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八年之後,麥家再創長篇小說《人生海海》。面世不久,此書便成功地躋身於文學暢銷TOP10俱樂部,就連董卿都看得感慨萬千,銷量一直穩定至今,要說不引人注意那是假的。
雖然講的主角是「上校」,但其中「爺爺」對我的觸動頗大,畢竟,起初作者筆下的「爺爺」是那麼「神通廣大」,最後結局卻是讓人頗感遺撼。
爺爺曾對一隻狸花貓說:「人世間就這樣,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水深了,魚就多了,大魚小魚、泥鰍、黃鱔、烏龜、王八、螃蟹,龍蝦,鮮的、腥的,臊的,臭的,什麼貨色都有。」
人世間的魚目混雜,作者麥家在《人生海海》裡一筆帶過,但卻有著很深的韻味。看似是對狸花貓說的,卻是畫龍點睛,由此說明爺爺是一位特別慈愛的老人。
爺爺曾說:「世間海大,但都在老天爺眼裡。如來佛手裡,凡人凡事都逃不出堅硬的鎖鏈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看似是爺爺說的,卻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愛搬弄大道古理,愛引經據典,愛借古喻今,愛警世預言,愛風識雨的爺爺卻兩度求死。
爺爺同村民一樣懷疑「我」父親,由此得了「心病」,身體搖搖欲墜
因小瞎子一句:「上校」是雞姦犯,而「父親」和「上校」一向關係好,由此,「父親」成為了全村人說道懷疑的對象。
作者麥家曾這樣形容爺爺:像一棵盤根錯節,枝繁葉茂的老榕樹。上著天下蓋地,裡三層外三層。天打雷劈都不怕。
如今,因為父親被說道,感覺就像是在戳脊梁骨般覺得「沒臉」,他為此有了心結,抑鬱寡歡,病倒在床,眼看活不長久了……
為何爺爺反應會如此強烈?自己的兒子被懷疑,被說道,雖然爺爺從不曾問過「我」父親,但其實爺爺心裡也是這樣認為的。
他首先是憤怒,接著是傷心,雖然他極力否認,但他痛心疾首,惶惶不可終日,甚至不敢問出口,因為在他心裡,他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無力反駁。
一向和爺爺關係不錯的老保長,特來說了他知道的有關「上校」的故事,說明「上校」是個真正的英雄,而不是雞姦犯,藉此證明小瞎子的話是子虛烏有。
得知自己兒子不是人們所說的那樣,爺爺瞬間就寬心了,病也就這樣奇蹟般好了。
讀到這裡有一種撥雲見日,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幸虧老保長來得及時呀!無疑,看到這裡是令人欣喜的。
可好不容易好起來的爺爺,為什麼又會再次求S呢?這中間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再次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上校」被捕入獄,爺爺遭好了一生世的老保長打罵
爺爺講:「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像所有書都愛陽光一樣。」
再次為後文埋下伏筆,一個對狸花貓都能「談話」的爺爺,對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是無比慈愛的。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份深愛,在得知「我」的父親不是村民所說的那樣,爺爺不再鬱結,身體一天比一天好。可一個人知道不算知道,因為外人還是那樣認為。
於是,爺爺便想替「我」父親沉冤昭雪,向全世界宣布「我」父親是個「正常人」。為此,他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
在得知,父親知道上校的藏身之地,便派「我」姑姑跟蹤父親,跟丟之後又生一計,讓「我」姑姑家的兒子去跟。由此,爺爺掌握了「上校」的藏身之地,舉報了「在逃」的「上校」。
而爺爺舉報「上校」的唯一條件就是:
讓公安局給村裡出證明,證明「我」父親是清白的,我們講破天都沒用,你們寫一張紙證明就有用。
「上校」被捕入獄了,公安局也給出證明了。父親終於「沉冤昭雪」,本應該是可喜可賀 。但爺爺曾說:
「如果做人不講道理,吃再多的飯都是白吃,穿金絲綢段也是馬戲團裡的猴子。」
作者麥家如此描述,註定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校」作為一個謎團重重的人,表面人人喊他「太監」,但實則受人擁護。
一天公安局的人和老保長喝醉酒,不小心透漏了:「上校」被捕,是我爺爺告的密。
而老保長曾說過:「這村裡人全S光光,我都無所謂,只希望他(上校)別不的好S。」
在老保長心裡:「上校」是個英雄,豈能容忍誰如此「迫害」他的恩人?更何況是他一直要好的「我」的爺爺。
第二天,他酒醒之後,當著眾人的面,甩了爺爺一耳光,還連打帶罵:「你個王八蛋,老子瞎了眼,跟你好了一生世。」
爺爺一言不發,一聲不吭,只閉了眼。流出兩行淚。蟲一樣爬著,鼻涕也流出來。
這是得有多痛苦,一個老人才能表現得如此委曲求全?若不是為了還自己兒子一個清白,他至於這樣麼?他一輩子通天曉地,光明磊落,最後為了給兒子沉冤昭雪,他才鋌而走險舉報了「上校」,他愛子有錯嗎?
而老保長的舉動僅僅只是開了個頭,父親及村民的做法,更是把爺爺逼入了絕境。
父親對爺爺視而不見,村民人人喊打,爺爺閉門不出,全家舉步維艱
父親與爺爺決裂:「你不是人,從今後我不會再叫你一聲爹,不會同你吃一桌飯。不會管你是死是活,我只管葬你,料你也活不長了。早S早收場!」
父親的憤怒躍然眼前,一字一頓猶如五雷轟頂,一一狠狠敲打在爺爺的心間。但他依然想要作出一番解釋:
爺爺有氣無力,像留遺言一樣幽幽的說:「我是不想讓你背黑鍋,叫一家人被當賊看,丟人……」
父親或許不是沒有想到這些,只是他最好的朋友「上校」因爺爺而入獄,他極度難受的同時,更清楚的是我們家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一家人都成人家心頭的畜生惡棍。
父親堅持不與爺爺同桌吃飯,爺爺上桌,他離桌,爺爺叫他聽不見。爺爺哭他看不見,總之以前怎麼說的,他是講到做到。甚至離家去上校家住。
「我」在家備受煎熬,與此同時在學校被排擠,被欺凌,甚至差點喪命。「我」心裡生出對爺爺從未有過的厭和恨。
而爺爺,「從那天起不再出門,他像只老鼠一樣,寧願去豬圈裡待著,也不邁出大門一步。」「爺爺是那麼要面子的人,當初一個基金放的假傳聞都差點把他送進鬼門關,何況後來全村人,包括父親集體公然向他發難譴責。他哪裡受得了?」
這一次,他把自己一輩子和一家子都毀了。
多麼無奈的發聲,一步錯,步步錯。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
迫於無奈,「我」被送往異鄉,獨自闖蕩,一別就是22年,而一個「背負罵名,膽戰心驚的人」註定不會有太大福壽。
爺爺的結局我們可想而知,只是作者麥家再次讓其發生了轉折。
徒留遺憾,爺爺曾說:一分鐘的和好,抵得過一輩子的仇恨
「我」走後沒幾天,父親拿到一份上校親筆寫的聲明,寫給全體村民,希望大家原諒我爺爺。上校寫的情真意切,有理有據。大家看了都感動,都服氣,就原諒爺爺了。
只是很可惜,爺爺沒來得及等到聲明,就已經在豬圈上吊身亡了。他是有多絕望,有多後悔,才會選擇一條不歸路……
麥家說:「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的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22年「我」終於回來了,聽聞爺爺的S訊,「我」嚎啕大哭。
爺爺對「我」好了16年,悉心照顧了16年,可離家時,卻沒有得到我一分鐘的話別。深深的懊悔裡,更多的是愧疚。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殊不知一別便是永遠。
爺爺曾說過:一分鐘的和好,抵得過一輩子的仇恨。
可爺爺終究沒有等到「我」的和解,沒有等到半點隻言片語。
這深深的遺憾裡,其實也是作者本人對其父親的「和解」。
麥家自小與父親產生隔閡,多年缺乏交流溝通,直到父親去世,他才試著和解。
在接受採訪時麥家說:「父親走了,我的心有一個角是破損的,寫《人生海海》有一個目的是想彌補這個角。但彌補也好,和解也好,不一定要直接寫, 真正直接去寫,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呢?真正寫的話,像潑婦罵街,越罵越怒。試著跟自己躲貓貓,躲得越好,解決問題功效越大。」
借著書裡爺爺的離世,麥家表達著自己沒有與爺爺「和解」的愧疚與遺憾。實則是想表達對父親的「和解」,對父親的愛。
父親終生守著老宅,臨S都叮囑:「永遠不要回來」,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遠離是是非非,遠離災難。何嘗又不是在表達,其實父親也是很愛自己的孩子呢?
現實裡,父親去世後,他也釋然了,但總歸是缺了點什麼。於是借著《人生海海》裡的爺爺與父親,表達了「父子情深」。
結語:父親的愛,是一種本能
人生海海,與內心和解,
才能尋找人生的豁達。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海海,若沒有更好的選擇,只有與之握手言和。
也難怪董卿會為之動容、落淚!這是真情流露,更是一幅父子情深。
再回首一下《人生海海》裡的金句:
有些事長進血肉裡,只有死才能放下。
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過自己的智慧。
幸福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人家的眼。
歲月不饒人,人生難回頭。
心有雷霆面若靜湖,這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
英雄,誰是誰的英雄?我想這英雄也應該是爺爺,是父親,是他們如山如海般的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