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糖尿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老年人深受其困擾。但是糖尿病也分很多的種類,你知道嗎?其中1型糖尿病,一般不經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是發作在青少年的身上。但是也不代表一定不發生在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上,平時注意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識。
01什麼是1型糖尿病?一般在哪個年齡段發病?發病的特徵有哪些?
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的1型糖尿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但它同樣適用於所有年齡段。該疾病發病迅速,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易發生酮症酸中毒。為獲得滿意的效果,必須進行胰島素治療,否則將有生命危險。
原因:免疫力低下,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等。症狀:發病一般為急,渴,多飲,多尿,多食。1型糖尿病的治療不僅要控制高血糖,而且要避免低血糖。
021型糖尿病致病因素有哪些?一般常見的有,自身免疫系統缺陷和遺傳因素
1、自身免疫系統缺陷
結果表明,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抗體)、等自身免疫抗體可以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找到,這種自身抗體會導致破壞人體的胰島素B細胞,導致不能分泌胰島素。
2、遺傳因素
現在,人們認為基因缺陷是導致1型糖尿病的原因。該遺傳病表現為人類6號染色體 HLA抗原異常。調查顯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發病的特徵,若是你的家族中有人患有此病,那麼你可能也會患上。
3、病毒感染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在發病前有一段時間的病毒感染史,而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是在病毒流行後發病,可能會導致腮腺炎和風疹或者是導致脊髓灰質炎等疾病。
031型糖尿病的療效表現如何?如何進行檢驗,以及區別診斷?
1、1型糖尿病的療效表現如何?
該病的首要特徵是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除兒童外,1型糖尿病可發生於所有年齡段,特別是在更年期。第二個特徵是1型糖尿病發病迅速。乾渴,多飲,多尿,進食,疲倦,體重下降等症狀都很明顯。有些病人最初出現酮症酸中毒。I型糖尿病的第三個特徵是需要胰島素來幫助治療,所以一般也被叫做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2、如何進行檢驗?
對1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胰島細胞抗體(ICA)、穀氨酸脫羧酶(GAD AB)等抗體檢測,結果可能為陽性。胰島素和c肽含量較低。
通過胰島素測定,可以根據年齡、臨床表現等綜合判斷,做出診斷。
3、如何進行區別診斷?
HLA抗原與1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關,而與2型糖尿病無關;在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可以發現特異性抗體,例如 GAD,但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抗體呈陰性;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完全缺乏,所以一直都要服用外源胰島素,1型糖尿病發作的時候,比較的急。而且很容易發生中毒等現象。但是2型糖尿病一般不會發生。
1型糖尿病採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一般是為了保證良好的生活質量,幫助避免嚴重的低血糖等。還是為了保證可以控制代謝水平,例如積極的預防糖尿病的其他併發症。若是年紀比較的大,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其他的藥物,類似二甲雙胍和糖苷酶抑制劑等。
與傳統胰島素相比,胰島素類似物具有藥物動力學方面的優勢,比如超短作用的利斯普羅或斯帕特胰島素、甘精或地特敏胰島素可模擬胰島素的基本特性。不管使用何種胰島素治療,患者都應先接受特殊教育,學會定期監測自己的血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血糖達標。
04I型糖尿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如何進行有效治療?主要有哪些方法呢?
I型糖尿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們必須對這種病多加注意。另外,一旦發現疾病,及時治療也很重要。
1、藥物治療
胰島素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原因在於,1型糖尿病患者不釋放胰島素,人體需要胰島素來調節血糖等,從而降低血糖水平,這對治療1型糖尿病非常有用,因此,對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每天注射胰島素是必要的,病人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才是最正確的方法。除胰島素類藥物治療外,藥物治療的併發症也不容忽視。因為1型糖尿病,它很可能會導致其它疾病,比如眼病,腎病等等。所以在處理併發症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多地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儘量減少疾病對身體的傷害。
2、肝細胞療法
藥品只能緩解病情的發展,而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醫學專家們正試圖用胰島細胞移植來治療1型糖尿病。這一科學的治療方法有可能使病人擺脫對胰島素的依賴,並逐漸恢復身體機能。
3、使用胰島素泵
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大,控制困難,首選基礎+飲食胰島素治療,包括每天多次注射胰島素和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
這些因素包括:與皮下注射胰島素泵相比,胰島素泵注射的準確度高,對血糖的控制不理想,每天多次胰島素注射,頻繁低血糖和/或無症狀低血糖,妊娠糖尿病,胰島素過敏,以及因糖尿病併發症如神經病變、腎病等引起的血糖升高,以及因視網膜病變或根據病情需要而引起的血糖管理人員和有意願且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患者應及時建議胰島素泵持續皮下注射。應用胰島素泵治療1型糖尿病兒童,應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培訓
結語:從上述認識中,我們應該了解1型糖尿病的治療。必須指出的是,1型糖尿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妨礙人體正常功能的發揮。所以我們必須儘快對它進行治療。同時,應儘早預防。因其具有遺傳性,有家族史的家庭更應注意預防。在日常生活中,當然,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也不可忽視。對自己的疾病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