現實的觀照,同時也是一種理想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呈現。
  • YY LIVE推新節目 「華語電影315」鞭策電影人
    摘要:每年一度的金掃帚獎網絡投票已經結束,繼公布了「2016年度最令人失望影片」、「2016年度最令人失望中小成本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最令人失望編劇」、「2016年度最令人失望新導演」提名名單之後。既有各大專業的高顏值主播陪你一起吐槽,更有中國資深影評人程青松與你鞭策中國電影人。
  • 2019華語評分最高的10部電影!《哪吒》奪冠,《少年的你》第二
    近日豆瓣公布了2019年年度電影榜單,對於華語電影來說,這一年內地總票房再次突破600億,這一年對於國產電影來說是極其精彩的一年,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成為2019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更是以49.75億的票房問鼎年度桂冠,位列內地影史票房榜第二,僅次於《戰狼2》,三部動畫電影躋身年度榜單前十,不得不說,2019年對於國漫來說,是最為高光的時刻,那麼2019年評分最高的
  • 彼岸的「新世界」
    天地無用|彼岸的「新世界」 主播|3000 嘉賓|麥教授 Song List幾百年前,正是這些在風雨中顛簸飄搖的船隻為舊世界的人們帶來了新大陸的消息,一些被舊世界拋棄的邊緣者帶著希望來到了這片夢中的應許之地,新世界就此建立。
  • 回顧2019年華語電影,形態意識下的電影主旋律必將成為風潮
    觀眾樂於買帳,電影公司也能從當中賺到錢。現實題材電影的讓步2019年湧現的另一類電影大多都試圖與現實社會問題做一些妥協。《少年的你》將校園霸凌作為影片的核心賣點。我對比過過去五年在市場上獲得高票房的電影,可以發現這一類電影正得到觀眾越來越多的關注。2019年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四部屬於這一範疇內。此前三年的票房前十電影都僅有一部,分別是《我不是藥神》《芳華》《湄公河行動》。而2015年和2014年都沒有這樣的高票房電影。
  • 為什麼說馬來西亞才是華語電影最大海外基地?
    但其實,和港臺地區的電影發展一樣,馬華電影也經歷過自身的繁榮和衰落,同時在本土也誕生了自己的「新浪潮」。21世紀以來,馬來西亞更是出現了一批在國際影展上屢獲佳績的本土華語片和華人導演,在整個東南亞,乃至全亞洲電影版圖上都是不可忽視的一份力量。 馬華電影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波折發展?本土的商業表現究竟如何?馬來西亞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華人導演和電影?
  • 2019年華語十佳電影,你看過幾部?
    就電影行業來說,2019年還是出現一些值得推薦的華語電影。這篇文章,送上今年小馬個人的十佳華語電影。當然,這僅僅代表小馬本人的喜好,給大家多一些選擇和參考。十、《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去年春節期間,由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流浪地球》好評如潮。
  • 共生景觀及其敘事表徵:華語奇幻電影中的人與「妖」
    託爾金認為,「第二世界」是架空的和幻想的,也是真實的,有其邏輯自恰的運行法則,並與真實世界保持著「現實的內在一致性」(the Inner Consistency of Reality)。架空現實,展現人、神、妖、魔共存共生的世界,是古今奇幻故事慣常的時空設定。
  • 豆瓣2019年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TOP10,竟然有3部聽都沒聽過
    讓《少年的你》成為2019年國產電影票房榜第八位,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九位。作為主演之一的易烊千璽也成為00後影人票房榜第一名,成功加入15億「俱樂部」。3.《誰先愛上他的》說實話這部電影也沒見預告,也沒見上線,反正小編表示是沒看過這部電影,可能對這種愛情題材的電影關注的比較少,但它確確實實超過《流浪地球》排在了豆瓣2019年華語電影第3名的位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